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文明與野蠻

 
Selling event tickets?

Ticket Cake is the easiest way to sell more tickets online. They will help market & make sure your events are reaching their potential. Get start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文明與野蠻
Jan 17th 2014, 11:49, by 曾憲冠

老同學在大陸生活,常駕車出行,有一回搭他的車,他就告訴我大陸人駕車的習慣──永遠走在快線上,不超車也要阻礙後面的車超前,老是不願回到慢線。我後來在大陸乘車時,每每加以印證,果不其然。這種駕駛態度可稱為損人不利己,其實又何獨見於駕駛之上,社會上的情況正是普遍如此。近年,香港人頗以文明自居,與大陸人相對,而彼方即使未至於野蠻,也難免於落後。然而,香港的道路使用者也不見得就很先進。據我的片面研究,香港人走在路上是往往置他人於不顧的。香港人十之八九走在路中央,施施然的,若是三五知己,有時甚至一字排開,散步談天,旁人倘要趕路,情況便頗為尷尬,或得強擠過去,或得尋找罅隙穿越。總之,就是道路使用者永遠佔住路中央,不自覺讓到一旁,非得強擠硬穿他們才稍稍讓路。我不敢說香港人有損人不利己的主觀意圖,但卻可以肯定,他們有這樣的客觀效果。然而,也就是這樣的香港人以文明自居,而以大陸人為落後。也難怪,雖則同樣是道路使用者,彼方是駕駛者,而自己則是行人。但行人就有不文明的特權麼?我再一想,那倒不是,所不同者乃在於所謂文明其實是體面一點的野蠻,這就正如美國的有毒資產,經過包裝售賣到全世界,是文明,然而畢竟有毒一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網》電子報(17.1.2014)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獨立媒體網》電子報(17.1.2014)
Jan 17th 2014, 10:07, by 獨媒電子報

2014年《施政報告》成為本周熱話。

行動日誌

1月 18日 (星期六)
12:00 第六屆港島區海旁單車遊支持「海濱單車走廊」
1月 19日 (星期四)
11:45 港人齊撐Erwiana遊行
12:00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
15:00 佔領你工作的地方:在Starbucks及其他地方建立新的工人運動
觀看完整的行動日誌

編輯室周記

市建局只見巨利 忘市區更新本職| 康怡

屋宇署於上月宣布土瓜灣啟明街的四幢唐樓建築結構危險,指住戶需要在九個月內搬離並拆除樓宇。市區重建局隨即擔任「白武士」介入事件,並在去年12月17日宣布將重建四幢樓宇為危樓。此決定令受影響的住戶無需支付樓宇的拆遷費用,同時住戶可收到價值相等於一個樓齡七年的單位的賠償金。儘管沒有受影響住戶的背景資料,不過根據他們所住的地區,亦可合理推斷他們為低收入家庭。

推介文章

點評施政報告

SEN學生真正需要的支援──增加「學習支援津貼」連小恩小惠也不是| 進步教師同盟

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宣佈增加「學習支援津貼」三成,看似增幅不少,但其實普通學校按每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每年獲10000元或20000元的津貼是六年前定下的數字,以每年通脹5%計算,現在增加三成只不過剛好追回通脹幅度。這本來就應該做,連小恩小惠也不是,沒有必要寫在《施政報告》假扮增加支援!

踏出公義的一小步——評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政策| 林兆彬

千呼萬喚始出來,香港政府終於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政策。雖然具體措施與筆者期望的存有落差,但不得不承認,這個政策對一直信奉新自由主義「小政府大市場」的香港社會來說是革命性的。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回應2014年施政報告|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在1月14-15日期間在立法會門外通宵紥營,反對梁振英政府「搭建置業階梯」,強迫青年做樓奴。可是,政府冥頑不靈,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慫恿「中低收入階層及青年…自置居所…」及「重建房屋階梯」(第143段),使基層青年成為政府及地產商樓奴之外,別無他途。我們感到非常憤怒,列舉政府三大罪狀。

回應《施政報告》新聞稿 遠水不救近火 劏房居民當禍| 影子長策會

特首梁振英於宣讀《施政報告》,並對未來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向公眾交代。然而,《施政報告》不但沒有提及短期處理房屋問題的措拖,長遠而言,建屋目標亦未能紓援公屋輪候冊情況,令基層市民徹底失望。

外傭虐待事件

關注外傭遭受虐待 要求政府從速調查 保障外傭基本權利| AIHK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及國際家務工聯會對於今日印尼外傭Erwiana Sulistyaningsih疑遭僱主虐待,暗中送回印尼的報道,表示十分關注。本會促請警方從速調查事件,並認為現時的制度如「兩星期規定」、「強制留宿規定」及高昂中介費等,增加了外傭易遭強逼勞動及剝削的風險。

外籍家務工被虐待 香港政府束手無策| 黃筱媛

23歲外傭Erwiana Sulistyaningsih懷疑遭受虐打、燒傷、苛待,以至病情危重。這些令人反胃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中廣泛流傳,移民家務工備受身體虐待的慘況顯露於人前,一再令香港蒙羞。到底怎樣才會令香港政府針對這種駭人聽聞的虐待有所回應?明顯地,現時的制度無法阻止外傭受虐一再發生。

Kartika| 玲玲施

「Kartika」,在藏傳佛教中, 是年輕而憤怒的天界或他方佛土的女性金剛乘修行者「空行母」,右手所提的彎刀。「Kartika」,在印度迪士尼頻道中,是一位有著當歌星夢想,排除萬難而成功的活潑少女,是不少印度少女憧憬的偶像。「Kartika」,在香港,是一宗印傭被虐案的主角。

漁護署失職

漁護署反口偷調大嶼山西貢牛隻 棄病牛於野疑虐畜| 劉軒

大嶼山和西貢為牛群原居地,漁農自然護理署稱在兩地都接到居民投訴,指牛隻在馬路棲息,影響交通,造成滋擾;署方的處理方法竟然是將兩區的牛隻對調!事件涉及共50頭牛,漁護署在遷走牛隻前,沒有通知護牛團體,更違反了去年向團體作出的「不遷不殺」承諾。

TNVR試完又試 漁護署被轟浪費公帑| 馬淑君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流浪狗隻的「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不少與會動物團體代表均指出,目前漁護署以沒有確實的成效數據為由,提出非常局部地區性的「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目標太短淺,不能確切處理目前流浪狗問題,批評計劃浪費時間及公帑。同時,多個團體代表及議員表示對政府辦事效率失望,批評其只顧重複諮詢而遲遲不實行計劃。

其他好野

東北告急!政府突襲 偷步凍結人口| 吳卓恆

發展局突然宣佈,地政總署開始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進行凍結人口登記。一般而言,凍結人口登記是清拆舊區、鄉村前的必經程序…幾乎就是拆村的第一步。不過,現時城市規劃委員會正就東北發展計劃作出諮詢,城規會甚至未排期審議東北發展,政府卻先偷步凍結人口,意圖製造既定事實,實在可恥。

鳳凰計劃,嘥錢計劃?| 泓陞

早前生果日報一篇名為「鳳凰計劃嘥6,000萬搞唔起足運,球會仍無場練波,入場人數不升反跌」的報導,用了「嘥」的字眼,而聲稱議員及球會高層反對繼續撥款支援,報導片面,有的資訊更有誤導之疑。

2013:悲慘世界——澳門大事小回顧| 論盡媒體

2013年,你過得悲慘嗎…的確,對澳門人來說,悲劇彷彿是個遙遠的字眼,專門保留給那個充滿戰亂和瘟疫的洪荒世代。然而,在這篇2013年的年度小回顧中,我想從年初在澳在澳門上映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說起,證明悲劇離我們,其實並不很遠。

---------------------------------

捍衛言論自由 捐款支持獨立媒體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向你的朋友推介,並捐款支持我們吧!有任何疑問,可電郵往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hk.net@gmail.com。若希望訂閱這電子報,請登記成為香港獨立媒體網的用戶(但請以gmail登記)。若希望停止訂閱,請於網站刪除用戶賬號。此外,大家(尤其是國內的朋友)亦可以透過 google reader等RSS訂閱工具看網站文章 (http://www.inmediahk.net/full/feed)。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區議員迫遷寮屋戶情何以堪?

 
Selling event tickets?

Ticket Cake is the easiest way to sell more tickets online. They will help market & make sure your events are reaching their potential. Get start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區議員迫遷寮屋戶情何以堪?
Jan 17th 2014, 08:40, by 黃浩銘

我向大家介紹,這位就是我2011年區議會選舉的競選對手-公民力量(現在是新民黨)黃宇翰。

他說要清拆寮屋的位置,就是我長大的下禾輋村。影片中那位老伯姓陳,我們都認識的。陳伯伯可能沒聽清楚記者的意思,以為「起公屋就係好」。雖然,黃宇翰聲稱會「原區安置」居民,但請問如何原區安置呢?起一座公屋約三至五年,他們要搬到哪裡去暫住呢?若你告訴陳伯原來要搬走三至五年,你問問他願不願意吧!接近40年的瀝源邨不肯重建,新興建的豐禾邨又不願意接納原區等上樓的居民,再以起一幢拆一幢的方式重建瀝源,試問這班寮屋搬去哪裡呢?目前最近的地方,可能就要到城門河南的水泉澳邨,或分散到沙角邨秦石邨等等屋邨上樓。生活環境有重大的改變,對那些居住在寮屋30多年的老人家當然弊大於利。

而且,位於下禾輋村那遍寮屋區,大概有百多戶,佔地不是很大,附近亦有斜坡,要起公屋不要說工程有難度,即使起亦只能起單棟公屋。為了起一幢公屋,還要花大量成本平整土地(是否真的在那裡起到還成問題),要住了多年的居民搬走(都不知道能否再回來居住),情何以堪?

黃宇翰還刻意提到部份寮屋有僭建情況,我不知他知不知道寮屋僭建,一旦被揭發是要被地政處清拆,沒收編號的,寮屋居民隨時無家可歸。一般來說,居民都只是想加高屋頂來隔熱。自他當選後,我們區內鄉村都有被告發僭建情況,無論是寮屋還是其他住宅(從前一直都相安無事)。害得別人無家可歸,自己又沒有益處,損人不利己,到底為甚麼要這樣做呢?

與其清拆寮屋,倒不如考慮爭取地政處放寬對寮屋的限制,容許加建篷頂,天時熱可以隔熱,然後重修下禾輋村的道路(這是下禾輋村村長,即家父一直提倡的工作),讓長者好走路;如有長者想上樓,則為他們爭取在就近下禾輋村的公屋上樓(雖然這並不容易),並爭取以一幢搬一幢的方法,慢慢重建瀝源邨。

黃宇翰,我的票源主要是還是在瀝源邨,想清走我的選票,不要用這個方法,努力為大家做點事就可以置我死地了。重有,你搞我都無問題,你搞我的鄰居好友,我一定不會放過你!

(題為編輯所擬)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施政報告僅建議 最終或不及半數成真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施政報告僅建議 最終或不及半數成真
Jan 17th 2014, 08:25, by 黎子恆

(獨媒特約報導)新力量網絡本月發表的《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管治評估報告─香港管治體制改革路線圖》,報指香港政府現時是三重割裂,包括「行政立法割裂」、「官民關係割裂」、「管治團隊割裂」,導致政府施政困難。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方志恆博士,施政報告只是一份政策建議,最終未必所有措施均能夠落實,整個管治問題在於政府體制,對於施政報告只有一小段提及政制表示失望。

政府立法成功率偏低

報告總結了《立法議程》、《施政報告》、《施政綱領》和《施政報告政策措施的立法會事務委員會文件》的政策後,發現回歸後政府的「立法成功率」長期偏低,回歸16年以來的「立法成功率」平均是55.60%。而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的平均「立法成功率」是55.33%、57.47%和45.83%。報告指「立法成功率」長期偏低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每個立法年度都擱置或押後大批原已計劃提出的方案,回歸16年來有約4成的法案都被擱置或押後,以梁振英政府為例,首年就擱置或押後了41.67%的法案。

方志恆表示「立法成功率」長期偏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特區政府是「無黨派政府」,未有和任何政黨結成一個緊密的政治聯盟,故不如西方民主體制般有穩定的議會支持。以歐洲和英國為例,由於體制有利政府在立法過程得到穩定支持,「立法成功率」可達7至9成,遠拋離香港「立法成功率」。而美國執政黨未必每次選舉都能佔參眾兩院的大多數,所以「立法成功率」和香港相約。

加上建制派亦非政府的穩定盟友,政府政策也未必切合建制派要求。在此行政立法關係緊張下,政府難以確保政策可以在立法會得到足夠支持而選擇擱置或押後處理爭議性法案。

諮詢委員會制度停留在殖民時期

報告又統計了185個「諮詢委員會」後發現2,534個非官方成員職位中,工商專業界合共佔了5成的位置。而在2,534個非官方成員職位中,實質只有1,943名人士擔任,因為當中有417名人士,共21.46%同時獲委任進入兩個或以上的「諮詢委員會」,這幫重覆委員之中,同樣以工商專業界為主。

方志恆表示因為這個諮詢委員會制度仍然停留於上世紀的殖民時期,所以為什麼政府依照程序做足諮詢,施政仍然與民情有所落差。再加上自從回歸後公民社會急速發長,有各樣公民團體湧現。但這些公民團體代表卻未有進入相關的諮詢委員會,令到政府施政無法跟上公民社會的發展,造成落差。

九成高官屬「雜牌軍」

報告又提到高官問責制,指出三任特首所任命的95名問責官員,有31.6%是來自前朝官員,24.2%來自公務員隊伍及公營機構,11.6%來自專業界別以及9.5%來自工商界別。當中接近9成的官員都是沒有任何政治聯繫。

方志恆指出因為每次新上任特首因為沒有可用人才之故,都會找回前朝官員或工商專業界別,組成「雜牌軍」。而這班問責官員又不一定相熟、更沒有相同的政治理念,所以難以確保官員之間能有高度凝聚力,最終形成現在的管治團隊割裂的問題。

建議:立法會選舉改用「漢狄法」

方志恆表示在上述的三重割裂下再加上現時的管治體制,縱使將來特首可以普選出來,施政困局仍難以改善。所以新力量網絡希望社會可以藉著現時的政改諮詢,進一步去改革整個管治體制,並提出三個建議。

1. 每個政策局設立最高及單的「政策顧問團」
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葉健民教授表示此「政策顧問團」為數約10人,委員都是該相關政策的持份者及專業人士,希望藉此可以提高顧問團的質素,同時可以直接和局長對話,提高顧問團的影響力。另一目的亦是為了確保顧問團成員有一定投入和參與,在需要時會出來為政府辯護。

2.「比例代表制」改為「漢狄法」
方志恆指現時立法會的「比例代表制」和「最大餘額法」是有利於小黨,但不利於大黨。故此回歸後,愈來愈多黨派出現。但這制度卻令政府難以和政黨建立一個政治聯盟。主因是因為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取得過半數的立法會議席,若政府要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員支持,就要增加遊說成本,同時遊說2至8個政黨才可建立政治聯盟,確保施政。故報告建議改用「漢狄法」,去壯大大形及中形政黨。假設該某一選區議席為8席,「漢狄法」則將每個黨派的票數分別除以1、2、3、4、5、6、7和8。而最後首8個最多票數的政黨則可奪得議席,如果某政黨票數除去1至8後,其票數是首3位最多,則可得3席,如此類推。

方志恆又表示「漢狄法」的改革必需要在2017年普選特首前完成,即是2016年,否則屆時普選出來的特首就像現時情況,沒有一個政治聯盟,仍要花很多時間去遊說2至8個政黨去確保有足夠立法會票數去支持政策,施政依然困難。

3. 建立「聯盟政府」制度
報告又建議應設立政治聯盟制度,以助政府去立法會取得政黨支持,確保政策可以有足夠的立法會票數通過。

施政報告未必能一一落實

記者就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向方志恆查詢,方志恆指施政報告其實只是一份計劃書。這些建議能否如願一一落實則要視乎能否通過立法會。但因為政府在立法會沒有一個緊密的政治聯盟,要通過有一定難度。方志恆又補充,根據梁振英過去一年的法案擱置或押後率大約是4成估計,最終這份施政報告有多少會被擱置或押後,有多少會提上立法會也是未知之數,大家不要抱太大期望。

政制改革空泛無物

方志恆指新力量網絡著眼點在整個政府的管治體制,而今次施政報告對於政制改革只有一小段,內容更是空泛無物,絕對無法回應市民對於政改日漸高漲的關注。方志恆認為政府至少需要提供一個方向及時間表,向市民明確指出政改各階段的預計完成時間。

方志恆表示今次並不預期該份報告可以引起社會迴響,但作為學者及民間智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堅持發表報告並提出建議,希望可以解決特區政府管治的結構性問題。

編輯:黃俊邦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梁振英、鄧小樺,誰是文盲?─年青絕非錯字

 
Buy Bulbs, Seeds, and Plants

Our mission is to bring you top quality flower bulbs, perennial plants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exclusively over the internet, at the most economical prices.
From our sponsors
梁振英、鄧小樺,誰是文盲?─年青絕非錯字
Jan 17th 2014, 09:22, by 趙善軒

梁振英於2014年施政報告封面用了「年青」一詞,作家鄧小樺在《評台》撰文稱之為「匪語」,意即為共產中文。(見鄧小樺:文盲的施政報告)《蘋果日報》1月16日「隔牆有耳:「創業年輕人」身份曝光」一文亦云:「狼英喺施政報告話有位「創業的年青(輕)人」作者也認為年輕方為正寫。中文根底素來不俗的曾德成更對記者說「我真的與行政長官談過這事,他亦知道該用年輕,相對『年輕』、『年長』,『青年』,文字上應是這樣的,但他覺得大家接受了,不太着緊這件事」。

對此種種,我本也照單全收,但細想覺得不穩妥,再作考證。檢《 清史稿/ 志八十三/ 選舉三/ 文科》謂:「順治九年,選庶常四十人,擇年青貌秀者二十人習清書。」足見「年青」一詞非新近創詞,年青對貌秀,乃有才俊之意,其義與「年輕」不同。

再引兩段《清史稿》:「其時軍機大臣中無老成更事之人,福康安年輕,未能歷練,以致敏中聲勢略張。」;「宦寺之設,無非效奔走、供指使而已,萬不可使年輕敏捷之人,常侍左右。」這裡的年輕是指年少而沒有經驗,是貶意詞,反而年青則有英秀才俊之意,一貶一褒,兩者不能同日而語。

又《三國演義/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權曰:「孤正欲與蜀主講和;但恐蜀主年輕識淺,不能全始全終耳。」文中的年輕多有少而識見不足之意,同屬貶意詞。

總言之,無論多討厭689,也不能因人而廢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眼不見為乾淨 -「放生」龜的下場

 
Selling event tickets?

Ticket Cake is the easiest way to sell more tickets online. They will help market & make sure your events are reaching their potential. Get start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眼不見為乾淨 -「放生」龜的下場
Jan 17th 2014, 04:24, by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

「嘩,這個公園的水池很大,我放牠其實是為牠好的!」、「這裡有天然陽光,總好過困牠在家中!」、「這裡有很多牠的同類,牠一定在這裡生活得很快樂!」。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 曾聽過不少養龜的飼主有以上的想法,但事實又是否這樣?我們就帶大家去看清事實的真相。

以下是康文署給我們的書信;根據康文署的指引,為了保持水質,她們會定期清洗水池。當池中的魚和龜隻太多時,她們會找某些團體領養,倘若沒有團體願意接收牠們,牠們大多數會被人道毀滅,這是既定的程序和真相。

我們又再帶大家看另一則私人屋苑的通告:

就以上得知,即使是公眾或私人屋苑的水池也會有飽和的一天,所謂「放生」實情是「放死」,罪孽也沒有因此而減少。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 曾救過過百隻被遺棄在池中的龜隻,但牠們往往身患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最終大約只有一半數量的龜隻能康復。

被遺棄的龜隻往往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牠們失去了主人的照顧,並遺棄在人工水池,池中也沒有適合的食物,而數量眾多的龜隻也會因飢餓而互相咬傷,牠們也長期浸在惡劣的水質中。以下相片是我們在水池中曾救過的龜隻,若你看到自己的寵物變了這樣,你還會選擇遺棄牠嗎 ???

筆者:Anthony Yeung,Anthony 為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的創辦人 及 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主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拒絕平凡】(四十五): 「政改之戰」(五): 中港文化不可融合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拒絕平凡】(四十五): 「政改之戰」(五): 中港文化不可融合
Jan 17th 2014, 04:39, by 黃增健

[拒絕平凡](四十五): 「政改之戰」(五): 中港文化不可融合

早前,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報告中,鼓勵香港學生回國內升學,或尋找工作機會。更刻意引用例子,證明國內商機處處,前途無限。
此話一出,引來極大反響,指梁振英忽視香港學生需要,只把責任推在學生身上。但更嚴重的,是他有意達成「中港文化」融合。先讓香港人北上,再無止境地吸引大陸人來港。為達政治目的,實行「溝淡」香港人,刻意破壞香港核心價值。
中港文化一定不可融合,原因很簡單: 現在所謂「中國文化」,已不是傳統的,著重仁義禮智信的中國文化,而是把人視為「物化」,以自己利益為先,不惜用任何手段打壓別人的「大陸共產黨土匪低劣文化」。自從共產黨奪權後,即破壞中國原有文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的行動,把中國的國寶盡情地這與香港一向重視民主自由和平的「國際人權文化」,可謂南轅北轍,怎能融合?縱使強行融合,亦只會互相排斥,產生摩擦。除非港人願意放棄高尚文化,自甘墮落。為了利益,放棄尊嚴與大陸融合。
筆者並不反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但這必須是傳統的,以仁義為本,實踐良知的中國文化,並需要西方民主及理性作為互動。正如新儒家學者所提倡的中西互補。
至於大陸共產黨的「文化」,必須與香港文化區隔,更應該受全世界摒棄。

17-01-2014中午,家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漁護署反口偷調大嶼山西貢牛隻 棄病牛於野疑虐畜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漁護署反口偷調大嶼山西貢牛隻 棄病牛於野疑虐畜
Jan 17th 2014, 03:46, by 劉軒

(圖片取自梅窩牛牛之友Facebook專頁

(獨媒特約報導)大嶼山和西貢為牛群原居地,漁農自然護理署稱在兩地都接到居民投訴,指牛隻在馬路棲息,影響交通,造成滋擾;然而漁護署的處理方法,並非營造「人牛共融」的環境,竟然是將兩區的牛隻對調!事件涉及共50頭牛,漁護署在遷走牛隻前,沒有通知護牛團體,更違反了去年向團體作出的「不遷不殺」承諾。

團體在調查事件的過程中,更意外發現一隻本應正在漁護署農場接受治療的梅窩母牛(編號3號)在大嶼山石壁流連,骨瘦如柴,懷疑漁護署將大病初癒的3號牛棄於陌生環境,沒有依承諾將牠帶回原居地梅窩,涉違反《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

漁護署偷偷對換50牛 防牛隻認路入市區

月前,大嶼山及西貢的護牛團體發現部份牛隻失蹤,兩地團體後來透過交換照片,發現牛隻遭對調。團體追問漁護署,漁護署承認由於收到居民投訴牛隻於馬路棲息,阻礙交通,自去年11月20起,已將共29頭西貢牛移至石壁,及共21頭大嶼山牛移往西貢,所有牛隻都被絕育及打上耳牌作記認。漁護署解釋,由於牛隻會沿熟悉的道路走回市中心,與專家討論後,決定將大嶼山與西貢的牛隻對調,令牠們認不得路,不會再走進市區,滋擾居民。漁護署又稱,計劃仍在試驗階段,會繼續監察並評估成效。

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主席何佩嫻指出,去年6月塘福發生8頭牛被車撞死慘劇後,漁護署與多個保育團體及政府部門開會討論對策,當時承諾不會遷徙大嶼山牛隻,會議紀錄清楚列明,如今卻偷偷搬牛,出爾反爾,破壞與團體之間的互信。漁護署於會上又承諾會協助團體向地政署申地建牛棚,並聘人看守,但至今都未有兌現。何佩嫻指,團體反對遷徙,因為過往漁護署遷牛經驗中,均造成牛隻死亡,牛隻不適應新環境,難以生存。何佩嫻又指,漁護署稱計劃尚在試驗,仍無意放牛隻回原居地,斥責署方以50頭牛的生命來作實驗,態度兒戲。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批評漁護署對牛缺乏認識,牛隻是區域性的動物,有恆常的生活路線,不能隨便遷移,漁護署實施計劃前沒有與熟悉牛隻生態的團體討論,是「令人震驚的犯錯」。何來不接受漁護署以牛隻阻礙交通為理由強行遷徙,認為漁護署的責任是確保鄉郊物種安全,將牛隻搬走卻不緝拿駕車撞牛的人,不公無理。何來表示,團體會於日內與漁護署會面了解情況,要求將牛隻送回原區。


(圖片取自梅窩牛牛之友Facebook專頁

梅窩病牛被棄石壁 骨瘦如柴

大嶼山及西貢牛隻失蹤後,護牛團體義工四出尋牛,竟於石壁被發現梅窩3號牛。梅窩3號牛去年8月因健康欠佳,被送到政府農場接受治療。漁護署當時向關注梅窩牛隻的「梅窩牛牛之友」承諾,3號牛康復後便會將牠送回原居地梅窩。然而,事隔多月,3號牛音訊全無,未有被送回梅窩。直至義工於石壁發現牠,竟瘦弱得可見骨頭,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獨媒記者向署方查詢3號牛流落石壁的原因,署方表示3號牛在農場觀察3個月後,情況略有改善,於是嘗試把牠遷移到遠離民居和空間較多的石壁,意味3號牛已於石壁流浪2至3個月。3號牛現時的情況曝光後,漁護署已把牠送回打鼓嶺行動中心進行檢查及治療。

「梅窩牛牛之友」主席何詩敏指出,3號牛於農場數月以來,連報告都沒有,團體以為牠可能患病嚴重,亦相信漁護署醫好3號牛便會將牠送返梅窩,誰料牠已被當成實驗品,棄於石壁。何詩敏表示,3號牛如病重,亦應回家和家人團聚,得以善終,漁護署卻竟然將大病初癒的3號牛棄於陌生環境,已干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令動物受不必要傷害,定會造究。何詩敏表示,會爭取日後漁護署實施任何有關牛隻的計劃,均必須通知了解牛隻的民間組織。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RTHK Programme Staff Union: Let’s defend press freedom! Let’s support Ming Pao Staff!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RTHK Programme Staff Union: Let's defend press freedom! Let's support Ming Pao Staff!
Jan 17th 2014, 04:06, by 獨媒轉載

Next Media staff (left) and RTHK Staff (right) dressed in black to form the Chinese word "freedom" 「自由」.

RTHK Programme Staff Union:
Let's defend press freedom! Let's support Ming Pao Staff!

Concerns have been sparked over Hong Kong's press freedom after Ming Pao had decided, abruptly, to replace its chief editor by a "parachuting" a Malaysian to head the newspaper.

The latest incident has prompted widespread concerns from Ming Pao's current and former staff, journalists as well as academics. Ming Pao has long been performing the role as a fourth estate. The Union believes their concerns stem from their cares of Ming Pao.

We pay tributes to Ming Pao staff who are very brave to stand to the front to express their concerns. They are all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they are not fighting for pay conditions, rather the press freedom and the newspaper that they love. The Union urges Ming Pao management not to take revenge on them as they are the most valuable asset of a media organisation.

The union and RTHK staff share the same belief to safeguard editorial freedom. We also share the same concern when Ming Pao decided to replace its chief editor. We believe recent incidents have brought a chilling effect on Hong Kong's press freedom - fearing it would diminish further: SCMP replacing its chief editor, a Commercial Radio host was reassigned to a less influential programme slot, advertisements being pull out from am 730.

Press freedom does not belong to individual media organisations, but the entire Hong Kong people. We must uphold this core value with the public. Today, let's speak up and stand firm to the "invisible hand" that want to meddle with editorial independence.

As a union in the industry, we believe safeguarding free speech, press freedom and editorial independence is our duty. Today, along with the Next Media Trade Union, we dressed in black and took a group photo with two Chinese characters that form the word freedom to show our determination. We also appeal to journalists and the public to join the Journalists Association's campaign - One person one letter - to urge Ming Pao management to uphold editorial independence of the paper.

RTHK Programme Staff Union
16/1/2014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SEN學生真正需要的支援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SEN學生真正需要的支援
Jan 17th 2014, 03:51, by 進步教師同盟

──增加「學習支援津貼」連小恩小惠也不是

文:盧日高

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宣佈在2014/15學年增加「學習支援津貼」三成,看似增幅不少,但其實普通學校按每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每年獲10000元或20000元的津貼是六年前定下的數字,以每年通脹5%計算,現在增加三成只不過剛好追回通脹幅度。這本來就應該做,連小恩小惠也不是,沒有必要寫在《施政報告》假扮增加支援!而且《施政報告》也沒有提及增加津貼上限,筆者擔心本來已獲得貼近上限的學校未能獲發應得的增加撥款。

目前教育局為SEN學生提供的「學習支援津貼」是按學生的需要分為三層計算的,即所謂「三層支援」模式,第一層「輕微學習困難」(Tier1)的學生,不會納入計算「學習支援津貼」;若學校取錄第二層「有持續學習困難」(Tier2)的學生,教育局則按此類學生人數每名向學校發出津貼10000元;第三層「最嚴重類別」(Tier3)的學生,由老師團隊為他們訂定「個別學習計劃(IEP)」,並在學期完結後向教育局交回跟進報告,「學習支援津貼」按這類學生每名計算為20000元。

推行IEP並非易事,通常要由學校統籌SEN的老師聯同該學生的各科任教老師、教育心理學家、家長,有需要亦會邀請社工加入,一同為學生的學業、課堂行為、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等範疇訂定長期和短期目標,再擬定學校和家中的學習計劃,一年開兩至三次會議定期檢視,平時亦經常召開臨時會議商討該學生的突發問題,一年一個IEP的學生檔案可以有幾十頁。

由此可見,照顧SEN學生是專業的團隊合作,而且工作量沉重。以目前資源,即使是照顧SEN比較成熟的學校,也只能為極少數學生訂定IEP。去年五月,教協發表意見書指學校有必要為每一位SEN學生建立IEP,卻沒有提及應予增加的全方位支援,筆者懷疑當時教協是否知道跟進一個IEP是多複雜的工作。

現時,普通學校照顧SEN學生的困難可謂全方位支援不足!首先,教育局只為教師提供融合教育短期課程,30小時課程基本上只能讓教師初步認識八種SEN類別(包括特殊學習困難、智力障礙、自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肢體傷殘、視力障礙、聽力障礙和言語障礙)。但普通學校取錄的SEN學生實際上超出以上八類,筆者亦曾接觸妥瑞症、對立性違抗症、有限智能、資優等SEN學生。教育局連教師會接觸到甚麼類別的SEN學生也未講清楚,就將處理難度極高的學生送到教師手上,這樣對教師和學生都不公平!

第二,照顧SEN學生是專業工作,但教育局從來沒有協助學校建立穩定的專業團隊。由於教育局沒有在學校設立專責照顧SEN學生的統籌職位(SENCO),因此學校負責統籌SEN的同工往往要同時應付教學、科務和行政工作,既虛耗同工的精力,又未能反映照顧SEN師資的重要性。

而且,這些津貼並非經常性的,學校只能夠以合約形式聘請教師、助理教師、小數位教師或社工照顧SEN學生。這些同工往往努力打拼,累積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無奈地學校無法提供長約。在學校而言,這造成優秀人才容易流失;對這些年輕的專業教師和社工亦有欠公道。

第三,照顧SEN學生需要很多人同時參與,包括家長、教育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可是正當學校努力照顧學生同時,教育局其他方面的配套亦顯無力。例如前線教師懷疑學生有SEN,進行深入評估最快的方法是由家長帶學生看私家精神科醫生,診症價格高昂,並非弱勢家庭能夠負擔。而等待教育心理學家評估或到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輪候時間短則七個月,長則兩年!教師在未能掌握準確資料的情況下,甚難為學生提供適切支援。

輪留時間已經長,SEN學生如希望在公開試申請調適,考評局竟然要求學生再接受多一次評估!很多前線同工也覺得這是多此一舉,也分薄了有限的教育心理學資源。而最令前線教師洩氣的是,政府從來沒有做好教育公眾的工作。很多家長依然忌諱孩子有SEN的可能,不願意讓孩子接受評估或讓教師知道孩子的需要,致令支援延誤。

融合教育轉眼已推行十六年,但教育局政策思維仍然停留在按學生人數發放津貼給學校,全方位支援嚴重不足。基本上無法確保每位SEN學生都能夠獲得足夠照顧,亦漠視前線教師的工作量和專業團隊的工作穩定性。這份施政報告仍對學校、前線同工、SEN學生和家長有欠一個交待,這種缺失,決不是單單一個追回通脹、而無實質增長的撥款數字可以彌補的!

作者盧日高,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港台工會聲明:撐新聞自由,撐明報員工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港台工會聲明:撐新聞自由,撐明報員工
Jan 17th 2014, 03:52, by 獨媒轉載

圖:百名壹傳媒(左)及港台(右)員工,穿著黑衣砌出「自由」二字

港台工會聲明:撐新聞自由,撐明報員工

近日《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並傳將由一位來自星馬的傳媒工作者接任,公眾及《明報》員工極度關注,憂慮本港新聞自由進一步被蠶食。

今次事件引起《明報》的員工、前員工、新聞界同業,以至學術界等廣泛關注,正正因為《明報》過去有效行使第四權,監察權貴,擔當社會公器。工會相信無論是《明報》員工抑或社會人士,都是愛之深,責之切,正因為對《明報》有情,才會對管理層有意空降非本土人士出任總編輯,有所疑慮而公開發聲。

工會向因為撤換總編輯而勇於站到台前的《明報》員工致敬!他們都是敬業的新聞工作者,並非為了薪酬待遇抗爭,相反冒著飯碗受影響的風險站出來,是出於愛護《明報》和新聞自由而堅持。工會寄望《明報》管理層,不要向表達意見的員工秋後算帳,人才是傳媒機構最寶貴的資產,盼《明報》管理層珍而重之。

捍衛編輯自主向來是港台員工和工會的共同信念,我們對《明報》撤換總編輯一事,感同身受。工會認為種種跡象顯示,本港新聞自由已步入寒冬:《南華早報》早前換走總編輯、《信報》抽走「獨眼新聞」稿件、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突被調職、《am 730》創辦人透露報紙面臨「中方整頓」…黑色風暴已直捲各大傳媒機構,新聞自由和言論空間恐再被收窄!

新聞自由不屬於個別傳媒機構,屬於所有香港人,有賴同業與市民寸土必爭,守護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今天,讓我們放下沉默,堅決推開「無形之手」。

港台工會作為業界工會,深信守護新聞和言論自由、捍衛編採自主是責無旁貸。今天,我們連同壹傳媒工會發起行動,員工穿起黑衣砌出「自由」兩字,展示我們的決心。我們也呼籲傳媒工作者和普羅市民,響應記協發起的「一人一信」行動,要求《明報》管理層承諾編採獨立,為守衛香港的核心價值而努力!

蔡玉玲謹啟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六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回應劉慧卿回應李怡「聚焦公民提名是力爭真普選的出路」指摘的反駁之分析

 
Selling event tickets?

Ticket Cake is the easiest way to sell more tickets online. They will help market & make sure your events are reaching their potential. Get start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回應劉慧卿回應李怡「聚焦公民提名是力爭真普選的出路」指摘的反駁之分析
Jan 17th 2014, 01:49, by 民主黨評論團

《蘋果》專欄作者李怡於1月15日〈蘋論〉發表題為「聚焦公民提名是力爭真普選的出路」,對民主黨的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立場作出指摘。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即日迅速撰文反駁,而該文亦於翌日(16日) 《蘋果》一字不漏地刊登。
除了引用綜援案來指摘‎民主黨‬出賣港人利益這點較偏激外,李怡文章對民主黨於公民提名上的評擊,基本上就是連日來公民社會對於民主黨「非缺一不可」立場的指摘,而劉慧卿‬以黨主席名義來反駁,內容也與上周回應傳媒大同小異,均是沒有正面回應為何會採取一個與泛民截然不同的立場、而把視線轉移至12月18日真普聯會議上。

兩篇文章其實沒有甚麼值得深究的地方,然而,從劉慧卿迅速回應李怡一事,卻值得深究:假若閣下熟悉民主黨,便會知道,民主黨這麼迅速的回應,不似其一貫作風,對於批評,若不是太過份,甚至會採取不回應的態度。而回想上周真普聯記者會後,民主黨立即高調表示「非缺一不可」,也是很反常的──其實,可以和其他泛民一致口徑,至6月公投後才再視乎情況轉變立場(事實上,其他泛民心底裡都是「非缺一不可」,詳情請見前文[民主黨須立足公民社會、不該和其他泛民變節])劉慧卿、以及民主黨今次採取如此主動、快迅的反應,筆者認為,玄機在於單仲偕上周五接受D100電台吳志森專訪時透露的一句話「因為我哋有前科」。

話說當日吳志森問及單仲偕,在三軌方案事件的始末。單仲偕也是以官方答案來回應,但在訪問尾聲,吳志森問單仲偕,就算真普聯有共識,各黨派可以在三軌方案上各自表述,但其他黨派都沒有搶先「表述」,為何偏偏民主黨急不及待要搶先「表述」呢?單仲偕終於鬆了口風,透露了一句「因為我哋有前科」。

可惜吳志森沒有繼續追問,否則筆者相信答案會更精采。現在,唯有由筆者「代答」:在2010年政改風波後,民主黨其實曾召開「集思會」,反思風波始末及教訓,會上意見紛陳,但沒有一個明顯結論。不過,事隔三年多,從劉慧卿今次的迅速回應行動,可以肯定,現時民主黨高層對於2010年政改風波的結論,是當年主流派的結論:政改決定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沒有盡早把我們的立場告訴社會,對於敵人的攻擊,也沒有及時和正面的反擊。

筆者敢大膽推斷,基於這個「結論」,劉慧卿及高層在今次三軌方案公佈後,相信「三缺一」(近期黨內新興術語)是「正確決定」、故此需要「盡早把我們的立場告訴社會」、甚至對於一些批評,也要「及時和正面的反擊」。

如果真的如此,評論團要提醒劉慧卿主席一句,這完全是本末倒置、錯得不能再錯。對於2010年政改風波的結論,筆者由始至終相信,是因為民主黨在投票上,做了一個不符合公民社會預期的取態,就是這麼簡單。放緒今次2017年政改,哪怕劉慧卿及高層再「盡早公佈立場」、再「及時和正面反擊」,只要繼續與主流民意相逆,一切行動都是徒然。

黨中央近期開始動員各地區黨團,於高官到訪區議會時,提出議案作立場表態及帶動政改討論,又在地區宣傳真普聯三軌方案。唯從前線轉投民主黨僅幾年的劉慧卿可能還未看到,還有倒數22個月便是區議會選舉,中央賴以在地區發動工作的區議員和社區主任們,都要面對沉重的選舉壓力,黨中央如此高調逆主流民意發聲,在前線的區議員和社區主任,怎會敢冒輸掉議席之險來「背書」?劉慧卿有空可以看看Facebook,過去一周,新生代幾乎在這議題上不發一言,更沒有人敢為此辯護;表現得最「勇」的副主席羅健熙,其個人Facebook也是僅僅提提,還是援引吳靄儀來曲線為黨「護航」。胡溫年代,曾有「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官場傳語,喻中央某些政令,無法在地方落實;而放緒今日,劉慧卿若繼續固執於公民提名「非缺一不可」,恐怕「主席不出太子辦」(註:民主黨總辦事處位於太子)。

最後再一提,劉慧卿今年底便要面對兩年一度改選,擔任黨主席一年來,黨務未見大刀濶斧的改革、黨支持率亦未見顯著回升、今次處理真普聯三軌方案,又弄致公民社會的紛紛指摘,甚至被翻舊帳。在2014年底舉行的改選時,黨內區議員和社區主任一定會思考2015年的區議會選情,屆時的投票取態,恐怕和2012年底逾半數把票投向劉慧卿時會截然不同。劉慧卿等高層與其花費精神撰文回應李怡,不如趁早修正立場,以民意為依歸!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蘋果日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