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劫貧濟富的財政預算案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劫貧濟富的財政預算案
Feb 27th 2014, 14:01, by 林兆彬

圖:昨日多個團體批評財政預算案漠視基層。

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香港政府都在洗香港人的腦:「增加福利等於福利主義,福利是社會的負擔,市民應該自力更新……」而今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於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前數星期,就已經在不同場合,不斷向香港人洗腦,警告香港將會出現結構性財赤,不能走向福利主義……企圖合理化拒絕大幅增加經常性開支以改善民生,以及合理化一次性紓困措施大幅「減甜」的做法。

筆者不禁要問:「乜香港政府庫房真係入不敷支?真係好福利主義咩?」剛剛發表的二零一四/一五年度財政預算案,筆者的評語是四個字:「劫貧濟富」。那五項涉及約二百億元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其客觀的效果是愈有錢的人就獲得愈多糖,做法合理嗎?政府的角色不就是要透過徵收稅項,然後進行財富再分配,讓弱勢群體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收窄貧富懸殊嗎?但這份財政預算案的一次性紓緩措施,無疑是違反了弱勢群體優先的公義原則。

紓緩措施(一):「寬減二零一三/一四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一萬元,全港一百七十四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九十二億元。」

雖然夾心階層能夠從中受惠,但這項措施也是在向相對較有經濟能力的一群人派錢。從【表一】可以得知,其客觀的效果是愈有錢的人,稅款寬減額就愈高,即是愈有錢的人就獲得愈多糖。

螢幕快照 2014-02-27 9.48.35 PM

紓緩措施(二):「寬減二零一三/一四年度百分之七十五的利得稅,上限為一萬元,全港十二萬六千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十億元。」

香港的利得稅制不是累進制,未能夠體現能者多付和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的原則,本身已經是一個極大的問題。雖然中小企能夠從今次措施中受惠,但從【表二】可以得知,寬免利得稅,在數字上,最大的益得者是大財團,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可是,那些寬減的利得稅面額,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這筆公帑為何不留給更有需要的群體呢?

螢幕快照 2014-02-27 9.48.47 PM

紓緩措施(三):「寬免二零一四/一五年度首兩季差餉,以每戶每季一千五百元為上限。估計涉及大約三百一十萬個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約六十一億元」

寬免差餉措施「減甜」,由上年的寬免一年減至今年的寬免兩季。雖然這個措施能夠紓緩中小企和夾心中產人士的財政壓力,但仍然是一項大財團特別受惠的措施。從【表三】可以得知,在數字上,最大的益得者是大財團,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物業。

螢幕快照 2014-02-27 9.48.55 PM

舉一個例子以說明上述的情況,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財政預算案寬免全年差餉,每季上限為2500元。當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曾表示若以單一業主計算,全港持有最多物業、在差餉寬免中最受惠的機構,全年可獲寬免高達9,060萬元,換言之該機構至少多達9060個物業,十大業主的差餉寬免總額更達2.2億元。今年的甜度大約是當年的三份一,粗略估計,在差餉寬免中最受惠的機構仍可獲寬免高達大約三千多萬元,完全是向大財團派錢。

紓緩措施(四):「為公屋住戶代繳一個月租金。其中,政府會為須向房委會繳交額外租金的租戶繳付單位一個月的基本租金。至於香港房屋協會乙類單位的非長者住戶,政府會為他們繳交一個月租金的三分之二。這項措施涉及開支十億元。」

紓緩措施(五):「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津貼,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這方面的額外開支為二十七億元。」

(四)和(五)是僅有的兩項針對基層和弱勢群體的紓緩措施,可惜兩項措施合共只涉及37億,是小恩小惠。相反地,(一)、(二) 和(三)合共涉及163億。俗稱「N無人士」的非公屋和非綜援基層人士,在今次預算案甚麼餅碎分不到。為何曾俊華在擔心香港未來將會出現財赤的同時,今年還要向大財團退稅、退差餉呢?

今次派糖的做法不單無法令香港社會的財富得以合理及均衡地再分配,只會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一次性紓緩措施能夠「救近火」,現在庫房水浸,為何不集中支援最有需要、在制度上缺乏照顧的一群人呢?曾俊華更說要檢討水費,文康設施和服務的收費,以及跟環境衞生服務有關的收費,若果要加價的話,又是累退稅的原理,基層人士將會特別受害。

今次財政預算案繼續劫貧濟富,根據2014-15的預算,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達到7,551億,相當於22月的政府開支,實在是非常非常富有。但同時間,貧富懸殊、樓價貴、租金貴、物價貴等民生問題完全沒有解決,真是香港之恥。政府趁庫房有盈餘,應該及早為全民退休保障設立種子基金,以應付未來的人口老化的趨勢,但香港政府繼續視若無睹,實在令筆者感到憤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賣地計劃剔走李惠利地 浸大政府早有共識?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賣地計劃剔走李惠利地 浸大政府早有共識?
Feb 27th 2014, 09:37, by 黃俊邦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今日宣佈新一年度的賣地計劃,宣佈剔走李惠利地,意味政府將不會出售該土地。城規會就政府申請的改劃李惠利地為住宅用地的申請仍未召開聆訊,政府在城規會審議前宣佈剔走李惠利地,意味著政府已放棄改劃為住宅用地,城規會3月10日起召開的會議亦變得毫無意義。

獨媒早前便報導浸大與政府疑與達成共識,政府改劃該處為住宅,但亦不會將地皮交予政府,為雙方設下台階,今日宣佈的賣地計劃進一步印證此說。

我們亦已曾指出另一可質疑之處,便是浸大在參與安排城規會會議上的特權。校方與城規會在發出聆訊通知前破天荒先作商討,並引導師生及市民授權校方,防止城規會「拉布」出現。

城規會續設10分鐘發言時限

城規會將於3月10日起召開審議前李惠利用地,最近表示會出席會議者在2月24日起陸續收到「會議通知」,城規會將維持審議「軍事碼頭」的安排,為每名出席者設下10分鐘發言時限。

城規會首次為出席會議的市民設發言時限,為審議「軍事碼頭」的申述會。當時城規會在時限一到,便強行熄掉未完成發言的立法會議員陳家洛的咪高峰。時限被指是阻止市民以「拉布」反對中環海濱的「軍事碼頭」的措施之一。

浸大認可城規會安排 收窄市民參與城市規劃權利

獨媒曾在2月中向城規會查詢會否設立時限,城規會指中未有決定。不過據浸大向師生收集授權的做法,相信城規會及浸大均同意設10分鐘發言時限。雙方早承認曾就會議安排交流,浸大默許城規會再次限制市民表達意見,明顯損害了市民的參與城市規劃權利,為城規會日後繼續就審議「新界東北」等爭議改劃建議時,維持不合理的會議安排開壞先例。

浸大代表團或浪費大量授權時間

此外,根據「會議通知」,信中清楚列明「浸大代表團」須發言1.5天,換言之即大約為8小時即720分鐘。「浸大代表團」表示團員約有30人左右,假設每人發言10分鐘,即合共約300分鐘,代表團其實只須另外42人授權,便可以有足夠時間完成發言。浸大校方未有透露所收集到的授權數目,但明顯地額外的獲授權發言時間將不會被「代表團」所使用。

獨媒以市民身份向城規會查詢是次安排,發現城規會除設10分鐘授權外,更進一步收緊獲授權發言時間的安排。即獲授權者不可以連續發言,而須分開每個10分鐘時限使用。即假如有市民甲獲分配3月10日發言,另外獲一名市民乙授權,而該市民乙的發言日期是在3月11日,則市民甲須分別於10日及11日出席會議發言,新規定無疑為防止拉布再多設一條防線。

相關報導:
浸大回應獨媒報導:澄清有關前李惠利南部用地改劃建議事宜的報道
傳政府與浸大達成默契 不改劃前李惠利用地
浸大疑賣學生豬仔 師生授權校方即失「李惠利地」發言權
更多「李惠利地」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救救海下和白沙澳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救救海下和白沙澳
Feb 27th 2014, 09:45, by 撐香港 SupportHK

漁農署早前在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園會會議中,拒絕討論將海下等六塊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用地,當有委員要求政府公開海下海下、白腊、北潭凹、土瓜坪、鎖羅盤及田夫仔的評估時,漁農署以委員的職能屬諮詢團體為由拒絕。

連展開討論和公開查閱評估也遭到拒絕,公眾可以從哪個途徑了解海下的生態環境?

為了向政府和公眾人士宣揚保育海下,呼籲公眾反對城規會海下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保育團體海下之友聯同保育影片製作人衛林士博士、將藝人及保育人士郭秀雲到訪西貢一事拍成短片,現於YouTube 發放。

在片中,郭秀雲從海下之友創辦人David Newbery口中得知海下及白沙澳村落現正面臨發展的危機,約有60間三層高住宅將在海下興建,這會破壞海下的生態環境,準備興建的房屋,每間都會建有一個簡單的化糞池,由於海下並沒有公共排污系統,化糞池排出的污水會直接流入海下灣。

海下灣現時因為擁有良好的水質及品種豐富的海洋生物,一直被公認為全港最好的海域之一。
房屋一旦建成後,大量污水流入海灣會遮擋曬進海底的陽光,使珊瑚沒法進行光合作用,繼而漸漸枯萎,這不旦令海洋生物會失去居所,也會使牠們失去珊瑚作為食物,海洋生物將沒法再繼續生存。污水也會讓海下灣的大腸杆菌含量增加,變得不再合適市民游泳或玩水上活動。

每逢假日,不少市民均會前往海下郊遊或玩水作樂,大量的房屋發展對海下來說不單是場環境災難,更會趕絕遊客,令香港人永遠失去一個風景宜人的後花園。

郭秀雲指:「我們已經破壞了不少香港的海洋,這裡真的很需要受到保護。海下寶貴的海岸公園擁有品種豐富得令人驚訝的珊瑚,這裡是香港最美麗的珊瑚棲息地。我們怎能剝奪後代欣賞美景的機會?」

與此同時,海下附近的白沙澳,一條完整的客家村落隨時被數以百計的房屋取代。郭秀雲來到白沙澳,旋即被客家建築群和房屋間的藝術作品所吸引。發展計劃稱要拆毀舊建築並新建三層高住宅。郭秀雲指出:「大眾需要認識白沙澳。」

負責拍攝和剪輯,居港27年的衛林士博士稱:「政府看來對保育鄉郊失去了興趣,但香港人卻比以往更關心郊野地區。」他表示影片主要想讓香港人認識海下和白沙澳,從而關注兩個地方面對的發展威脅。

面對發展的威脅,政府對海下生態的漠不關心,海下之友創辦人Nicola Newbery揚言不會棄守海下,她呼籲讀者瀏覽撐香港網站簽名撐海下之友的網上聯署「反對發展及破壞海下的計劃」,表達對保育海下的支持。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JBfuBen3Hj0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和平佔中:時代正召喚我們勇敢的回應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和平佔中:時代正召喚我們勇敢的回應
Feb 27th 2014, 07:42, by 獨媒轉載

【時代正召喚我們勇敢的回應】

致香港市民書: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先生昨日遇襲,身中六刀重傷入院,手術後仍然情況危殆,於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尚幸無即時生命危險。主事及兇徒之陰狠猖獗,於大眾最關心新聞自由之時,公然挑戰本港法治,暴力傷害一位以溫和見稱的傳媒人,手法迹近恐怖襲擊,「強烈譴責」都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暴行之深痛惡絕,天理良心皆無法容忍。

在「2.23 撐言論自由!反滅聲大遊行」之後,馬上再有針對新聞工作者的極嚴重暴力襲擊,無疑是對傳媒、以至所有重視言論自由的市民一種明目張膽的凌辱。事件對整個社會帶來巨大震盪,加上回歸後至近年傳媒中發生愈見頻繁的連串不尋常事件 [註],有形無形的破壞力如一場打壓言論自由的海嘯。香港人的言論自由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我們除了譴責所有暴力罪行,公民社會必須在此時刻支援新聞同業共同守住這自由的根基。如果欺凌威嚇的目的是要我們放棄香港核心價值,對不起,他們無法得逞!公民社會的本質就是遇到欺壓愈會團結和堅強,時代正召喚我們作最真誠勇敢的回應,只要大家緊守崗位,歷史終必還以真相真理。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災後重建的時代。和平佔中會堅守民主信念,動員全民爭取自由達致真普選,對抗高牆背後的黑暗,不讓香港沉淪變質。

我們呼籲任何知情人士向警方提供線索,促請有關當局盡快將主事及兇徒緝拿歸案,保障市民人身安全和言論自由。案件水落石出之前,傳媒亦有責任跟進報道,詳實反映香港民生種種惡化情況,引發國際關注和支援,直至我們有與國際城市相稱的民主自由。

我們絕不會忘記為守護言論自由受苦的盟友,衷心祝禱劉進圖先生平安渡過,早日康復。

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
和平佔中發起人

///

[註]:
2004年5,7月 商台兩位最受歡迎的主持黃毓民鄭經翰被封咪
2011年12月 香港電台踢走主持吳志森
2012年3月 唐英年在電視辯論上直指梁振英曾在行會建議以縮短發牌年期整治商台
2012年12月 鄭經翰因「股東糾紛」被迫離開DBC,一段公開錄音記錄股東黃楚標說:西環不喜歡李慧玲
2013年6月 陽光時務老闆陳平下班時被毒打
2013年6月 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家門被刑毀和放斧頭恐嚇
2013年6月 刀煞縱火燒萬份《蘋果日報》
2013年7月 《AM730》老闆施永青被惡漢截停座駕用鐵鎚敲破車窗
2013年8月 中共中央廳頒發9號文件,指「仇華西方勢力及國內異見份子,仍不斷在滲透國內的意識形態領域,以敏感議題製造混亂,挑起對黨及政府的不滿情緒。」
2013年9月 《主場新聞》網絡遭黑客大規模攻擊
2013年10月 出版社負責人姚文田,在出版余杰新書《中國教父習近平》之前被誘騙到深圳被捕
2014年1月 施永青指《AM730》被中資企業抽廣告
2014年1月 《明報》總編輯換人,空降馬來西亞傳媒人
2014年2月 商台名嘴李慧玲突然被炒,她指有梁振英身邊人曾經提醒她要「小心份工」
2014年2月 剛調職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身中六刀重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不要如常生活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不要如常生活
Feb 27th 2014, 08:52, by 李達寧

有人說,對抗恐怖主義,市民如常生活,就是對之最大的懲罰。這句說話是對的,如果我們面對著無理的恐怖襲擊。但那不是香港今日的處境。我們沒有活在一個良好的法治社會,我們受到的衝突不是一個突然的片段;由劉進圖遇襲的一刻,宣佈了一個新的時代:今時今日在香港,對抗強權係會死人的。

我們面對的,不是突如其來的恐怖襲擊,而是已經持續多時的法治淪落,各種資產階級民主所容許的自由一個個失掉。上星期日,我們為了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上街,不出三日,免於恐懼的自由、人身安全就受到重創。社運圈的人,知道搞社運可能會失去工作、可能會被告、可能會坐牢、可能會破產、可能會被打。但我相信沒有人社運人覺得搞社運會死人,至少昨日之前沒有。

什麼叫如常生活?照樣上班、照樣消費、馬照跑、舞照跳?果如此,就是對強權最大的投降,因為我們用日常生活告訴當權者,我們沒有介意活在強權之下。於是,強權也不妨加大水溫,因為既然我們都可以「如常」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讀書人的事,能算增值麼?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讀書人的事,能算增值麼?
Feb 27th 2014, 06:26, by 田涗

圖:教育統籌局質素保證分部,2004年

考過會考的諸公,都知道孔乙己-這個在咸亨酒家食花生的腐儒-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 "竊書﹗" "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算是稍有堅持的讀書人所指。自故在另一種稍有堅持的人心中,讀書人的事不是八達通,自不能算「增值」。引武松的一句話:「休得胡鳥說!」

在主權移交早年的1999年,政府提出「學校表現指標」,將教育量化為數字。現時用的學校表現指標經過精簡,分八大範疇,涵蓋學校所有運作,當中較多人關心為學生表現指標:將學生在中學幾年的學習化成一項綜合指標。政府會先預計中學生的入學成績,並制訂一個可達到的目標。在中學五年後(當時仍是會考),學生達到目標,便是合符預期的增值,反之,該學生增值就不足了。這個措施於2002年配合教改落實,成為政府手上更進一步監管學校教育的工具。

增值指標的出現,意在何為?眾所周之,主權移交以後,由梁錦松任教統會主席,銳意將一種商界思維引入教育界。商界的邏輯是甚麼?計量、看數字,從數據看生意增長規模擴張,而且增長是越多越好。套用在教育界,其理據在於學校運用公帑,應用得其所,而最能證明用得其所的方法,便是去計算學生經過教育後是否有所增值。根據教育署於2002年呈交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文件,增值指標旨在「協助學校自我評估和自我完善」,以作「質素保證」。換言之,增值指標就是以數字計算學校質素的工具,正正與上市公司要向消費者公佈業績的邏輯如出一轍。這種思維一直發展至今日,由教育局到學校行政,由校方決策到小小的試卷分析,都以大大小小的數據去檢討回饋。然而學校畢竟不是商業機構,真能簡單以數據計算增值嗎?

即便把學校當商業機構辦,增值指標亦未能明確反映學校水平。中文大學教育學者曾榮光曾在論文中提及,增值指標本身在統計方法上有誤差,忽略了學生的社經地位、同儕學習氣氛、社會環境等因素引致的差異,根本未能全面反映學校的教育水平。此外,指標經常被錯誤解讀為「負增長」或「無增長」。實際上只要達至預期目標,便是「合符預期增長」,而即便不符目標,亦只是「增長不足」,不是「負增長」。但不少學校卻經常因傳媒和同工間簡化為「負增上」,而陷入無法幫助學生的標籤當中。使弱勢學校面對更沉重的壓力。

雖然教育署及後禁止學校公佈增值指標,然而教育署擁有全港中學的數據,成為懸在校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上文提及的報告,「視學隊伍會參考學校的增值數據,評估學校工作的表現;教育署亦會在系統層面監察學校的增值表現。當學校的增值表現持續欠佳時,教育署會提供適當的支援或採取介入措施。」換言之,學校增值指標雖然不公開,但教育署會檢查數據,評鑒學校表現,從而對增值表現不佳的學校施加壓力。同時,「增值指標亦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用的資料。在有需要時,可透過分析不同取樣學校的增值表現,以助評估某些教育政策的效能,例如與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有關的政策。」因此,有人認為增值指標其實是殺校指標,讓教育局以增值不足、辦學太差為藉口殺校。如此一來,局方口中推行校本管理,卻另一方面以此指標遙控學校發展。教改一方面說放寛學校自主,卻另一方面意圖控制學校,成為香港最矛盾的一大教育政策。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說,現代社會總邁向一個理性化的過程,將一切事物變得可計量,而失卻其真正意義。仔細思考一下:出現增值指標,將學校管理的合作、教師士氣、學生成長、情意發展、危機管理……化成一個又一個的統計數字。然而育人的工作、學生的成長,似乎又不同於生意增長、電腦和數字的工作。用數字去解釋教育結果,能否反映學生在學業成績以外的五育發展?如此解釋,是理性抑或不理性?

以數字量化學生成長,增值指標只是第一步。及後教改和校本管理的各種要求,更令人瞠目結舌。當下暫且讓我們回到咸亨酒家:當擇善固執的孔乙己問到「讀書人的事,能算增值麼?」是否眾人都哄笑起來,而不去深思,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是廣告還是劇集:從《來自星星的你》說起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是廣告還是劇集:從《來自星星的你》說起
Feb 27th 2014, 06:59, by 鍾樂偉

打開電腦,按下「播放」鍵,觀眾目不轉睛地看著外星人都敏俊 (金秀賢飾) 與明星千頌伊 (全智賢飾) 在冰天雪地上相吻。

在雪地上,是那份令人心動的隔世情緣,連在屏幕前面的我們都為都敏俊會否劫數難逃而擦拳磨掌。就在那刻,背景播出了K. Will的「像星星一樣」,鏡頭也如夢境一樣靜止了。六十分鐘後,當字幕徐徐升起,每一位按捺不住的「煲劇粉絲」也希望都敏俊可以與千頌伊大團圓結局。

沉醉在仿彿世界只剩下都敏俊與千頌伊之際,我們的瞳孔也不期然注視到兩位主人公身上一件件刻有品牌的「迷人」商品,它們的吸引力比放在商店櫥窗,甚至比那一分鐘的產品廣告遠超了數萬倍以上,這就是今天韓國劇集的成功之處,也是東大門、明洞、清潭洞與G-market等真實與網上時裝與服飾生意越來越興旺的主要原因。

一小時的星星時尚

先不論故事與劇情的合理性與是否合乎邏輯,單以收視率、注目度、影響與覆蓋度,《來自星星的你》(下稱《星星》)是多年來鮮有突破多樣框框的韓劇。《星星》在播放不到五集後,在韓國已經掀起熱潮。觀眾在網上熱烈討論內容與劇情發展,更有不少電視台製作特輯,把這套「成功韓劇」一一解構:

有的把《星星》中的特殊拍攝技巧公諸於世 (以電影Matrix形式的拍攝方法,同一時間使用60多部鏡頭拍攝)、有的則討論故事的原創性問題 (問題源於當劇集播出身第二集後,網絡漫畫《雪熙》的作者姜慶玉公開表示,《星星》抄襲了自己連載6年的作品,當中最大爭議是兩個故事同時都是以一個在地球生活了400年的不老不死之人為背景) 。

star2_RLC7R_600x0

不過,要數《星星》最大吸引之處,必然是兩位主人公的服飾。有中國內地網民把在《星星》中所有曾經出現過的品牌續一羅列出來。另外,有韓國網民把兩位主角穿上的、吃的、塗在臉上的、手上拿著的、駕駛的、居住的所有其他東西一一如數家珍,當中最有影響力的東西可分類成六大類:

一是二人手中的手機與通訊軟件、二是千頌伊所用的化妝品與護膚品、三是在現實環境中由金秀賢為代言人的Sweet Pudding、四是二人戶外在冰天雪地上穿上的大外衣、搭建的帳蓬等等、五是都敏俊穿的運動鞋、六是其他電子產品 (手提電腦、數碼相機)。

當中有一樣有趣的小插曲是不得不提:不知各位戲迷有否留意到在最初的十集左右,所有的三星產品上的三星標誌都一一以貼紙遮蔽。但第十集以後,三星的手提電腦則可以直接了當的顯示在千頌伊的手邊,而手機上的標誌卻仍是遮蓋著。其實標誌被蓋上是由於廣告贊助的金額還沒有洽談好,結果只能就其產品拍大特寫,而品牌名字就未能「贈送」。可見在故事中千頌伊與都敏俊在感情上拉鋸時,鏡頭後廣告商與道具組的代表也同樣在交戰中。

star3_se1HC_600x0

因為《星星》中的廣告品牌出現次數太多太密,因而有韓國國內關注媒體廣告化的團體,以「來自星星的廣告」來描述電視劇在今天的韓國,已再不是一齣故事劇,而是一齣60分鐘的廣告劇,擔心令韓國本已走向極端的消費主義的情況,會因為這些劇集更進一步惡化。

韓劇植入式廣告政策

韓國媒體在討論《星星》一劇時,當中不少篇幅都是圍繞著廣告如何入侵在劇集中。在韓國輿論中,PPL (Product Placement) 是近日的關鍵詞,PPL中文即是植入式廣告,意思即是有別於昔日的商品直接在電視台賣廣告,現在的PPL是軟性式透過在不同電視台節目中 (劇集與其他綜藝節目) 的角色,穿上或是用他們公司的產品,來達致宣傳的效果,是當下最主流的一種廣告宣傳手法。

一直以來,因應著法定機構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的條例監控,對商品生產商在電視台節目的廣告時段有一定限制。然而,就在2010年時,放送通信委員會對商品在電視節目中的廣告參與角色大大放寬,給予他們可以在節目中以「植入式廣告」來宣傳產品。探究當時放寬廣告商投資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放送通信委員會希望可以以韓流中的中堅力量,劇集與綜藝節目的跨國文化魅力,來協助韓國大公司生產的品牌進一步推廣海外業務所致。三年後的今天,不少品牌已經因為韓劇的影響力,進一步成功把韓國的商品打入中、日、港、台等市場,可見政策已收到極大成效。

單看數字,在未放寬「植入式廣告」以前,2009年時韓國三大電視台 (KBS、MBC與SBS) 的廣告收益一年有接近十七億美元,但自從2011年起政策改變後,他們的廣告的收益已增加到二十三億美元。而且,就「植入式廣告」而言,在未完全開放以前,2010年時只有不足三百萬美元的投資,然而,上年2013年已升至十倍以上,有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植入式廣告」收入,可想而知這種廣告宣傳方式已經是韓國當下的新趨勢。

當中,電視台管理層更希望能夠以「植入式廣告」來負擔一至兩成的劇集製造成本。正就是這個新成功的推廣手法,不少公司也大舉投資在劇集中軟性地宣傳他們的產品,有韓國監察電視台團體指出,現在一套一小時的電視劇集中,平均有10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在節目中以「植入式廣告」來宣傳。

雖然看似有無限宣傳商機,但開放了政策卻同時使韓劇中的廣告越來越多,有評論甚至批評現在的劇集已淪為廣告,不再講求故事內容。而且,有些廣告商有時更有鋌而走險,以抵觸現有法律來宣傳。例如上年一套在SBS播出的劇集《聽見你的聲音》,劇集中的主角多次在對白中加入讚揚某一電訊公司的LTE服務而被放送通訊審議委員會警告,因為現時的廣播法中,只容許在節目中顯示產品的品牌名稱而已,演員是不得在節目中提出任何與該商品有關的東西。

除此之外,法律也限制產品出現的時間不得長過該節目的百分之五時間,而且產品的大小也不得大於屏幕的四分之一空間。

在眾多的廣告商,三星電子是當中的表表者。他們以銀彈攻勢入侵電視劇集,幫助他們宣傳新推出的智能手機、屏板電腦與相機等等。2013年的頭9個月,他們在KBS與MBC的「植入廣告」投資額已達近十九億韓圜,遠比韓國的可口可樂的投資還要多出3倍以上。節目方面,《無限挑戰》擁有最多的「植入式廣告」宣傳,當中衣服類與飲品最多。

除了一般容易理解的「植入式廣告」外,其實也有一些可稱為非正式的廣告植入宣傳手法。就在廣告商沒有或還未曾與電視台的製作人洽談好「植入式廣告」宣傳以前,一般製作人都是以普通的膠紙封閉了商品標籤,滿以為不構成廣告。然而,時下不少產品的設計已足夠反映他們品牌的形象,簡單的封上貼紙也其實不能阻止觀眾一看便能了解貼紙後的品牌名稱,所以,就在三星與奔馳並未有與電視台談好合作「植入贊助」前,一切在《星星》出現過他們牌子的產品也蓋好,但其實心水清的觀眾一看便明了。因而,不少韓國產品或許未有給予三大電視台任何 「植入廣告」贊助費,但卻賺了不少便宜。

韓劇推動閱讀風氣

作為韓流的最大資產,韓劇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不少大企業為著拓展海外市場,希望借劇集的影響力「協助」他們的品牌推廣。再加上有多間韓國大企業成功以「植入廣告」建立它們的國際地位,這種廣告方式已成為產品的兵家必爭之地。

有言電視劇集的出現,對閱讀風氣會有負面影響。然而,單看《星星》一劇中,都敏俊在床上閱讀的那本《愛德華的神奇之旅》,以「植入式廣告」的出現,不但未有破壞閱讀習慣,更掀起韓國國民忽然搶購這本2009年出版,且獲得了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的小說。單單在劇集播出兩周後,已經賣出了七萬本,成為韓國當下最暢銷的書籍,可見《星星》的魔力。

star4_MeGa0_600x0

根據韓國書籍出版商的透露,一般而言要在一集電視劇集中,把它們出版的書籍在鏡頭前出現三次,就要投資大概十萬美元。但這樣的宣傳技巧,的而且確對書籍推廣有極大幫助,單看近年書籍在韓劇中出現的次數便可略知一二。

差不多與《星星》同期播出,在同一SBS電視台的劇集《溫暖的一句話》裡,女主角金智秀手中拿著一本,馬奎斯著的《愛在瘟疫蔓延時》時,也把這本舊書再次在韓國掀起熱潮。另一套劇集《結婚的女神》中,重新點燃智慧和賢宇愛情的書,就是賢宇在飛機上看到的《李忠燮 信與畫》。此外,在劇集《主君的太陽》中,也提到了一本叫《翡翠深林狼與羊》的繪本。

更早且成功的,也就是劇集《我的名字叫金三順》中,女主角曾經提起的一本叫《MoMo》的小說,結果在劇集完結後,這本小說足足在韓國賣出了一百萬本,可想而知現在書籍也開始透過劇集的成功,以另一方式推廣閱讀風氣的新趨勢。

LINE vs. Kakao Talk

拿著最新最流行的手提電話,已是每一套韓劇必定發生的場景,任憑你是財閥的CEO,抑或是小餐廳的店員,《星星》一劇也不例外。然而,在劇集中觀眾留意的或許不是那部最新型號的三星手機,而是千頌伊與都敏俊在手機上互相溝通的即時聊天程式LINE。

star5_OnsZK_600x0

在韓國裡,每一位智能手機用戶的手機中,必定會裝上即時聊天程式,因為現在他們用手機通話的機會已遠遠不及使用即時聊天程式。相比於香港人慣用的Whatapps,韓國人一般使用自家品牌的Kakao Talk。Kakao Talk是由前韓國最大網上搜尋引擎公司NHN Corp的CEO金範秀於2010年所研發。不到兩年間,Kakao Talk已在全球擁有七千萬個用戶,但大多都是來自韓國本地。韓國人使用Kakao Talk也比其他即時聊天程式為多,例如他們使用Kakao Talk的時間比LINE多於8倍以上,可見Kakao是韓國當今通訊界的龐然大物。

與時並進的Kakao Talk為了增強競爭力,前年起已開始研發手機遊戲,近年也開始以「植入式廣告」在韓劇中宣傳,就如SBS早前播出的《繼承者們》裡,Kakao Talk就投入廣告,成為李敏鎬與朴信惠在螢光幕前聊天的手機程式。

然而,虎視眈眈的另一即時聊天程式LINE,也不甘於落後形勢,開始投放資源與Kakao Talk決戰。LINE其實是現時韓國最大網上搜尋引擎公司NHN Corp,在日本的子公司Line Corporation的聊天的手機程式。NHN 日本在311大地震後發現,意外發生後一般人多是透過手機聊天程式來溝通,所以在2011年決定投資發展Naver LINE。

意想不到的是,LINE竟然成功突破了Twitter與Facebook的紀錄,只需短短的八個月時間,便取得了一億個用戶。現在,LINE已經在全球有三億五千多萬個登記戶,遠超只有一億多的Kakao Talk,這其實是與LINE的經營手法有關。

star6_oBi5j_600x0

相對而言,Kakao Talk的營運策略較重視以韓國為大本營,但LINE在前年起始已把市場定位不止於日本與韓國國內,現在LINE在泰國、台灣已有二千萬個用戶,連歐洲的西班牙也有一千多萬個LINE用戶,可見其全球推廣的理念與Kakao Talk截然不同。但就是這個不同,做就成LINE上年取得五億多美元的營利,相反Kakao Talk只有六千萬美元。

眼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即時聊天手機程式市場,LINE也透過以「植入廣告」的方法,在當下中國大陸熱播的《星星》中賣廣告。當中,有留意的,也看到千頌伊手機上的LINE程式中,也有中文字的出現,可見LINE對以《星星》為踏腳石入侵中國市場的野心。然而,面對強勁對手的「We Chat」,以《星星》之勢來到中國大陸的LINE的競爭,還未知最終是鹿死誰手。

作者面書專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這刀意在劈垮媒體人的脊梁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這刀意在劈垮媒體人的脊梁
Feb 27th 2014, 04:38, by 泡泡網

圖:泡泡網/美聯社/Reporters

1月份被剛被撤職的香港《明報》前總編劉進圖,於2月26日在街頭被不明身份的人士砍傷,一度危機生命。 「這刀是刺在香港媒體同仁的心上的,也意在劈垮良知媒體人的脊梁。」中國著名維權人士胡佳在推特上說。劉進圖友人向泡泡透露,劉目前仍未清醒。

或許對於熟悉中國媒體運作的人士來說,劉進圖被刺似乎並不「出人意料之外」。劉進圖擔任《明報》主編期間,該報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合作,參與調查了中國高官海外離岸公司情況,其中包括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女婿的公司。在中國大陸,之前曝光地溝油生產的記者李翔,也被人砍十幾刀身亡。

但這樣的事情如今卻發生在香港,這個曾被國人奉為「自由之都」的城市。而且在最近幾年,香港敢言的媒體(人)遭攻擊、被撤職的事件也接二連三:1996年資深新聞工作者梁天偉遇襲、1998年電台主持鄭經翰被斬、2004年節目主持人黃毓民遇刺,這些案件都至今仍懸案未決,兇手及幕後主腦仍逍遙法外。這一切不禁讓人聯想,回歸後的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

無國界記者發布的201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指出,中國的影響力正延伸至香港、台灣和澳門的傳媒,危害三地的媒體獨立。中聯辦更成為中國當局對香港媒體直接施壓的源頭。

猜測稱中國當局是幕後黑手

劉進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朋友告訴泡泡:「劉是一位讓人尊敬的斯文人,曾做過很多有膽識的報導,作為他的朋友,我對這種襲擊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劉進圖遇襲
圖片來源:Hei Chan @ USP 社媒

在中國的微博上,許多人猜測,劉進圖此次被刺,很可能是他對中共高層離岸公司的調查報導。微博上一條對劉進圖遇刺事件的評論說:「港島總區重案組正調查······你們知道我們知道誰是兇手,我們也知道你們知道誰是兇手,徹查個雞巴毛啊?!我艹!」但此條微博已被新浪微博封鎖。

「在未有證據下的確不能作出猜測。但我會理解大家為什麼會把賬算在中共身上。」香港獨立媒體人阿藹告訴泡泡:「因為過去兩年,中共的治港手段越來越高壓,不單拒絕與泛民溝通,連本來的建制精英,均不受信任。(香港)甚至有被'奪權'的感覺,從唐英年下馬,到重要機構的人事變動,均由代表中共的中聯辦插手。」之前有人推測,劉進圖被撤職《明報》總編一事,也受到中國影響。

「(中國)大陸的政局,正朝向民粹專制的方向發展;在前共產主義國家裡,民粹專制模式最成熟的國家,是俄羅斯,而俄羅斯對記者的暴力,是人所共知的。過去一段時間,其實有多宗涉及媒體被襲的事件,當中包括法輪功的報紙大紀元被上門破壞,香港獨立媒體網被襲擊,黎智英被襲,多間網上媒體包括主場及獨媒被DDoS攻擊,最近蘋果日報也被DDoS攻擊,這些均是非法及暴力手段。而每一次襲擊均找不到幕後主腦。」阿藹說:「故此可以說,猜測是捕風捉影,但所謂空穵來風,也有其原因。」

幕後黑手碰不得

劉進圖遇刺後,《明報》表示懸賞100万捉拿兇手。香港特首和警方均表示要嚴正看待該事件。 「但對傳媒以往的暴力,一般只能捉到行凶者,卻甚少找到主使人。難免令人聯想到幕後黑手是碰不得的人。」阿藹說。

香港獨立媒體向泡泡透露,AM730創辦人、陽光時務社長、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星島日報辦事處遇襲等案件至今全部未破。香港獨立媒體被襲事件,雖然捉到了兇徒, 「但他們只是打手, 無法追踪幕後真正主腦」。

香港要如何走

當被問及香港若要確保新聞自由,下面要採取的首步措施時,阿藹說:「嚴察事件,找出真相及幕後主腦。 這次行凶,很明顯是聘用了職業的打手,只緝捕兇徒絕不足夠,找不出主腦,就一定會被認定是政治襲擊。」

「其次是中共,尤其是中聯辦,要停止插手媒體人事調動及停止透過向廣告商施壓以操控媒體機構。」

無國界記者發布的201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中,香港排名第四年下跌,由2010年的34位,跌至今年61位(共180個國家和地區)。 2月23日,6000人參加了香港記者協會組織的挺新聞自由大遊行

 

近年傳媒人/機構遇襲事件節錄(來源:香港獨立媒體):
08-08-2012 「獨立媒體」辦事處遭蒙面兇徒入內破壞三部電腦及一部電視後逃走。

30-08-2012 《星島日報》及《頭條日報》辦事處,今日凌晨被一輛私家車撞毀大廈玻璃外牆,施襲用的私家車,其後被人放火燒毀。

30-12-2012 愛護香港力量發起支持梁振英遊行,有參與遊行男子襲擊NOW電視台的記者仇志榮及攝影師劉家禾,採訪器材亦遭破壞。

25-02-2013及01-06-2013 大紀元印刷廠兩次遭到暴徒襲擊,大門玻璃被砸破。

03-06-2013 《陽光時務週刊》社長陳平離開辦公大樓,準備登車離去時,遭遇兩名蒙面歹徒伏擊,身上多處受接連棍棒所傷。

2013年6月至7月出版《蘋果日報》的壹傳媒及其主席黎智英寓所接連受襲,包括黎的寓所被人用車撞毀大閘、壹傳媒將軍澳大樓門前有人留下菜刀、2萬6千份《蘋果日報》更在中環大會堂附近遭人燒毀。

30-07-2013 免費報章《am730》創辦人施永青駕車上班時,遭遇不明來歷的汽車惡意截停,兩男子手持鐵鎚勐力搥打施的汽車玻璃,施倒車離開,幸好無受傷。

06-08-2013 兩名《壹週刊》及《明報》的攝影記者,星期日在旺角行人專用區採訪期間,被支持警察陣營人士襲擊及推倒在地。

26-02-2014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今晨遭一名男子持刀襲擊,背部身中三刀受傷送院。

(特約專欄,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原文刊於泡泡網,按內容伙伴協議轉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又停產?──談菲林的出路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又停產?──談菲林的出路
Feb 27th 2014, 04:54, by 刺青雜誌

筆者的一張菲林照片

文:Andrea Wong

一款又一款有名的菲林停產,只剩下用剩的菲林筒。柯達的是橙紅的,富士的是藍綠的,還有那些名不經傳的歐洲品牌。作為一個菲林用家,我無比的惋惜,停產帶給我一種時代的蒼涼。

如果依然希望十年後有菲林可用,我們不可以再故步自封,盲目以為菲林比數碼好────我們必須要為菲林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有關影像質素

我們要接受數碼必定有一天會在影像質素超越菲林。從前大家最常用的135菲林,也就是每一格都像郵票大小的菲林,它的影像大小就足足有現在所謂的全片幅(fullframe)【注1】 機種一樣大,然而現在買這些菲林機只需要幾百塊。

別自我安慰了!在價錢上菲林相機的確大有優勢,然而數碼機在影像質素已經追得十分貼,但菲林已經沒有再進步的空間。隨著世界第一部無反全片幅機的推出市場【注2】 ,數碼市場肯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民用菲林還有更大的120片幅,也就是中片幅,甚至有更大更大的片幅。但是高價數碼機市場也出現這些大小的片幅【注3】 ,而且價錢越來越便宜。

影像質素已經不是菲林的專利。這是我們第一個應該認清的事實,這樣菲林才有機會走下去。雖然菲林每一點能記錄的資訊十分大量,但在這個時代,一般人(甚至專業攝影師)有需要用到那麼多的資訊嗎?在菲林的年代,要不是我們把照片放得十分大,然後「聞相」【注4】 ,相信這些多少有點「過剩」的資訊根本作為不大。

十年前我們還在相信菲林質素的神話,這正是菲林沒落的原因。

有關菲林味

「菲林味」說的是每一卷菲林的特性──偏色、微粒、對比度、飽和度等等。每一個牌子,每一個型號,甚至放在甚麼溫度下存放,存放了多久,以及沖曬的變數都能夠影響成像。這一切都令菲林充滿變數,有一種人性化的美。

「菲林味」的確是存在的,然而透過數碼後期製作,一切都變得可能。(甚至一部數碼相機裡面也有菲林模擬功能!【注5】 )我們不得不承認,就算後製不能造出十足的「菲林味」,也有八成功力,就連Lomography【注6】 的漏光效果也不例外。

我們僅能自豪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舉個例子,漏光和偏色是Lomography機和菲林的其中一個效果,上面說過後製可以做出相同的影像,但是我們別忘了在菲林上這個效果是隨機的。我們難以控制光怎樣的漏,角度強度一切都管不了,數碼是難以模仿這種天然的不確定性。Lomography正正抓緊了菲林這個特性,發現菲林在時代列車裡面的一條出路。


筆者的一張菲林照片

一些無可取代的特別菲林

有些菲林是數碼難以取代的,上面舉的Lomography菲林是其中一種,其他過期菲林是另一種,即影即有菲林,甚至是濕版攝影也算是。它們在顏色,體驗,以致本質都和數碼照片有明顯分別。 寶麗來也曾經把即影即有數碼化,推出一些即影即有打印機【注7】 。 然而打印機能夠完全地複製一個影像無數次,這已經和即影即有的其中一個本質大相徑庭。


網上圖片

在體驗上,寶麗來的Land系列即影即有風琴機也是無可替代的【注8】 ──拍攝後拉開菲林的藥水包,把菲林取出來,放在衣袋裡用體溫沖曬照片,這些都是數碼照片不能提供的趣味。富士近年大力推銷自己的即影即有相機,雖然已經和寶麗來的風味相去甚遠,但抓住了一些特殊菲林的特質,也不失是一條出路。

沖曬的樂趣

菲林需要沖曬! 這個樂趣是數碼照片絕對沒有的!把顯影劑、停影劑和定影劑分別按不同的濃度、溫度、時間倒進菲林黑罐,慢慢攪拌,等待菲林的影像浮現。那種浮現的情況,就像哈利波特的那些魔法書一樣特別。

沖曬是另一個創作過程,這也是著名的菲林攝影師都一定自己沖曬照片的原因。透過不同的藥水和濾鏡組合,我們可以在黑房進行後製,得出最滿意的影像。

我在黑房得到的,是一種原始的快樂:自己一手一腳拍照片,沖照片,曬照片,然後把實實在在的照片放在掌心上欣賞。


沖菲林的過程之一

你又感受過這種快樂嗎?

僅是因為它是菲林

菲林帶給我的是一種文化,一種回憶。菲林教會我慢慢的拍,感受世界;教會我跟被拍的人和物建立一種連結,儘管有時這種連結是侵略性的。我不是說,沒有了菲林我不能慢慢的拍照,只是菲林把我從亂按一通的世界救了出來,它是我的老師。

我一向認為菲林是有別於數碼的另一種載體,就像繪畫和攝影一樣的分別。繪畫和攝影的分別,Susan Sontag在On Photography已經說過了,我們卻很少看見人說菲林和數碼在影像質素以外的比較。它們在不少層面上能夠直接交鋒,但是汽車的存在不能抹殺單車的存在。我們在這個時代賦予了菲林不少歷史意義、文化意義,我會說在這個年代,菲林拍攝已經不是為了求質素這類,是求一種快將死去的經驗。

我們喜歡的也許是菲林代表的時代。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在手機加上甚麼Sepia特效、70s特效、菲林邊孔諸如此類,一切僅是為了替照片加上一層歷史感。我經常問這些每張相也加菲林特效的朋友:「你用過菲林嗎?不妨了解你在照片上加了甚麼呢!」

說到底,其實僅是菲林本身就值得人喜愛,可以沒有原因吧,哈哈。

結語

我們看到不少菲林的神話已經被數碼照片打破。菲林能剩下的只是它本身的不確定性、特殊性、沖曬的樂趣───和最重要的────菲林帶給人的經驗。我們要先認清事實,才能夠讓菲林走下去。

  1. Wikipedia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Full_frame
  2. 全球第一部全片幅無反Sony Alpha 7在2013年尾推出市場。
  3. 例如Pentax的645D 和Hasselblad的H5D-50C。
  4. 把臉貼著照片細看
  5. 例如富士的Xpro1變內置不同菲林的色彩模擬功能。
  6. 啟發於蘇聯相機品牌的一個當代菲林、相機品牌,Wikipedia介紹:http://en.wikipedia.org/wiki/Lomography
  7. 它叫Polaroid CZA-20011B PoGo Instant Mobile Printer。
  8. Wikipedia介紹:http://en.wikipedia.org/wiki/Land_Camera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環境運動路上的踐行者:文思慧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環境運動路上的踐行者:文思慧
Feb 27th 2014, 05:09, by 中大學生報

文:言

「……現存的環保(綠色)團體,究竟是否和現在的未來的國家權力跟前,仍以『個人修為』為活動的主調,繼續淡化市民共同參與環境決策的方向,還是願意在參與知識化和資源匯聚(組織)化的過程中,目標不離強化社群的環境決策力,以建立真正的綠色天地﹖」(《香港綠色難產》 文思慧)

被視為本港環保及左翼思想先鋒的中大教育學院前副教授文思慧,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靈實醫院病逝,終年五十九歲。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的文思慧,一生介入和推動民主和環保的運動,身體力行,引領無數人走上思考人與環境自然之倫理價值的道路。

早在1986年大亞灣核電廠(大核)事件引起的反核運動中,她已與同道發起聯署反對興建大核的公開信,並每日在明報發表文章,討論與核電相關的問題。及後,她一直關注本地環保運動的發展,反高鐵運動、福島事件後的廢核運動均不乏她的身影。2002年,她以 47歲之齡提早從中大退休後,便在大埔租了耕地當農夫,把環保、生態平衡、生活選擇等概念實踐出來。

文思慧思考環保問題的前瞻性,見於她的言行。在政府和環保團體希望市民自身提高環保意識時,她已直指地產商為了所謂的「經濟發展」而胡亂開發土地,是真正破壞自然生態和社群網絡的元兇,並批評環保團體不嘗試組織市民大眾,向政府和商家施壓。在福島事件後,文思慧與同道隨即成立「反核之眾」和香港核能輻射研究會,積極倡議廢核,並直斥一些科學家向利益靠攏,為國際機構製造「專家」報告,以偏頗的方法作出「福島事件沒有帶來嚴重的後果」的結論,更揭發國際組織為了核能帶來的利益而打壓其他有良心的科學家。

文思慧對環保、民主及自主性等的哲學思辯和實踐,實非片言隻語便能道之。以下輯錄她在《思》雙月刊(69/2000)的文章,冀能提供片鱗半爪,令大家對環境保育問題作更深層的思考。

〈香港綠色粉刷,環保騙局〉

轉載自《思》雙月刊(69/2000)
文:文思慧

港式混水摸魚

不久前,本地一名「綠色團體」領導人獲委任為中國國家環保局的「環保大使」(編按﹕此乃「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女士)。這位本港環保精英與本地主流環境團體及大企業的代言人一般,經常責備本港政府未能改善環境,走向「可持續發展」。然而,仔細看她對「可持續性」的理解,便驚覺竟然與政府文件中的定義完全相同──她說:「可持續發展是平衡環境、經濟與社會三方面的發展。」這樣的定義,其實是非常誤導市民,甚至是乖離國際對環境(及經濟和社會)最低公認基準的看法,充分暴露了假「綠色」之名,竟公然為環境、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持續不公平政策與體制,粉飾一番。

筆者在別處曾發表過批評這類「環境、經濟、社會平衡論」的觀點,這裏不打算重複。只想指出惟有當「人的需要」不再以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基準,反而只有替財團增益、迫使人人多消費才是基準之時,那些所謂經濟與社會活動才會與環境保育發生衡突。試問在以人為本的社群生活中,在共享和互相支援的條件下,有誰會對大家身處其中及從中得到育養的環境不加珍愛?又有誰會因缺乏安全感而去大量佔有和囤積物質,以致不惜損害環境?更匪夷所思的,是好端端的一個自足社群,會忽然遠赴海外掠奪他人的天然資源,將人家的生活弄得面目全非,甚至將自己製造的廢料毒料運到外地棄置。其中一定是經濟與社會生活已遭嚴重扭曲;而環境破壞,不過是其中一種扭曲的表徵。如果不去檢討和改正這種經濟與社會生活扭曲的制度性根源,而一味去搞所謂平衡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試問又豈能不是顧左右而言他,掩飾了真實的問題?甚至藉著不知所云的「環保」道德光環,在這問題重重的建制的混水中撈一把?!

「可持續發展」批判

如此看來,對香港的主流(由官方與環保團體合力泡製的)環境論述(包括這些論述所衍生及維護的實際政策及行為)的「批判」,實在甚有必要。這裏所謂「批判」,不單單是「批評」的意思,而是採用西方(特別是歐陸的)哲學傳統──探討某個概念在一定的理念、歷史、文化氛圍下有何限制,甚至發掘其中蘊含的思維與實踐的陷阱。在討論以上香港環境論述在體制與意識形態方面的保守前提下,我們亦不妨引述一下在國際層面上,「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概念所討論的方向,從而對照本港的論述,探索我們可作出怎樣的普遍與特殊的批判。

就以「可持續發展」為例,這個自一九八七年出現,並在一九九二年國際地球高峰會上被各國再確認的「環保方向」,若將之對比本港的「平衡論」,便可見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國際上就「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或可稱為最低公認基準──是(一)滿足這代人的需要的同時,不能犧牲後代的需要;(二)要照顧貧者的需要。可見打從出發點上,便已與港式既不以規限發展於可承載範圍內為念,亦對貧者隻字不提的取向並不相同。更發人深省的是,即使是兩項國際共識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樣被指為並未點名揭露導致貧窮的原因,也未以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為考慮焦點。

這些批評者認為無論是一九八七年為「可持續發展」定調的聯合國《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或一九九二年地球高峰會上簽訂的《議程廿一》等文件,都默許了現行國際間的所謂「自由」貿易:讓北方國家借此為名,與南方國家內少數的富戶及其政府共謀(當然間中有利益衝突),去剝削南方國家的自然資源。所以,在此情況下談「可持續性」,都不過是北方國家打掃乾淨自家境內的環境,卻持續破壞貧者生計所繫的環境而已。

更基本的問題是,「貧窮」的情況不單不能由現行體制(包括所謂國際間的「自由」貿易體制)所促成的「發展」去消弭,相反,「貧窮」作為一種現代社會的綜合現象,正因此種「發展」而生。簡言之,是現代「發展」將各地的本土人本經濟摧毀;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財團支配的全球一體化下的經濟──糧食依賴,出口導向(即不再生產滿足本土人的需要的產品),外債高築,污染性強(這是人的生產與需要脫鉤下的必然後果)……,都是貧窮的原因。

更致命的是,這種「發展」模式在全球製造不斷消費。原來在本土提供的衣食住行、醫療和老少護理、人際互相支援,甚至是娛樂文化、感情生活、乃至「環保」(這點會在以下會詳細解釋)……,都通通成了商品,也因而成為永不能完成的消費目標。消費以「個人」為本,個人在社群解體的孤立情況下,還要持續消費才能確保「不致貧窮」的經濟與社會地位,是一場何等的疏離又無休止的困獸鬥!環境生態(與後代)既不能保護自己,就必然成了人類「困鬥」中的犧牲品──而財團要「發展」時,更將操控自然(與後代的命運)說成「將自然資源增值」(及「作人力資源投資」),可謂語言與行動上的雙重暴力!!

港式環保,為誰服務?

香港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論述,不獨距離這一類對「發展」的批判議題不知幾許光年,竟敢維護那剝削人與環境的現建制(包括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意識型態機制),可說是舉世無雙,故連國際共識的最低公認基準也難望企及。由此看來,官方愈講環保,愈要開山闢地讓財團大肆搜刮的舉措──如要將洪水橋村民連根拔起,去讓地產商大建「環保城」──自然是偷換概念。但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環保團體也陷入一式一樣的思想及作風上的窠臼──如面對地產商剷村和深入生態敏感區域大肆發展時,竟不是站在「本土生態須與居民生活連成一體」的要求來否決。相反地,主流環保團體倒往往只訴諸抽象的「環境影響評估」原則和「環境管理技術」立場,去支持「發展」,從中換取一些由它們去管理的甚麼「地球站」、「自然教育中心」,或地產商「捐」出來作交換的生態保護點……等。這些「綠色」團體對於像迪士尼樂園這種跨國機構在香港的肆虐,也不去點出其壓抑本土經濟社會生活、鼓吹消費主義,以發展為名剝削為實的真貌;反而一再發揮「平衡論」本色,講講環境管理,實質上為有關計劃護航過關。君不見這些團體的主事人身為「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最後還是不敢去就迪士尼計劃投反對票嗎?!一個「保護海港」組織的主席,則倡議本港發展「邁亞米式」遊艇停泊中心,吸引大量高消費遊客!

現時世界各地環保團體正醒悟到,要「環保」便必須針對把人抽離自土地、文化、社群、關懷、對周圍的感覺的「全球化」趨勢,以及必須揭露由之衍生的「發展主義」的歷史定論式教條,才能把人和自然從剝削與貧窮化的物質和道德性災難中釋放出來。在反世貿、反世銀、抗議IMF及七大工業國等連場運動中,世界上不少環保團體終於和工會、農民組織、居民運動組織、反外債反貧窮反壟斷的組織、反戰反帝國主義侵略的團體……等等,都站在同一陣線上。可惜的是,在香港,「環運」的主流卻承接近十多年發展出甘被吸納進建制(而成一「功能」、「專業」界別)的趨勢,至今仍不見改弦易轍。加上商界財團勢力日益龐大的大氣候和小氣候,這些團體便大多在日益貼近此等權力中心以求存。一方面以專家自居,不時舉辦活動或發表建議,以引進「綠色技術」,例如引進電池汽車、環保屋村設計──往往即是將公路移遠些、村內設回收站(回收後的物品運他方在該處的再造工廠中怎樣污染就不顧了)──等反環境建議。而這正符合西方國家及一些財團要推銷其環保科技、產品的新消費潮流。對於淡出汽車文化、保衛社區完整(不讓地產商進駐重建)等針對更根本問題的反消費反商品化路線,則總不聞這些「綠色專業者」提出的聲音。更駭人聽聞的是,一位向以「綠色」自我標榜的政客及其政黨,竟然提出將食水私有化,讓鄰近地區向香港出售污染權(即香港將毒料廢物扔在該等地區,付帳「鬆人」!)等建議。將「綠色」幻化為剝削、欺壓的工具至如此地步;卻未聞任何「綠色團體」提出抗議。

何日見青天?

難怪官方暨同各香港特色的環保團體、綠色政客、綠色商家,多年來合力泡製出一幕幕「清潔空氣」鬧劇,來來去去總是指摘的士、小巴不轉用石油氣──卻始終不好好解決有關從業員「轉用」時需面對的困難,也從不譴責私家車文化。此外,就是推出一個行人專用區的建議──將「清新空氣」還歸昂貴地段的商戶,亦即將惡濁空氣(汽車)驅進非昂貴地段,或興建更多公路,浪費更多能源,以及鼓吹行人專用區內「安心」消費購物。至於長年飽受工廠廢氣煎熬的人士(如荃葵區居民),乃至長年「迎接」香港吹來的廢氣的大陸人民,以及受港商投資的污染廠房毒害的珠江三角洲人民,則從未受到關注。至於香港空氣質劣的一個主因──由港人投資的大陸廠房排出大量廢氣「回流」,則更是各方諱莫如深的題材。

這個逆各國人民關注環境公義、世界公義而行的港式環境論述與實行,看來只是香港社會在其「精英群」帶領下的觀念貧乏、無視野、無愛心的現況的一個映照罷了。茲以第一民主大黨黨魁的「環保高見」作結──針對空氣污染情況,該黨魁日前破天荒地提及限制私家行駛問題,主張香港宜彷效新加坡分單、雙數車牌行車日;但該黨魁又說,首先要讓車主換車牌,因為他家中就有兩部單數車牌汽車,要換一個雙數車牌才能適應新政策云云。

朽敗至此,夫復何言?!

現行國際間的所謂「自由」貿易:讓北方國家借此為名,與南方國家內少數的富戶及其政府共謀(當然間中有利益衝突),去剝削南方國家的自然資源。所以,在此情況下談「可持續性」,都不過是北方國家打掃乾淨自家境內的環境,卻持續破壞貧者生計所繫的環境而已。

可惜的是,在香港,「環運」的主流卻承接近十多年發展出甘被吸納進建制(而成一「功能」、「專業」界別)的趨勢,至今仍不見改弦易轍。加上商界財團勢力日益龐大的大氣候和小氣候,這些團體便大多在日益貼近此等權力中心以求存。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