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罪惡」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罪惡」
Jun 4th 2014, 09:14, by 楊思言

山東一名年輕女士在快餐店無辜被六名男性虐打至死,央視評論在微博上表示「這種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罪惡,讓中國所有有良知的人感到憤怒。」

不錯,任何「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罪惡,讓中國所有有良知的人感到憤怒」!

中央官方媒體稱兇徒都屬於名為「全能神」的邪教組織,並在網上教人如何辨識邪教,被網民紛紛轉載分享,並揶揄其中所指的邪教特性令人想起「某組織」。這些特性包括「具有強烈排它性,宣傳自己是最偉大的,具有強烈的強迫性,通過洗腦和自我標榜來確立自己的正確性,具有通過壓迫別人來獲得利益的特性...」 等,央視評論更呼籲讀者「遇到邪教組織應立即報警」。

我心想,邪教有這些特性固然可怕,但起碼邪教組織都在法律下,他們做什麼,都受到法律制裁,那恐怖殺人的六名男性當眾打死手無寸鐵的年輕女士,立即當場被捕,速速歸案。但25年前的今天,有人在大街和廣場上當眾殺死手無寸鐵的年輕學生和市民,死傷多不勝數,為什麼這「發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罪惡」至今仍未受法律的制裁?哪件事件更恐怖,哪樣更「邪」?

「邪教一日不除,百姓一日不得安寧。」「要依法對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進行懲處。」「依法嚴懲這些兇徒,是全社會毋庸置疑的共識。」這全是央視自己說的,是中央自己發出的勸諭!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核電.中國.六四【筆記/試寫】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核電.中國.六四【筆記/試寫】
Jun 4th 2014, 07:11, by Rafamania

今年第一次參與反核之眾在六四維園晚會的攤位。嘗試寫個隨筆,整理一下想法與資料。當是幫忙自己理解「反核 x 六四」的索引。

核電

核電的暴力形式,問世數十年來上已有太多朋友說過。

它複雜。人在高輻射的環境中工作,永遠不可能完美執行紙上談兵的科學,偏差才正常,意外不令人意外。

它危險。災難一旦發生,不可收拾。烏克蘭切爾諾貝爾的「第二石棺」辛苦募得巨款,尚要三年才建成,建成後最多也只能扛一百年,甚至幾十年;福島源源不絕把污水排出太平洋,見不到盡頭。

它沒有出路。每天全球幾百個核子反應堆持續生產放射性廢料,不能稀釋,不會消散,在地球上困上千年萬年,最終大部分都返回食物鏈的頂端,回到人類體內,損害遺傳基因,禍延後代。

它不民主、不道德,不但長期封鎖資訊,而且無形無色,一般人根本完全無法保護自己,無論是日常核污抑或災後輻射,它帶來的任何傷害,受損最嚴重的一定是權力最小的人,可能是鈾鑛附近的住民,可能是被利誘到核工業的勞動者,可能是明知污染但不捨家園、或窮得走不動的平民,可能是貪平買廉價食物把輻射吃進肚子裡的基層。

它是特殊的、鋪天蓋地的政治支配形式︰科學家、政府、核工業、國際組織、各地的司法機構,甚至醫生、教育制度,連成一線,守護謊言。世衛長期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挾持;安全劑量的標準來自破綻重重的廣島研究;獨立科學家被拘捕(像白俄的 Y. Bandajevsky);法律加以恐嚇(日本新修訂的《保密法》)或否定(絕大部分核污索償官司);核工業長期得到大量的研究經費、補貼與明文規定的免責。

中國

中國核電「大躍進」當然是舊聞了。有人麻木,有人覺得危言聳聽。話說五十年代的大躍進,說到底就是盲目,當年有句口號,叫「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今天中國核能的魯莽,實在或者不相上下。目前全中國核電比例只佔2%,核子反應堆有20座,但建築中有28座,規劃中的近200座。福島核災後,全球仍繼續興建的發電廠不過六十餘座,中國已獨佔28座,可見中國對核能發展的粗暴決心。單以廣東衡量︰目前有大亞灣(2座)、嶺澳(一二期共4座)、陽江(目前運作中有2座,最終擴展至6座);將來還至少有台山(2座)、汕尾陸豐(6座)、揭陽(4座)、海豐(2座)、惠州(6座)、韶關(4座)、荷包島、肇慶等等。

猶記得沙士時,北京以七天七夜建成小湯山醫院,作為隔離非典肺炎病人的措施。中國的核設施同樣是如此火速,乃至不顧後果。其中如惠州核電廠、浙江三門核電廠和山東海陽核電廠使用的AP1000模型,其實技術尚未成熟。《明報》曾引述中核集團前副總工程師溫鴻鈞的說法——美英核能機構正延遲或涷結對AP1000設計的認證審批,「中國可能成為AP1000的世界實驗場。」可國家核安全局專家稱,中國已投入大量資金,不可能放棄。而另一個更惹人爭議的歐式壓水反應堆(EPR)模型,台山核電廠正是白老鼠。法國以EPR模型運作的核電廠,位於諾曼第的Flamanville核電廠,於2007年開始興建,原定54個月內開始投產,現在還未完成工程,預期至少延後至2017年才有機會投產。芬蘭Olkiluoto核電廠亦有其中一個反應堆為EPR模型,2005年動工,多次延誤,其自動化設計亦未完善,相信要2018至2020年才能投產。格林威治大學能源政策專家Steve Thomas更在其26頁的報告中直指「整個EPR的設計與建築根本就是災難」。那麼距離香港不足一百公里的台山核電廠呢?2009年動工,相信今年內便可峻工投產,其安全規格令人極度成疑。除此以外,選址方面,被譽為世上最大模規的陽江核電廠,其實是在地震帶上;韶關和肇慶核電廠俱為內陸核電廠,只能倚靠江河湖泊等水源冷卻,萬一造成污染,則會大規模影響的食水污染。

此情此景,就算最最僥倖,所有核電廠都沒有嚴重意外,每間核電廠的日常排放核污和核廢料也是令人無法迴避的問題。核電廠在日常運作中一樣向外排放輻射物。以氚為例:要過濾這輻射物質,成本極其高昂,全球核廠都由它不斷排放。大亞灣核電廠排到海裏的氚每年遞增,而中國更不斷提高「安全界線」以合法化「既成事實」,這個「安全界線」在2001年以前是55.6 TBq(萬億貝可),2002年為145 TBq,2010年6月再提高至 225TBq。核廢料的壓力更是令人如坐針氈。現時核電廠的廢料基本上儲存於核電廠自建的硼水池中,但長遠的高階核廢料處置方案,中國嚴重落後於進度。看看世上其他地方︰高階核廢料的煩惱是無休無止,核工業發展數十年以來,迄今並沒有一個國家能成功建立其高階核廢料存放場。大多數國家單是選址,勘探、研究、商討,已要花上十年以上。芬蘭的Onkalo Project被拍成紀錄片,令人驚慌也失笑︰試問如何設計一個安全保持十萬年,超越世上一切政治制度的地下核廢料系統?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中國打算在戈壁沙漠或甘肅的敦煌附近興建核廢料儲存處。而據估計,到了2030年,中國的高階核廢料每年將生產3200噸。這種壓力與其洐生污染,試問能如何計量?

而另一端在都巿活得好端端的香港人,應該如何判斷?大亞灣核電廠為八十年代中英談判下的中港合作產物,自1994年起已運作二十年,原定2014年便須除役。然而一兩年前,中電與政府在毫無討論下,便為大亞灣延役二十年。二十年來,我們知道甚麼?輻射檢測指數、數以萬計(為港人享受的電力而在核工業長期付出生命的)工人及其家人的健康情況、附近社區居民的健康紀錄、核電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對土壤農作物水源的影響……我們近乎一無所知。連同不斷累積的核廢料儲存壓力,這個危機我們應如何評估?天文台的所謂輻射檢測,不過裝模作樣;老實說,若有三長兩短,你會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碘片嗎?民政事務處還是村公所?你會知道如何保護你的小朋友嗎?日本民間反核團體「日本原子力委員會」副次長村上正子女士月前走訪香港,在演講的Powerpoint上,把福島核災的災區範圍,疊在大亞灣的地圖上。「我聽說香港有七百萬人口。如果大亞灣發生核災,大家能夠疏散到哪裡去呢?」的確,輻射避無可避。切爾諾貝爾核災報廢的土地是十五萬平方公里,足計有一百個香港以上,其波及之處,迅速遍及整個歐洲大陸。一旦發生核災,我們不但無法保住東北、大浪西灣、大嶼山東、鐵路沿線,根本整座城巿就會全面失守。

中國自稱以核電來解決排碳及空氣問題,更是牛頭不搭馬咀的謊言。不知多少科學家已多次指出,核電的生命周期需要至少十四個工序,前期由採礦到燃料,必須經過多層提煉、濃縮、加工,步步都要用秏費大量能源,排碳極高(可參考Kristin Shrader-Frechette的《What Will Work?》及Helen Caldicott的《Nuclear is Not the Answer》)。後期的廢料處置,要持續萬年,成本、能源、排碳都根本無法估計。

六四

近年隨著本土右翼興起,為幾代港人帶來政治啟蒙的六四竟被說成是境外政治,今年更有政棍在尖沙咀另起爐灶。我自然無意捍衛支聯會,但中港政治的論述,已出現了很多不切合邏輯的說法。例如凡認為中國民主與香港民主息息相關的,都被譏為「大中華膠」,都是承認一國框架的忠誠反對派。這種設計不過稻草人。事實是︰中港政治的血脈相連,是幾十年來特殊的歷史因果。對此歷史稍有點認識、稍願意正視的港人,根本無法避開對中國的思考。核電正是尖銳到極的例子。就算明天香港獨立,陳雲老師做了城邦盟主,甚至結束與大亞灣核電廠的消費關係︰一旦環伺香港的核電廠發生意外,香港還是會壽終正寢。核電如是,食物如是,經濟如是︰我們已坐在連環船上,就算你竟然對廿五年前的北京工人學生的集體謀殺無動於衷,對廿五年來中國巿場化與官商集團對基層的剝削與折磨視若無睹,今天中國的土地水源空氣污染,難道與你孩子的未來無關?

核電歸零,不但是人類對環境與後代的倫理責任,也是對中港的心理邊界的批判。在六四寫下這個極其草率的東西,只求理順一點事實,反省一下令人心虛的城巿生活,如果粗疏錯漏,還望指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關於六四,幾段記憶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關於六四,幾段記憶
Jun 4th 2014, 05:48, by 何潔泓

關於六四,有幾段記憶。

第一段

兩年前,二零一二年,在「愛國民主大遊行」的隊伍裡,走在我前面是兩位老人家,手握拐杖,舉著「結束一黨專政」的牌子,步伐緩慢。看他們的背影,兩老都穿著「爭取零七、零八雙普選」的衣服,殘殘舊舊,我簡直想掉淚。

八九民運從來不是個別事件。天安門運動盛載一種變革、追求人民自主、對抗強權的精神。人民當年堅持的理想,從未實現。六四鎮壓,從未停止。放眼現在,社會問題泛濫,老人家延續當年民運精神,除了悼念,繼續追求現今眼底下的民主制度。零七零八一早已過,衣服變得泛黃,但政府毫不在乎民意,老人又何曾心息?

第二段

我外公七十多歲,實際年齡不清楚,他是二戰時走失的孩子,輾轉被大媽收養,身份證的出生年份只憑大概記憶。他從沒跟我們討論過時事與理想,直到五年前,外公和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到維園,我參與了第一次六四集會。當年八點到達銅鑼灣,根本擠不進場,只能遠遠觀望,我們拿著燭光坐在地上,外公不能久坐,過了一會便離去。

即使,他知道身體不好,也不能久待,耳聾的他更聽不到任何聲音,但還是全心全意由荃灣過去,默坐一會,又回老家。外公從不說政治,但是那次,我知道他心裡對六四有種執著。外公很少看書,最多只看養植蜜蜂的書籍,打理他的小山頭,直到有天,趙紫陽的《改革歷程》面世,他叫我買本帶給他,那時我知道,他對六四與國家,是真的有種執著。

至於我媽,六四當年她二十五歲,曾經定眼不離追看新聞報導、看著電視畫面雙眼通紅、也在當年的遊行隊伍高聲呼喊過。她說,事到如今,每次她聽《血染的風采》,還是會不停掉淚。直到現在,她每年六四也會幫民間團體擺街站,支持它們每年用作推動民主的經費。八九遊行是她第一次走出來,後來,她參與了大大小小的遊行。她說,除了悼念,當下的抗爭才是真正的延續。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風染的風采

第三段

五前年我在維園一角,有一種深深的觸動。很想繼續參與,在場刊的右下角,我和妹妹填了些資料,加入支青組,後來他們寄信來,我們偶爾有看。後來,我參與社會運動的道路慢慢在此開展。

很多人說,六四是很多青年人的啟蒙。我愛國家、愛人民,我的道路,在那時開展。每年一次,六月四日,我一定出席,看看悼念六四的人民、再次聽當年在場學生的見證、喚醒大家:除了悼哀,我們更要組織起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從獨遊到二人行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從獨遊到二人行
Jun 4th 2014, 04:52, by 胡世君

(網上圖片)

早前欣賞了印度電影《小失戀.大漫遊》(Queen)優先場,愛情小品既感人又惹笑,觀眾共鳴處處,笑聲此起彼落,實屬消暑解悶電影佳品。

女主角蘭妮失戀後獨遊歐洲,旅途上種種驚喜令她成長,他不再依靠男朋友,更學懂獨立果敢,沒有愛情不會死。單身旅行是成長契機,事情再困難也要自己「頂硬上」。大世界讓自己眼界開闊、獨處時又能反思自身﹕「到底我需要怎樣的愛?」、「我真的需要愛情嗎?」失戀之時離開熟識的人和事,在寂寞夜裏面對真我,重尋內心需要,逼令自己長大,這樣失戀才算有意義。

除了獨遊,很多人也會跟另一半去旅行,視為另類感情「試煉」。在香港,除了約會和談電話,戀人們仍可各自各精彩。但一起外遊,尤其長途旅行,二人彷彿二十四小時粘在一起,你會嫌悶嗎?一些小節如花錢,雙方隨時大有分歧。我和女朋友在澳洲工作假期時便試過﹕

「不怕啊﹗我還有儲蓄,就先去玩玩吧﹗總不能只顧工作。」我拿著旅遊單張興奮地說。

「但我們還沒有工作,若這樣花錢,我怕……」她一臉緊張。

「錢總能賺回來,一場來到要盡興。」

「先儲點錢才玩吧﹗」

沒有不歡而散,但肯定影響心情。「錢」和「工作」是每個背包客最緊張的一環,我當然希望多賺點錢繼續旅程,但她的擔心指數卻比我高十倍。在香港,各有穩定收入,也有家可歸。然而澳洲百物騰貴,我們一切又只能靠自己。沒錢開飯,絕非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我們在溝通上也有不同想法。我期望凡事有商有量,畢竟人生路不熟,豈料……

「甚麼?」我驚訝﹗

「是啊﹗我跟那人談好了,並已付錢租車。」她滿不在乎。

我不作聲,心內倒數五秒。

二人同遊總有分歧,何不多點放下自己、減少執著,讓旅程更簡單愉快?要是通過試煉,定更情比金堅。但若真的相處不來,則需認真改善或訂定Plan B。拍拖約會只有數小時,很多事也能「包容」。但若期望一生一世,則不止要包容,有時更要「眼盲」。在旅程中長時間相處深入了解過後,才決定對方是否值得你「插盲自己」的終身伴侶吧。

My Blog「自由寫作人 胡世君」 https://www.facebook.com/WriterKennet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六四二十五周年的歷史筆記 - 香港篇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六四二十五周年的歷史筆記 - 香港篇
Jun 4th 2014, 05:06, by 鄭司律

二十五年前,當年香港這個城市,懷着無比的信心和樂天,動員一城之力去爭取中國和香港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奮力支持八九民運。面對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的不明朗,以及隨後將中國收回的決定,香港人的信心成為了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自步入過渡期後中共花盡各種努力對各界各業進行統戰,但結果北京流血收場,為同樣也是香港開埠百年最大規模的動員劃下休止符。從此當年五百萬人的命途或多或少轉折變易,我們今日七百萬人的生活至今也未能擺脫。

香港成形前兩地交織的歷史走向

一九八九年香港人大規模支援北京民運,可說是香港明確重新介入中國歷史路向的轉捩點。自從冷戰格局改變了香港和中國的命運,使中國和香港走向了殊異分途的四十年歷史。

開埠百年,香港雖然成為了大英帝國的直轄殖民地,不受中國管治,但由於邊界開放,英治香港並沒有自外於廣東人的活動疆界,香港的而且確在持續而重要影響中國:由改革路向、港粵/港中英的角力折衷、中國異議分子的避難所、大罷工的發起源流……然而,正因為當日的歷史背景是扣連的華南地域,而不是獨獨一個香港城,我們也難以將這段歷史扣緊我們現今的社會。除了買辦行商,城市的人口流動自北而南,由廣東來,到香港去,又或轉到南洋,並不將香港當作落腳之地。可以說,香港在開埠首一百年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並沒有盛載一個成形的群體。

直到冷戰到臨,大批難民避秦而來,自大陸湧入,使香港政府第一次限制邊界出入,才因為地理上的劃線有條件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並且因為移入人口本身的網絡來自中國大陸,包括籍貫同鄉、宗親、乃至政治取向的分野,令這個社會成形尚需時日。一九五六年國民黨的雙十暴動,和一九六七年共產黨的暴亂,其爆發有其諸如官民衝突、勞資糾紛的本地因素,但也難以抽離中國本部政爭的影響,國共在香港競逐政治勢力的景象直到本土社會形成才漸漸淡出。

『我們丟失了中國』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值冷戰局面初起,美國共和黨人每每以『丟失了中國』來怪責此前執政的民主黨杜魯門政府,讓紅色中國佔領了中國大陸。而一九八九年,香港人傾城而出卻遭到悲劇性的結局,也可以同樣說是『我們丟失了中國』。

七十年代,香港本土社會形成,廣東話成為了我們社會的共同語言、同樣受着流行文化的影響、在這個城市留下近似的生活經歷,塑造了一個群體:『香港人』。與之伴隨的,是香港經濟起飛,躍升至世界發達地區的位置,社會政策包括教育、福利、房屋大規模開展,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也在麥理浩善政帶來肅貪倡廉、政府架構改革、以及地方行政改革。

這一切一切都被突顯為香港作為一個自由城市的成就,雖然這個自由城市的稱號來自於與共產黨執政下中國的對立,來自於與東亞地區普遍的白色和紅色鐵腕統治下的相對自由(要強調只是相對),來自於經濟上的成就而不是價值上的追尋(經濟成就一方面當然靠市民付出,但同時有世界資本體系變動的宏觀因素),但這依然為香港人賦予自信,認為本身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足為模範。

透過這一種身份和自信,香港人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再不像以往百多年只是中國歷史波瀾的一部分,而是有其主體目標和行動力量而介入中國的歷史走向。

一九八二年中英兩國開展對香港前途的談判,並且得出香港會被中國收回的結果,縱然多數香港人對結果並不歡迎,甚或造成信心危機(港幣大幅下跌到需要由財政司彭勵治制訂聯繫匯率加以支持),但香港人卻在數年後的八九民運,大力參與中國的未來,寄望通過中國內部的改革、開放、民主化,能夠改變共產中國,最終令香港和中國大陸兩地,都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

最令人驚訝的是民主化的部份,香港在當時雖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社會環境,但和英國以往撤出殖民地時實行的權力下放和問責政府不同,香港仍未能建立一個民主而掌握權力的政府;當然英國已允諾或規限在過渡期有某種程度的民主成份,中國也聲稱給予香港『高度自治』,香港人大可將民主視之為經濟成功、社會安定、行政出色之後應得的事情;但香港人在自己城市仍未全面民主化的時刻,就對民主化有着這麼大的信心和付託,認為中國也必須有民主才能改變中國(以及改變將要歸入中共統治的香港)的未來,這也顯示香港人當日的非凡自信,對中國影響不單在經濟投資或社會交往,也在於輸出民主的希望,藉香港的軌跡推動中國隨之改變。

在這個背景,適逢中國重開國門,前途問題塵埃落定,加上社會各方面進步所帶來的自信,整個香港社會介入八九民運。以開埠以來空前的兩次百萬人大遊行聲援學生運動,對北京的示威人士踴躍捐贈物資及財政支援。六四那一夜的屠城,對中國大陸的意義在於政府側重技術和經濟層面的改革,壓倒了民間倡議醞釀中的整體改變(參看往上的一篇《六四二十五年的歷史筆記》);對香港的意義則為,我們投以這麼大的力量,企圖將自身命運與經驗和這股民間運動的方向結合,結果血腥收場,我們從此就丟失了中國。

中港矛盾

一九八九年後,香港人照舊悼念六四,但八十年代的自信似乎一去不回,即便九十年代的紙醉金迷也不能掩蓋我們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失去太多的事實。到九八年金融風暴及此後長期的經濟低迷,更打擊香港人對社會重拾榮景的希望和自信,我們那份不是建基於自由公平價值建立的自信,就只是如此脆弱。

隨後十年的事情都為大家所深切感受:大陸以為可以用經濟支持和社會交流等方式收編港人,達致所謂人心回歸,在沙士谷底之時出手援助香港,但香港人對言論拑制的恐懼,在低潮的社會環境中更覺警惕,終於爆發五十萬人上街反對廿三條;中國視之為衝擊在港管治的警號,加大經濟援助和社會交流的出手,同時宣揚中國官方片面改革經濟、技術的成果,在最初數年的確緩和中港關係,但潛藏的社會問題最終在這數年間越演越烈,過份的經濟援助削弱香港經濟自主發展的可能,強推愛國的社會價值觀則激起香港反感,以至生活習慣的差異,都成為了中港矛盾的角力之處。

我們不可能重新想像八九民運成功,會否為中國和香港帶來一個較好的未來。畢竟,香港的經驗和大陸民眾追求並非一致,香港廠商與大陸勞工、價值、自治層面,均可成為民主中國和香港矛盾的爆發點,但這就成為香港現在因此而退回對中國民主支持的理由嗎?中國這二十五年的確值得批評,使我們為之扼腕,因為官方的改革路向是主導的一方,它所導向的歷史進程,以及社會受影響的一面必然與八九年腳步越走越遠,不論政府和人民的作為令香港有所不喜,一方面大陸以繁榮穩定利之,另一方面以收緊打壓制之,再深一層更為生活價值的不能理解。

但中國大陸離八九道路遙遠,同時香港離自己的八九道路何嘗不是越走越遠?若果八十年代的自信近於自大,那麼它的走勢倒也誤打誤撞(當然也脆弱不堪),在一九八九年做了應該做的事情;當年自由的基礎雖然淺薄,民主的腳步仍未開展,但竟為此而呼召了這個城市四分之一人口走上街頭。我們怪責的話,除了八九以後大陸而非當年想望的中國,也應細想,香港社會究竟是因為堅持太多而要止蝕離場,抑或是因為堅持太少才導致今時今日的田地?

又或者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反省過,當年在成為所謂『自由』城市楷模以後,如何推進和改正。結果空有自由經濟之名,我們的經濟實際上並不自由,而且失衡壟斷;社會政策無益於市民生活、文化漸見保守思潮以『愛家愛國』的調子;民主政治被中國政府刻意設計的死局中困住,豈不是皆由巴望中共欽命的特區政府及其統治盟友,看準香港自由的浮淺脆弱所造成?

貫徹自由與公平的價值均是先決條件,香港的角色若然無法延續八九年的自信和介入,單靠中國大陸本身自然難以改變超穩定結構的桎梏,現實上若果中國無法突破現時政治專權和經濟壟斷造成的超穩定結構,始終對香港甚具威脅。

若果兩地趨向於共同命運,不民主的大陸將成為窒礙難行的負累;即使是兩地發展越來越走遠,專制中國作為地緣上的強鄰也會是揮之不去的陰影。而香港一味區隔自保,向中國開火而不審視自己,也只會被中共當權者成功刻意邊緣和緩慢滲透。我們經已丟失了中國一次,再放手第二次的話,就更加連香港本身也失去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關於六四,關於上一代也關於我們的抗爭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關於六四,關於上一代也關於我們的抗爭
Jun 4th 2014, 05:25, by 俊彥

還記得往年六四前夕,一個悠閒早上,詳細做甚麼都不記得,大概是在上FB,當時陳雲的瘋言瘋語鬧到上報紙,母親看得氣急敗壞又一頭霧水,問我: 尼條友攪咩啊,要我向她好好解說一下(心諗 : 其實關我咩事呢), 我通常都不拒絕,但會不耐煩,只是,這一次與以往都不同,母親給我說了一番讓我思考良久的說話。

我當時沒有特別做引子,只是選了"陳雲 - 六四創傷的心理治療"(故意選一篇最狠的),慢慢的給她唸幾段,未幾,母親雙眼通紅,問了一句 : [佢係咪香港人尼架,點解佢經歷過都可以咁講,佢有無同情心架] ,我答 : 我覺得尼一部份唔重要, 反正佢真係講得出口,重要既係如果心靈創傷並唔足以描述你既話,現在你又或你們一代所創造的民主運動,能唔能夠駁倒心靈創傷四個字。

母親 : 但係我生左你喎,我果陣決定要留係香港, 我只可以話係我身處既年代我地可以做, 識做既我地都做左。

每次諗起, 都覺得愧疚,其實我都有常常話以往既人做得唔好,亦都係今時今日我地常常放係口邊,話以往民主運動點樣點樣失敗,我慢慢明白,批判當然有其需要,但係我覺得同時要問,我地理唔理解上一代經歷過既傷痕,所謂盡力包唔包括克服當時龐大既傷痛,若然對人既本身都唔理解,記憶決心抗爭種種關乎內在的意志又如何談起,種種批判若不是對事實視而不見,大抵就是對意志的起源未有充分認識,引致未能充分認識傷痕與現在的關係。

意即,上一代的抗爭意志源於六四後人們用上前所未有的目光看待身處的地方,以香港為家園本身就有反抗與延續八九民運的政治含意,所以本土與中國民主分割明顯是徒勞無功,同時,在此一意義底下的香港民主運動關鍵不在於對過往的已存在的政治主體(留下來的香港人),做出各種召喚,而是建立新主體與重新團結抗爭的意志,以辨認前人未克的困難與尚未完成的任務。

如此,爭取落實公民提名,取消提委會與功能組別,我們不幹誰幹?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六四集會,該去維園還是尖沙咀?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六四集會,該去維園還是尖沙咀?
Jun 4th 2014, 04:26, by Jerry sir

我是個中學老師,每年都帶學生到維園參加六四集會。今年,我猶豫了。有學生問,六四集會,該去維園還是去尖沙咀?我說,其實根本沒所謂。

先旨聲明,我這些年從沒停止參與維園燭光晚會。我亦很清楚,有很多人堅持香港要擺出最大的架勢,要用燭光提示遇難者永不獨行、用集會人數提示在位者不要為所欲為。

每年高唱的自由花換來了不變的堅持,同時叫坐在球場的人意識到改變。陪台上那些假仁假義的大人物唱歌,又能帶來什麼改變?我們有需要這樣提示自己不再遺忘嗎?

數字重要嗎?即使有五十萬人把維園擠爛,警方還是可以上報為十萬八萬。待你為人數吵上幾天,數字本身就不再重要了。

二十五年來,要求平反六四的人少嗎?平反是主流聲音,共產黨聽到了,於是還是死了李旺陽,還是捉了王健民和咼中校。

共產黨有因為我們的集會人數而作出讓步嗎?這是個絕對的否定。其實我們用燭光引路,只為找到同路人。我們並非要求中共畏懼我們的燭光,我們只為提醒自身,香港人不能淪為順民的奴隸。

自由花是唱給當年的英烈、未來的自己。如今棄港投共的泛民用支聯會的名義,在台上說著千年如一日的煽情口號。

台上的政客為香港做過什麼? 為新移民上訴無綜援、認為新移民被港人無辜「歧視」的蔡耀昌等政客,除了每年一度在台上嗌到走音,又何曾和香港人站在同一陣線?

籌集經費籌集經費,用六四做最強的公關為無能的自己化妝。 劉慧卿等人在通道上架起高台大叫平反六四,六月五日還不是繼續玩權力內鬥。

聽著,我們的團結,不為幫你建功立業。

有學生問,六四應到維園還是尖沙咀?我說,沒所謂,難道你到牛頭角點起的燭光就不算燭光嗎?

如果有一天,維園再沒慣性的燭海,香港十八區處處亮光,其實自由花開得正好。支聯會你給我反省一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文化論政】高俊宏:鏡子不說謊--關於「本土」、「在地」運動的辯證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文化論政】高俊宏:鏡子不說謊--關於「本土」、「在地」運動的辯證
Jun 4th 2014, 03:45, by 香港文化監察

這兩年往來於香港進行一些採訪及創作計畫,最讓我心動的,無疑是關於香港「本土化」運動的辯證 。在目前亞洲諸多城市裡面,香港約莫是與東京處於全球化衝擊前端的兩個城市之一,在這種衡諸亞洲城市意識單一化、勞力商品化的緊急時刻裡,談論香港的「本土化」別有意義。

首先,若從臺灣對於「本土」的界定來說(這當然僅限於台灣),「本土」跟「在地」是存在著概念上的差異性,從臺灣的角度來說,「本土」意味著反國民黨霸權、解殖的想像,因此「本土」想像在70~80年代的台灣毋寧說是一種針對戒嚴體制以及中美斷交之後國際地位孤立處境下所逐漸產生的意識,所在政治層次產生的激烈辯證,然而,究竟這樣的想像距離落實在「生活世界」的實際可能性有多少,時至今日我們仍不甚清楚。

「在地」的概念比較像搭建一面鏡子,照映出我們的生活空間,而「本土」相較於「在地」,多了一份由族群、群體導向政治認同的成份,因此我們說「本土」是「國族之前」的想像根源,其辯證性也較強調生命實踐的「本地」來的高。「本土」概念在香港的過去似乎是缺席的,李怡分析了1997年中共接收香港時,香港並未出現大規模反中的情緒,其中一個原因便在於:「香港人拒共思潮的主要根源,就是缺乏本土意識。」李怡也認為,現今的「本土」運動正朝向激進主義的路線發展,換言之,當「本土」盤旋在政治認同場域的無間道,而無法向下扎根發展成一種「在地」生活的概念,這是一種文化的概念,因此訴諸政治的「本土」很容易因為各種外部的政治勢力所支配。

例如以臺灣的例子,假如說80年代臺灣的本土化民主運動諸衡的是國民黨長期政治壓迫,但1996年奇妙的事情翻轉過來了,代表國民黨的李登輝反而當選第一次民選總統,這某方面可以說是「本土」意識在中共飛彈事件壓力之下以另一種方式萌芽,因此「本土」的發生結構逐步從「反國民黨」滑向「反中」,2000年之後的民進黨政權,更進一步揮霍光了80年代所累積下來的朝向土地的政治運動,而悲傷的是,在這前前後後,我們並沒有看到一種「文化」層面的東西在「反國民黨」到「反中」之間被發揚、保存下來,這種抗爭形式的文化轉換,我們可以舉1980年光州事件以後韓國藝術界所發生的「民眾美術運動」作為參照之一。這是臺灣自身在本土化過程中流失掉的寶貴元素,從這一次太陽花學運的狀態初略觀之,我們當然可以從肯認的立場理解那些從未站上街頭的年輕人為什麼願意自動走出來,可是我個人思考的倒不是我們能否第一時間一舉擊潰自由市場這頭巨獸,而是我們在這場學運、以及這幾年來臺灣的土地、反都市發展的運動之中,投注了無比的激情,倒底留下什麼樣的文化素材足以在未來持續激盪,這也是我反而覺得「大腸花」具有「在地」文化辯論的潛力之因。

香港的「本土」運動有朝向激進畫的路線發展,這點毫無疑問發自於年輕世代的貧困化,以及中間世代對於政治發展的失望有關, 相較之下,「在地」的概念,便直接涉及「生活世界」如何落實的層次,香港在回歸以後,經受了中國多方面的政治、經濟支配,包含政治上對「特首」、「立法會」的掌握,經濟上在中港「融合」的前提之下,經由「CEPA」等多重的自由經濟概念,引入中國本,逐步淡化香港居民的在地認同,衝擊香港既有的產業存續,而毫無疑問地,臺灣也正在走向這一條路。在港、台這一片看似烏雲罩頂、萬事絕望的政治、經濟情況之下,其實或許正也是我們思考「本土」轉向「本地」的時刻。

我想談的「在地」,是在無論香港或者臺灣,逐步被「絕對增益」的政治經濟體的過程之中,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廢墟化過程中產生怎麼樣的文化自覺力,能夠在轉移、創造抗爭的能量到「非抗爭」、「非遊行」的時刻,那就涉及我們自身的「生活世界」的重新構築,這一點實與被馬克思所固定住的從屬階級(The Subaltern,一堆馬鈴薯,出自《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有所不同,今日新自由主義時代中,階級關係應該從資本家vs勞工轉為拉扎拉托(M. Lazzarato)所主張的「貸款人—負債人關係」(creditor —debtor relationship )關係,資本主義以近似於宗教神學一般的操作手法,將過去「罪」的概念轉為今日「債」的概念,轉向對資本主義全面效忠的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談「本地」,便會出現與「本土」不同層次的作用,「本地」仍具有一定程度「本土」的政治性,可是它更多的指向今日資本社會之中的一種對抗、生產關係,這也是我在油麻地活化廳駐場時候,經由活化廳的實踐所感受到的東西,也是我感受到香港其他地方(如觀塘獨立音樂者工作連帶、德昌里蘇波榮…等等)一種藉由生活世界的重新調查、探訪、拜訪、建構所產生出來的「本地」的實踐方向,而這種「本地」,它的基礎便在於庶民社會、以及那些處於負債狀態的社會主體。

今日,我會談「本土」與「本地」的差異,原因之一是因為看到臺灣「本土化」運動的功敗垂成,今日國民黨仍掌控主要政治、經濟資源集決策權,因此能強行通過與中國之間的服貿協議,實質上這些「權力」可以說是民眾在過去經由代議制度賦予的,這是臺灣代議政治最大的苦果,從點看來,我們的「本土」運動在這次學運中幾乎是戲劇性地、急遽地失敗,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抗爭運動中,文化層面累積的匱乏、美學的全盤西化、「正義vs邪惡」概念辯論的簡化、二元對立化,也許經由香港在2003年天星碼頭事件逐步開展至今日的關於「生活世界」抗爭,所形成的另一種保存自己的生活脈絡、發掘存在於歷史、空間、街坊、小人物的「本地」運動。

土地、生活世界是一面鏡子,它並不會說謊。如果「本土」是滑行於政治運動上,翻來覆去、忽悠轉換的概念,那麼我想,「在地」不僅是一種生活實踐,更是一種文化累積的想像,這一點是香港近幾年的「本土化」運動,給予在臺灣的我們的啓示、想像及辯證空間。

作者為台灣藝術工作者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4年5月26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領匯監察:上市九年,血的教訓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領匯監察:上市九年,血的教訓
Jun 4th 2014, 04:32, by Sophia

編按:領匯今日公佈業績,預計將會繼續賺大錢。最近領匯拆售物業,轉手到兩三線的買家,未來公屋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價位,似乎只會愈來愈升,市民生活愈來愈苦。題為編輯御擬,原題為《領匯轉售物業的啟示》。

近日領匯轉售旗下物業,五個賣了其中四個,這次試水温可謂空前成功。五個商場,吸引了40份標書。單是深水埗寶熹苑就吸引了13份,但因領匯認為仍未到價位,寶熹苑則因而「脫難」。非常明顯,投標者均是尋租者(rent-seekers),他們都不是真正關心公屋社區的人士。在現今土地供應短缺、買地建屋投資均由六大地產商壟斷的香港,是次招標所吸引的都是二、三線的投資者。他們資金不夠六大地產商雄厚,難得領匯放盤轉售,各位炒家當然把握機會掃貨。當中「優品360」的老板林子峰更以三間不同公司的名義,成功投得三個商場,而葵興商場則由「新小巴大王」馬橋生投得。

是次轉售,在自由市場掛帥的香港,投資者參與競投,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你賣我買實在無可口非。但大家不要忘記,是次轉售的並非普通的私人舖位,它們是提供日常商品及服務給本港近4成人口的公屋商場及停車場,原來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公共資產。屋邨商場及停車場,原旨為服務附近居民,為屋邨居民提供生活所需。領匯一役,把公產私有化,容許領匯以此投機炒賣圖利。上市9年,大財團壟斷商舖、小商戶生存空間被消滅、基層外判工繼續被剝削等惡果浮現,當日一手推動領匯上市的政團也紛紛轉軚,高叫「回購領匯」。

此意見一出,市場人士立即在報章撰文反對。原因主要是領匯股價比上市時高出近四倍,現今回購領匯,實在明益現在是大股東的外國基金投資者,是名乎其實的蝕本生意。與政團不同,「領匯監察」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政府把公共資產私有化,而領匯上市9年的經驗,正好說明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服務及設施,絕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否則市場只會著重其「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而忘記了服務設施本身的「使用價值」(use value)。

為何要回購領匯

領匯是一間上市公司,要重奪公共資產的話事權,回購領匯是唯一改善現況的方法。當年政府為求成功出售屋邨商場及停車場,不惜在各商戶反對下作出承諾,--領匯上市後絕不會趕走小商戶,並與商戶保持對等協作關係,繼續服務屋邨居民。可惜,領匯接管商場停車場後,9年來不斷拆骨改組,又以加租及不對等合約手段迫走小商戶,使商舖被財團壟斷,公屋居民被迫「買貴野」,難以從屋邨商場取得生活所需。為此,政府必須立即回購領匯以兌現服務承諾。

第二,回購領匯並不在乎其金錢價值,而是為當年的政策失誤撥亂反正。領匯上市9年,惡行做盡,不但沒有改善公屋居民生活,領匯近期更透過投資海外物業及轉售旗下商場圖利,其利益只有少數商家及股東享有。因此,政府應糾正過往政策失誤,回購領匯以成為大股東,停止領匯以公產炒賣圖利,把利益回饋社會。只有回購領匯,政府才能成為領匯的重要股東,才可加入董事會重奪話事權,杜絕領匯的惡行。

回購領匯

作為監察團體,「領匯監察」一直堅持要求政府回購領匯。要徹底解決領匯的問題,政府必須最少回購25%的股份,成為當中的大股東,方可加入董事會、才能有效監察領匯。 是次轉售,領匯明顯是想割瘡整容、抛舊迎新,乘機提高物業估值。因此,政府應立即回購領匯以改善屋邨居民的生活困境。

總括而言,領匯上市9年,是「血的教訓」。這經驗說明凡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資產及服務,絕對不能交予市場。屋邨設施,包括商場及停車場,旨在服務當區居民,絕不應被炒賣圖利。政府應立刻兌現當年出售資產以改善服務的承諾,糾正當年的政策失誤,回購領匯方為治港良方。

圖:NOW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從六四到太陽花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從六四到太陽花
Jun 4th 2014, 03:11, by 林保華

今年春天台灣發生太陽花學生運動以後,有些人將它與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中國學生運動相比較。這個題目太大,不易說清楚。

六四以後,被通緝的學運領袖大都流亡國外。當時蘇曉康說過,他們「得到了天空,失去了土地」,中國海外民運的式微,越來越說明了這點。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在太陽花學運以前已經在台灣本土社團中流傳,這個口號在學運中發揚光大,因為台灣人民,尤其是學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這個口號。六月一日在香港舉行的六四遊行中,中國著名維權律師滕彪,就是穿了他從台北帶去的印有這個口號的上衣上街。

一九八三年,英國開始與中國討論香港前途協議時,中國政府堅持「還權於中」而不是「還權於民」。英國政府沒有堅持,香港的壓力團體(泛民前身)因為「民族大義」也沒有堅持。這個重大失誤,導致如今香港從英國殖民地變為中國殖民地,人民無法當家作主。

六四當年,香港人因為擔心中國的反動會帶來災難而支援中國民主運動,廿五年不輟。如今有人主張在支援中國民主運動的同時,更應堅守香港的本土價值。戰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如果保存不了自己,如何能夠消滅敵人?香港的民主運動也是如此。

台灣的太陽花,最可貴的就是對台灣主權與這塊土地的堅持。太陽花的導火線是反對黑箱服貿,參與太陽花的許多公民團體,不但在這方面的認識是一致的,其他公民團體還有他們自己的訴求,例如守護民主團體、學生團體、獨派團體、反核團體、環保團體、勞工團體等等,不但關懷台灣這塊土地,也關懷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因此匯聚成巨大的改革洪流。

如果沒有立足本土,沒有自己的據點,就沒有台灣的一切,這是學生的覺醒,是「中國」國民黨日益被年輕人拋棄的原因,也是台商必須認識的教訓。在台灣的存亡關頭,大家應該好好經營自己的這塊土地,而不是期望於霸權中國的善意,也不是寄望於美國或日本把台灣列入它們的領土。太陽花導致中國被震醒,也引起美日對台灣前途的關注,就是台灣人民發揮了自己的力量。

滕彪在接受《新新聞》採訪時說:「大陸自由派看港台有個盲點:把所有一切都歸因於中共的專制。以為中國民主化,香港、台灣都不會想獨立,這是個誤區。」他觀察到年輕人在文化上已經不認同中國,「台灣、香港都一樣,這種趨勢愈來愈明顯。」

政治人物必須跳出陳舊的政治思維,多關注文化議題。台灣的前途應該讓台灣年輕人來決定,而不是掉在時代巨流後面的「大一中」老人。

(台灣自由時報 2014.6.4)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我思 故我在 (Memini ergo sum)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我思 故我在 (Memini ergo sum)
Jun 4th 2014, 02:59, by Kang PS

忘記
就是選擇不活在歷史中

每年
刻骨銘心的記憶
讓逝者訴說
讓生者學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今夜,你在哪裏?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今夜,你在哪裏?
Jun 4th 2014, 03:16, by 吳志森

網上的說法是這樣的:到尖沙嘴參加六四集會,就是「香港人」,到維園燃點燭光,就是「中國人」。稍有腦袋懂思考的人,都會覺得這種截然二分的奇談怪論,荒謬可笑。如果這就是「本土運動」的真意,只會把更多「香港人」推向「中國人」,因為維園的燭光,肯定比尖沙嘴的集會,多出很多倍。

我對本土運動一直持理解的態度,因為這是中港急速融合引起反彈的必然結果。但本土理論的粗淺與貧乏,方向變化不定,網民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再加上理論大師在面書冊封城邦天兵天將的舉動,使人覺得本土運動有點走火入魔的傾向,不少人無法理解,更多的人,態度由同情變為反感,至少是保持距離。

本土運動開始時,是反對悼念六四的,他們的理論很簡單:香港要跟中國保持距離,要有區隔。香港的民主,絕不能寄望在中國的民主之上。中國的民運人權,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無論是李旺陽、劉曉波,香港人千萬不要介入,否則會給予中國介入香港的藉口。更有理論大師說,中國人不能有民主,否則民粹氾濫,一定會「踩冧」香港。老實說,這種本土理論,稍一失神,聽起來以為是維穩五毛的網上言論,一時令人混淆不清。

去年六四,支聯會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口號,引起極大爭議。本土派口誅筆伐,批判「愛國」等於「親共」,更指支聯會十年如一日的燭光悼念,要求平反六四,不但全無效果,反而令參加維園集會的香港人,以為買了贖罪券,「做咗嘢」心安理得,第二年又照樣行禮如儀。批判理論說了一大堆,本土派有何革命行動綱領的路線圖時間表,又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仍然停留在面書鍵盤戰士的層次。

本土派一方面叫人放下愛恨交纏的六四包袱,要與中國區隔,甚至詛咒維園六四晚會「今年大雨淋邪神,出年五雷劈祭壇」。但令人不解的是,今年本土派又另起爐灶,呼籲港人悼念六四,要打破壟斷,不讓支聯會佔領六四的光環,要杯葛維園燭光集會,要參加尖沙嘴六四集會,才可以立足本土,做個香港人。

本土派忽然六四,令人無法捉摸。中國人爭取民主關我甚麼事?「他國」的民主運動又與我何干?香港人悼念六四,介入中國民運,中港無法區隔,換來中國介入香港,豈不惹禍上身?昔日反對悼念六四,今天突然要與支聯會搶奪群眾比個高低,立場扭來扭去的本土派,這些問題必須回答。

六四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中共動用各種手段、資源和龐大的國家機器,要把六四從歷史中徹底抹掉。香港人25年風雨不改從無間斷的維園燭光,年年如是,表面看似全無效果,實質是透過驚人的韌勁和毅力,要從我們的記憶中保留這段歷史。這就是集中力量維持六四維園燭光的意義,也是我每年六四到維園參加悼念的原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吶喊-六四廿五】亡國陣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吶喊-六四廿五】亡國陣
Jun 4th 2014, 03:25, by Kit@社漫

- 我們永不忘記 -

http://zh.wikipedia.org/wiki/王维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