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球隊名字轉轉轉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球隊名字轉轉轉
Jan 3rd 2014, 12:42, by 高立

跟前數季相比,夏洛特山貓隊今季表現算是及格,暫時仍在東區八、九位徘徊,有望再次躋身季後賽,但無論如何,下季都不會再見到山貓的蹤影了,不!不是因為球隊戰績低劣而令米高佐敦意興闌珊,而是因為下季山貓隊將改名為夏洛特黃蜂隊了。

或許資深一點的球迷都會記,昔日NBA已有支球隊名為夏洛特黃蜂,即使上季,新奧爾良的球隊還是稱為黃蜂隊。不錯,早在88年,夏洛特黃蜂隊已是NBA一員,期間在莫寧及拉尼莊遜聯手下,曾一度打出佳績,無奈後來球隊戰績下滑,票房失收,老闆便在2002年棄夏洛特轉投新奧爾良,連球隊名字也帶過去。不久之後,夏洛特迎來新球隊,由於黃蜂之名已被人佔去,只得改用山貓,大概是改壞名的關係,山貓幾近墊底,始終不成氣候,但機會來了,今季新奧爾良黃蜂莫名其妙地改名塘鵝隊,夏洛特見機不可失,立刻把黃蜂這個名字拿來使用,希望改名之餘也可以改運,不要讓佐敦成為「最偉大的球員,最失敗的老闆」。

然而,這也出現惱人的問題,史上曾出現兩支夏洛特黃蜂隊,將來提及此名字的時候,難免會令人混淆,而哪一隊才算是「舊夏洛特的黃蜂隊」的繼承者,也實在複雜!情形就如史上曾出現過兩支巴爾的摩子彈隊,其中一支後來變成華盛頓子彈隊再變成巫師隊,另一隊則早已人間蒸發;又如不少球迷都知道,一代中鋒張伯倫加入NBA時是効力費城,後來又為費城76人隊拿下總冠軍,但不少報章皆想當然地以為他甫加入NBA 便加盟76人隊,其實他加在NBA頭幾季是効力費城勇士隊,後來這隊搬到西岸成為三藩市勇士隊(後來再改名金州勇士),無奈張伯倫太記掛費城了,數年後又回到費城,改投76年隊,換言之,張伯倫曾先後為兩支費城球隊効力。

球隊名字改來改去,其實都是球隊變心的印記,是新歡舊愛糾纏不清的「情債」。歐洲的職業球隊跟社區關係密切,也正因此,卡迪夫城的大馬老闆更改隊衣顏色和隊徽才引起軒然大波,至於改名,更是想都不敢想;反觀美國職業球隊卻是Franchise,是企業而非社區組織,一切以利益掛帥,根本不會講感情,你很難想像,新特蘭因為票房關係搬往倫敦,但美國球隊卻隨時因為票房不振反面不認人,因此,歷來不少球隊都曾經搬家,費城76人隊來自雪城,猶他爵士來本叫新奧爾良爵士,至於帝王隊,更學孟母三遷,由羅徹斯特搬到辛辛那提再搬到肯薩斯城再搬到加州的薩克拉門托,簡直就是美洲移民西遷的寫照。

話說上世紀上半葉,美國西岸並沒有任何職業球隊,這也難怪,美國職業運動一向以東岸為中心,在交通尚未發達的年代,你如何說服東岸的著名球隊和大牌球星坐幾日灰狗巴士或火車到西岸作賽?以當年職棒大聯盟為例,最南到華盛頓,最西只到密西西比河上的聖路易。

到了50年代,加州人口大幅上升,而交通的改善、電視轉播的出現,也大大縮短了東西岸的距離,不少發展受局限東岸球隊,開始將目光放在這個偌大的新市場上。其中一支「見異思遷」的球隊,就是立足於紐約市的布魯克林道奇隊,布魯克林?今天大概只知道是碧咸的兒子,不錯,「布魯克林」正是「產」於布魯克林,布魯克林就是紐約市其中一個區。紐約發展初期,只圍繞在今日下曼哈頓一帶發展,後來人口增加,漸漸擴展至對岸的布魯克林,然而,跟曼哈頓的中產社區不同,布魯克林的居民以勞工階層為主,沒有叫人瞠目結舌的建築,沒有高級時裝店,最多的就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電車,於是,在布魯克林街頭,經常可看見人們在路軌和電車之間左穿右插,左閃右避的景象,其他紐約人就常用Trolley Dodgers(電車閃避者)來稱呼布魯克林人,布魯克林道奇隊,正是脫胎自這個名稱。後來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興起,奪冠如食生菜,道奇隊老闆只好面對現實,決意「拋棄糟糠」,1957年球季結束後,布魯克林道奇隊正式成為歷史名詞,搬到了三千哩外的洛杉磯去。

除了道奇隊,湖人隊也是追逐加州的另一「裙下之臣」。湖人本來家住明尼蘇達州,由於明州有「萬湖之州」的稱號,因此,球隊便採用湖人這名稱,然而,明州堪稱美國的「北大荒」,以冰冷而聞名全美,氣溫可低至零下廿多度,想知明州冬天是何模樣?請請看看高安兄弟的名作《雪花高離奇命案》,電影中那片白茫茫的「雪國」,背景就是明州,1960年1月18日,湖人在外地比賽完畢,乘坐飛機返回明尼阿波利斯,卻遭遇一場大風雪,客機因為燃料不足,被迫降落在一片粟米田中。湖人球員要在深至腰部的雪地上艱難跋涉,與此同時,老闆眼見道奇隊搬到洛杉磯後大受歡迎,於是把心一橫,也選擇搬家這條路。從此,沒有明尼阿波利斯湖人,只有洛杉磯湖人。
如今來到斯坦普球場,除了可看到洛杉磯湖人所奪得的九面冠軍旗幟外,由明尼阿波利斯湖人所取得的五面冠軍旗幟亦一起在上空飘揚。因此,明州迷一直憤憤不平,認為湖人不但偷走了「湖人」這名字,也搶走了那段輝煌的歷史。
了解這些歷史,以後大家看美國職業球賽,便會明白,何以市內沒甚麼著名湖泊的洛杉磯,卻擁有一支叫湖人的球隊,也不會以為,洛杉磯道奇隊的名字,是紀念比利華利山那班日夜逃避「狗仔隊」的大明星們(Dodgers解作逃避者或閃避者)。

網誌:http://conan981001.blogspot.hk/2014/01/blog-post.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反同恐同與香港傳統教會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反同恐同與香港傳統教會
Jan 3rd 2014, 09:28, by PSY

平機會主席周一嶽與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就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討論於最近被進行得如火如荼。而我也在教會中與不少友人談起這件事,正好我身邊的「隱藏」同志朋友正願意接受我的訪問或只是一場傾談,我與她/他對於身邊的討論只是著重於合法不合法、道德不道德的討論雖然也感興趣,也認為很重要。但我們更希望大眾了解身在保守教會的同志教友—既不是同運的成員也不是反同志的保守教會立場,到底他們在生活在多少的掙扎?到底他們自己怎樣看這類議題?
而我身為一名在傳統教會出身的基督徒,身邊也有不少同志的基督徒朋友,他/她們在人生的掙扎多年,我也陪伴他/她們左右。

V小姐的教會背景

先說一說我這位朋友的背景資料,我和她/他自四年前便一起上同一間教會,教會的背景是十分保守的,最近台灣當紅的反同志旗手郭美江牧師便是與我們教會是友好的關係,當然言論也是差不多,常在講道或私下談論同志的時候便說她/他們是被魔鬼引誘等的「大道理」。而她比我更早上教會,她是由初中的時候已有上教會的習慣,而她也被強迫(當然說不上是拿槍指著你迫你去,但若你不去便有大量的眼神及言語攻擊)參加了本年頭在政府總部外舉行的「愛家共融祈禱音樂會」。

V小姐的成長背景

V小姐小學時就讀於男女校,她於小學的時代是一名異性戀者,對男孩子有好感也喜歡男孩子。小學畢業後於一所女子中學就讀,當她升上中學二年班的時候便知道自己是一名同性戀者,她憶述當時並沒有認為自己是異於常人,而她也認為在女校中同性戀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而且當時大部份同學也是同性戀者,更沒有想過要在社會中以同性戀者身份生活等等的問題,當時只是單純的經營自己的愛情,沒有想家人及朋友的看待等的問題。

她與她的伴侶在社會上生活也經歷過不少問題,也有被歧視的經驗。她憶述與伴侶於餐廳吃飯的時候,經常也有侍應說:「嘩 ! 係les 喎…」

正式希望由同性戀者的身份轉變成異性戀者的心態是由中學四年級開始上教會,當時的她只是間中才會上教會。開始信仰的轉捩點是由於有同學邀請上教會,當時已經是一名同性戀者不過單身,她由最初上教會的時候也知道教會是不接受同性戀,但當時的她相信信仰與戀愛是兩回事。只要愛神也一樣可以愛人(同性戀)。但久而久之,當她開始對信仰有進深的認識的時候,慢慢開始有掙扎,好希望嘗試一下異性戀(因為社會接受的係異性戀, 想將來條路行得好d),但掙扎一輪後也不能轉變成異性戀,亦更加證明她是一名同性戀者。

對同性戀的看法

V小姐認為上帝是愛,而愛亦是上帝的最大特徵。而且她也認為基督教信仰不應只作為教條般理解。因為基督教信仰是作為作動及感性的信仰,而且基督本身也十分反對作為教條式了解信仰。她亦指出自己既不是殺人放火,也不是害人這些罪大惡極及影響到別人的罪行,她只是愛另一名女性也是愛的表現,是不可以與殺人相題並論。

教會朋友對他的看法

她沒有在教會出櫃(沒有和任何人談論起自己作為同性戀者的身份)也沒有與教會朋友談及自己是一名同性戀者。因為她認為自己有私隱,同時亦認為弟兄姊妹之間會流傳不少流言蜚語。她亦認為假如她說出她的同志身份,其他弟兄姊妹會認為她是有問題的人而非包容她。

但她估計教會中有不少弟兄姊妹知道她是一名同性戀者,因為她也曾邀請自己伴侶與她一起上教會,只是沒有人知道她帶來的這名「男孩子」是她的伴侶。她心裹知道弟兄姐妹是知道她們是情侶關係,因為其他人在街上遇到她們正在拍拖,但他們沒有無出聲也沒有問起。

後來,她感覺到弟兄姐妹對她有小小疏遠、有距離。例如:她與她的朋友(另一些異性戀者的朋友)沒有上教會一段時間,她的弟兄姐妹也只會聯絡她的朋友關心她並希望她盡快回來,但沒有聯絡她及希望她回來。她當時也有感到不開心,但當她細心回想時,她明白到作為一個同性戀者的她與弟兄姐妹無論如何也會有距離,所以她也不會問其他人也不會問起不聯絡她的原因。

對於將來的事

她認為她將來如果遇到有合適的男孩,她也不介意與他有進一步發展。她也不擔心自己會找不到異性伴侶,她對自己十分有信心。對於她既對異性也對同性有興趣,她並不認為自己是雙性戀。

假如她在將來仍然是同性戀者,她不會收養兒女,因為她認為同性戀家庭對小朋友的發展不好。而且她認為兩個人的事不應該影響小朋友的心理與生理發展。

後感

本人相信,被訪者生活於保守教會中也受到不少的壓力,而且正如訪問中她提及的友人們的「善意提醒」。我也相信生活在保守教會中不願也不想出櫃的朋友們也會受到這些無形的壓力,如果你和我身邊也有這些同志朋友在教會「當然,在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會公開出櫃」也希望大家不忘為他們爭取平權,也不忘禱告記念他們的日子。

圖為編輯所加,作者為 DerekYung。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中環海濱關注組:就軍事用地規劃 向立法會議員提出申訴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中環海濱關注組:就軍事用地規劃 向立法會議員提出申訴
Jan 3rd 2014, 07:40, by 獨媒轉載

中環海濱關注組成員今天與立法會多位議員會面,就特區政府將中環海濱休憩用地改劃作軍事用地的不合理安排提出申訴,要求立法會介入事件。

在會議上關注組的代表向議員指出:

城規會從去年11月起舉行了歷史上最長的聆訊,政府官員承認一旦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便無法承諾如何向公眾開放,無法承諾如何保障市民人身安全,無法實施香港法律。

過去十年負責海濱規劃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負責諮詢公眾的規劃署官員,一直承諾還港於民,海濱設計以公眾使用為優先,但至今沒有公開交代如何兌現承諾。

一旦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將會由解放軍根據駐軍法管理,市民權利無法獲得本港法院保障,勢必成為香港土地上的「百慕達三角」。

若果解放軍利用軍事用地將軍艦長駐中環,距金融商業中心和立法會幾百米,將會影響港人信心,令一國兩制逐步變質。

城規會勢於日內作出決定,若果城規會委員不顧民意、不理問題未解決,強行將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規劃圖將會交給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刊憲。按照法例,特首有權發還重議,拒絕修訂規劃圖。

最近有「香港人優先」四名成員闖入中區駐軍總部,關注組不贊成以衝擊解放軍的方式表達訴求。事實上,關注組早於去年11月19日已去信駐港部隊司令員王曉軍中將,並在上月中親往駐港部隊總部遞信不果,再通過特區保安局向駐港部隊轉交函件,希望與解放軍有「誠懇和直接的溝通」,但至今未有任何回覆。

今次闖入軍營事件突顯了清楚的事實:中環海濱軍事用地規劃與開放公眾使用的承諾絕不協調,一旦實行,只會增加社會矛盾,並在海濱公共空間製造法律陷阱。因此,我們呼籲立法會從速介入,特區政府撤回規劃修訂。

中環海濱關注組
2014年1月3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網》電子報(3.1.2014)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獨立媒體網》電子報(3.1.2014)
Jan 3rd 2014, 08:27, by 獨媒電子報

元旦遊行情況

行動日誌

1月 4日 (星期六)
10:00 「利東街重建:論在「囍匯」二期發售時」公眾研討會
1月 5日 (星期二)
14:00 政制改革大辯論:豈能忘記立法會?
觀看完整的行動日誌

編輯室周記

勝負未分 元旦遊行的幾點觀察與感想| 葉蔭聰

今年元旦遊民陣估計有5萬人,警方估計有6,100人…雖然人數不能說明清楚民意,以至群眾的行動力,但也多少能提供一點基礎,讓我們猜想大眾的政治熱情。整體來說,在過往香港的政改歷史上,單單是政改諮詢,似乎都未能造成巨大的危機感,讓人高度投入。

推介文章

元旦遊行

元旦投票現場--裙拉褲甩都要出黎,為乜?| Ruby Lai

2014元旦民間全民投票參與總人數為62169人,筆者是其中一個,因為經歷多次網上投票失敗而暴走到維園現場投票,沒有放棄的人。不放棄,是因為不甘心……中午12時開始到下午3時,我在網上系統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插幡| 周諾恆

唔知點解我對擺檔呢家野真係特別大感覺。晚上插幡時,遇到一班年輕人。咁佢地話申請左某地方,我話,聽講有另外一檔會係度起壇。但斷估佢地唔會讓/讓唔到俾你喎, 因人地一早吹左雞係嗰度集合。咁擺檔既野每個位都會有同人撞,都係要互相協調。

歧視聾人

反指聾人未要求翻譯 平機會失職忽視弱勢需要| 劉軒

上星期五聾人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電視新聞不設手語,剝奪聾人權利,平機會未有為會面預準手語翻譯員,被質疑帶頭歧視聾人。平機會事後回覆獨媒記者查詢,反指聾人未有於事前要求翻譯。協助聾人遞交投訴的街坊工友服務處黃潤達批評,平機會的回應反映其思維落後,沒有履行職責,忽視殘障人士需要。

從電視節目設手語翻譯,看香港手語翻譯制度| h4ruby

溝通,從來不應只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應該關乎對話雙方的參與及發言權。聾人雖然礙於聆聽能力,難以用言語與健聽人士溝通,但他們仍有一套手語佢為表達的工具。然而,他們並未能站在平等的溝通平台。本來,聾人到平等機會委員會申訴,希望爭取現時電視台提供手語翻譯。

規劃

誰毀了西洋菜街?| 黃津珏

撇開街頭,筆者有兩次與小丑藝人有趣先生碰面的機會:頭一次是2010年9月9日在東區裁判法院聽有趣先生涉嫌阻街案的判決,第二次則是上個月在書店舉辦的講座討論街頭演出牌照問題。有趣的人現身沒多趣味的嚴肅場合,正好說明街頭藝術與文化權利的討論已經是眾人之事。

與官爭地:回顧2013年啟德民間規劃實踐| 本土研究社

自梁振英上台後,政府即密密「搵地起樓」,同時又四處尋覓綠化地和農地,研究開山填海,又「見縫插針」增建公屋,令香港的城市願景窮得只剩下「搵地」這三個字。過程中,不僅使村民家園與自然環境無辜被宰,土地政策被評為「盲搶地」,各個地區避鄰主義(NIYBY)亦乘勢崛起,使社區更形分裂。

其他好野

2013本地網絡大事回顧| 方鈺鈞

這兩年,本地新媒體不斷湧現,它們可能是突破主流(傳統)媒體困境的出路,亦可能是有待發揮影響力的政治平台或營商模式。今年,繼續有熱血公民加入無償的公民媒體行列,同時不少網絡媒體遭受黑客攻擊,被政府拒絕進場採訪。

似乎我們忘記了作客的困苦 : 關注難民及酷刑聲稱者| 鄭偉謙

今年的夏天,不論是新聞媒體,又或是獨媒的文章,紀錄片,都在談論來自服迫害國家,或是可能因政治理由,會遭酷刑的聲請人。然而,情況卻沒有什麼改善。起碼7年來都是一樣…他們為了重新的希望,選擇了香港作為暫時的棲身之所,然而,他們不過是由一個地獄,轉投另一個苦難之地而已。

中國的新聞寒冬| 張鐵志

還記得2013年年初的《南方周末》事件嗎?當時,南方週末因為新年賀辭被修改,引發內部編輯記者抗議,不少市民也去廣州南方報社大門聲援《南方周末》。後來市民郭飛雄、劉遠東、孫德勝等人被廣州市檢察院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等罪名起訴。

西藏境內環境狀況(講者:丹增諾布 翻譯:Maris)| DorDor

此演講內容是關於西藏(指「大藏區」,即除西藏自治區外,還有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的藏族自治州)境內環境狀況及監察境內環境的規劃及發展。

---------------------------------

捍衛言論自由 捐款支持獨立媒體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向你的朋友推介,並捐款支持我們吧!有任何疑問,可電郵往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hk.net@gmail.com。若希望訂閱這電子報,請登記成為香港獨立媒體網的用戶(但請以gmail登記)。若希望停止訂閱,請於網站刪除用戶賬號。此外,大家(尤其是國內的朋友)亦可以透過 google reader等RSS訂閱工具看網站文章 (http://www.inmediahk.net/full/feed)。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西藏境內環境狀況(講者:丹增諾布 翻譯:Maris)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西藏境內環境狀況(講者:丹增諾布 翻譯:Maris)
Jan 3rd 2014, 05:12, by DorDor

西藏境內環境狀況(講者:丹增諾布 翻譯:Maris)

此演講內容是關於西藏(指「大藏區」,即除西藏自治區外,還有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的藏族自治州)境內環境狀況及監察境內環境的規劃及發展。

西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被稱為「第三极 」,「世界之頂」,平均海拔4500米,四周被冰川環繞。西藏高原也是全亞洲的「水塔」,亞洲主要供水河流,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湄公河等都於此發源。現在西藏高原面臨的一大問題的就是森林開伐 (deforestation)。1998年黃河流域發生的洪水主要因為這個原因,之後中國政府便明令禁止在黃河源頭地區砍伐樹木,但是砍伐者並沒有重視禁令,講者出示的兩張於2012年在黃河源頭地區拍攝的照片都顯示伐木還在繼續。同時近年來,中國政府正在加快建設水壩的速度,這對週邊國家的影響極大。講者提供一張圖顯示了西藏高原上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他們遍佈整個高原,可想而知在這樣脆弱的土地上修建水壩對於藏區居民的潛在危害令人無法忽視。

除伐木外,藏區大大小小超過200個的礦區對藏人的生活和食水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現在在藏區開採的大部份為銅礦,還有部份的銀礦、金礦和其它礦藏。報告表示中國政府目前在礦區發現了2.67千萬噸的銅礦和755噸的金礦,美國地質學家的調查估計,藏區共有1.45億噸的銅礦和4900噸金礦。只就銅礦來說,假如中國政府可將所有銅礦開採一空,就銅礦現在的市價來計算,將賺得超過2500億美金。但是在藏區進行的採礦工作並沒有為當地人帶來好處,他們沒有獲得任何工作機會或者其它。相反地,在每天幾十輛大型貨車進出礦區運走礦藏的情況下,當地人卻禁止進入。礦區的負責人會在夜晚大概10:30到11點左右想河流中傾倒化學廢料,這對當地居民的身體造成了很大傷害,因水中的重金屬嚴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規定的標準。他們在夜晚傾倒也正是因為此,如果在白天,當地人會見到且表示抗議。最近在納木錯盆地的南面又發現了大量的稀土礦藏,預計未來會被開採,值得注意的是,稀有金屬的開採相比其它礦藏需要更多的水資源。

2012年藏人曾多次抗議採曠,被大舉暴力陣壓,8月曾有一名示威者被槍殺。在2013年5月,藏東一礦區曾有4500人抗議,他們手舉習近平,胡錦濤的像,向開礦者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在巨大的利益和脆弱的監管面前,意料之中他們並沒有理睬示威者。而警察們用武力驅趕示威的當地藏人居民。

在草原生態這方面,中國政府曾經制定過很多政策,而最近期的一個就是「退牧還草」。政府將三江源頭水土流失的問題歸咎於藏區牧民過度放牧。因此,他們劃出一些所謂草原極度退化、迫切需要保護的地區,然後將在那些地區放牧的牧民趕走。但其實因西藏高原上草較為稀少,牧民們在不同的季節會遷移到不同草場放牧。科學家也證實,適度的放牧有助於草場生長。身在北京的決策者們並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就制定出這樣那樣的政策,而這些政策與科學背道而馳。更有甚者,很多劃出的極度退化的草原並沒有向政策制定者所描述的那樣誇張,有些草場甚至根本沒有退化。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政策,牧民們被迫離開他們賴以為生的牧區。至2013年底,約有8萬5千個家庭被破搬走。遊牧的生活狀態被稱為是最適宜西藏高原上極端環境的生活方式,現在僅因為北京的一項政策,牧民們持續幾百年的生活狀態被彻底改变。但如果真的是為了保護草地,中國政府为何允許公司在這些受保護草地上開採金礦呢?同時,政府將牧民遷出草草原時,牧民們因無法攜帶自己的牲畜,便把他們以極低價格賣給回族商人們。但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培訓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曾經勤勞的牧民變成了無業者。
再有是喜馬拉雅山冰川融解問題,美國國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NASA)在2010年指出,西藏20%的冰川在過去四十年中融解,如果以這樣的趨勢發展,現存60%的冰川會在接下來的四十年內融解。一個2005年的數據也顯示喜馬拉雅冰川是世界幾大冰川中融解最快的一個。冰蝕湖(glacial lake)的出現與冰川融解有關。如位於尼泊爾境內的Imja湖,在1960年時根本就不存在,但今時今日已有一平方公里之大的面積。這些湖一旦發生潰決,對下游的居民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現在西藏自治區和印度都面臨這個威脅。除冰川融解外,還有永凍層融化的問題。其融化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對本已岌岌可危的地球環境施加了更大的壓力。除自然原因外,還有人為因素。1990年中國政府開始修築青藏公路,而與正常地表相比,瀝青覆蓋的地表在一日內形成的溫差更大,劇烈的溫差使公路容易變形,對鐵軌也有同樣的影響。高原上道路和鐵軌的維護因此變得非常困難,且至少5-6年工程人員就需要維護路面以保持它們可以正常工作。

人為機建造成沙漠化破壞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演講中展示了黃河與長江源頭的圖片,我們可見其沙漠化程度。這種生態變化也影響了周邊地區的降雨。如在印度,降雨季節改變,同時這種改變又是不規律的,農民們無法預測雨季的來臨,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同時高原上的湖泊和濕地也在慢慢乾涸和退化,這對於亞洲地區的影響也很大。

在最後,丹增諾布先生提出了如何拯救雪域的幾種方法。一是嚴格地監管在高原上進行的有害生態的行為;二是進行有效的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三是東南亞各國需建立地區性機構以討論怎樣保護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除此之外,呼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在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中,給予西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特殊環境地位(special environment status)及保護藏區牧民。同時,大家可以支持本地有關西藏的非政府組織。

如需更多資訊,可登入www.tibet.net, 或聯絡 edd@tibet.net*講者的所有引用的數據皆有來源,如有需要,請與講者聯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WTc7Tu8nUA
http://hongkongstandwithtibet.weebly.com

影像串流: 

Media files:
YWTc7Tu8nUA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文明鄉郊政策 芬蘭路權人人有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文明鄉郊政策 芬蘭路權人人有
Jan 3rd 2014, 05:16, by 方鈺鈞

芬蘭的湖泊,大自然不應被任何人獨佔。

眼見新界土地村落一次又一次封路,先是西灣村毫無先兆下在本地大型籌款項目「毅行者」舉行期間封路,近日更說會「行動升級」,周一至五皆封村。香港社會長期迷信私有產權「無限大」的概念,不論是魯連城在其私有土地破壞大浪西灣,還是新界原居民圍封「私家路」的事件,大家一時都難以回應。筆者想介紹芬蘭「人人有權」的鄉郊政策(Everyman's right)--即任何人無需批准皆可任意進入郊野地方,不管那地方產權誰屬。

要理解這項權利,先要明白芬蘭一些地理環境。芬蘭有「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的稱譽,全國共有數十萬的湖泊和島嶼。全國土地約有65%被大片森林覆蓋。該國土地業權實行永久制,一經購買,政府不會收回,可流傳後世或自由轉讓(註一)。故不少芬蘭人在偏遠郊區均購置土地,並建有渡假屋。不是港人心想的豪華渡假村,只是疏疏落落的兩三間,純熟招呼親朋好友。芬蘭人從小與大自然為伍,當地悠久存在人人有權享用郊外的概念和共識。這共識更寫進法例,成為任何人的合法的權利。

IMGP0452
傳統的芬蘭人渡假屋,靜靜瑟縮一旁。

土地儘管是私人產業,但地主不是「無王管」。如他砍伐一棵樹,便要栽種數棵「補償」。所以大規模開彊闢土,徹底改變原有生境如魯氏大宅,基本無可能。按照法例,他們還不准豎立任何警告牌,裝設圍欄禁止其他人進入其土地;只有他們的建築物和花園是受到保護,外人不准進入和毀壞。「人人有權」這概念不難明,聽起來亦合情合理,簡易執行。不論芬蘭國籍還是外國人,他們在境內的郊野環境有權利及義務。大意如下:

  • 除了私人建築物、花園和農田,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在郊外行走、漫遊(不包括受保護區域);
  • 在與民居保持適當距離下,可以隨處露營;
  • 可以隨意採摘野外的花朶、草莓和蘑菇,受保護物種除外;
  • 可以隨處使用單枝魚杆釣魚(大規模捕魚或其他捕魚方式要另申請牌照);
  • 可以在內陸湖泊和海邊游水、洗東西,及進行多種水上運動,如划艇、帆船、駕駛電動船;
  • 冬天時可以在結冰湖面或河流行走、滑雪、釣魚和駕駛電動車

IMGP0466
森林的草莓可以任意採摘,和地權誰屬無關。

遊人免費享受森林的資源時,同時需要遵守合理義務:如不准破壞環境,遺下任何垃圾、騷擾雀鳥、採摘地衣苔蘚;破壞及影響別人家居,未得地主同意時不准生火,駕車、斬樹等等。

反觀香港,市區土地規劃尚好,不少街道屬於政府,市民才能免費隨意從一棟大廈走到另一區的大廈。而新界卻多以「地役權」的概念運作,即新界土地交易中的「路權」(EASEMENT),土地業主以手上的土地作籌碼,迫使周邊土地的業主付款購買路權,以接駁主要幹道。正正因為「尊重」所謂的私有產權,才令這些地主可以開天殺價,收過路錢,菜園新村建村時的困難可見一斑。

翻查資料,挪威、瑞典亦奉行這慣例。大抵這些國家不是不尊重私有財產,只是更相信大自然屬於大家吧。香港市民對保育的呼聲愈來愈高,政府以至這些土地擁有人,是否應與文明國家接軌,重新思考進步的鄉郊政策?

更多關於Everyman's right政策詳情,歡迎瀏覽英文版小冊子

註一:
理論上,香港購買地或物業均有年期限制,分別是50年至999年不等。本港只有聖約翰座堂屬永久地權(Free-hold land)。

AttachmentSize
Everyman's right in Finland.pdf1.36 MB

Media files:
Everyman's right in Finland.pdf (application/pdf, 1.4 MB)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元旦遊行得好少人?」 - 遊行後的一點思考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元旦遊行得好少人?」 - 遊行後的一點思考
Jan 3rd 2014, 05:22, by 林兆彬

民陣與真普聯於在前日舉行了元旦遊行,大會宣布有三萬人參加。遊行過後,不少人都說遊行好像只有很少人,甚至有人說這是近十年以來人數最少的一次爭取民主遊行。以下是筆者的一點思考。

元旦遊行是甚麼?

首先,元旦遊行與七一遊行是有分別的,把前日的遊行人數與七一遊行的人數作比較其實不太公道。「七一遊行」一般是指由2003年起,每年由民陣主辦的遊行,這已經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行為文化」之一。七一遊行最初是以「反23條」、「倒董」和「爭取普選」作主題,而近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社運嘉年華」遊行,夾雜著各類型的訴求,例如是同志平權、基層房屋議題、要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等,主題不再局限於「爭取普選」。由於訴求多元化,各類型的人士也會帶著不同的訴求和目的參與七一遊行,因此人數與規模通常也是全年最多和最大,亦成為了民怨的溫度計。

相對於已經成為了「習慣」的七一遊行,元旦遊行的舉辦其實是不穩定和零散的,舉辦團體、主題與規模每年也各有不同。從2004年說起,當年的元旦遊行,主辦遊行的是民陣,當時董建華仍未下台、民怨仍沸騰,訴求多元化,除了爭普選之外,遊行團體的訴求還有落實集體談判權、反對削減教育資源等民生議題,當時大會宣稱人數有十萬。

2005年的元旦,只有四五行動、捍衞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和職工盟三個團體各自舉行元旦大遊行,分別爭取普選、反對房委會將公共資產私有化,以及爭取規管標準工時等要求,但三個團體的遊行人數合共大約五百多人。

2006年的元旦,多個基層團體合共數十人參與「反加價、保民生、反貴租」遊行,到長實集團總部及政府總部等多個地點,抗議港燈加價和政府維護商界利益。

2007年至2009年的元旦,社民連均舉辦踏單車遊行爭取普選,但人數只有近百人。

2010年的元旦,民主動力和泛民政團聯合舉辦了「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主題除了是爭取普選外,還夾雜釋放劉曉波、雷曼事件和反高鐵議題,主辦單位宣稱有三萬人參加遊行。

2011年和2012年的元旦,只有社民連舉辦單車遊行,主題是「釋放劉曉波及趙連海」,其他泛民政團通通缺席,而人數不超過一百人。

而最近兩年,即是2013年和2014年的元旦,民陣也有發起遊行。2013年的主題圍繞梁振英下台和爭取普選,大會宣稱人數有13萬。在剛過去的2014年元旦遊行,主題圍繞落實真普選、爭取公民提名和梁振英下台,大會宣稱人數有3萬。

筆者花了這麼多時間去回顧元旦遊行,是為了指出甚麼呢?

不論是遊行或集會也好,參與的人數當然是與當時的民怨、民情成正比。就算元旦遊行不似七一遊行般「常規化」,但只要當時的民氣足夠,民怨會迫使大量的群眾上街。例如2004年的元旦遊行,當時當時董建華仍未下台、經濟差、民怨沸騰,再加上「零三七一」效應,所以有近十萬人上街也合情合理。

而2013年的元旦遊行,遊行的主題集中於「梁振英下台」,但上街的理由是多元化的。還記得當時梁振英執政不足半年,但施政頻頻失誤,梁振英被揭發僭建、講大話,再加上梁粉官員落馬、反國教、反新界東北發展等社會事件,驅使到大量香港人無法接受這個由中共操控的大話精梁振英擔任特首,因而上街倒梁,希望能重演「老董」下台這一幕。主辦單位宣稱人數有13萬,與當時的輿論氣氛和憤怒的民情成正比。

為何只有3萬人上街?

而剛剛發生的2014年元旦遊行,人數比上年下跌10萬,只有3萬人,原因為何呢?人數下跌固然值得檢討,但其實以元旦遊行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數字。不是馬後炮,但其實早已預料到今年元旦的遊行人士應該不會太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鼓憤怒和反政府的民情,與2013年的年尾,的確是退減了不少,或是轉換了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決定一個人會否上街遊行,感性的情緒比理性發揮著更大的影響力。儘管梁振英的民望不斷創新低,但在2013年的年尾,梁振英經常「潛水」,見報率下降,可能見林鄭還比見梁振英多,讓倒梁、反政府的情緒退減了不少。

而且,亦有不少人已經「習慣」了梁振英政府爛透了的管治,覺得香港「還未死得」。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怕和不要得的心態,部分曾積極上街人可能一邊批評梁振英,一邊卻發揮著香港人很強的「適應力」,就算是不滿梁振英政府,就算是支持普選,也不會上街,寧願留在家中「支持」。

無力和疲倦

無力感和疲倦感是出現上述心態的根源。2013年實在有太多的群眾動員了,除了基本的「春秋二祭」,還有反施政報告遊行、反陳茂波遊行、反東北發展遊行、HKTV發牌集會、各種各樣的諮詢會示威等等。香港人不斷參與這些社運活動的同時,卻發現社會丁點兒也沒有變好過,反而變得愈來愈差,核心價值不斷腐爛,難怪有不少人會疲倦。「慨然不斷吃藥也醫不好病,還吃藥來做甚麼呢?」

2014年元旦遊行題目集中於「爭取無篩選的普選」和「爭取公民提名」,沒有具體清晰的政改方案,也帶來了一些離地感。某些人更覺得這些訴求成真的難度太高,比起爭取「梁振英下台」的難度高很多倍,元旦遊行根本不會爭取到民主。慨然出席遊行只會繼續增加無能感和疲倦感,所以不少人也缺席了今年的元旦遊行。

「遊行?我支持呀!但由其他人去行喇!我休息下好過!」

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現象呢?難道在進行更激烈的公民抗命、「和平佔中」之前,就不再進行任何溫和的遊行和集會嗎?元旦遊行人數沒有明顯的增長,固然值得我們去檢討,例如組織和動員方面是否出現了問題,但至少我們知道元旦日上街的三萬人,是非常渴望民主的一群人,不能夠單單因為人數而輕易氣餒。

遊行和集會除了是直接表達訴求的手法之外,就算在短期內沒有任何明顯的成效,還也發揮著向大眾傳播民主訊息與播下民主種子的功能。藉由每次的遊行和集會,希望能夠喚醒更多沉睡中的香港人,關心政治,關心香港的前途,並於未來走上街頭參與進一步的抗爭活動。

願跟大家互勉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踐踏生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踐踏生態
Jan 3rd 2014, 05:42, by 吳志森

在塱原觀鳥拍鳥,例必看到一大堆鏡頭,對著一串凌空拔起的花朵,又或瞄準插在地上水裡的枯枝。花朵枯枝上,擺著誘鳥的小蟲,用鐵線穿起,用鐵針固定。這種情況,幾乎在每個觀鳥點都出現,但早已見怪不怪。

餌誘拍攝的鳥兒,都較為少見,冬天才來港一遊的候鳥,如藍喉歌鴝、紅喉歌鴝、北紅尾鴝之類。在鮮活食物的誘惑下,牠們通常都會被吸引過來,像在攝影棚一樣,幾乎是任由擺佈,擺出預期的姿態,乖乖就範,滿足鳥攝者的要求。

罕有鳥類出現,吸引的人會愈來愈多,窄小的田壆,擠滿了人,長炮短火,大小腳架,擺滿一地。遲來者無地容身,為了爭取有利位置,便連人帶架,站到田上。

城市人五穀不分,田上種些甚麼當然無法分辨。表面上好像甚麼都沒有,就以為是廢田一塊,在田裡走來走去,肆無忌憚地在踐踏。

看不見田裡有甚麼,並不表示甚麼都沒有。不細心觀察,難以看出田裡有幼苖,或泥底下有留下種子的植物,像蠻牛一樣在田裡橫衝直撞,還有甚麼生命能活下來?

不知道田裡種些甚麼,真的是沒有知識又不懂,這還罷了。親眼看見,農家為防拍友誤闖亂闖,在田的四周豎起小竹桿,再縛上膠帶,把整塊田圍起來。膠帶紅白相間,甚為搶眼,一眼就應該看出不應闖入田裡。當然,比起警方用藍白膠帶圍起的犯罪現場,沒有相同的權威,拍友們根本不放在眼內,跨過膠帶,壓倒它,甚至拔起竹桿,大刺刺的就站在田裡去。

攝影器材愈來愈專業,無論體積和重量都愈大愈重,為了減輕負擔,會放在類似行李車的袋子裡,這下植物可遭殃了,用腳踐踏,用行李車輾過,菜苖、種子都被蹂躪得五癆七傷。不但在田裡,在田壆也種了不少植物,蕃茄、矮瓜、秋葵等,也被仿如蠻牛的鳥攝者輾得踩得無法存活下去。

當有人提醒他們行為不當,要他們返回田壆,他們更會怒目而視,惡言相向,繼而破口大罵。需知道塱原是私人土地,農作物是農友們的財產和心血,亂闖私人土地毀壞私人財物已是犯罪行為,還死不悔改。生態攝影,應宣揚愛護環境,為何會成為破壞生態罪魁禍首?

(明報‧三言堂‧20140102)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香港觀鳥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蔡耀昌,我就用道理說服你!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蔡耀昌,我就用道理說服你!
Jan 3rd 2014, 05:47, by 譚凱邦

我知道每一個人心中的公義都不同,我認為環境、本土及生活空間優先,而社協及左翼的人士,將新移民福利及家庭團聚放在極高的位置。

每個政治領袖及團體爭取權益時,不能不考慮市民的接受程度。想像有環團爭取天天素食,難度好高,但有 Green Monday 這個團體,實在是一個好的起步及成功了一大步,很多餐廳已在星期一提供多款素食餐。在很多動保及環保的人心中,天天素食一定較符合公義,但很少人「夾硬來」逼迫其他人跟從。

我在城市論壇及各個公開場合形容今次社協以司法覆核爭取綜援是「為了一棵樹,輸了整個森林」,就是想指出,官司勝了,但輸了整個社會的支持,新移民的負面標籤更厲害。社協爭取過了火位。

是否進行司法覆核是一個政治決定,若社協未能建構(當然,實在難以建構,全世界都唔係咁)部份民意能接受新移民來1年便可取福利,終審法院的結果就是市民「硬食」。大家都尊重法治,結果是合法,但是否合理,我相信十個有九個市民也覺得不合理。基本法對於居民的定義存在漏洞,社協是否應利用這漏洞來爭取新移民的權益,也是值得討論。

若爭取的公義是無可質疑,就算沒有民意支持,也應捍衛,但這次孔女士的案件,實在有太多反駁之處。

沒有單程證審批權 綜援7年成最後防線

環顧世界,社會福利是本國公民優先,是天經地義。這並不是右翼思維,右翼政黨本質上反對福利,但大部份國家的法律及措施(所以不容易受執政黨影響),都將福利先給予本國公民,移民人士需要若干年期,才能得到部份福利。

再者,在單程證畸形的制度下,審批權在大陸地方政府。原本很多國家都有的第一道防線,即團聚移民也須財政審批,單程證制度並沒有,大陸新移民可以無須財政審查來到香港。諷刺地,根據入境處網頁,非中國藉居民(如台灣人、新加坡人)若想來香港和配偶家庭團聚,反而要財政審查,香港的擔保人需確保提供住所及提供基本生活需要。單程證制度沒有財政審查,不單有違國際慣例,連香港本土的入境政策也違背。這個差別對待,很明顯是優待大陸移民。

請問蔡耀昌,這種優待,加上等1年便可取綜援,是否公平?

以下是中大本土學社調查各國入境審批權及移民取社會福利的資料:

967694_10152128075646416_511613756_n
1552905_10152128075636416_2075185112_n

社署有酌情權

雖然有行政措施規定等7年才可取綜援,社署其實已有很大的酌情權,若網上資料正確,過往也已酌情批出1萬2千宗未夠7年的綜援申請。換言之,若新移民真的很有很有需要,社署也不會不近人情。我相信這酌情權已為人道立場把關。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量力而為

這數個月,由於「源頭減人」的爭議,加上綜援案,在各個論壇,新移民團體及左翼人士不斷以「家庭團聚」作為立足點,說這是人道及人權。我也不斷思考,個人權利去到那一個位,才算合理。

選擇伴侶是人權,和誰結婚也應是人權,但並非凌駕性。當一個人選擇跨境婚姻,而另一半並不是本地居民,政府並非有必然責任確保團聚及很快可以取福利。所以,每個人都應以量力而為作原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量力而為必需包括,當配偶移民時,家庭是有財政上自給自足的能力。

當大部份本土香港人,都會量力而為決定結婚時間及是否生育。那麼對新移民(及本土另一半)有這期望,也是相當合理。

爭取取回大陸戶籍,更加合理

若傳媒引述正確,孔女士在大陸是有親人,有兩個兒子。基於家庭團聚,不是應讓孔女士北上團聚更合理?有本土網民質疑社協「搬龍門」,實在擲地有聲。

不少新移民可能因不同原因未能適應在港生活,但因失去戶籍而未能返回大陸。若社協全力爭取新移民取回大陸戶籍,這更能得到市民支持。畢竟在香港生活也相當艱難,返回大陸成長地可能居住面積較大及較易找工作,比在港申領綜援好。在孔女士的情況,更可家庭團聚。社協是否爭取公義,在這角度上,根本站不住腳。

基於這4大原因,我實在看不到社協提出的司法覆核存在紮實的公義基礎。在沒有穩固公義基礎及民意支持,進行這場司法覆核所引致的政治反彈,那的確是「為了一棵樹,輸了整個森林」。

包容有極限,大愛有極限,香港土地有限,地鐵車廂空間有限,彌敦道有巴士數目上限。所以我堅持,人口承載力是有極限。每天150人的配額必需減少﹗

無論是左翼人士及新移民團體,你們也是每天迫車上班,住在細小的單位。我所感受到的,理應和大家差不多。我沒有站在道德高地,我選擇對自己誠實,我不想更擠迫。新移民的不斷移入,是攤薄香港人的資源及空間,那又是否對香港人公義及公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像他這樣的一個女子——專訪偽娘曾晴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像他這樣的一個女子——專訪偽娘曾晴
Jan 3rd 2014, 06:49, by Autumn Pang

(獨媒特約報導)性別只有男跟女嗎?如果,你生理上是男,心理上是女,那麼你應該是男還是女?一個人是否可以同時在性別上既認同自己是男,又認同自己是女?

曾晴穿著鮮色的背心與沉色的長褲、看來比一般女性所穿的要大的高跟鞋,薄薄的披肩罩著肩膀與大半幅背部,戴著一頂長鬈髮,臉上化著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的精緻妝容。可是,披肩之下,是比女生要粗的手低沉的聲線,有點雌雄莫辨。

他是一個男子,但喜歡穿女裝,是一位偽娘。

偽娘是一個來自日本動漫界的潮語,用以指稱一些生理上為男性,但熱愛女裝打扮的男人,但這與性傾向、性別認同障礙無一定關係。因為偽娘可以同時認同自己是男和女,不用二選一。在「偽娘」一詞流行前,他們以變裝者 (Cross dresser) 來稱呼自己,後來才自稱偽娘。

很多人視偽娘為易服癖,有守舊的性別定型觀念,甚至認為一些打扮成女子的男人必定是同志,但曾晴卻區分得很清楚:「偽娘不等同『基』,亦不等同易服癖,後者是透過穿女裝而獲得快感,但我們穿女裝,只是因為認同這打扮,我們喜歡穿女裝的自己,並覺得這樣很美。此外,有些男生因為覺得好玩而去裝扮成女人,他們也不屬於偽娘,因為偽娘是一個融入生活的身份。大多數偽娘都不想透過變性手術變成完全的女性,我們接受男性的身體,只是覺得女性打扮很美。」曾晴簡明地說。

變身

日本動漫中的偽娘有美麗纖細的外表,彷彿只要穿上女性衣服,戴個假髮,便可輕易地變成一個美女,但現實的「變身」,一點不輕鬆。

曾晴簡介他一身行頭 : 為了塑造自然的胸部,在大熱天時仍要戴上以矽膠製的隱形胸罩 (Nubra) ,並把腰封束到最緊,以勒出女性腰線 ,又要穿上絲襪去令雙腿更緊緻,以披肩遮掩男性骨架,最後戴上長長的手襪去令雙手顯得纖細,遮掩手筋。此外,腳上的高跟鞋也要特別訂做。他家裡藏有的高跟鞋和化妝品,比起一般女生還齊全,近年他更其他偽娘朋友一起學習專業化妝。

「並不是每個想當偽娘的男子都有天資,有些男生體型太粗壯,穿女裝不好看,但也有些是天生骨架纖細。而我在男人之中不算高,但若身處女人之中、再加上高跟鞋,便顯得異常高大,所以需要花更多功夫去打扮得更自然。我們光顧的店舖一般視我們為服務對像,也不會以什麼奇怪的眼光看待我們。」曾晴邊塗著指甲油,邊解說道。

photo 1

男/女

「我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喜歡穿女性衣服。一開始是拿媽媽的絲襪來穿,再大一點便拿家人的女服試穿。」隨著年紀增長,曾晴漸漸開始買屬於自己的女性衣服,買了第一對鞋、第一件上衣後,他便彷彿去到一個新的階段,朝美麗女裝的道路進發,最希望成為女子時,能夠符合美的標準。

「每年我會去影樓拍一輯相,基本上什麼女性服裝都穿過。」說著,曾晴又從手袋拿出兩本厚厚的相簿,展示他在不同影樓所留下的倩影 : 和服、韓服、美少女戰士、性感豔女、穿校服的沈佳宜,曾晴化成一個個千嬌百媚的女性形象,其中出現最多的形象,是新娘。筆者不覺意提起這一點,曾晴才注意到,笑說 :「可能我自己也不發覺,原來我最想穿婚紗……這畢竟是每一個女人的夢想。」

那你真的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嗎?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說做女人的時候感覺是最舒服的。但是,我也不會捨棄男性的身份。無論是男人或女人,兩個身份對我而言也很重要。」曾晴盡量希望能清楚區分男性與女性時的自己。

「很多時做男人,身上背負很多人的期望和責任,來自家人、同事,甚至是女朋友。某程度上是一種壓力。但是當我成為一個女人,我可以改一個名叫做『曾晴』,變成另一個人。」

他當女人時,能夠有一些異於當男人時的性格 :「做女人時,行為舉止亦較溫柔。也會較有耐性,例如今年在動漫展會場外排隊兩小時才可入場,如果換作是男性時的我,一早便離開了。」

曾晴樂於做一個偽娘,是因為男性身份與女性身份均是他缺一不可的自我,只有兩者合一,才是完整的他。因此,他為兩個身份設下不能越過的界限,有時也會怕自己「做得太盡」。

「我會開始控制自己買女裝跟化妝品,因為我發現自己買女裝,比男裝還多,而我能穿女裝的時間卻比穿男裝時少得多。我自己也有點怕有一天會太『過火』,然後不能回頭。」

害怕社會

儘管曾晴覺得做女人時最自在,但他也害怕別人不能接受他的跨男女性別認同的行為舉止。譬如說,他有一位自大學時期已交往的女友,兩人感情穩定,女友也知道他的偽娘身份,但兩人相處時選擇盡量不提此事。

「我的女友未親眼見過我穿女裝,也不讓我穿女裝上街,怕被人認出。事實上,有次我穿女裝,在街上迎面碰到一個同事,第二天上班,那同事跟我說『昨天見到有個人長得很像你,不過他穿女裝的』。」曾晴仍心有餘悸。

曾晴是一位外展社工,不時當夜班,出外接觸夜青。不過,在社工圈內的同事及摯友均不知他的喜好。

雖然從事社工要抱有開放的態度,但社工圈子裡的性別分工其實很分明,與性暴力及女性有關的個案只能由女社工做。男社工會較多做性教育的個案,此外,每當有一些行為怪異的人走入社區中心,大都會由男社工上前處理 ,「有危險時便叫男人開路,難道男人就不會受傷?」曾晴質對這些陳舊性別分工觀念充滿質疑,但自己也很難跳出這個牢籠。

只有在其他偽娘友人面前,他才可以坦然展示女性的自我。

1452399_707518709266568_783150977_n

美不美

不過曾晴最在乎的,並不是因為隱藏偽娘身份所受到的社會壓力,而是當自己以女裝示人時,究竟美不美。他將自己一直以來穿女裝的相片,放到社交網站,在筆者面前比較他不同時期的妝容,不時批評以往的妝容不夠自然。對他來說,美是一個無止境的進程。

每次以女裝示人,他都會遇上人們評頭品足,議論他是男是女,有的在發現他是男人就會別開臉。在曾晴的經驗裡,這些反應已不算傷人,但他最介意別人叫他「人妖」。

令他最自在的,往往是酒吧和派對式場合,因為那裡的人較接受和認同他的裝扮。譬如說在剛過去的動漫節,就有不少人欣賞他當天的紅黑哥德式裝扮,上前跟他合照。在這些空間,性別不需要黑白分明,無論是男扮女裝,抑或女扮男裝,最重要的是扮演者投入角色、花費心思。此外,每當他去女同志酒吧被帥氣的TB搭訕,也會令他欣喜若狂。

「每次我到旺角行人專用區,都會拍一張寶麗萊照片。」曾晴分享許多寶麗萊照片,有黑白也有彩色。

墨黑的夜幕下,或白或紅的燈光管將黑夜的旺角照得形同白天,曾晴微側著身子,對著鏡頭擺出一副自信的笑臉。他既有著女性化的曲髮與裝束,顯露媚態的笑容,也有略為比一般女子高壯的體型,就像背後游走於日夜間隙的旺角,毋須定於一尊,享受這種帶有模糊性的快樂。

編輯:藹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梁振英擺解放軍上檯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梁振英擺解放軍上檯
Jan 3rd 2014, 06:30, by 黎廣德

圖為編輯所加,來自「香港人優先」專頁。

「香港人優先」四名成員上週破天荒闖入解放軍駐港總部,反對中環軍事碼頭,雖然行動為時短短幾分鐘,已經引起北京關注。《環球時報》發表近千字報導,並且專訪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饒戈平,把上述舉措上升至「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而大加鞭撻。但同一時間,駐港部隊把事件「軟處理」,向香港警方報案求助。

對於深信「槍桿子出政權」的共產黨政權,解放軍的權威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若果上述事件發生在內地,相關人等若無損傷也已被嚴刑關押,但解放軍在香港卻無法隨便動手,只能「口硬手軟」。雖然警方在元旦日拘捕了「香港人優先」的幾名成員,但由於他們當時沒有暴力,乖乖按照駐軍守衛的要求退出軍營,故不易在香港法院入罪,大有「功成身退」的可能。追本溯源,令中央政府落入如斯尷尬境地的並非別人,而是剛述職回港的特首梁振英。

本來中環海濱設置軍事碼頭根本沒有在市民中間引起反嚮,因為大家一直相信過去十年從林鄭月娥至規劃署官員「還港於民」的承諾,接受了解放軍軍艦每隔兩三年一次使用碼頭進行禮節性訪港的事實。姑且勿論梁振英是為了向解放軍獻媚還是不敢代表港人說明立場,他上台後半年內秘而不宣改變中環海濱規劃,將三萬多平方呎公共空間改變作軍事用地,是今天事端的根源。

筆者在12月9日的城規會申述會中,用三小時解釋和回應二十多名委員的提問,花了不少唇舌提醒政府官員,一旦軍事用地成真,上週這種「硬闖軍營、挑戰中央」的行徑,勢將在中環海濱成為常態,令解放軍成為磨心。

根據駐軍法,駐港部隊有權把非法闖入軍事用地的市民「移走」,即使直接押返北京,市民也無法倚賴香港警察或法院保護。這亦正是吊詭之處:若果海濱軍事用地白天開放,每晚關閉維修時,一班法輪功學員堅持打坐修練,或達賴喇嘛的追隨者李察基爾訪港時跑到海濱支持藏獨,駐軍士兵究竟要示人以弱、報警求助,還是上演一幕幕「港人被押上京」的好戲,供「別有用心」的國際傳媒大事渲染?

城規會本應在上月中開完十六場申述會後作出決定,但未知是否太多委員明白軍事用地的荒誕而拒絕當橡皮圖章,至今依然懸而未決。即使城規會通過修訂,中環海濱規劃圖的最終決定權仍在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手中。民間團體一直苦口婆心,希望解放軍毋須成為磨心;但梁振英若要「寧左勿右」,客觀上是把解放軍擺上檯,屆時恐怕《環球時報》需派記者長駐中環海濱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