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佔中」之後的最後一擊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佔中」之後的最後一擊
Sep 4th 2013, 14:41, by 周鍾揚

「佔中」是很重要的爭取「真」普選的重要籌碼!但是如果「萬一」失敗、或被隨便安排了一個泛民「無間道」入選、便怱怱了事!最後一招應該是所有爭取「真」民主(基於平等原則)的人士、「幾十萬人全部」投白票!這樣的話、假普選特首的「認受性」便作廢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在學校談政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在學校談政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Sep 4th 2013, 13:53, by 許漢榮

國父孫中山有言:「政治乃眾人之事。」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但同時也是大家都沒有深究內涵的話。

最近有人提出,說通識科由課程到考評,太過偏重政治內容,對學生不好,因此推論要要麼把通識科廢除、要麼把通識科轉為選修云云。先不說道出這種話的人是政客,靠政治混飯吃,但其所說的,就顯出了對本港教育的無知。

究竟通識科是不是太偏重政治內容呢?早前許承恩老師在《明報》的文章已說得很清楚,在此不贅。大家也要留意的是,通識科佔整個高中的課程時間,只有百分之十,即使整個通識科都是政治內容,也不過佔學生在整個高中生涯的一成時間,其餘九成時間,課程內容大都與政治無關。況且,通識科的六個單元,會直接涉及到政治內容的也不到三成,比例根本就是少得可憐。

香港社會常有一種思維,說「政治都是骯髒的」,不應在學校跟學生談政治,因為這樣會「污染」青少年的心靈。因此,學校要避談政治,進而有人要求「老師要申報政治取態」。說這種話的,竟然又是靠政治混飯吃的人。

於是,學校被認定要「政治中立」,老師要「不談政治」。

事實上,香港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不談政治」的。這種「不談」不單是課堂上的不談,就是教師在課堂以外的時間,也甚少談、至少是不多會公開談。對很多教師來說,談政治似是洪水猛獸,生怕會影響飯碗。教師的政治冷感,令學校談政治的氣氛根本就是極之淡薄。

好不容易,來了一科通識,讓學生有機會認識政治,談論政治,透過政治的議題培養獨立思考,為學校淡薄的談政治氣氛打開了一個小缺口,但這個缺口,仍然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學校裡,談政治,不論在教師之間還是在學生之間仍然不是主流。如在Facebook裡,教師同工的貼文,風花說月的不少,關注政治的卻不多,更遑論會寫文章,論時政的。

但是,政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會因為你不談,政治就與你無關。今天,不是就有政客把教育問題拉到政治裡去了嗎?林老師事件,本來與教育沾不上邊,結果被人有目的地放大,弄到學生也受害;通識科令中學生對社會議題更關心,有一些更坐言起行,為社會公義發聲,結果有人覺得政治利益被削弱了,便要以政治來干預教育了。政治在教育裡,根本無處不在。

在現今的學校裡,政治不是談得太多,而是談得太少,根本就需要加強;教育不單不應、亦根本不能迴避政治。讓學生多認識政治,我們才能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假如這個社會的人都不懂政治,就不會懂得辨別賢愚,不會懂得要為社會的未來思考。

管治者及其爪牙,要把學校與政治區隔,目的明顯是要以教育為手段,培養順民,以利統治。故此他們要用盡一切手段,抹黑教師,製造白色恐怖,要教師自我審查,迴避政治。

我們要感謝那些出來對教育說三道四的政客、所謂家長代表、及所謂教育工作者,因為他們讓我們知道,在學校多談政治是重要的,而通識科以政治的議題來培育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是正確的。同工們,從今天起,改變學校少談政治的氣氛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狂舞派會否過譽? - 從日本「新熱血」型動漫看狂舞派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狂舞派會否過譽? - 從日本「新熱血」型動漫看狂舞派
Sep 4th 2013, 11:09, by EATdeadcat

「狂舞派」會否過譽?我的答案是:不會。雖然它不是年度最好的片子,但我覺得它是應該被大力大力的讚。為何?朋友們通常讚三點:跳舞比美國街舞片還跳得好、演員演得出奇地好、劇本無得彈!就這三點,我覺得必須回應一下,以正視聽。

一,跳舞比美國街舞片還跳得好?
這未免太誇張了!香港的街舞水準和被培養出來的氣氛又怎能跟美國的比?!試想美國的街舞有多普及,有多久歷史,就明白香港是很難和美國比。我不想踩香港沒街舞,而是香港的街舞發展一向都不大健康,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如困獸鬥般,今天香港的街舞能有所發展,絕對托賴於一班熱心人士的付出,像地下音樂一樣,大家始終是窮畢生精力,也只能事倍功半,水準比亞洲不少地方要低,要怪就先怪香港的畸型樂壇發展吧!基本上,香港的街舞從未普及,盡其量就是為樂壇 MV 作陪襯,正因太功能化,主流對街舞自然無要求,有要求的只是少眾。

另一場域就是大專,但他們也很難達至追求「夢想」的地方,且看「狂舞派」對大專舞蹈局限的描述就會清楚明白。所以,嚴格來說,戲中人物不是跳得不好,而是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在這刻跳得更好,因為我們沒這樣的土壤。那麼,為何大家會覺得他們跳得特別好看?除了因為香港少街舞片,劇本好而帶動了情緒外,最重要的是鏡頭。導演、剪接和攝影的用心絕對應拿這 credit,他們很細心地模倣外國街舞片的鏡頭,務求在我們街舞局限中拍到最美一面,而結果是,他們做到了,這無論如何,對香港的電影來說都是一件喜事!

二,演員演得出奇地好?
這點不太錯,因為阿花、Dave 等始終都是新人,而且並非主流演員。但我又不會說異常出奇,因為演青春片難度較低,相對較易掌握,而且當中除阿花和柒良外,大家佔的戲份始終有限,並非無事前訓練的空間。至於柒良,大家或許不知道,他其實是中英劇團出身,要談方法演技,也不會是沒譜吧!

三,劇本無得彈?
這點非過譽,但我何以會認為無得彈?!「劇本無得彈」這描述其實很空泛,要真正地問何以無得彈,我覺得不能只答「夠熱血」。因為我會問,「熱血」感何來?如果這被一再追問,我會說這劇本其實是充滿日本動漫的影子。但這又有何值得被讚賞?那卻是奇妙之處…

要問日本動漫的「熱血」代表,相信大家一定會列出一大堆少年漫畫,由龍珠、星矢、幽遊白書、JoJo 系列至 One Piece、棋魂、Hunter,到狐忍、Bleach 和進擊之巨人等。而以鄙人之見,現在看「熱血」應有一種新的分類法——「傳統熱血」與「新熱血」兩類型。以下將談論的雖然尚未被整理為更嚴謹的文化批判,但我希望這幾點雛型分析能刺激我們想得更遠。

「傳統熱血」賣點除了那種「只要有信念(或夢想)」和「將不可能成為可能」的特點外,最重要的是主角無敵化,但當中的無敵化不是為無敵而無敵,而是為「救世」和「超越對手」,而「超越對手」和主角中心主義則隱含了劇情發展大多是階段性、單線縱向的,龍珠是最好例證,由菲利至布歐,一個比一個棘手,且有滅世傾向,故事脫離不了以上方程式。此外,「伙伴」是另一重要元素,但「伙伴」與主角往往有著明顯的階級性,不只是陪襯,他們還能用來「墊屍底」,行先死先,亮出主角的救世感,在此比達這角色簡直是典範。「傳統熱血」一直統領業界,無一倖免,到 Bleach 時這方程式還仍湊效。在動漫史的洪流當中,曾有幽遊和Hunter嘗試打破常態,局部地擺脫「伙伴」階級化,已是萬幸,而大部份漫畫基本上仍安守本份。

One Piece 之所以被稱為神作,原因在於它有著不少「傳統熱血」元素外,更嘗試打破這方程式,它可說為開創「新熱血」的里程碑。當中的突破,於我看來包括五點:主角弱點化、局部非線性發展或跳躍式發展、「伙伴」去階級化、瑣碎事物伏線化,以及世界觀與意識形態的配合。

主角弱點化這點泛指主角不再完全無敵,會被擊倒,譜出山外有山的境況,以及主角會開始自我檢測、懷疑。局部非線性發展或跳躍式發展這點在 One Piece 可說十分重要,如主線劇情外不斷交待其他有意義或意思的劇情發展,以及不遵從純階段性的「打大佬」進程。「伙伴」去階級化在 One Piece 是十分明顯,路飛的神化之所以沒那麼強,是因為艾斯、卓洛等人在故事中地位的提升,而路飛更反映著沒伙伴不能成大事這思想,將身邊的副主角們充權,在現實社會中引起更多處於較弱勢位置的讀者的共鳴。而其中最劃時代的地方肯定是瑣碎事物伏線化,作者愛在前期劇情加入不少不起眼的事物和瑣事閒人,這些瑣事閒人以前在「傳統熱血」故事中只是用來過場或撐篇幅,到了 One Piece,這些瑣事閒人竟成為影響日後主線發展的重要元素,令現實社會中不少自以為閒人的讀者找到共鳴,也令將日常事「take it for granted」的知識份子詫異,這種突變往往帶來驚喜,也提升了「熱血」感!最後,何謂世界觀與意識形態的配合?就是作者在他設定的世界觀下,借題發揮地隱喻著自己的信念,以及對現實當下所出現的意識形態的批判。「傳統熱血」較輕視這部份,但「新熱血」類型卻挺下功夫,在討論區看 One Piece 迷的留言大家自然明白,而更明顯的可說是進擊之巨人,當中的隱喻被加上社會化和政治化的閱讀絕對是讀者們的一大樂事。

那麼繞了個大圈,就是想說「狂舞派」與「新熱血」類型動漫有著甚麼關係?當然啦!回想一下,由阿花賣豆腐、不相干的太極情節,以至無關痛癢的愛情橋段如玩手指,均能成為結局的重要一環,足見編導在瑣碎事物伏線化的心思。阿花的軟弱與腳傷標誌著主角弱點化這特質,較為明顯,不贅。「伙伴」去階級化也算明顯,強調團隊同時,當中柒良、奶茶和 Stormy 更佔了重要的份量,而落難的 Dave 也沒有被絕對地矮化。至於跳躍式發展,算是狂舞派唯一缺乏的特質,但狂舞派在過場和剪接上的明快彌補了這匱乏,例如,阿花在前一幕傷了腳,下一幕就是坐輪椅出席 Rooftoppers 的表演;若這到了其他電影,肯定又加插一幕急症室吧。

最後離不開的且最重要的,一定是分析編導在世界觀上的設定。明顯地,編導若隱若現地帶著一套擁護本土文化和地下藝術的價值觀:街舞到工廈、塗鴉,太極到舊區、老店,無不被編導所追捧與美化。然而,過往不是沒有電影拍本土文化或地下藝術,但它們卻不算很成功,當中理由涉及有否掀起主流小資觀眾的情緒。針對這點,編導十分聰明,在戲中以大學、上莊、動漫展等情節貫穿,巧妙地呼喚著主流小資觀眾的集體回憶;更以較寫實的超現實模式取代 Bollywood 的超現實模式,令主流觀眾不會過於抽離,當中最好例子,就是工廈那場舞:現實上豈會發生這樣的情景?然而,大家又不會太抗拒,因為那幕未至於過份抽空的超現實程度;換轉 Bollywood,外賣阿叔在電梯中也會跟著 hip-hop,但狂舞派沒有,而印巴工人看 hip-hop 這小心思正是用來調和那寫實需要與超現實式氣氛之間的夾縫。

此外,編導的價值觀更體現於在被邊緣化事物的選材上:若說街舞在香港一直被邊緣化,太極在這廿年間又何嘗不是?!太極的式微使其只在老一輩間發生作用,現實生活中太極也只是活於電影電視中,年輕一輩寧學空手道,也不會學太極。若說街舞的被邊緣化,是由主流功能性商業文化所致,那麼太極的被邊緣化肯定為承傳問題、世代斷層所致,編導故意將二者互相輝映,並非無道理。雖然整套戲的香港明顯被片段化地處理,一點也不客觀,也有很多不像香港的地方,但觀眾是樂於接受的,其中要素在於以上所說的編導細心的堆砌手法;更居功的是,這些堆砌與編導所宣傳的意識形態是相乎吻合的,所謂 Storm the Mind,就是以信念將弱項鍛鍊為強項;編導巧妙地用著司空見慣的爛橋段「情侶玩手指」,化出驚喜結局;請來香港僅有的殘缺祝升仔來化出追夢精神;更將被邊緣化的太極裝嵌進街舞的故事當中,這些都豈不是將香港僅有的、弱項感重的碎片堆砌成一個完整的熱血故事?這豈不就正正呼應著 Storm the Mind 的精神?而「狂舞派」豈不更成了熱血故事自身?

不少人認為「狂舞派」報捷的最合理支持點是本土味與「sell 信念可成真」的奮鬥夠熱血,我不會否認這兩點的影響,但本土味這優勢是眾多非合拍片均分享著,而「sell 信念」也不過是「傳統熱血」的特質吧。在其宣傳不及「激戰」的情況下,「狂舞派」奪得如斯票房小奇蹟,以我所想,也不能不歸功這「新熱血」的轉型吧,當中編、導、幕後的心思細密可見一斑!「新熱血」在日本尚未算成熟,且看當紅的 Bleach 等漫畫還停留於「傳統熱血」就清楚易明。然而,遠在香港的陳心遙、黃修平卻有睿見,先於不少日本動漫,實實在在地編寫著「新熱血」的故事,單憑這點,足以使狂舞派的超強口碑不至過譽!

當然,其中也牽涉時勢造英雄,原本已瀕死的「狂舞派」在上畫兩星期後,差不多被迫下畫,而在沒有百老匯的死命撐腰下,唯幸有賴文化界的本土意識,以瘋狂多的影評力推一把,引來一批新觀眾,帶來下一波口碑,使各院線不得不再重開場次,可說今回誤打誤撞,香港的小資觀眾終於真正地挽回了未來本土電影的一個希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要求中國當局公開核安全資訊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要求中國當局公開核安全資訊
Sep 4th 2013, 10:45, by 獨媒轉載

香港民間團體
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公開信

關於:要求中國當局公開核安全資訊
廣東省台山市隸屬江門市,在距離香港機場不過100公里的赤溪鎮,正在興建兩台核反應堆,利用法國進口的「歐洲壓水式反應堆」(EPR) 技術,按原計劃預計在今年底至明年中投產。

法國公司(EDF 和 Areva) 自本世紀初開始向各國推銷「歐洲壓水式反應堆」(EPR) 技術,本來預定是在芬蘭先建第一台(2005年動工),法國建第二台(2007年動工) ,但因為芬蘭和法國核監管機構發現EPR設計和施工出現很多問題,不符合安全標準,所以估計芬蘭廠和法國廠最快在2015-16年才能投產,比原定日期延誤4至6年。

台山項目原定是全球第三及第四台EPR(2009年動工) ,現今卻變成率先在明年投產,即是在原設計者尚在修改設計、未能满足歐洲安全要求時便會開始運行。因此台山核電站擁有五項「世界之最」:
最大單機容量:
每台單機容量1750兆瓦的反應堆,比大亞灣正在運行的反應堆984兆瓦高出八成,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巨無霸。
最高幅射量:
每台內含的幅射物質總量是福島第一號機組的三倍,由於採用含鈈的混合氧化物核燃料,它的核廢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是一般核廢料的七倍。

最不成熟技術:
無論是芬蘭或法國核監管機構都在陸續要求承建商修訂設計,未有最終定案;英國政府對EPR的「通用設計評估」在去年底才剛結束,至今未連一個利用EPR技術的核電站建設許可證也未曾簽發。

最低成本製作: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的資料,台山兩台機組的總投資為500多億元人民幣,折合為每台30多億歐元,即比芬、法兩廠的造價每台80-85億歐元便宜一半有多。

最黑箱作業:
中國國家核安全局自台山核電站從2009年施工以來,從未公佈詳細審查報告,與英國、芬蘭和法國核監管機構定期公佈EPR設計和施工審查報告的做法截然不同。

有鑑於此,不少香港市民擔憂,台山項目一旦投產,將會成為全球最凶險的核電站,對香港以至珠江三角洲四千多萬人口構成安全威脅。我們懇請閣下向中國有關當局,特別是國家核安全局和廣東省政府,代表港人表達對台山核電站的關注,並提出以下訴求:
一、公開國家核安全局對EPR技術的審查程序及評估報告,並清楚列出台山項目的EPR設計和安全要求,與歐洲各國(包括芬蘭、法國和英國) 要求的標準有何差異;

二、公開台山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評價報告;

三、公開台山項目自2009年施工至今的施工和設備質量審查報告;

四、向公眾解釋有關當局對台山項目採用的監察方式、適用標準和人事架構,以及如何防止利益衝突和確保監察機構作出獨立判斷的機制。
五、把台山項目納入「粵港合作聯合會議」的常規議程,定期向港人通報設計變化、工程進度和項目審查報告。

2013年9月4日

聯署團體:公共專業聯盟、綠色和平、香港地球之友、環保觸覺、長春社、綠領行動、創建香港、土地正義聯盟、生態副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在香港上演的一場 Liar Game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在香港上演的一場 Liar Game
Sep 4th 2013, 09:37, by 孔令瑜

編按:日本漫畫《Liar Game欺詐遊戲》,是關於一個神秘遊戲的故事。參加者假如不透過欺騙、攻擊其他參加者獲勝,將會背負大筆債務敗退。主角神崎直及秋山深一卻了解到這個遊戲的本質,對手並不是其他參加者,真正的對手是為這場神秘遊戲設定規則的組織者。參加者互相猜忌分化,最終獲勝的必然是規則設定者,要勝出《Liar Game》,唯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及合作。這不就是香港的處境?題為編輯所擬。

上星期參與了一天由華人民主書院舉辦的非暴力工作坊,其中一個遊戲就是令參加者在遊戲過程產生猜忌和分化,造成彼此間的不信任。遊戲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參加者明白,制度本身的不公義,容易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現象,造成內訌。輸了自己,遊戲設計者就嬴。遊戲去到最後時,我就想起這份聲明。

聲明要求梁振英下台無問題;要求中央政府尊重一國兩制,別插手干預香港事務我亦同意;自由行的數量要限制,我不反對,但為何要殃及新移民呢?大部份的新移民來港是為家庭團聚,都是基層家庭,他們在日常生活所受到的歧視已經不少,民間團體的朋友,為何要多踩一腳?

我昨天就陪一認識多年的朋友去入境處申請身份證。我在一九九九年七月認識她,當時她的父母已經在香港生活多年,但由於朋友出生時,父母並非香港永久居民,所以一直沒法申請單程證來港生活。九九年一月廿九日香港終審庭的判決,指香港永久居民的子女,可以享有香港居留權,無需限制其出生時父母的身份。當時大部份中港家庭,包括我的朋友,都以為終於可以等到團聚的機會,但後來在同年六月,港府指將會有一百六十七萬人合資格申請來港,香港無法承受,所以決定提請人大釋法,將終審庭整個的判決推翻,我的朋友又再失去了機會。

2002年1月,當所有法律訴訟結束後,她和其他港人內地子女一起接受遣返,返回內地重新開始生活。留在香港的父母,繼續為子女爭取居留權。每個月三次遊行,一次集會,沒有斷過。這個爭取過程,由1999年開始,持續十多年。2011年香港政府才願意利用多年來剩下總共的八萬多個餘額,讓這批含冤受屈十多年的子女去申請。我的朋友去年就是以超齡子女的身份申請,差不多一年後才獲准來港。我知道,她沒有花一分一毫去賄賂內地官員。過去兩年不少曾經爭取居權的子女,陸續透過此渠道申請來港,他們亦沒有支付內地公安部門任何費用。

入境處一直有介入這些申請,他們負責核准申請人在港親屬的資料和關係,存疑的話會要求雙方家人驗DNA。我無意為貪污者說話,亦肯定在單程證的申請過程中有貪污的成份,但提出要求香港有審批權的朋友,我想問香港收回審批權後,大家是否同意,仍然是以家庭團聚作申請的基礎?

如果大家都認為內地貪污問題嚴重,交香港審批可以解決問題嗎?我亦不樂觀!已故的居權家長林道成先生,多年來一直向保安局投訴中聯辦,指其官員直接介入居港權事件,分化家長。林先生指出,中聯辦威脅家長,要求家長停止以遊行請願的抗爭方式,改為去他們的子組織做義工,選舉時協助拉票,然而私底下向他們的子女發單程證。這些投訴持續了接觸近十年,保安局仍然沒有處理投訴,家長們向傳媒投訴過,向廉署投訴過,之前亦有去信曾蔭權,但一直石沉大海。多年來港府沒有任何政策去協助這批家庭,求助無門,就令貪官有機可乘。

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不少都是移民,他們為香港的基建,為香港的經濟付出不少血和汗,但為何當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較安定時,就要否定新移民?不少新移民在香港辛苦的工作,為的只是一餐安落茶飯,穩定的生活環境,難道他們就沒有權利去追求較理想的人生嗎?

這十多年來,人大釋法了很多次,第一次剝削港人內地子女的居留權,第二次令我們全香港人失去 0708普選的機會!其後的幾次,已經因為太頻密,討論和關心的人已經不多。這是我們一直擔心的溫水煮蛙現象,一早已經出現了!人大於99年直接介入香港事務,破壞香港的法治,推翻終審庭的判決!促成這些現象的人,包括許多排斥新移民,對中港家庭有偏見的大多數香港人。

自己人打自己人,自己人去分化自己人,讓窮人鬥窮人,這才是真正的社會分化,撕裂社會呀!這些衰野一直都是由建制派和香港政府去主導,不少新移民因為怕再被攻擊,很多時都有口難言,有苦自己知,我們即使不能夠幫忙改變現象,但亦請別再在傷口上再洒鹽了,可以嗎?

更多可見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人權專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澳洲大選系列: 碳稅政策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澳洲大選系列: 碳稅政策
Sep 4th 2013, 09:20,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志達

筆者為光電及再生能源工程學系『準』畢業生

自2012年澳洲簽署了『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以後,工黨為了維持澳洲整體的碳排放額於協議中定下的水平,開始了徵收碳稅。碳稅政策經歷了『陸克文時代一』以及『吉拉德時代』;加上現在即將展開的『陸克文時代二』或『艾伯特時代』,該政策將變得十分複雜。筆者希望藉此簡介能夠為即將投票的大家迅速介紹和分析一下四者之間的利弊。

『陸克文時代一』的碳稅政策是最容易理解的。每年『聯邦環保能源理事會(Clean Energy Council,下簡稱CEC)』都會因應國家的總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目標釐定一個以每公斤二氧化碳來計算的價錢。電費單上的碳稅是來自電力公司供電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額乘以碳稅價格。工黨當時承諾會利用碳稅為國家帶來的收入以推廣更多的優民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減稅。CEC的碳稅價格現時為$23/公噸,價格每年上升2.5%,整個計劃為期三年。

『吉拉德時代』的碳稅政策大致上與『陸克文時代一』沒有分別。當時陸克文提出徵收碳稅,惹來高碳排放量行業如電力,煤礦,石油,金屬加工等行業的不滿。此類公司是澳洲的重點工業,亦是工黨的支持者。為了平息眾怒,工黨內部罷免了陸克文,改由吉拉德出任首相。然而吉拉德雖則答應了會擱置碳稅,但因為工黨需要綠黨支持才能繼續執政,所以碳稅政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局面,『吉拉德時代』的碳稅政策唯有把國家收得的碳稅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於高碳排放量行業的碳稅補貼上,用以平衡來自兩方的壓力。

臨近大選,工黨與自由黨為了選票都各出法寶。這邊廂工黨『承認碳稅政策是一個錯誤並會致力修正它』,那邊廂自由黨聲稱『將會於重掌國會後第一天廢除碳稅』。究竟當中有多少真多少假?

工黨的新政策(下稱『陸克文時代二』)提倡從CEC釐定碳稅價格的制度過渡至由同機構釐定全國總碳排放額。每公噸的碳排放均需有一個『准許證』,而超額排放則會面臨罰款。全國的碳排放准許證將可於自由貿易市場中買賣,令到碳稅價格變得浮動。計劃中的碳排放貿易市場將會與其他京都議定書簽訂國融合,發展成跨國買賣市場。其實此計劃早已在『陸克文時代一』出現,當時工黨決定先採取三年固定碳稅價格後再成立貿易市場。可是面臨自由黨的步步進逼,工黨只好提早啟動其計劃,並『大覺大悟』承認上屆政府的錯誤。

『艾伯特時代』聲稱『廢除碳稅』亦是可圈可點,因為自由黨政策內亦有徵收超額碳排放的賞罰制度。不同於『陸克文時代二』,所有減少碳排放的工業都能獲得直接資助。行業的標準排放量(取於過去排放量)將用於量度新一年碳排放的加減:有獎有罰。碳排放限額不會出現在貿易市場中。自由黨計劃推廣農耕,從種植中吸收二氧化碳。然而,具體量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數量未有科學方法能夠進行量度;如何避免獎賞『無心插柳』的農夫獲得資助等等問題筆者亦未見社會能夠達成共識。除此以外,自由黨亦只是草草交代了用作賞金的金額不會源自增加稅收。

除了每年的額外電費支出,良好的碳稅政策應該以可減少碳排放量作為指標。當中的可行性及影響性其實是十分複雜的問題。新政策能否與京都議定書的其他成員國銜接;為環保行業提供穩定補貼,舒緩高碳排放量行業的不滿,平衡國家及國民的支出等等,實在比爭取選票更加重要。

新碳稅政策,還看9月7日國會大選誰勝誰負!

相關文章:
澳洲大選系列: 兩大政黨
澳洲大選系列:多種族政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黑哨乎?失實報道乎?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黑哨乎?失實報道乎?
Sep 4th 2013, 08:46, by Wing

全運會欖球決賽男子女組都出現疑似「黑哨」爭議。女子組北京隊在下半場初段被山東隊第三次達陣成功後放棄比賽,七個球員在球場一角聚集,由得對手不斷開球、達陣(七人欖球賽是由得分一方重新在中點發球),最後的比分是七十一比零。男子組大熱門香港隊最後時刻被山東隊逆轉,以十比十二飲恨。今天香港主流媒體大肆報道痛斥「黑哨」,當中的疑點主要是以下三點。

1. 香港隊上半場完場前有球員因 high tackle(按例攔截不得觸及對手頸部或以上位置)被罰黃牌,即要停賽兩分鐘。後來原領先十比零的港隊在少打一人的劣勢下被追成十比五。港隊球員認為該黃牌不應罰,因為接觸點是肩部。由於沒有慢動作/多角度重播,旁觀者難以判斷誰是誰非。

2. 今日多份報章均指港隊領先五分時,最後兩分鐘被吹罰八次。但如果大家願意自己花時間看比賽,我們可見由約下半場六分半鐘山東隊在港隊後場犯規後,剩下的三分半鐘內港隊被吹罰的次數是四次。就算當一次 Knock on(即球從手中向前跌)也叫吹罰(knock on是不會判罰球Penalty,而是會判Scrum或稱「鬥牛」),總計起來也只不過是五次。兩分鐘被罰八次這一說法與事實差距甚遠。

3.《體路》記者斥責球證『今仗也不如其餘球賽有「補極都未補完的時」,反而山東一達陣就完場,裁判太著急了吧。』但實際上負責計時的是計時員,球證認為有需要時會向計時員示意暫停計時。時間到時,場上廣播系統會響起訊號,球證按例要在死球始能結束比賽,但有兩個情況下死球不會導致球賽完場。一是罰球,則即使大鐘夠鐘仍要作賽(領先一方通常會踢出界令球證完結比賽)。二是達陣。即使是大鐘夠鐘後達陣,球證會容許得分一方踢附加罰球conversion才終止比賽。因此其實用計時員的比賽根本不應有「補時」這回事,大鐘響起仍然比賽只是因為球賽未出現非罰球和非達陣的死球。在男子組決賽,山東隊靠第二次達陣追平後約十秒,大鐘就響起。因此該隊射入附加罰球後球賽結束是絕對合理。如果讓山東重新開始比賽則是偏幫港隊了。

就三大疑點逐一討論後,我的結論是說「黑哨」太嚴重了!首先,第三點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第二點則可說是假消息;第一點是不在場者無法判斷的。就算我接受黃牌是誤判,負責任的媒體也不應用一個失誤就以「黑哨」形容球證。至於完場前三分鐘判內的四次犯規當然給予了山東隊絕地大反擊的機會。如果真的要質疑球證是「黑哨」,我想還要針對這幾次犯規作討論。

這四次犯規中有三次是breakdown(即地面爭奪)時吹罰,一次是在scrum時被吹罰。有關 breakdown 和 scrum 的規則本身就極為複雜,如何判決真的很受球證的角度和如何演繹球例影響,類似的爭議在最高水平的十五人制世界盃也時有發生。而在三次 breakdown 的吹罰中,第一次顯然是港隊球員未有保持站立姿勢,而另外兩次則有用手爭球(所謂hands in the ruck)之嫌。

比分相近的賽事,球證的判決往往影響勝負。或許那個黃牌可以被理解成一個轉捩點。但除非有專業球證能指出末段對港隊的判負是錯得離譜,否則暫時依表面證據來看我們可抱怨球證的判罰是港隊敗陣的主因,但用「黑哨」二字未免太過火,而將四次被吹罰寫成八次被吹罰更是有欠道德。

或許是因為覺得香港遭遇「黑哨」,香港媒體也始乎同情放棄比賽的北京女子隊。但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上新浪網站回看全場女子組決賽。小弟愚見是,除了北京的第一個黃牌可能較嚴外(京隊共領兩面黃牌),大致上球證沒有甚麼離譜的判決。北京在尚有六分鐘完場,而且尚有可能反敗為勝時放棄比賽,始乎太不應該。

最後還有兩點想說:一、兩場決賽的球證都是洋人,據說是由國際欖球理事會派來的。二、希望有些有參與欖球運動的人可以評論一下最後關頭球證的幾個判罰。

《體路》文章:
【全運採訪手記】有更黑的哨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粗口與警察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粗口與警察
Sep 4th 2013, 05:02, by 曾憲冠

老師對警察講粗口,惹起熱議,有人認為,講句粗口無傷大雅。話雖如此,講粗口而至於對著他人,畢竟不可同日而語。讀者也許不以為然,因為筆者恰好有個反例。多年前,一次乘地鐵上班,對面的座位上坐著兩位疑似休班警員的人物,二人興高采烈在交談,但一聽之下,卻竟都是粗口。我並不訝異,因為早聞粗口是警察生活的一部份,我只是照坐我的車。不久,其中一人大概覺得不能旁若無人,便向同袍示意,於是兩人的音量也就收細了。其實,我倒抱歉打擾了他們的雅興。由此可見,講句粗口無傷大雅,然而也須視乎聽者。否則後果堪虞,何況聽者又是警察。筆者又有一個例子。十歲那年,我頗做了一陣街童,那天跟幾個友伴在街頭玩「掟水蓋」,我的水蓋忽然給一條路過的腿踢掉,我惱火了,講了句粗口。那人踅回來,扯住我,往乍畏街通向大道中的那道石階上走,走到中間,把我放在一個石台上,然後拿出他的警察證件,並且亮出他的手槍。其人矮而胖,但是一雙老拳卻斗大,他一面揮拳猛打我兩肋,一面講粗口,打了七八拳吧,才停下手來離去。我的友伴半懵不懂的,還不大明白究竟。然而,那經過卻原來給人目睹了:石台正對面一個小士多的老闆娘,是母親的一位舊工友。後來母親問我,一面也哭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通識科本來就是政治科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通識科本來就是政治科
Sep 4th 2013, 01:33, by 逸仙

近日,有建制派中人意圖「檢討」或「改動」通識科,有見及此,王岸然撰文「政治已成教育一環」回應事件,文中王君認為「新高中課程通識科現時如作任何改動,都會予人政治打壓的感覺,將會觸動港人保思想自由的神經。」
此言差矣!
雖然此科之設立,多少是一群活在象牙塔內的活寶閉門造車的制成品!
但除此以外,此科標榜所謂「持份者考量」,壓根兒根本是政治、權力遊戲︰結果,「環保」議題不單談環保,也談經濟;「公共衞生」談成本效益;「能源及科技發展」變相談大國政治等等!反正人人皆持份,結果變成平衡遊戲,莫說基本智識無形淪為次要角色,理應探討之議題亦靠邊站!
另外,「今日香港」、「今日中國」、「全球化」根本是政治課題,問題是在所謂「多角度思維」及「客觀思維」下,言之成理地沖淡港人追求民主化之訴求、批判近現代中國之發展及探討全球化之利弊!
更何況,香港的教育及考試制度——包括評分準則,本不鼓勵獨立思考!
弄致如廝景況,根本是「梁粉」之一的羅太於當日任職教統局——教育局之前身——大力推動教改之陰謀及結果!
同時,局外人其實不知港共政府潛意識還有另一政治「陰謀」——藉通識科令香港教育「超英趕美」﹝港共政府以及一群象牙塔活寶一直自我吹噓「通識科」乃香港首創;此言雖不差,惟一直隱瞞不少海外學府仍未承認此科之成績﹞
總結而言,通識科之設立,本來就是一個政治科目,以配合港共政府之政治目的及其好大喜功之思維!某程度上,此科是港共政府藉以政治打壓思想自由及對年青一代洗腦之工具!易言之,建制派企圖改動通識科,根本不存在政治打壓;筆者愚見,建制派此舉可能是嫌此科仍未達到當初港共政府之政治目的﹝筆者自問已膽大妄為,在課堂從不避討論敏感議題;畢竟,教育界仍有不少人比筆者更大膽更勇敢﹞!

後記︰其實,筆者本沒有資格撰寫此短文,畢竟為教育界棄將﹝見「中年失業教師=孤兒……?」﹞,敗軍之將,實不足言勇……但作為「歷史人」,對通識科之禍害心痛欲絕!!!故雖素惡建制派,且深信此次意圖「檢討」或「改動」通識科必無好意,但同時認為通識科該死!問題是若非建制派表示「關注」,再多批判、反對的聲音,仍無人理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亞視是不會執笠的!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亞視是不會執笠的!
Sep 4th 2013, 02:11, by 林兆彬

亞洲電視的存在,其實是香港的一大笑話。它定期為港人帶來不少笑料,例如報錯江澤民死訊、台慶向空凳掟壽包、王征跳騎呢馬舞、「死」字賀56周年台慶等等,實在是香港免費電視廣播史的紀錄。

根據2007年的報道,亞視的平均收視率只有2至3%,而近年的情況就更加離譜,經常有節目錄得0%收視。亞視接近零商業廣告,又聞說每日蝕一百萬元,即是一年竟可蝕三億元,再加上經常被廣管局罰錢。表面上,這間電視台好像已經頻臨「執笠」的邊緣,但筆者認為除非中共倒台,否則亞視的生命力比「小強」更強。

作為中共的喉舌在港插旗

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雖然《大公報》、《文匯報》等中共左派報紙,只有很少普通港人會購買,但你認為他們會「執笠」嗎?答案當然是不會吧!因為他們是中共或親共勢力機器的一部份,背後財力豐厚,是中共的喉舌。

有人會問,為甚麼會有人購買亞視這個「負資產」呢?原因很簡單,紅色商人接力買下亞視,然後積極向中共獻媚,以表示政治忠誠,在大陸辦事,甚麼政協、人大、書記也會給你面子,便能夠暢通無阻吧?對他們來說,每日一百萬元只是小數目,而收視率就更加沒所謂,反正就只有網民才會恥笑收視率。

亞視已經接近與大公文匯融為一體,在香港扮演著中共打手的角色。在九十年代起,亞視其實已經充滿「大陸台」的氣味,行政總裁和股東大絕部份都是有紅色背景的。如今,每天播放《ATV焦點》等洗腦節目,內容偶爾比大公文匯更親中共。他們存在於香港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將中共的想法和文化向香港輸出。

如果你家中有接收數碼電視的話,你會發現頻道編號15和17分別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和「深圳衛視SZTV」,轉錯台的時候甚至會誤以為自己身在中國大陸。如果沒有亞視,CCTV又怎能夠長期在香港的大氣電波裡出現呢?在香港插了一支「CCTV」、中共官方喉舌的旗幟,散播中共文化,證明這裡是中共的地盤,有助赤化香港,甚麼一國兩制通通都是廢話。

阻擋發新免費電視牌照

對獨裁政權來說,傳媒是必須要控制的東西,否則監察政府的傳媒會挑起事端,製造與政權作對的輿論和民情來向政權施壓。亞視有中共的支持,香港政府要求亞視交罰款和交報告,通通都只是「做樣」敷衍了事。至於發新免費電視牌照?港人繼續發夢吧!亞視另一個不能夠倒閉的原因,是因為那是香港政府不發牌的最佳藉口。

亞視和無線如今早已經淪為中共維穩機器的一部份,新聞節目不全面反映社會的民怨、不斷播放垃圾劇集和綜藝節目去營造出歌舞昇平的氣氛、為社會去政治化、曲線阻止港人關心時事、創造另一個「香港」……來掩蓋香港臨近暴動的一面。

只要亞視繼續維持經營,反對發牌的勢力便可以不斷用當年佳藝電視倒閉作例子,去「證明」香港是容納不到兩間電視台,所以不能夠發多一個免費電視牌照。背後的政治目的,當然是因為不希望香港有多一間電視台。除非是增加多一間親共電視台,否則任何一間新的電視台也有機會為了收視,而對香港的政治爛局火上加油。

就算亞視沒有人睇,每天不斷重播節目也好,亞視存在於大氣電波的最低作用,就是提醒你轉台去看無線電視。慨然無線也是被河蟹了,中共就放心港人觀看。不要小看這一個功能,當大部份港人也只看無線,無線的維穩洗腦功能便能夠事半功倍,比CCTV更厲害,培養港人成為討厭政治的「市民」和「百姓」,而不是關心社會的「公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