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申報利益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申報利益
May 2nd 2014, 07:38, by 余在思

正值立法會審議財政預算案,其間也會審理新界東北前期勘探工程撥款。回帶看看新界東北發展的新聞,其實不難發現當中有許許多多利益勾結的爭議。

當日傳媒發現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新發展區內有地,經估算,原來一片農地在發展過程中被徵收,即升價百倍。最初,陳局長話自己不知道、忘記了自己擁有農地。後來彷似回家吃完一頓晚飯後,便說是他名下公司有地,但地其實是屬於太太家族的。傳媒如開洋葱一樣,不久又發現陳局長話過的外家的親戚之類的人,原來就是他的親生兒子。整件事,陳局長在市民求取真相窮追猛打下,只喃喃地說是我大意、我疏忽、沒有利益衝突、太太早已將農地賣掉之類。疏忽大意,可成大錯。其實大錯已鑄成,但他仍然沒有下台,繼續推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市民對此可有疑問?

我不想陰謀地推測下去,只想問,為何近年政府施政連番犯錯,官員態度只是一聲「道歉」,之後就可以繼續犯錯甚至作惡?市民真的對「犯錯—道歉」這形式收貨?我們對施政沒有要求?對問責制的不能問責或問責後沒有結果真的到了沒所謂沒計較的狀態?

進者,市民對政府長久以來建立了一套廉潔的要求,但廉潔除了是反映在申報機制上,今天好像又再有一點轉變發生。廉潔的界線不在有沒有申報,而是漸漸已退到就算已經申報利益,我仍然可以免於迴避。這怎樣說的呢?就是設若陳局長、特首、議員,或一眾公職人員,他們只要有申報,就好像仍能坐在那個位置,毫不臉紅地進行利益輸送。彷彿你知我是一個賊,我坐在官的位置,我就可以明刀明槍地偷東西一樣。以往,我們有利益的瓜葛,我們都會很自然地避嫌。一間公司洽談薪酬福利調整,涉及利益的人理應迴避,更何況現在談的是政府動用公帑?!(順帶一提,沒有民主,只有四大界別的千秋萬世,那只不過是既得利益者在申報後繼續自肥的一個擴大版而已!)

申報利益的目的是,在碰到有利益的議題時,有潛在利益者應知道他/她是面對公眾的,是要對公眾負責的公職人員,所以她/他唯一可做和要做的,就是避嫌避席。

香港不能再是這樣任由坐在官位的人是是旦旦,然後胡說八道地搞亂攤子。市民也應重拾正直清明之心,向失職的公職人員、施政者、制訂政策者窮追猛打,要他們把未交代、說不清的都說清楚。

今天有古蹟辦主席出來,為沙中線土瓜灣段發現宋代古蹟解說,說大眾不明考古,指我們都誤會了港鐵。港鐵只是透過破壞表層的古井,目的是要考掘更深層,看看還有沒有更古的古蹟。他沒有也不能解釋那被破壞的多達200件的歷史古物。如此低智的回答,不是在侮辱香港市民,而是在侮辱他自己。但作為香港市民,怎的也不能丟掉做人的骨氣,和基本的信念與價值。維護歷史文化古蹟是國際公認的價值取向。沒有歷史便沒有今天,認識歷史便能記著失敗,找到出路。若我們不斷選擇遺忘過去,跟著慣於侮辱自己的說謊者一同沉淪,我們的未來一定是下斷下沉。

做個明明白白的清心香港人吧!

圖:德昌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013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結果 污染不跌反升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2013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結果 污染不跌反升
May 2nd 2014, 07:18, by 健康空氣行動

圖:SCMP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今天共同發佈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下稱監控網絡)2013年的監測結果。特區政府指「與2006年相比,監控網絡在2013年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分別下降62%、13%和15%」。

然而,與去年相比,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不跌反升,後者反升水平更接近2010年水平。雖然報告指出這或與二○一三年一月與十二月份日照較強和風勢較弱等氣象因素有關,但健康空氣行動(CAN)認為,這反映兩地的減排措施未夠進取。CAN質疑若此趨勢持續,兩地政府共同設立的2015年減排目標能否達成。

CAN分析環保署資料,發現NO2於2011年及2013年的路邊數值達紀錄(1996年)以來第一及二高位,同時,在一般數值錄得跌幅時,路邊數值卻大幅飆升,反映路邊空氣污染持續嚴重,市民健康備受威脅。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天氣不似預期,政府不應以日照風勢等做減排不跌反升的藉口。而應採取更進取的政策去改善污染。香港正討論泊岸轉油立法,但是兩地若要達成減排目標,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措施是在整個珠三角海域成立低排放區,大幅減低船舶污染。」

她又指出香港在岸電措施方面嘆慢板,深圳政府去年九月已表示2015年底前會在深圳碼頭有不少於十五個泊位安裝岸電,但香港卻仍然停留在研究階段。

另外,是次報告再一次令香港的路邊廢氣問題無所遁形。路邊二氧化氮不跌反升,淘汰高污染的柴油車及巴士計劃遠水未能救近火,要加快改善步伐,交通管理是關鍵。最近規劃師學會提出的德輔道中改為電車及行人專區計劃,有助改善區內空氣,政府各部門應認真研究及付諸實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
May 2nd 2014, 06:10, by 吳志森

三年零八個月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對家屬、傷者和倖存者,帶來筆墨無法形容的苦痛和煎熬。事件涉及中菲關係,是外交問題,也陷入美國重返亞洲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三朝兩日無法解決,還「情有可原」。

但一年半前的「十一」南丫海難,全是香港內部事務,與外交沒有絲毫關係,應該比較容易處理。撞船意外的兩家私人公司也經司法程序先後受到處分,剩下來的,就是特區政府的內部問題,紀律聆訊,刑事調查,對塞責失職的海事處官員追究到底,向死難者家屬交代,以慰39條枉死人命的在天之靈,張炳良局長作為政治問責官員,實在責無旁貸。

但我對張局長又一次徹底失望,因為他並沒有汲取馬尼拉人質事件的任何教訓。張局長是「公共行政」的大學教授,理論頭頭是道,但卻能醫不自醫,當起官來,表現實在不敢恭維。

由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倫明高擔任主席的海難調查委員會,經過近半年嚴謹的公開聆訊,指出南丫四號一撞即沉,原因是由圖則、建造、驗收到法例執行,無一不出現重大過失,結論響亮而清晰:海事處有關官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了獨立調查委員會這把尚方寶劍,問責局長張炳良理應馬上採取行動,紀律處分,嚴懲失職塞責的官員,刑事追究,將犯法者繩之以法,以儆效尤。

但無法理解的是,張局長又要再搞出一個什麼內部調查委員會,再花10個月時間把撞船意外從頭到尾再看一遍,等到前海事處長廖漢波也退休前休假了,才調查完畢。400多頁的報告,公開發表的不到十分一,但語焉不詳,事件、人物、職位、責任,連一個字都沒有說。試問,年多來受盡身心煎熬的遺屬和傷者,看見這份無法向死者交代,儼如廢紙的報告摘要,怎會不撕心裂肺,火上加油。

南丫海難不是單純法律問題 是人心

面對家屬的詰問和責難,無論是張炳良局長還是袁國強司長,都搬出法律作為擋箭牌:因為刑事調查在進行中,將來也會有紀律聆訊,全面公開報告,會影響調查和聆訊,對當事人不公。

南丫海難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是人心,蠢蛋!這一年半,海難家屬一分一秒痛苦地等待着真相與責任,牽腸掛肚的兒子女兒,長相廝守的丈夫妻子,就好像看着他們的靈魂無法得以安息。他們要求當局公布:誰是害死至親的真正元兇!死者才算正式入土為安。但家屬等了又等,等了一個報告又一個報告,等到的,卻是官員的一個又一個的信口雌黃,一又一個的不負責任。

張局長,即使到最後,涉案者被告上法庭,違規者得到懲處,公義就真的得伸張了嗎?這個結果,不知等到何年何月。公務員退休了,紀律聆訊也無法進行。刑事檢控稍有疑點,被告都無法入罪。在等候的過程中,遺屬繼續受到無止境的煎熬。南丫海難已經過了第一個周年,不久又到第二個周年,遺屬到死難者墳前追思,能不能告訴逝者:你們安息吧!責任已經清楚?真相已經大白?

公義的關鍵,是時效。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張局長,午夜夢迴,你聽到沉冤海底的南丫死難者,向你的申訴嗎?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南丫海難報告:公開不公開?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南丫海難報告:公開不公開?
May 2nd 2014, 05:40, by 劉山青

2012年10月1日南丫島附近的南丫4號撞船事故,導致39名乘客喪生,當中包括8名兒童。政府於2012年10月22日成立了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並於2013年4月30日公開「部分資料被遮蓋」的報告。

運房局在2013年6月下旬,為此成立內部調查小組(下稱「小組」),負責找出公職人員行為不當,或相關的懷疑刑事罪行。小組於2014年3月31日向運房局局長提交調查報告。部份議員和海難家屬不滿政府只公開報告部份內容,並動議引用特權法,但遭否決。

小組建議對13名在職人員,包括2名首長級人員和11名非首長級人員,採取紀律行動;小組也兩次將懷疑涉及刑事罪行的問題,轉介警方。

律政司在立法會上表示:由於小組報告內容十分詳細,全面披露可能會:

1) 令嫌疑人士可因應捏造口供;
2) 影響未來證人的記憶,從而影響其可信性;
3) 影響未來的陪審團;
4) 被辯方質疑為刑事程序不公。

律政司在立法會上引用終審法院對李明治案的意見,解釋『刑事程序不公』有可能讓被告申請永久終止審訊。

聯合集團前主席李明治詐騙一案,始於1992年,審訊歷時14年,辯方四度申請永久終止審訊, 理據為政府曾高調公開調查報告,令被告得不到公平審訊; 初獲高院批准。其後律政司上訴至終審法院,才獲判發還高院重審。李明治最後被判監一年。

目前,警方尚未起訴任何涉案人士。但2013年4月的調查委員會報告,可見端倪:關鍵可能是兒童救生衣和驗船督察。

報告中359、401段表示:在2008年1月生效的《商船(本地船隻)(安全及檢驗)規例》,規定南丫4號必須配備「100%成人救生衣+ 5%兒童救生衣」。但新規例是否應用於現有船隻,海事處在其內部一直沒有明文規定。

因此,409段表示:由於該項政策並無文字記錄,只靠口耳相傳,亦沒有公佈周知,海事處及其下屬人員因而暴露於明顯貪污風險。

410段表示:海難發生前的2012年5月8日,高級驗船督察黃鑑清曾最後的一次驗船,表示曾點算兒童救生衣;411段:2011年7月8 日的驗船報告中,驗船督察劉穎達在兒童救生衣一欄上打上星號,表示已符合規定。

可是,事實上,船上根本沒有兒童救生衣。

399段:即使按法例規定,5%的兒童救生衣也不夠分配給罹難的八名兒童,更遑論分給船上的24名兒童。

事情已拖延了三年零八個月。政府並沒有表示永久封存報告。筆者曾就此事與一位資深議員討論,應否在這一階段迫令政府公開全部內容事。對方表示:「有時很難太理性」——意即,作為政治人物,大多數時間在作秀,不用太認真。

原來,「有時很難太理性」和「認真你就輸了」,是香港的潮語。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在地的麵包,在地的藝術—— 評「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在地的麵包,在地的藝術—— 評「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
May 2nd 2014, 04:07, by 香港文學生活館

圖:好想藝術

作者:楊華慶(文藝工作者,譯有史書美《視覺與認同》,亦曾於各藝文機構、文化傳媒及大學助教)

「藝術與麵包」是老掉牙的詰問。在很多人眼中,它們之間的關係通常是緊張、充滿張力的。一方面,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把藝術視為一種有閒階級的玩意,是精英、高雅及炫富生活的一部份;而麵包則是日常不甚起眼的食糧,它便宜且基層。另一方面,「藝術與麵包」的緊張關係又來自社會上的刻板想像。相對於其他專門行業,大眾常把藝術視為次等(收入)職業,除非藝術家的作品能衝出本土、面向國際,或被冠上了具投資潛力的光環,否則做藝術家就等於與麵包作伴,沒辦法出人頭地。然而,對於本地藝術家而言,「藝術與麵包」又豈止是對立或相剋。就著港台《好想藝術》第三輯的播放,由本地作家及文化人鄧小樺策劃的「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剛在本月中於「油街實現」舉辦。該結合了視藝展覽、表演及麵包共享的活動,正正以藝術與麵包的詰問作為出發點,透過本地藝術家們多元媒介的切入,開啟了「藝術與麵包」的各種論述可能。

藝術是麵包是生活

麵包是人類最原始和最「在地性」(locality)的食糧之一。「在地性」的意思是指每個地方的麵包除了製法不一外,原材料及製作條件等都因應地理位置之別,而存在著各自的獨特性,如穀物的品種差異、水的軟硬差異,以至是當地的氣候環境及風土文化之差異等。上述的差異性都會影響到麵包的味道、軟硬及綿密度。「在地」之別,除了反映出每個麵包本應都是獨一無二的口糧外,還標示著麵包有著各自的生境意涵。

一個地方的自然水土,必能孕育出一個地方獨有的麵包, 這個概念在曾德平的闡述下相當澄明。正如曾所指,他製作的麵包取材自八鄉自己耕種收成的當造食材,而且揉合了八鄉的空氣、細菌以及自己的汗水。咬一口曾德平的麵包,代表品味過八鄉的天地環境,更品嚐了「曾德平的生活味道」。麵包就是如斯簡單,它本就是一地一景一人的獨特生活。

當代藝術批評家葛羅伊斯(Boris Groys)在〈藝術與金錢〉(Art and Money)談論當代藝術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指出當代藝術展覽能脫離藝術品買賣市場當中的消遣、高雅,甚至是審美語境,並展示了大眾文化實踐的空間。根據葛羅伊斯的論述,當代藝術是在大眾之間進行,是展示著大眾的生活。如果麵包具有再現山、水、人的能力,能呈現生活,那麼麵包與藝術就是生活的兩位一體,是真實生活的載體。

藝術與麵包的消費省思

然而在資本主義的催生下,麵包的「在地性」,又或是呈現生活的能力都已大大下降。無論是工廠流水線接連吞吐生成的複製麵包,又或是麵包房內經過規範性的量度、計算,而成為一件件毫無差異的商品麵包,均沒有敘述生活的能力。這種缺失,是麵包自由的消減和生活意涵的消亡。換句話說,在市場上透過貨幣價值流通的麵包已不是「麵包」了,它淪為了離地的消費品。

重溯麵包的在地性及對消費主義的批判,顯而成為了製包者及參與藝術家的討論核心。農夫周思中在其麵包陳述中擘頭便提到了麵包的自由,其意謂讓麵包的取材與發酵回歸到自然和時間。在周的眼中,一個自由的麵包不必為了供應市場,而急於揉合遠方而來的小麥粉和酵母,因為麵包的自由就是大地萬物的純粹性。其純粹不但是獨特的「在地性」使然,更指涉麵包本來就是一種很純粹的食糧。
商品麵包雖然同是口糧,但商品麵包是商業化下不斷重複製作的商品,它的出現不是為了讓大眾裹腹、吃用,而是為了讓它在消費市場上透過貨幣價值流通,賺取消費者的金錢。而在這個過程中,商品麵包會透過象徵價值來抬高其價格,令麵包成為累積資本的工具。又因為商品麵包最大目的是掠奪資本,那麼它就不必和你說在地性了,只管大批量的複製便行,所以泛濫的商品麵包朦朧了我們對麵包本真性的注重,甚至是浪費、消耗著這種食糧。於是我們看到藝術家李思汝在《麵包伊甸園》裡,把麵包變成一片廣闊的平原,暗喻了它的無處不在,卻又毫不起眼。麵包伊甸園看似是麵包的樂園,但事實上卻是麵包的亡園。而黃慧妍在《有過期日減價食品的靜物》裡亦刻意對連鎖超市品牌減價食品作出嘲諷,它顯示了商品化的食物在粗製濫造下,不但產生了吃用時間的限制,而且其粗劣的品質亦著實令人不安。

商品社會令食糧成為了資本,使得它必須透過消費才能體現自身的物質性—包括食用的價值,但藝批家葛羅伊斯提醒我們,當代藝術,尤其是公共藝術具有超越事物的交換價值,並彰顯出事物物質性的能力。觀乎王思遨的《甜蜜無物》最具有解釋此說的能力。王把那包裹著空氣而非糖果的糖果塑膠袋放在一個玻璃瓶中,正正是「無糖果」帶來及突顯了糖果本身的甜蜜;反過來說,亦因為糖果放置於商品包裝膠袋內的慣性,使甜蜜變成了一件虛無的資本。王的裝置品讓我們重新「發現」糖果的甜蜜,即糖果的物質性,並且提醒我們在商品能手到拿來的消費社會下,大家真的有想到食物的純粹性嗎?正如江康泉的《見包是包》所指,要把麵包單純地視為一件美點,似乎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藝術是麵包是政治

俄國著名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在其著作《麵包與自由》中指出,近百年來法國出現的三大民眾運動均長久地討論政治問題,而把麵包問題忘記了,這使到革命過後的饑餓問題遍及全國,於是一些反動派因勢利導地向勞動者指出他們所誇耀的革命不過是如斯而已,更令勞動者們比以前更窮困。漸漸地,本來在革命時候隱藏起來的富豪們鼓起勇氣,在饑餓的群眾面前走出來誇耀他們的奢侈。他們譏諷群眾,革命是蠢笨的把戲,勞動者們在革命中一無所得。厭倦現狀的情緒於是在民眾甚至革命黨人間滋生,反動派最後又獲得了勝利,完成了反革命的政變。克魯泡特金這個分析本欲想指出革命與(無)政府及麵包之關係,進而闡明無政府主義乃創造全人類所需要的麵包的要義,但在克魯泡特金的文字中,我們了解到人不但需要麵包來生活,更重要的是明白到麵包本就是一個政治角力的場域。

是次展覽中,文學人郭詩詠便從蕭紅《商市街》中的列巴(麵包)看到了愛情及兩性政治;又如詩人廖偉棠在詩作《曾經不可能的麵包詩》中,表達了麵包與自由、愛情的衝突。上述兩人夾敘夾議地指出了麵包在不同的政治埸域中,都會成為一種權力博奕的工具。當麵包依附了權力,它甚至能成為一種具有殺傷力的石頭。

麵包亦有著批判城市發展的政治意味。江康泉的《見包是包》,已然隱含著往昔城市生活的記憶與當下生活處境的懷舊政治張力;而鍾國強的詩作《菠蘿包》更是愈看愈悲涼,儘管菠蘿包仍在,但盛載它的社區均已人面全非,大有「斯人獨憔悴」之感。錄像藝術家麥海珊的作品《邊個驚鬼》更以上通天地人間的麵包(或平安米)作為社區文化政治切入點。她在2008年以記錄官塘文化、生活為出發點,拍下了官塘盂蘭勝會的情況。正如麥所指,盂蘭勝會之祭祀超越了社群自身的溫飽,它是一場向鬼道、社群互相分享麵包、互相幫助的集體行為。然而這個想念社區的初衷,如今卻真實地見證了官塘社區因發展而消亡,這部以麵包扣連了人鬼的錄像短片,在在是向城市發展作出的極大控訴。

允許藝術家有更多的麵包

蛙王在他的作品《藝術與麵包》中,直指大眾視藝術家在消耗人生,孰不知藝術家乃不斷為大眾展現生活的批判與省思,繁衍了一批又一批的精神食糧。正由於這些當代公共藝術是批判而非消費性的,社會上更應該有人為藝術家贊助麵包,這就如葛羅伊斯所指,「如果沒人贊助它(公共藝術品),它既不會藏在哪裡也不會被丟掉,……它將根本無從產生」。沒有了藝術,大眾就沒有了賴以為生的麵包,社會亦少了一種前瞻性的生活省思,是故筆者極同意徐沛之在其作品中,直白地呼喊出「允許部份部份藝術家先富起來」。誠如雕塑家林嵐可以把她製造麵包的浪漫傾注到一片藝術之雲上,作為支持本土的香港人,就不妨允許藝術家們擁有更多的麵包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工人需要聞聞花香,工人需要見見太陽」──勞動節工人紀錄片《女實Q》放映會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工人需要聞聞花香,工人需要見見太陽」──勞動節工人紀錄片《女實Q》放映會
May 2nd 2014, 02:14, by 李薇婷

(獨媒特約報導)在這被「黃金週」的商業面貌所漸漸掩蓋的「五.一」勞動節假期, 一部拍攝以保安員為對象的劇情短片,於早上10時30分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放映會,來者近百多人,小小的放映廳剛好滿座。這部由獨立電影人陳浩倫(2014年香港獨立短片比賽IFVA公開組金獎得主)、馬智恆(應屆鮮浪潮公開組入圍導演)聯合執導、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出品的短片《女實Q》,以劇情片形式反映外判保安公司裡保安員們的工作實況。馬智恆在分享會中道出拍攝此題材之目的:「我最關心的是這種沒有人情味的地方裡,人是怎樣繼續生活。」

大量工人階層到場觀影 分享真實故事

在25分鐘的短片裡,首次當上演員的李鳳眉(女主角阿咕),以及真實職業為保安員霞姐(角色:芳芳),在片中表現出色,將保安員們在僵化的、制度化的保安公司裡的工作情況表現幕前。阿咕作為一個主管,面對為她替更的保安員芳芳被住客無理投訴、被公司借事解顧,最終還是選擇了挺身而出,相信自己內心的公義。結局阿咕被炒,卻突然感覺自己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而非周而復始式地坐在屋村更亭內當個機械人。

短片放映後,觀眾意猶未盡,在映後座談會上分享了許多親身經歷的保安員故事。有現在正在當保安的女士提及到自己工作的環境,長時間有一群青年在外作街頭歌唱表演(估計是香港文化中心),上級一再指示要拒趕之,但實際情況卻又並未指獲噪音投訴,許多突發的事故他們無法尋求幫助,加上指令與現實情況相悖,使她甚有「兩邊不是人」的感慨。

針對「保安員」的工種,參演者黃洪表示:「其實保安愈來愈制度化,以往我們叫『看更』,現在是『保安』,整個文化事實上也改變了,後者連人情味也要去除。」這使筆者想起電影中每位保安員掛在腰間的對講機。在保安的崗位──「站頭」──裡當值,特別是夜更,往往是孤獨且無援的,對講機就成為安全感的唯一來源。當溝通的方式變得要透過機械,當對著夜歸的住客不得不機械式站立點頭以示公敬,以往住客與更看之間的信任關係已不再。

保安制度化且欠人情味 現職保歎搵食艱難

有觀眾認為短片中的故事沒有可能在現實的保安工作中發生,並不能反映實際情況,笑言:「邊有做主管既會好似阿咕咁做啊!」兩位導演都表示明白,但他們仍然選擇以劇情性較強的方式展現保安工作,因為他們想表現的並不止於紀錄保安員日常的工作情況,而是希望展現更深入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馬智恆說及為拍好保安題材,整個拍攝團隊都做了許多調查,然而各種資料令人驚歎。在尋訪保安公司的過程中,老闆從不現身,但事實上,經過他們的查証後,往往都是退休的高級督察、警官。警察的形象轉而安置在保安身上,許多制度化程度取代了上級與下級的交往,並且漸漸使保安成為「為了不令該地負責人惹上麻煩」而出現的工種。

說到這裡,有曾經做過替更保安的觀眾深感同意,並指出由於保安界並不對外透明,外人無法瞭解到身處低位的保安員生活工作的艱苦。他透露上級曾在紅雨變黑雨的惡劣天氣之下,仍然不允許保安員離開露天工作場所,甚至以更亭為其他保安公司所有,而拒絕他進入,無視其人身安全。但更令他感傷的是,對於這種無理要求,當時竟然只有他一人反抗,深感勞工們因長期受壓無援,深怕失業,成為了制度下的犧牲品。

2

拍攝困難重重 政府機關不予幫助

提到短片中的「站頭」,為創意書院同學親手製成的道具時,導演陳浩倫感慨政府機關的僵化消極,令這次拍攝困難重重。「無法找到地方,連我們懇求深夜時份安靜地拍攝幾個場景,也被拒絕。」他說,「政府公關是不會幫忙的,他們只是負責將你的申請交給房屋處,然後再將房屋處的拒絕申請信轉寄給你。」

面對這些困難,不但看見了獨立電影製作的困頓,事實上更折射出保安員身處的封閉制度環境,以及政府機關的官僚主義。對於非商業製作公司、團隊的申請,甚至是對於這類「敏感題材」的拍攝,政府機關為免麻煩,往往關上方便之門。知道這些拍攝上的困難後,再回看施政佈告中所謂對創業、發展的華麗說詞,真是大異其趣,充滿深刻的諷刺。

繼續參與工人運動 工人應爭取生活、尋回自我

現場某位在當工人的男觀眾表示,工人運動的熱潮退去,許多人仍然認為工人抗命只為金錢,然而自己的經歷卻是連基本的生活尊嚴也沒有,希望抗爭要繼續。男觀眾的發言引來全場掌聲,亦再一次提醒「五.一」勞動節的真切意義所在。

主辦單位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神父在分享會總結道:「回到勞動節主題,我們應該繼續為工人爭取權益。工人需要聞聞花香,工人需要見見太陽。」他指出在他看來,短片展示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工人往往因為工作而失去自主、失去個人自由,所以工人權益的爭取方向,應該更多關注工人的個人情況。他更向在場的各位呼籲,多多瞭解、分享工人資訊給身邊的朋友知道,以延續並引起社會人士對工人權益的關注。而兩位導演亦表示,希望繼續關注、拍攝更多工人題材電影,更多地舉行社區放映會,以繼續爭取工人權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拆小巴站添活力? 市建局的厚顏無恥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拆小巴站添活力? 市建局的厚顏無恥
May 2nd 2014, 03:47, by 原人

拆掉社區50年的小巴站,市建局昨天在觀塘派傳單竟自吹自擂「凝聚社區活力」,但英文版只敢說「Greater Convenience」,是欺騙不懂英文的觀塘街坊,還是缺乏自信呢?搬站紅van司機叫苦連天,街坊只認着站頭的位置上車,現在客量大減,他們坦言要重新守業上年,讓街坊重新習慣。

搬遷後的巴士站,只是為着市建局興建豪宅,何來「凝聚社區活力」,再者所謂「整合公共設施」,將來建好新市中心後,又是黑壓壓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三面密封滿佈巴士、小巴的廢氣,像藍田的交匯處就是好例子,路面設施不足,照明和通風不足,悶熱非常,等車變成折磨,交匯處送給觀塘和香港,只有死氣,何來活力。

公共運輸交匯處是興起為着發水和提高樓宇的高度,爭取更多的海景,換取更多免費的建築面積,引來更多的屏風樓。最典型的例子是梁展文送給恆基嘉亨灣免補地價4億元的面積,而交匯處一直使用率不高,當中花上1億4千萬的尖東站麼地道交匯處更曾在2011年被審計處點名批評,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只有100人使用,更有人在此打羽毛球,可能市建局覺得「社區活力」是來自為街坊多添一個體育設施。細看市建局2008年提交上城規會的人流報告,顯示將來港鐵站出入人流超過舊區的1 倍,局方眼中,交匯處人流不多,將來真是可以成為羽毛球場,甚至足球場。

昔日街道上巴士和小巴站是街道文化一部份,街坊落車回家,路經小店、市集,回家,跟小店老闆打招呼,等車也是街坊寒和喧見面的好時光,在平面的街道上生活,方便和快捷。不像現在扮豪宅的屋苑,九曲十三彎,坐電梯,走過平台,進入商場,促進購物、消費,垂直式生活,用不着見人,大家只想早點上車,離開廢氣口。

交匯處是政府人車分隔規劃指引的產物,方便發水,也消滅街道,合理化毀滅舊區,而市建局用「凝聚社區活力」為自己拆小巴站貼金,無視觀塘60年來的街道和小巴的生活,更在社區上撒一口鹽。「Greater Convenience」(更大方便),是為豪宅方便,還是「以人為本」的方便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漫畫】包容大陸客是變相欺壓本地勞工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漫畫】包容大陸客是變相欺壓本地勞工
May 2nd 2014, 01:12, by kaiser ks

屎不用你執當然可以說包容大陸人痾屎,知道清道夫的辛苦嗎?本來他們只需要掃街,但是有一批旅客前來痾屎,不斷沒有補水,還要親手清理屎,你知道執屎的感覺有多難受?

大陸人來港消費是坐長香港資本家的資產增埴,香港地產霸權的強大,其中一個原因是紅色資本入侵及自由行來港瘋狂購物,也令大財團進帳不少,令到本土的一些小商店被大財團侵食,你們看得見廣東道、旺角、老銅的變化嗎?

限制自由行,取消一簽多行是必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立即行動!聲援東北村民守家護農 為我城永續未來打拼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立即行動!聲援東北村民守家護農 為我城永續未來打拼
May 1st 2014, 18:57, by 吳卓恆

圖:今年三月古洞收成日,與村民一起收割農作物的大專同學

初夏,本應是花開之時、收成之期。不過對新界東北的村民來說,這個初夏卻不怎好過,即使城規會收到合共四份萬反對意見書,政府仍一意孤行,繼續加緊迫遷行動。先有地政突襲入屋登記,又強行收回馬屎埔黎永權農地,如今政府又斬件要求財委會撥款前期工程,村民可謂不得安寧。。

無奈的是,由政改到未來基金,這個社會議題太多,行動者的數量卻不足以應付排山倒海的行動。

新界東北戰役不是一朝一夕,早於九十年代計劃草擬開始,地產商就開始在鄉村囤地,等待東北發展正式上馬,便可再大賺升斗市民一大筆。可惜的是,我們太遲才意識到東北發展的破壞,遠遠比好處多。

守家護農生生不息

在東北運動中,「城鄉共生」是一句最常出現的口號,這句口號除了是村民希望與城市發展共同存在的願景,更說明了為何城市人要站出來保衛鄉村的原因:農業是我們的根源,沒有糧食、沒有本土農業,即使如何高度商業化的城市都是無法運轉的。

既然我們恐懼大陸不安全的食品供應,本土產出就正好能填補這個空缺,所以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責任守護本土農業,讓它能生生不息,永續共生。

13894542637_80e3acb8a4_oA

摧毀家園強搶民產

另外,東北村民世代居於鄉村,消滅鄉村就有如將家族連根拔起。記得去年十一月,陳茂波來到古洞村,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的華哥曾經這樣說:「局長,我們這些非原居民都是人,我們的祖先戰亂後來到這裡,我們很辛苦建設起我們的家園,直到今天,因為一個不知所謂的發展,就要將我們摧毀!我怎對得起我們的父母、怎對得起自己的祖先!」

若果沒有上一代農民的奮鬥,沒有這一片綠色的土地為香港人提供糧食,香港還會是今天的樣子嗎?更重要的是,政府以開發住屋為由,強行清拆本身有人居住的土地,難道村民就沒有住屋需要?

鄉村,少了一條,就是少了一條。當市區棕地和空置地都未用盡時,開發東北鄉郊興建豪宅,就是政府解決土地需求的辦法?

動員守護永續未來

在土地上建一棟樓,今天住了一百個人,永遠都只能住一百人;但如果在土地上種出一棵樹,卻能養活世世代代。香港的未來掌握在我們年青一代的手上,只有追求城鄉共生的社會,香港才能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因此,謹此呼籲每一位公民、院校裡的每一位同學,立刻到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守護東北鄉村和本土農業,更要守護我城的未來。

歲月有聲:且聽古洞村民如是說
這片有人住的土地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五一勞動節-互助採訪隊報導之一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五一勞動節-互助採訪隊報導之一
May 1st 2014, 17:12, by 草根行動媒體

前言:

今年五一勞動節,草根‧行動‧媒體和四個基層團體(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關注跨境兒童權利聯席、社區互助發展行動、基層發展中心)合作組成互助採訪隊,每個團體問了一條問題,當中三個團體趕得及討論並派了工友/街坊參與採訪隊工作。讓我們看看,五一的遊行人士,對一些基層議題的看法。

採訪隊有何目的?

1)讓草根媒體實習的同學與所實習團體的街坊/工友有合作機會;2)讓同學與街坊/工友有練習採訪的機會;3)讓同學與街坊/工友更了解其他基層團體所關心的議題;4)讓遊行群眾向公眾表達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想法;5)讓我們一起報導一些主流媒體不關注的基層議題

採訪: 阿珍(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何生(社區互助發展行動);關注跨境兒童權利聯席兩位婦女;阿寶、Kasen(第五屆草根媒體實習生);Joe、Adana、IQ (第四屆草根媒體實習生);維怡、善怡、阿草(草根‧行動‧媒體)
~~~~~~~~~~~~~~~~~~~~~~~~~~~~~~~~~~~~~~~~~~~~~~~~~~~~~~~~~~~

待續...

草根.行動.媒體 http://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致彩園夜市小販及其支持者的公開信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致彩園夜市小販及其支持者的公開信
May 1st 2014, 16:48, by 民間國民教育研討會

各位彩園夜市小販,及聲援的朋友們:

  你們好!經由你們發佈的消息得知,最近彩園夜市小販與執法部門及領匯公司之間的衝突仍在升級,你們打出了「對抗財團壟斷,基層自主營生」,「撐小販!撐社區!」等口號,並呼籲街坊市民及社會人士聲討執行部門的打壓,我們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討論並作出以下的回應。

  首先,由於本會成員並沒有目擊4月7日當天執法行動的經過,所以我們不便就有關行動是否過激發表意見。而我們基本贊成設立合法「夜市」的意見,不過對你們個別的觀點有所補充,以下我們會就各種問題提出一般性的見解,並分享我們的建議供你們參考。

小販市場的規模受客觀條件的限制

  目前有意見認為法例嚴厲禁止流動小販活動妨礙了人們自力更生,保障了壟斷財團的既得利益。這種見解有一定的道理,被驅逐的小販有負擔能力的可以進駐店舖,負擔不起的就只有投身勞動市場,客觀上產生了支撐商舖租務市場,以及增加廉價勞動力供應的雙重效果。不過,我們也不能主觀地認為一旦取消了法例的禁制,社會經濟生活就會回復昔日的活潑,同時基層市民的生活也普遍得到改善。

  支撐社會運作的是生產活動而不是交易活動,一個社會沒有生產力就沒有消費力,交易活動的活躍其實是生產領域繁榮所導致的現象。在資本主義的前提下,小販市場的存在必需以多數人為資本家服務獲得工資形成消費力為前提,試想象社會上每個家庭都從事小販活動的話,那麼經營利潤從何而來呢?除非每個家庭都有能力生產足夠應付自己生活需要的產品,並有多餘的部份拿到市場上實現利潤,現實當中明顯是的不可能的。

  事實上,推動香港自70年代開始高速發展的是工業繁榮,當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一般勞工同樣會受益於社會財富的高速增長,於是收入固定的工廠職位對依靠小買賣營生而收入沒有保障的流動小販也會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政府立法禁止與小販經濟由蓬勃走向式微的關係,要放到具體的社會環境當中去理解,確切點說,立法所引起的客觀作用只不過以強力手段加速香港社會進行一次「經濟轉型」。

  如今零售業雖已成為本港其中一項支柱產業,但大家必需注意,這不過是種特殊的人為狀況,大量財富被政策造成的物價差幅引導來港消費,籠統來說,內地勞工負責了生產,香港擔當零售業者,內地富裕階層拿着剝削勞工所產生的財富扮演消費者讓香港獲利。理論上爭取打破零售業的壟斷確實有利於較多經營者進入市場分享經濟成果,但有限的公共空間限制了小販集市的規模,況且其他相關的因素也妨礙着這種意圖的實現。

解構領匯的「有理」打壓

  領匯方面對小販的打壓也是大家所關注的一個方面,大家經常批評領匯「霸道」,打壓小販「無理」。其實在資本主義的市場規則下,領匯的做法正合符於資本的邏輯。市場化的管理手段就是「價高者得」,領匯接管以後原本的公營商場租金自然不斷提升,盈利能力較低的小商戶必然被排擠而換上更具實力的連鎖集團。

  其實不獨領匯,所有商場以及大多數正規的商戶也會有打壓流動小販的傾向,因為小販的競爭將影響商戶的盈利能力,商場必然會盡力為商戶肅清在外圍競爭的流動小販,不管冠以維護商場形象還是保障商戶「權益」的名義也好,他們行動的客觀效果就是保障商戶盈利能力,確保商場的租金收入。所以,雖然商場和商戶在租金問題上處於對立的地位,但面對流動小販卻又成為了利益同盟。

  其實所謂的「地產霸權」是資本高度集中的體現,資本自我膨脹的本能必然驅使領匯打壓小商販。如果我們以流動小販屬於「基層自主營生」去襯托打壓行為「霸道無理」的話,那麼只會成為一種道德批判,遠沒有涉及到事情的本質。小販朋友們直覺地認為,對手是「不道德」的領匯或者「麻木不仁」的政府,然而實情是,整個勞動階層所面對的是資本主義構築起來的社會秩序,資本家一隻手把工資發予勞資階層的同時,另一隻手卻用更大的力度把給予的東西盡量要回去。

實現「基層自主營生」任重而道遠

  如果大家都掌握了以上的邏輯就會明白到,即使全港市民罷工當小販,不為資本家服務,造成壟斷資本的運作完全停頓,那麼小販市場就會隨着勞動階層喪失了消費能力而失去活力,更重要的是,勞動階層憑有限的積蓄抵抗不了多少時日,資本家卻可憑豐厚的財富及對生活必需品的掌握支撐下去。所以一切局部性的社會改良運動面對資本主義的「飢餓法則」都難免以屈服告終,或者被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進行,否則勞動階層就會先於資本家垮掉。

  經濟狀況由自由競爭走向壟斷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向,具體的體現就是多數個體經營的流動小販及小商戶被排擠,被迫加入勞動大軍的隊伍。顯而易見,社會問題是環環相扣的,資本主義正系統地統治着全社會,爭取基層能夠普遍地「自主營生」任重而道遠。實際上,只要生產環節掌握在資本家手中,就意味着社會產品同樣由資本家支配,決不能設想在壟斷資本佔絕對優勢的市場法則下,可以用市場化的手段把形勢打破,壟斷資本集團早就滲透到社會經濟的每一個環節,哪會輕易作出重大妥協呢?

  但我們決不是說勞動階層的一切抗爭都是徒勞的,如果社會運動能夠包括提高勞動大眾對社會本質認識的基本任務,加上符合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的口號,將有助於擴大和鞏固勞動階層的團結,為最終取消資本的統治建立基礎。

目前運動的目標可以提高

  「對抗財團壟斷,基層自主營生」的口號是很好的,不過爭取「夜市」的行動目標與口號卻存在落差,一是因為「夜市」存在也無法撼動壟斷財團的地位,兩者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正說明着這一點,懷緬過去實在無濟於事;二是小販朋友們畢竟只是全部基層市民當中的少部份,展望未來,唯有徹底將資本家所控制的社會資源變為公共的資產,加上改變市民「一切由政府包辦」的依賴心態,才有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不以資本家追求贏利的意志為依歸,所有基層市民能夠「自主營生」的條件。

  當然,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得到的,如果各位朋友已經有了必需改變社會的認識,我們建議小販朋友可嘗試以合作社形式進行經營,而有特定條件限制的露天「夜市」其實不利於組織合作,大家應該爭取政府回購領匯,交由居民組織聯繫民意,以民主管理的辦法決定大家需要些甚麼樣的業務,並把商場營利積累成公共資本,為各種生產消費合作社提供啟動基金;至少在商場範圍內劃出場所試辦,由政府貸出啟動基金,居民組織及參與經營的小販朋友合組生產消費合作社,把部份營利積累為合作社的資本,還清貸款後要求政府再次配合擴大合作社的規模和類型。

  以上建議只是研討會粗略設想的方案,實際操作的時候可能要面對很多阻力和技術性問題,在在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將之一一解決,也需要資源向居民進行系統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希望大家考慮是否值得嘗試。

要重視居內居民的意見

  大家都會認為當務之急是保障小販朋友們的生計,所以最後部份我們回到爭取設立合法「夜市」的本題上面去探討。其實事情的核心矛盾存在於「業權」與「使用權」之間。「公眾地方」名義上所有人皆有權使用,但其「業權」實質屬政府所有。既然法律明文禁止無牌小販活動,執法部門責之所在遇有投訴也就要「公事公辦」,這些行動具有法律根據,只不過有時是恰當的有時卻是矯枉過正,而領匯商場本來屬公共資產,演變成妄顧居民權益和需要,一味追逐利潤的私有資本實在最為不妥。

  目前的運動希望引起社會對小販朋友的同情和支持,不過流動小販的經營活動具有商業性質,因此必然要求在人流較多的地方經營,產生聚集人群和阻塞通道的可能。我們希望大家理解運動是處在各方互動當中,不能忽略自身行動可能引起的副作用,運動需要按步就班。發牌規管當然可以化解法理上的矛盾,但大家要注意一點,就算社會上支持「彩園夜市」的聲音大於區內居民的反對聲音,還不足以構成民主的聲音,反而居民的各種意見具有重要的意義。

  「夜市」雖為居民提供較多元化的服務,同時也牽涉到環境衛生以及晚間產生噪音的問題,而小販經營的盈利歸自己,風險管理及清潔和垃圾處理等責任歸政府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無意光顧流動小販的市民就可能會對運動不感興趣,甚至會有個別人士對運動反感。沒有全面掌握普遍居民歡迎「夜市」的確鑿理據,以及充分照顧居民可能發生的異議之前,逕行集合全社會的支持聲音要求政府發牌,就有被指為僭越民意,黨同伐異一意孤行之虞。

運用調查方式確立民意基礎

  為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發揚基層民主,以「具體使用者」的意見取代「業權持有人」的定性是最理想的辦法。因此,我們建議現階段大家應設法對彩園邨的居民進行全面的民意調查,包括夜市的存在價值,阻街及環境衛生問題,可以接受的形式和程度,以及執法部門和領匯處理手法的恰當性等各方面的問題。區外居民不宜直接加入到支持「夜市」的行列,他們應該在督促政府傾聽民意方面配合運動。

  有了初步的民意基礎之後,如果發現「夜市」並不為大多數居民所歡迎,運動方向就有進行徹底檢討的必要;相反,假如「夜市」為大多數居民所接受的話,大家就可以總結一個綜合居民意見的方案,然後發起居民大會再次徵詢正反意見,反覆調整凝聚最大共識,最終選舉代表組織居民方面的民意機構,會同小販代表及區議員邀請政府及領匯派出人員舉行多方聯席會議,協商各方的要求和憂慮,尋求技術上可行的辦法要求有關方面付諸實行或配合。

  正面對質有利於暴露問題的真實面目,政府和領匯方面願意出席會議的話,我們大可引導民意主導會議,把責任所在方面置於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如果某個方面迴避會議或者尖銳的問題,那就有將運動升級和擴大民意基礎的恰當理由。我們的意見到此為止,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並祝

順利!

民間國民教育研討會
E-mail : hkchedg@yahoo.com.hk
2014年5月1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立法會今午審撥款 東北村民留守抗爭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立法會今午審撥款 東北村民留守抗爭
May 1st 2014, 16:15, by 吳卓恆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今午4:30開始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受影響村民及支援者昨晚開始於政府總部公民廣場集會留守,抗議政府偷步申請前期工程撥款,又呼籲市民加入聲援,阻止撥款通過。

首日集會緊接勞動節遊行後開始,村民於公民廣場搭建農舍,讓市民在農舍上塗上圖案,又播放早前被迫遷、馬屎埔農戶黎永權的紀錄片,大會呼籲市民今天下午三點到公民廣場繼續聲援東北村民,屆時大會將會現場直播議會討論過程。

IMG_5178A

村民:大白象又來了 市民快聲援

古洞村民觀妹稱,如非東北發展,根本不會山長水遠走到港島去示威:「平時去到大埔都已經要迷路了。」另一位村民祥哥,則希望市民明白新界東北發展影響的不只是新界,更是全港市民的生活:「大白象工程又來了!古洞每塊農地都是遍地黃金,產出的農作物都是寶藏,現在卻被發展商養草。」

祥哥續說:「日後東北發展上馬,花炮會沒有了、觀音誕也沒有了,所有鄉郊情、集體回憶都沒有了,叫老人家們怎麼辦?今天古洞,明天就會是全香港,希望市民可以站出來聲援。」

13894539557_97ff2ef83a_oA

學生:明目張膽的官商勾結

有學生參與勞動節示威後,留守公民廣場。專上學院學生阿烽認為:「其實市區尚有大量空置的棕地可供發展,東北發展是明目張膽的官商勾結,村民面對不公義的收地,市民必定要出來支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