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對讀新移民使用福利數字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對讀新移民使用福利數字
Oct 13th 2013, 14:26, by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由「源頭減人」、「盲搶地」、審批權、「新香港人」等與新來港人士的議論在民間愈演愈熱,甚至豎立各張旗幟大動干戈、口誅筆伐,擂鼓大震下起戰書。針對新來港的迷思其實一直未有減退,只是將觀念埋在心裡或深入骨髓,靜待機會再度發酵和引爆。
有見及此,本文嘗試將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下稱關綜聯)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隨筆,以及史兄的文章並置,望能有助讀者和大眾有更綜合的理解。

幾天前,有報章指出,「根據入境處和民政事務總署數字,1998 年至今年8 月,共有超過76 萬人持單程證來港,平均每年近5 萬人。需要領取社會援助的人,每年佔七至八成,每年持單程證來港而沒有工作的人,亦由1998 年的2270 急升至去年的6983 人。」文中所提及易令讀者驟已為單程證來港人士長期依賴福利,且沒有回落跡象。

*************************************************

問題一:「根據入境處和民政事務總署數字…需要領取社會援助的人,每年佔七至八成…」,真的有七至八成新來港人士需要領取社會援助?

首先,何為「社會援助」未有具體說明? 社會援助一詞著實流於空泛,且容易錯誤引導公眾。其意思若是指社會福利署所提供的公共福利金(即綜援、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 ,申請時必須符合居港7年的規定。若擴大範圍至學生資助辦事處的資助(書薄津貼、車船津貼)、勞工處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關愛基金、公屋免租等恆常或非恆常現金津貼,則不少非綜援的新來港人或香港市民均有可能領取。

cssa01

曾德成:根據調查統計(即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有一點可能是很多人覺得驚訝的,就是新移民中的貧窮戶其實是自力更生的一群。計入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仍處於貧窮線下的新來港人士住戶有3.2萬,他們當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27%,見下圖)領取綜援,這較有兒童貧窮住戶的29.1%和單親貧窮住戶的68.1%還要低。

cssa02

--> 貧窮線下只有1/4人申領綜援,而非7至8成。

史兄:社署數字,2011年底有276,710綜援個案,當中有153,950為年老個案,其他122,760為殘疾、健康欠佳、單親、低收入、失業等。(表一)假設每年約有五萬人拿單程證來港(得咧得咧,我知150x365=54750,但每日150限額用唔晒嘛),七年約三十五萬。2005-2011年,當中只有少部份(大概4%-6%,我拿5%)來港時50歲以上(表A1)。所以,這三十五萬當中,大概95%的人(332,500)不能拿老人綜援,17,500可以拿(其實以拿綜援的年齡下限推算,可以夠秤拿老年綜緩的比例應該更少)。

332,500(不能拿老人綜緩的單程證人士)的70%(明報說拿綜緩的比例),已是232,750,高於非年老的綜援個案(122,760),仲高成一倍。…我搵左好多政府報告都搵唔到。對於呢份垃圾報紙亂寫數據,本人強烈讉責。

--> 7至8成數字無從查證。

關綜聯:居港少於7年的綜援受助人數即由72,816人(2004年底)下跌至17,621人(2011年底)。同時,根據社會福利署最近5年的統計數字所得(由 2008-09至2012年12月底為限),居港少於7年的綜援受助人數為27,197人(2008-09年度)跌至14,843人(2012年底),出現一定程度 (45.4%)的跌幅。

cssa03

按照2011人口普查的數據,內地來港未足7年的人口為171,322,申領綜援人數則不足2萬人(包括老弱傷殘)。若以個案類別作劃分,獲豁免居港7年規定的申請人,分別以「單親」、「低收入」、「健康欠佳」及「年老」為主,「失業」和「其他」兩類別每年的數字總數均少於200個(個案總數合共9100個),明顯地低於所言的7成以上。新來港人士申請人數正下跌,沒有工作的數字亦低於所提的6千多人。

cssa04
按類別,過去5年獲豁免居港7年規定的新來港綜援個案

--> 7至8成新來港人士需要社會援助難以證明,而領取綜援數字亦遠低於該意見。

*******************************************************
問題二:曾德成:「約25%新移民領取綜援」?

傳媒:未有提及;但提及1998 年至今年8 月,共有超過76 萬人持單程證來港,平均每年近5 萬人。需要領取社會援助的人,每年佔七至八成,每年持單程證來港而沒有工作的人,亦由1998 年的2270 急升至去年的6983 人。
--> 未能證明,但報道所述社會援助容易令人構想7-8成新來港人士領取綜援。

扶貧委員會:計入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仍處於貧窮線下的新來港人士住戶有32,000,他們當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27%)領取綜援,這較有兒童貧窮住戶的29.1%和單親貧窮住戶的68.1%還要低。

cssa05

--> 貧窮線下約25%新來港人士領受綜援。

史兄:這27%的分母是指「貧窮線下的新來港人士住戶」,並非「新來港人士住戶」。分子則是指在「貧窮線下的新來港人士住戶」中,有多少人拿緩綜。這個數的分子與分母,皆來自《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p.117):
-新移民住戶,貧窮住戶:317,000
-綜援住戶中,(iv)其他特徵,有新移民成員:84,000

兩組數字大概等同26.49%。四捨五入,應為26%,不過我相信這是可能政府的數據可以去到十位數,除出來、四捨五入後是27%。
(新來港住戶指家庭住戶內至少有一名成員自中國內地來港定居少於七年,p150

咁27%能唔能夠代表有拎綜援人士佔總新移民的比例?

我起碼知道個數並不等同「約25%/27%新移民領取綜援」,最多只係「約25%/27%貧窮線下的新移民有領取綜援」。
個人認為,若只計來港未滿七年的人士,10.29%(17,253除171322)的來港未滿七年的人士拿綜援,應該為一個較準確的比例。

--> 翻查各政府文件後,只能證明貧窮線下約25%/27%貧窮線下的新移民有領取綜援,估計新來港家庭申請比例約為10%。

關綜聯:根據社會福利署最近5年的統計數字所得(由2008-09至2012年12月底為限),居港少於7年的綜援受助人數為27,197人(2008-09年度)跌至14,843人(2012年底),出現一定程度 (45.4%)的跌幅。至於同期綜援的申領人數,同樣錄得跌幅,由478,562人降至439,216(跌幅為8.2%),前者的跌幅較後者大。

按照2011人口普查的數據,內地來港未足7年的人口為171,322,申領綜援人數則不足2萬人。

--> 以近5年統計數字計算及2011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源,均發現領取綜援人士少於25%,推算與史相若,為10%左右。

結論:25%新移民領取綜援的說法很可能只應用於貧窮線下的新來港人口。

******************************************************************
問題三:「每年持單程證來港而沒有工作的人,亦由1998 年的2270 急升至去年的6983 人」屬真確?新來港人士不願自力更生?

扶貧委員會:從另一面來看,是這個群組的在職戶 --- 即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就業 --- 的比例較高,達到70%。於是,新移民貧窮戶當中,大部分屬於在職貧窮戶,住戶數有22,000,有人口82,000。

新移民的在職貧窮戶雖然都有人打工掙錢,但在一家裡面,就業人口少,而孩子多,負責養家的家長的負擔很沉重。據統計,這些家庭平均每戶有3.7人,平均兒童人數是1.3人,而平均就業人數是1.1人。也就是說,平均一名就業的家庭成員除了要養活自己,還要供養2.3人。

相對於全港所有在職住戶的數字,這有頗大的差距。以全港所有在職住戶計算,平均每戶三人,平均就業人數是1.7人,平均有兒童0.5人。於是,家庭中一名就業成員平均只供養0.8人。

再深入分析還可以看到,這些家庭的在職成員超過九成從事低技術工作。他們有些人的教育水平較低,但有些即使有不低的學歷而學歷不獲承認,於是無奈地幹着低技術、低工資的工作。他們即使受惠於最低工資的保障,收入仍然相對偏低。

...上文說過,這個群組當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27%)領取綜援,是對自力更生較自覺的一群。他們當中靠恆常的現金政策援助脫貧的只有2,400戶。

--> 肯定貧窮線下的新來港家庭願自力更生,貧窮源於供養率高、學歷及技術較全港在職住戶遜色。

史兄:未有提及。

關綜聯:...若以個案類別作劃分,獲豁免居港7年規定的申請人,分別以「單親」、「低收入」、「健康欠佳」及「年老」為主,「失業」和「其他」兩類別每年的數字總數均少於200個(個案總數合共9100個)。(見圖一)

…以社會福利署審核2013-14開支預算的回覆,過去5年的「失業」(即每月工作不足120小時,不等於全面失業)綜援類別中,家庭成員組合「有1名或以 上新來港定居少於7年的受助人,年齡不限」(即包括18歲以下獲豁免人士)由2,691個(2008-09)跌至1,298個(2011-12年),而 2012-13年度(截至2012年12月底)則再跌至1,079個。綜合各項數據,「新移民不願工作,而依賴福利」、「沒有工作的人數則由2千人升至7 千人」的推斷難以服眾。

--> 以「失業」為酌情理由的個案較其他類別少,且失業個案數字持續下降。

結論:官方及關綜聯的意見揭示「不願自力更生」的說法未必屬實,從個案的跌幅至新來港在職比率某程度能提供稍多例證。

********************************************************
講到尾,條數啱定錯?到底點樣計?

cssa06

cssa07

總的來說,拙文非為製造出新的論點,只單純希望藉觀照各方就新來港人士使用福利「比率高、依賴長」的論述作粗疏地展示各方意見,並且回應高學歷移民少依賴 官媒:港需「新香港人」一文的說法,避免大眾加強對新來港人士依賴福利的負面標籤。

**********************************************
參考資料:

明報,高學歷移民少依賴官媒:港需「新香港人」,2013年10月10日。

香港政府新聞網,新來港人士多自力更生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新移民申請人數大幅下跌:請認清事實,勿再抹黑新移民

Relgitsjg史兄Facebook fan pag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沒有人民,何來國慶?! - 紀錄雙十 (上篇)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沒有人民,何來國慶?! - 紀錄雙十 (上篇)
Oct 13th 2013, 13:33, by klavier

圖:在總統府國慶主席台前的突擊抗議。馬(英九)吳(敦義)江(宜樺)下台,人民除三害。

一些問題

最近香港的大眾媒體都紛紛討論新一輪的移民潮,除了傳統熱門的英語國家,,台灣被追捧成為另一個移民熱門地方,特別是對於香港的年輕一代。例如在10月6日《鏗鏘集》裡面介紹的個案,年輕人來到台灣南部經營餐廳,民宿,彷彿找到一片桃花源。近年來,很多人到台灣旅遊不再只有逛夜市或跑景點,獨立書店,藝文咖啡廳和貼心民宿塑造了台灣作為一個「短暫逃離香港」的理想目的地。當中更有聽到香港年輕人說,台灣買房子便宜,台灣更加民主開放等等美好的想像。

我離開香港到台灣生活一段時間以進行我本身的研究工作,並且在台灣社會運動界有一定程度的參與。適逢雙十節中華民國國慶,我參與到民間團體的嗆馬行動(註:意為罵,鬧)(當中,黑色島國青年聯盟主要成員為大學生,從去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延續和轉化而成)。在這裡希望以一些個人現場參與經驗與觀察,說說對這個寶島的理解,並企圖回應近期一些對這個「民主開放」的寶島的美好幻想。上篇主要簡介近期台灣的熱門議題,並記錄雙十當天的行動細節。下篇更多的是我從行動的觀察和參與中得到的一點對社會的理解和反思。

難道台灣的政治僅僅只有藍綠惡鬥?難道台灣就很開明,一切聲音都可以被當權者聽見?難道台灣就沒有地產霸權(所以買房子很便宜)?難道你覺得在台灣可以與政治撇清一切關係(如果你覺得政治就只有藍綠的話)而安安樂樂過著自己的幸福小日子?

一些議題

要打破美好想像的第一步,首先就說說近來的議題吧。最炙手可熱的算是馬王之爭。簡單來說,就是馬英九總統為了剷除異己,非法監聽,控訴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關說(註:意思是,馬英九指控王金平使用自身作為公職人員所擁有的權力嘗試製造一些方便),以撤銷王的黨籍,企圖也一併除掉其立法院院長的身份(註:國民黨成為執政黨,王在立委選區中由國民黨列入不分區名單,按得票比例獲得立委席次,再由立委投票當選院長)。但馬繞過立法系統的程序,而通過國民黨內部去除其黨籍,從而去除其在立法院的身份。似乎是用國民黨的家法凌駕於立法會之上。有違憲之嫌。而在這個關說的指控中,馬英九掌握的證據是一段由特偵組提供的監聽錄音。

另外一個爭議是服貿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在ECFA框架下,按照WTO的定義,開放12個服務部門,包括商業,通訊,娛樂文化,金融證券等等。該貿易協定已經在2013年6月簽訂,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剛才提到的王金平院長據稱是屬於阻擋服貿的一方,馬英九則是與中國大陸示好而誓死要推行服貿的一方)。各大公民團體不滿馬政府在簽訂這個服務貿易時候的黑箱作業,以及目前在立法院程序中的匆匆走過場的假諮詢公聽會。更使各大團體擔心的是,開放12個服務產業,涉及155個行業會給台灣社會,特別是基層人士,婦女,原住民等造成莫大的衝擊。例如在嗆馬行動中,就有視障人士表示,按摩行業是政府作為照顧視障人士的一個行業,但是當美容行業開放讓中國大陸進來,必然帶來影響。讓人憂心的還有金融證券業的開放。有團體擔心中國大陸背景的銀行大量貸款給建築商,等待機會從這邊拿到台灣土地的抵押(有人甚至認為,國土的抵押,是赤裸裸的國土侵蝕)。

第三個引起人民悲憤的是關於土地正義問題的苗栗大埔強拆案。苗栗地區地方勢力強大,政治人物和當地社團長年來有千絲萬縷利益關係。該縣縣長劉正鴻以交通安全為理由要拆掉街角處張藥局的房子。但曾經允諾不拆該處房子的吳敦義副總統(允諾的時候吳敦義為行政院長),在此時卻跳票(註:指沒有執行原有承諾)。今年7月,趁張家的人不在家,張家藥局被怪手砸個粉碎,劉縣長更說這是「天賜良機」。在9月中秋前夕,張藥房的主人張藥師離奇死亡,是承受壓力過大而自殺,還是地方勢力所為的「被自殺」,如今謎團仍然未解。劉縣長在當天要去慰問喪家,被張家落閘拒絕,在其企圖硬闖張家之時,從後飛來的一隻鞋子正正砸在劉的頭上,引起大家拍手叫好(後來證實鞋子是炙手可熱的社運界青年陳為廷所丟)。

以上描述到的議題,只是造成民怨沸騰的冰山一角,還有之前一系列的都市更新案和居住權的問題(也就是類似在香港的市區重建案),軍隊下士洪仲丘被罰致死案,核電安全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攀升的房屋價格,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等等,使得人民對馬英九政府的信任度越來越低。最新一次的民調顯示,馬英九總統的支持率為9.2%。台灣人諷刺,當年馬英九嗆陳水扁的支持度只有12%,應該下台了。而現在馬總統的支持度似乎達到了一個新低,他和他的政府是要如何坐下去呢?在黑島青年的國慶前夕守夜晚會,學者吳叡人諷刺道,「馬英九的9.2%,打破了政治思想史的紀錄,已經不知道用什麼理論去理解,他為什麼還不下台?... 人民有憤怒,但,為什麼還不下台?」 (這個問題,在下篇的行動分析中會嘗試尋找答案的端倪。)

雙十黑島青行動始末

10月8日晚上,幾十個黑色島國青年團體的大學生原本打算佔領景福門(註:靠近凱達格蘭大道的一個古蹟。而人們簡稱凱達格蘭大道為「凱道」),從高處往下懸掛寫有控訴的布條,希望被主席台和凱道上參加國慶慶典的觀眾看到。但懷疑走漏風聲,景福門早早就被警方佔據。黑島青遂轉移地點,以快速集合的方式瞬間在總統府舞台前集合(當時總統府前已經為即將到來的雙十節國慶佈置好了裝飾),拉出長長的訴求布條,「Ma, The Blumbler Dictator, Step Down」, 「馬吳江下台,人民除三害」 等。在場也有幾位學者聲援。大概一個半小時,警察開始進行排除工作,將抗議的學生逐個抬走,帶上警備車,丟包到台北市各處(註:丟包意思是,將示威者送到一些遠離示威現場的地方,令示威者不能很快地重新回到現場),但是並沒有作任何的個人資料登記或控告。此後,總統府以致整條凱道已經被封鎖了,黑島青只能回到靠近凱道的地方,計劃留守至國慶當天,同時在社交網站呼籲更多的朋友加入行動,因為人數的多寡會影響被警方驅離的機率。(註:總統府和國慶舞台向東面延伸是凱道,長400公尺,凱道盡頭是古蹟景福門。當晚行動之後,警察就將整條凱道封鎖。)

10月9日晚上七點,在靠近景福門的人行道上,黑島青舉行晚會。晚會過程中,有樂隊表演,演唱多首和社會議題或運動有關的歌曲。有不同界別的學者和專業人士上台發言,除了鼓勵的話語,更多是社會議題的分析,包括具爭議的服貿協議協定,如前所述,不同公民團體都指出,在這個協議框架之下並未提及如何保護本土弱勢群體。另外還包括從法律角度分析馬英九在於王金平涉嫌的關說案當中的違法違憲監聽行為,質問他還有沒有資格用9.2%的支持度繼續做總統(梁振英先生的12%,彷彿可以在這裡竊笑)。及後也有不同大學的學生團體代表上台發言。晚會在最高峰的時候聚集了大約三百人,除了運動支持者,還吸引了不少的過路人的駐足。


圖:史明歐吉桑到場支持。史明是以台灣人的視角撰寫台灣人歷史的第一人,其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歷經十年以日文寫成

在10月10日凌晨一點半晚會結束後,部分觀眾離去,但有更多的是響應黑島青的號召在原地留守,大家收拾好散落物資,然後自然地圍成不同的圓圈,休息的休息,討論的討論。其中有大圈子範圍的關於如何應對警察抬走的策略討論,也有小圈子的團體核心成員關於第二天的各種應對策略商討。當時我在小圈子的討論裡面(在進入圈子的時候,有引來一點懷疑的目光,但很快就被證實為友好),聽著這班台灣的年輕人在平等交流的氣氛下,討論出第二天的各種可能性對策,以及用來吸引媒體鏡頭的運動標識,更實際的問題是,如何在剩下來的三小時之內,處理好物資的準備,人員的分配(當時是大概凌晨兩點半,根據組織者的推算,警方可能在清晨五,六點的時候做驅離,因為那時候抗爭者人數不多,體力也不夠)。最後決定要用帆布繪畫我們心目中的雙十節橫幅,以備之後有可能要衝到凱道前面的鐵馬,掛在上面形成給媒體拍攝的抗爭畫面。說時遲那時快,大家已經分頭蒐集物資。很快地,有人從友好團體的辦公室運來巨大帆布和油漆,而在場的一位美術老師馬上開始作畫。沒有工作室的專業燈光和設備,這裡只有昏暗的路燈,星光漫天,簡陋的油漆刷和水泥地板;沒有實物的模特,就用平板電腦找來馬英九吳敦義江宜樺的頭像做對照;沒有專業評鑑人的指指點點,卻有夥伴們的合作無間和民眾的義務幫忙(一位伯伯一直在默默地擦拭旁邊滴落的油漆)。凌晨五點,一輛看上去破舊的小貨車駛來,是苗栗大埔抵抗強拆時候的戰車(其實就是有擴音器,有站台的小貨車),友人說,是一位熱心的大哥從苗栗連夜駛來台北做支援的。苗栗到台北,至少也要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吧。連夜趕來的支援,讓人倍感窩心。


圖:由美術老師用簡陋的工具連夜完成的作品,有民眾幫忙寫字,也有以為伯伯一直在旁邊細心擦拭滴落的油漆

而正是在這個畫像橫幅即將完成之時,傳來消息,附近已經集結了大量警力,包括七架以上警備車,遂召集大家集合,隨時應對警方行動。鑑於凱道被重重封鎖,團體的目標是希望走到最近凱道的鐵馬前面,集結大家的力量表達反對聲音。而戰車的作用,只是希望可以讓講話者站得比鐵馬更高,從而傳達異見聲音。大夥兒大概三四十人人就開始向200米以外的鐵馬緩緩走去,戰車也隨隊伍駛向凱道。就在這個時刻,忽然大量帶有盾牌的警察向隊伍衝過來,迅速包圍戰車,也包圍著這幾十個學生(事後,警方聲稱我們的戰車違反了交通管制。但當時凌晨六點,景福門圓環的地帶人車依然可以通行,警察顯然只是找藉口)。因為完全沒有料到這個時候警察過來干預,大家在短短幾秒之內立刻手勾手圍住戰車以作保護。但警察卻在外面以兩到三層的人牆向學生的圈子壓迫,混亂當中不斷傳出慘叫聲,和「警察暴力」的呼喊。而警察也在這個時候破窗奪取了戰車的鑰匙,並刺破戰車的輪胎。學生們在之前都有默契,是以不抵抗的方式應對警方的暴力,所以大家盡量保持夥伴之間手勾手的姿態。但我作為當事人的確看到在群體裡面有幾位來自其他團體(大概是和台獨有關的團體)的老先生,他們和警察發生一些肢體衝突。而更奇妙的是,有一位神智不太清楚的露宿者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進去了圈子裡面,也和警察發生了衝撞。警察不會分辨,只會一口咬定抗爭團體有襲警(目前警方正在搜證,準備提告當天的部分學生)。事後,我們發現學生這邊超過一半的人的手臂和頸脖都有明顯的紅色抓痕。更有朋友表示,「參與了幾次抗爭,這次是最突然而又最暴力的」。另一邊廂,一位貌似主管的警察已經迅速調動一部大型警車和一部拖車,前後包抄。在控制了學生之後,拖車就立刻將戰車抬起,拖走。同學走到凱道的鐵馬前面坐下抗議。因為這一輪的衝突是發生在清晨六點,國慶日其他的抗議團體尚未集結,所以黑島青年這邊自然變得孤軍作戰而被警察突襲。


圖:層層的警力一致向裡面的學生施加壓力,難道我們能夠說,這是在保護學生嗎?


圖:戰車被拖走


圖:衝突發生在清晨,只有幾十名學生面對突然介入干涉的警力

暴力突襲之後,同學們坐下,攤開訴求的巨型布條,包括連夜創作的領導人頭像民間雙十巨幅布條,以和平靜坐的方式表達訴求,除了「馬吳江下台」的標語牌,還有醒目的苗栗大埔運動旗幟。太陽已經出來,直直地曬在同學臉上,而這清晨的太陽也特別熱辣辣,每位同學的臉龐都變得通紅,也汗流浹背。在同學身後,是帶著盾牌的警察,警察身後是重重鐵馬,警車。主席台呢?馬總統呢?則在遠遠的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學生的抗議聲音,雖然越過盾牌和警察,越過高高的鐵馬,但是也不能到達400公尺之外的主席台。正如一位學者所講,馬政府的國慶沒有人民,人民被擋在完全聽不見看不見的地方,而馬總統則在重重包圍和保護之下,在一個形似監獄的空間觀看他們的歌舞昇平。是一個何等懼怕的政權才容不下一點異見的聲音?是一個如何害怕人民力量的政府才容不下一點民間的訴求?是一個怎樣無能的政府才要使用這重重鐵馬和大量警力去保護著只屬於權力擁有者和權力擁護者的歌舞昇平?可能,政治理論我沒有讀太多。但是,在這個現場,在這個被囚禁起來的國慶,在這個完全隔離普通民眾的國慶,這段警民衝突的經歷,我彷彿找到了一點答案。【待續… …】


圖:異見被擋在鐵馬和盾牌之外,而權力中心的舞台,則在看不見的遠方。這邊,學生在唱《美麗島》


圖:在總統府附近的路上,都會見到這些被喚作「蛇龍」的帶有刀片的防禦物,防止民眾從其他的路徑進入慶典會場。

註:在上文提到的鐵馬,指的是台灣這邊防禦用的「拒馬」,其實和平時香港警方所用的鐵馬並不太一樣。隔離學生和凱道的「拒馬」,是大約2米搞的鐵架,上面覆蓋著帶利刺的鐵網。在香港,示威者尚且可以用身體衝撞或搬開鐵馬,但是在台灣,這些「拒馬」是名副其實的拒絕觸碰的危險品。而另一種防禦,就是圖片所示的「刀片蛇龍」,都是具有傷害能力的防禦。

鳴謝部分圖片由蔡名修和廖家瑞提供。

補充資料:
關於馬王政爭
關於事件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9/130908_taiwan_james_wangjinping.shtml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9/130910_ana_tw_wangjinpi...
關於後續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taiwan_letters/2013/09/130919_twletter_wangma_dispute.shtml
一些評論
http://alberttzeng.wordpress.com/2013/09/12/political_aesthetics/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771

關於反服務貿易協定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9585
文章資料庫http://weneedtosurvive.blogspot.tw/

關於苗栗大埔土地爭議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41362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article/452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002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658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拒絕平凡](十二): 記得戴套

 
Buy Bulbs, Seeds, and Plants

Our mission is to bring you top quality flower bulbs, perennial plants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exclusively over the internet, at the most economical prices.
From our sponsors
[拒絕平凡](十二): 記得戴套
Oct 13th 2013, 06:18, by 黃增健

[拒絕平凡](十二): 記得戴套

今天講性話題。
性教育,對上一代來說是禁忌,認為少講為妙。他們以為講性教育,等於鼓勵學生發生性行為。
這種想法多麼幼稚!
莫非講防止罪行,即鼓勵犯法嗎?根本說不過去。邏輯顛倒,「斬腳指,避沙蟲!」
問題是,今日仍有家長持這種想法。學校對「性教育」亦非常敏感,怕得罪家長,於是年年推遲。原本在中一就應教的性知識,延到中五才教,而且並不全面。極其量是男女人體結構,僅此而已。如果教戴避孕套,立即被視為大逆不道。
難道家長們以為: 只要不講性教育,子女就不會有性需要?
我想家長們回想自己兒時,何時有性衝動?應該不會是學校講性的時候吧!?
多數是:夜深人靜,獨自在家。偶然發覺父親房內有<<龍虎X>>。打開來看,看到熱血沸騰。突然有急尿尿之感......
又或者是:暗戀某同學,日思夜想。晚上回想時,突然感到下身蠢蠢欲動......
我告訴家長們一個事實: 你以為你的子女仍是「未經人手」,其實早已是「老江湖」。你愈禁止,他們愈要試。
你自問:你小時候都是這樣。不要「扮清高」了!
既然他們一定會做,倒不如早些開始性教育,讓他們學懂保護自己,享受性愛樂趣。
這樣更加實用!

13-10-2013,家中,下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靜靜細味社區的輪廓─畫師彭啤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靜靜細味社區的輪廓─畫師彭啤
Oct 13th 2013, 04:09, by 原人

觀塘鴿舍留守日誌第十二天:靜靜細味社區的輪廓─畫師彭啤

住在彩雲的畫師彭啤,中學時代都在觀塘度過。「食野多,溫書」,跟大家的一樣,認為觀塘很「好玩」,很懷念,「老麥留下我最多的腳毛」,滔滔不絶談起昔日的成長故事。留往這個回憶,他選擇用上素描。

素描,也是一種修行。最初,他在澳洲工作假期,沉悶生活使他拿起畫筆,繪畫農場的風光。2012年9月開始,觀塘的重建清拆越密,忍不住記錄成長的社區,每個星期六,他都花上4小時,坐在觀塘的街角,靜靜細看城市的吸引和人來人往。喜愛片刻的寧靜,獨自作畫的沉默,素描帶給他是思考的空間,欣賞世界的角度。記下每個建築物的比例、形狀,一動筆絶不可出錯,否則要重畫。

他最愛是物華街的素描,偷偷抓上昔日雞記麻雀館那唐樓的天台,花上兩星期才完成作品,線條尤其深明和複雜;其次是仁愛圍的角落,在畫中見重溫的繁華,而銀都戲院的作畫,更見証這間碩果僅存的左派戲院的最後風華。

現在的觀塘,彭啤甚為惋惜,「無左觀塘的靈魂」,拆得只剩下軀殼。「靈魂」何在呢?就是繁榮和多元化生活。小販、西裝友、低收入人仕,共冶一爐。重建後,一切俱如幻滅,只餘高增值的人仕,APM第三、第四期,商場、酒店、自由行,這是我們的理想生活嗎?

彭啤、大家,你還會認得將來的觀塘嗎?

今天3點,仁信里,可欣賞他的作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浸大二等學生 學費任人加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浸大二等學生 學費任人加
Oct 12th 2013, 15:55, by 吳卓恆

IMG_9867aA
浸大國際學院石門校園

(獨媒特約報導)浸大國際學院(CIE)自資銜接學位今年度學費加幅達19%,但與資助學位相比,自資學位學生在校內的待遇可謂差天共地。可是,由於學生組織認受性極低,未能捍衛學生權益,至今仍未就事件作出回應。有學生形容,國際學院學生是校內的「二等公民」,甚至有導師歧視國際學院學生。

就讀社會政策系二年級生的Jacky指,CIE的畢業證書由浸大本部直接頒發,部分更是榮譽學位,吸引不少學生報讀:「有些國際學院副學士畢業生寧願放棄入讀嶺南、甚至浸大本部的課程,繼續在CIE升學。」而且,報讀CIE銜接學位時需繳交$10,000-15,000留位費,如果最後入讀其他院校不一定會發還,因此部分同學最終會決定繼續在國際學院升學。

IMG_0619A
浸大浸會大學道校園

持CIE學生證 本部校園不通行

自資學位學費比資助學位高近一倍,但待遇卻比資助學位差。據同學透露,浸大不少補底班、交換生計劃及學會都只接受九龍塘本部的資助學位同學報名,不接受石門的自資學士同學參加。雖然CIE總監劉信信在討論會指,CIE學生可使用九龍塘本部校園設施,本部同學反而不能使用部分石門校園設施。不過有手持自資學士學生證的同學反駁,不能如持資助學位學生證的同學般,能在九龍塘偉衡體育中心及部分學生所屬系房通行。

更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指,音樂系的自資與資助學士雖在同一課室上課,但國際學院同學卻不能使用部分物資,有導師更曾在堂上直指「不重視CIE學生」。

Jacky指,CIE自資課程收益均會計入浸大整體收益,但不明白為何自資學位學生擁有的權益卻不及資助學位,使CIE學生猶如浸大的「二等公民」:「無論是讀副學士、自資學士、資助學士,大家都是浸會人,為甚麼我們的待遇會有所不同?」


今屆學生學會內閣「SONAR」

學生學會認受性低

CIE學生雖然是浸大學生會會員,但由於CIE不少同學都在石門上課,學生會亦未有在石門校園設置民主牆或辦公室,同學較少用到學生會服務,靠的只有一個地位不明的「學生學會」。可是,學生學會未有積極介入事件,Jacky與同學只好自立關注組自救,並向浸大本部學生會求助。

CIE學生學會並非隸屬於學生會,而是隸屬於浸大校方學生事務處。CIE網頁指學生學會職責為「為同學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並作為同學與學院間的溝通橋樑。」而在校內的體制中,整個國際學院(包括自資學士及副學士)被視為一個學系系會,向浸大學生事務處註冊。學生學會奉行會員制度,學生需參與OCamp或額外繳交$150會費的會員方可投票。

「我們沒份在選舉中投票,這個學生學會代表不代表我。」根據投票記錄,2012-13年度學生學會的會員人數只有883人,今年五月的幹事會選舉首次投票更只有96人參與而流選,同年度的一年級副學士新生卻已超過2,000人。關注組認為學生學會認受性極低,索性繞過學生學會,直接聯絡校方談判,同時向本部學生會求助。

2013-09-30 21.12.51A
關注組主要由社會政策系同學組成

學生會:應擴大其會員基礎

我們曾向今屆學生學會發出電郵,要求他們回應加學費爭議,以及同學對學生學會的指控,唯學生學會以功課繁忙及忙於籌辦活動為由未能回應。在官方討論會後,記者亦嘗試親身訪問該會幹事,唯學生學會以未有共識為由,再次不評論事件。直至現在,學生學會仍未就事件作出回應。

浸大學生會認為,學生學會若果有參與校務會議時,應擴大其會員基礎以提高其代表性及認受性,亦指相關學會應提供不同渠道予國際學院的學生加入成為其會員,及將其入會程序透明度提高。

記者:sinman、吳卓恆
編輯:黃俊邦

參考資料:
今屆學生學會投票結果
現任內閣專頁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費關注組 - HKBU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孔令瑜,你找錯批鬥對象了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孔令瑜,你找錯批鬥對象了
Oct 12th 2013, 15:28, by 譚凱邦

譚凱邦是一個很重視情義的人,不少左翼的朋友都是民主路上的參與者,所以若可以避免,都盡可能不想公開批評左翼。但有不少左翼,已經去到左膠的地步,不顧現實香港情況,盲目將左翼思想,套用到香港及中國的特殊一國兩制關係之上。

令人氣憤的是,孔令瑜竟然聯同不少關注團體,公開批鬥我、毛孟靜及范國威。在記者會場內,我們三個大名竟然在佈景 (back drop) 之上,對人還是對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有人公開批鬥我,我會奉陪到底﹗

首先,中港家庭聯席的人士,向我們三位下戰書,有咩用?我們三位都不是單程證的審批者。現時審批權,在大陸政府。就算將我們批鬥到體無完膚,有咩用?下戰書的對象,應是大陸政府,或者是向香港政府,迫梁振英向中央爭取審批權。

第二,我完全不同意我們三位的政策倡議是歧視,更加覺得聯席人士到平機會,是莫名其妙。不如聯席人士去政府總部請願或中聯辦請願好過吧。我提出過往16年有80萬新移民,這是統計處數據;這個數是多,這是客觀描述;因為人口上升而令房屋需求增加,這是直接的因果關係;從源頭控制人口,來紓緩房屋壓力,這是政策倡議;我不斷說來了的新移民要照顧,這是顧及新移民的需要。我想請問孔小姐及聯席人士,咁都算歧視?

第三,這部份我一直都忍著不公開說。但對方說下戰書,那就筆戰吧。左翼的泛民朋友,關於單程證的論述,實在有太多漏洞,有很多矛盾位,以下列出其中7個:

1. 泛民提倡民主,並希望2017普選,可和建制派爭長短。但新移民人士,普遍民主意識偏低,多為基層市民,容易受民建聯等建制政黨的蛇齋餅糉吸引。未來的區議會、立法會及特首選舉,在新移民陸續住滿7年然後可以投票的情況下,情況會點?(我亦強調,我們爭取一項政策倡議,主要是看它是否公義,最好不以增加或減少泛民的勝算以作考慮,但現實是,議會內越多建制派議員,或未來的特首是建制派,就會有更多不公義的政策出現)
 
2. 團聚是一個相對較合理的理由,但為何不可以推動北上團聚?大家心裡有數,南下可以有多些福利。但若聯席堅持團聚是核心價值,為何他們不提倡北上都是團聚?
 
3. 很多左翼都是有識之士,應該明白到共產黨統戰西藏及新疆的方法,就是透過通婚及引入大量漢人(中國人),簡單來說就是溝淡。大陸政府正在透過單程證溝淡香港人,回歸至今已達80萬,已超過香港十分一人口。十多年後,將達20%。究竟孔令瑜及聯席人士,覺得溝淡到哪個比例,才是不可接受?還是覺得可以無止境溝淡?
 
4. 我一直說,很多左翼朋友都是反對新界東北的同路人,所以我忍得就忍。新界東北的發展區,可承載17萬人。以每年5萬4千新移民,3年的新移民數量已填滿新界東北發展區。我提出控制人口增長,正正就是想減輕發展新界東北的壓力,因為我覺得古洞村村民的居住權相當重要。若繼續每年5萬4千人來到香港,你們想東北幾時失守?
 
5. 港人基層男士在港難以娶妻,這是明白及理解。但當港人娶了大陸的年輕女士,那是否對大陸的男士不公平?港人的跨境婚姻權正影響大陸男士的結婚權,我無意為大陸男士爭取權益,但若是基於公平,為何讓單程證制度繼續鼓勵跨境婚姻?
 
6. 泛民的朋友們大多對香港政府及大陸政府抱懷疑態度,但實在很矛盾地,孔令瑜等人士對單程證制度給予相當的信任。單程證的配額分佈在各省市,由地方官員審批,貪污的傳聞時有發生。我相信孔女士手上有很多排隊很久的個案,就是正正存在貪污、假結婚,有些真正需要團聚的才要等數年。為何孔女士經常掛在口邊單程證就是團聚,而不對存在的貪污及假團聚大力鞭撻?
 
7. 在孔令瑜及聯席人士的記者會上,背幕及標語的用字都非常尖酸刻薄,彷彿范國威、毛孟靜及譚凱邦殺了他們全家。我們三位只是提出需要控制人口增長及取回單程證審批權,你可以不同意我們,但記招的佈置敵意太明顯。原來所謂的包容,只適用於新移民,原來曾和你們並肩作戰於民主路上的香港人,就可以批鬥?

左翼的包容、大愛、公平的思想,原本是值得推崇,自問我都是一個中間偏左的人。但這思想若應用在香港這個沒有主權、受共產黨統戰、中港邊境模糊、香港資源有限的現實情況,左翼的思想只會處處碰壁。醒下吧﹗

我亦最後說多一句,向我們三位宣戰是無用,我也會婉拒所有和左翼人士公開辨論,不要浪費時間。真正的敵人,是共產黨。左右夾攻,爭取審批權才有意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中港家庭聯席無中生有誣告聯署人士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港家庭聯席無中生有誣告聯署人士
Oct 12th 2013, 15:31, by 林忌

有圖有真相,所謂「歧視」的廣告,有邊一句係「歧視」?

梁振英的「盲搶地」做法是錯判形勢,現時香港並非缺地,而是新增人口太多。 (請問,新增人口太多,歧視誰?)
由回歸至今,每天 150 人,超過 70 萬的大陸人最得單程證來港定居,港人的平均居住面積越來越少。 (請問,是不是事實?)
政府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輸入人口,以「源頭減人」的方式針對房屋問題的核心。

這句所謂「歧視」的段落,共有三句
1. 政府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 -> 左翼不是都支持取回單程證審批權嗎?
2. 減少輸入人口 -> 有說過是減少單程證嗎?輸入人口原來只有單程證嗎?輸入口原來只有中國人嗎?
3. 以「源頭減人」的方式針對房屋問題的核心

留意很多老作故事,不明事實的人,無限上綱說甚麼「源頭減人」是歧視,是「源頭減廢」,留意全句句子後半部:的方式針對房屋問題的核心

請問,你會搵房屋去安置廢物嗎?請問以「減人」方式去「針對房屋問題的核心」,如何歧視?何況減人,有說過是減單程證嗎?根本沒有!減少人排隊亦是減人,減少有需要協助的是減人,減少所有輸入人口都是減人,連生少兩個都是減人,何來歧視?

中港家庭聯席生安白造,老屈無極限,同中共合謀抹黑本土派,可恥之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