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都市人的三分鐘熱度(漫畫)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都市人的三分鐘熱度(漫畫)
Aug 29th 2013, 14:43, by 馮國豪

????23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評《Setonize!》無伴奏合唱音樂會—兼評無伴奏合唱劇場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評《Setonize!》無伴奏合唱音樂會—兼評無伴奏合唱劇場
Aug 29th 2013, 15:33, by edison

無伴奏合唱劇場是指在無伴奏合唱表演中,加入戲劇元素,把歌曲串連起來,令表演更見完整。製作無伴奏合唱劇場相當費時,除了要練歌、排舞,還需額外時間來構思故事、排戲、製作道具等。對於絕大多數非全職的無伴奏合唱組合,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難以應付一場劇場表演。不過,在香港仍不時能欣賞到無伴奏合唱劇場表演,包括一鋪清唱的《石堅》、香港旋律的《時光䟇》與《時光䟇極限》、筆者有份參與的《孤城劫》*,而Set Tone Men的《Setonize!》就是新近的無伴奏合唱劇場表演。

此前,Set Tone Men已曾在Fullcup cafe、Backstage及Dada Bar舉行音樂會,這次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表演,由於空間充裕,容許他們能夠更進一步,為演出注入戲劇的元素。這次表演並沒有完整的故事,而是用場景設計、道具、演技和形體動作來呈現Set Tone Men對合唱的態度:從各名組員出場時都背著背包,仿如逛街,然後放下背包跟觀眾打招呼,接著眾人圍著坐下,初時在玩弄水樽,然後站起來唱歌,可見唱歌之於Set Tone Men來說,不僅是一種樂趣,亦如嬉戲般平常。

表演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加入VJ陳榮聲即場控制的電子影像,在舞台後方的螢幕播放。這種影像與音樂cross-over的表演,在無伴奏合唱,以至古典音樂會都不算是新鮮事。不過根據筆者的觀賞經驗和從相關的評論得知,這種cross-over的效果多是不太理想。

箇中因由是影像是很複雜的訊息載體,一個畫面已經能包含很多資訊,需要一定的專注力才可解讀到。而音樂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訊息載體,一個和弦可能只能營造一種感覺。所以若是一個以音樂服務影像的音樂會,如電影音樂會,影像是主角,音樂只是在營造相應的氣氛,觀眾可把大部份的專注力放在影像上,而不影響對整個表演的欣賞及理解。但在一個以音樂為先的表演中,觀眾會把大部份的專注力放在音樂,導致沒有足夠的心思去理解影像,難以同時應付兩者,顧此失彼。

雖然在《Setonize!》中所用的影像的資訊量不大,只是一些不停重覆的圖像,但觀眾仍會有種「不知往哪裡看」的感覺,究竟看圖像,還是看幾名大男孩的表演?若看圖像,便可能會錯過他們一些特別的舞台動作;若看他們表演,圖像便顯得可有可無似的。只有其中一幕是例外,當Set Tone Men唱完〈無言歌〉後,全場黑暗一片,然後播放出沙灘的影像。在黑暗中,忽然傳來風聲、海鷗聲、沙礫聲,原來全都是Set Tone Men模仿出來的,部份仍未從黑暗中回神過來的觀眾還以為那些是播放出來的錄音。這幕的音樂與影像達到互補作用,音樂為影像配音,影像引導觀眾欣賞Set Tone Men模仿聲音的能力,兩者緊扣在一起,令觀眾不會感到顧此失彼。

其實,綜觀整場表演,單是觀看Set Tone Men的演唱,已能滿足到觀眾的視覺享受,例如看著他們假扮轉身拿椅子,卻忽然回身,只有男中音馮逸山懵然不知。然後當他唱〈Haven't Met You Yet〉時,其他組員又不停作弄他,場面輕鬆惹笑,觀眾也不多留意到後方的影像。即使是一般的舞台走位,甚至是各組員唱歌時一起擺動身體的畫面,已經非常好看。

Set Tone Men在佈景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放置了很多道具和擺設,例如有七個手柄的門、木板、假草地、木椅、鋪滿吸音海綿的長椅等。他們在表演期間運用過所有道具和佈景,但部份道具的使用量不多,不能將它們的功用「最大化」。例如他們把〈無言歌〉的歌譜放在長椅上,那張長椅可否用各人下半場帶出來的椅子來取替?不是說他們必須善用每件道具和佈景,只是作為非全職組合,時間相當有限,而製作道具費時,由構想、設計、買材料、製造、安裝,到事後拆卸和處理,已經花了大量時間、精神和成本,如果不能多加利用,那麼所花的時間便顯不化算了。如其這樣,倒不如減少部份不太重要的道具和佈景,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投放於練歌排舞、或與聲控人員及燈光師溝通和排練。

於無伴奏合唱劇場中使用pitch pipe與否是一個可待深入探討的話題。在一般的無伴奏合唱表演中,絕大多數的組合都會在演唱前依靠pitch pipe或音叉「比音」,從而找到要唱的key。對於看慣無伴奏合唱的觀眾來說,這是表演的一部份,但若從戲劇的角度出發,問題便顯而易見—當表演者正在演戲,突然拿出一個pitch pipe來,此舉使他從戲劇角色中抽出,無疑會影響戲劇的完整性。

為避免以上情況,可以有數個對策。第一個是所有表演者都有絕對音準,那麼各人不需要pitch pipe都能找到key。第二個是配載耳機,讓表演者透過耳機找音,《時光䟇極限》便使用了耳機。第三個辦法是背音,像《石堅》,所有表演者都把音樂練得滾瓜爛熟,把key都記下。最後一個方法是在音樂上做手腳,如令所有歌都是在同一個key,或是以某一個特定的音開始,表演者只需牢記那一個音便可。

然而,以上各對策均有其缺點和難度:對於第一個方法,要找到有絕對音準的人不容易,何況全組都有?所以這個方法不太可行;第二個方法需要一定程度的成本與技術支援,一些規模較小的製作未必能負擔得到;第三個辦法需要大量練習時間,不是所有組合都做到;而最後一個做法對選曲有很大限制,或加重編曲者的負擔。

因此,在這問題上並無十全之策,要視乎表演者的情況和對演出的戲劇性有多少要求。要強調的是,筆者並非認為不應使用pitch pipe (即使是德國組合Slixs的無伴奏合唱劇場《Vocal Virus》也使用pitch pipe和音叉),只是覺得無伴奏合唱劇場還在發展階段,我們應多加討論和交流,從而提升無伴奏合唱劇場的水平。

*《孤城劫》其實是用無伴奏合唱來輔助戲劇,因此嚴格來說它不屬於無伴奏合唱劇場。但從表演形式來看它包括了無伴奏合唱與劇場元素,與無伴奏合唱劇場相似,而且那次演出經驗讓筆者得出以上各論點,故在此提及。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通識必修有其必要 盲目修訂違反當初原意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通識必修有其必要 盲目修訂違反當初原意
Aug 29th 2013, 12:19, by 黃碧雲

昨晨梁美芬議員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節目訪問,重申昨日記者會檢討通識科的意見:1) 應該給予學生選擇權,檢討通識科必答政治題的必要性,建議改為選答題; 2) 認為中史科同樣重要,必要時檢討通識科是否需要成為必修科,題目亦不應偏重政治議題。民主黨認為有關說法難以接受,違反社會多年來培訓通才的願望及實踐,希望梁美芬議員及其聯席回頭是岸,檢討說法。

虛假對立 混淆視聽

出席節目的區諾軒認為,通識科設有六個單元,舉凡社會民生事務,無不涉及政府政策,梁美芬對於「政治」的涵義含混不清,如果凡涉政治內容均需省略,通識科還剩下甚麼?梁又支持中史科作為必修科,或把通識科重新列為選修科。[2] 曾於高考同時修讀通識及中史科區諾軒認為兩科各有其重要性,他認同新高中學制有需要檢討中史科的角色,但以中史科的價值推翻通識科必修的角色,完全是無謂的對立。

立法會議員黃碧雲不認為通識科過於政治化的說法。首先政治是認識香港、中國必不可缺的部分,梁美芬念茲在茲的「佔領中環」議題亦只屬《今日香港》單元中「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範圍,以偏概全抹殺其他二十多個學習範圍的角色並不合理。她亦補充,梁氏愛國愛港,她要求列作的選答題是否包括中國政治的內容,認識國情卻漠視中國政治,更是脫離現實。

政治是關乎眾人之事,政治亦無處不在,要求通識科必答題不准問政治題,是欠缺理據,亦不能落實執行的。因表面上的非政治題,如兩性關係、環保問題、双非、奶粉、自由行、美容纖体等,都可以從多角度思考,包括政治或政策分析、權力的分析角度,所以硬性界分哪些是政治題或非政治題,是既不可行,亦是無聊之舉。政治作為一個分析角度,可配合其他角度,讓學生可以掌握何謂多角度分析、批判思考,這些基本技能,令學生畢生受用,也是反洗腦的政治及公民教育的重要元素。

黃碧雲、區諾軒重申通識教育本意是為學生提供通才訓練,政治內容更是基本知識,為了自身的政治喜好而將之省略,偏離當初立科本意。他們強調,大家作為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生,應該明白政治的第一課便是政治隨處皆在,如果梁美芬對「政治」有不同理解,請向公眾解釋政治為何物。

黃碧雲、區諾軒

2013年8月29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鬧市中的喘息-油街實現藝術區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鬧市中的喘息-油街實現藝術區
Aug 29th 2013, 09:07, by h4ruby

作為港島人,竟然不知道在炮台山有一個小型藝術區-「油街實現」。於2013年5月正式開放的「油街實現」,以街名「油街十二」的諧音命名,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管理。其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被於2009年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屬古蹟活化項目之一。

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DSCI0074
DSCI0081
從炮台山地鐵站步到「油街實現」只有五分鐘距離,但就已經仿如煩囂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座落於油街及電氣道街角的這幢建築物,紅磚頭突顯了殖民地時代風格。而建築物內亦保留了磚牆間格﹑迂迴曲折,使參觀者走入時增添神秘感。想起家中會「塞」滿不同家具,每一個角落也必須用得其所,總想家中有多點空間寬闊點。但在這裡,原來當整個空間也沒有放東西,只是播放著音樂及暗黑的光線,那種廣闊的空間感就教我感到不安驚惶。園庭外有一片草地,可以任人踐踏﹑步行﹑休憩。印象中在外國才會看到的大草地,竟然會出現在鬧市中的一個小角,雖說面積無法比較,但總算叫人驚喜。配合樹蔭,其實這裡也是發白日夢的好地方。

四周亦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創作,作為點綴環境的裝飾品。一入門口就有數十個「樂活輪」,由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聯同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學生合作。概念源於圓形圖,顏色由婦女按照她們的工作﹑生活時數分配而制成。而在左手邊則有一個由膠樽組成的「直立式花園」栽種小幼苗,充分表現環保訊息。遠處更有一個由鹹水草織成的向日葵花圃。更重要的是,這些裝飾品附近沒有「不准觸摸」﹑「小心輕放」等告示牌,使人更喜歡這個充滿自由的藝術地。

只有硬件而沒有軟件 可惜!
DSCI0078
第一次(7月頭)來參觀時剛巧有展覽,這一次(8月尾)來到卻十室九空,清潔工友比參觀者還要多。在場外坐著的,亦大多數為赤裸上膊的「麻甩佬」,似乎只有我一個女生闖入!詢問職員才得知剛巧遇上「轉場」,要到9月尾才有新一輪名為「火花」(Sparkle)的展覽。我好奇追問,這段時間會還有甚麼可以參觀。職員語帶抱歉和尷尬地說:「宜家其實冇野睇,可以嚟睇下幢建築物嘅……」

其實這裡有寬敞的空間被劃作活動室,絕對可以容納20人在入面開工作坊﹑整手工。外面的草地更有古時「榕樹頭下講故仔」的感覺,絕對適合藝術團體交流及開分享會。凋空實在可惜!現在還算是暑假,本來學生可以參加不同的活動,現在總不能叫他們到來只作「地理考察」吧?

藝術從來不應該只是高消費活動,亦不應該只屬於上流社會。真正的藝術不應分級數高低﹑經驗深淺,才可以真正達到普及﹑開放的交流平台。希望九月再來訪時,可以看到更多本土藝術家與民間組織合作製作的展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北京,我來了!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我來了!
Aug 29th 2013, 07:59, by V1周報 V1PAPER.COM

文:劉定堅

在香港不能實現的夢,走進中國內地卻可以完夢,對於60後的劉定堅來說,實在感受良多!當我看到基金及銀行願意透過金融手段,把資本投入影視行業,而我就是那個被支持的人,剎那間百般滋味在心頭,中國的改變真令人瞠目結舌!

1980年夏季是我人生首次踏進黃土大地,4女2男的年青自由行從廣州乘京廣火車直奔北京,由於只有我一人懂得普通話,途中我成了各人一切事項的代言人。年少無知,大家準備不足,沒攜帶任何乾糧上路,面對難以入口的火車上售賣所謂肉碎飯,只好在沿途停站時,趕下火車跑到售賣小吃的小販檔中,匆匆買些東西,再趕回上車為大家提供食物;只有我懂說國語,這偉大神聖任務便落在我身上,每次停車,我第一時間衝下去,再瘋狂的四處跑,拼命買乾糧,由於並不知道火車停留多久,時不時搶到一點勉強能入口的,便趕快走回上車。等待小販準備食物期間,總是心神不定,偶爾突然聽到火車起動聲,轟隆轟隆響起,我便急急捧著食物回頭直衝上火車,追火車成了我的習慣!

接連穿過黃河、長江,熟悉的名稱、陌生的面貌,沿途盡是令人茫然的荒涼和落後,六個青少年在火車上渡過了不斷被內地人訪問的2天,終於抵達了我響往的北京城。大街上沒有汽車,全都是一大批單車往來,令來自香港的現代城市人目定口呆,晚上我選擇了留在寂靜的天安門廣場上,享受著一種奇妙的浪漫。當年上八達嶺的一段長城是不用收費的,參觀故宮也沒有多少遊客,到《全聚德》吃烤鴨,會看到豪氣的北方女孩飲一桶又一桶啤酒…,只有一小段地鐵的京城,空氣非常清新,我們到處走動,都惹來奇異目光,大家都盯著我們的下半身,因為牛仔褲在當時是奇怪的新鮮事物。

三十多年前的北京城,令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有趣記憶,成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片段;誰也想像不到,過去北京城的翻天覆地變化,走在地球各大城市的最前端,一幢又一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把城市面貌徹底改變了!當我再來到這古城,發現他已是中國影視中心,到處都是幕後領域的玩家,大量熱錢湧進,好像誰都在拍電影,結果我自編自導的機會來了,幸運的與影視基金結盟。透過偶然機會,在微信上的官方賬戶《第一製片人》,每天寫的影視專欄文章,獲得驚人反應,全中國電影圈幕後玩家都留意我這個愛罵人的香港人!把工作基地從香港移到北京,看來已是未來三個月必須完成的事,北京啊,我來了!

附注:作者劉定堅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銀幕外的激戰:專訪蔣仲宇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銀幕外的激戰:專訪蔣仲宇
Aug 29th 2013, 06:38, by 葉蔭聰

(獨媒特約報導)為甚麼一位名不經傳的年輕編劇,要向當紅的林超賢導演「挑機」?一位小編劇指責一位名導演盜用自己原創意念,即使不吃官司,也很有可能遭同行封殺,對自己的前途有害無益。是否能搏得輿論支持?不見得,除了一些友人加油打氣,網上多是嘲弄及不認同的回應,連我的八十後社運朋友也激讚林大導的《激戰》,而嘲笑這位小編劇搏出位,這令我更感到他是以卵擊石。(原文在豆瓣刊登,已遭刪除,詳情請看這裡轉貼

「其實係唔似,但我自己會知。」

我無法判定林大導是否盜用,但卻認為不應小看這位編劇的舉動,我帶著疑問,訪問了蔣仲宇。

34歲的他,在一家小型電影公司做了七年編劇,他知道,拿劇本到處叩門,找大公司、大監製、大導演,期望別人青睞,是家常便飯。這也是他及同事五年前找林超賢的原因,當時交給林的劇本中有《拳頭的證明》,除了故事梗概,還有分場劇本。然而,這次碰面沒有為他所屬的小公司帶來機會。之後,他們也沒有太在意五年前這個會面,直至公司老闆不久前看到新聞,說林超賢要開拍一部主題關於拳擊的電影,故事設定引起他注意,並提醒蔣仲宇多留意。

蔣仲宇坦言,盜用意念,從來沒有法律清晰定義與限制;而且在香港,編劇沒有甚麼地位,電影劇本由故事梗概到分場分鏡,到拍攝期間(再加上近年大陸政府的審查),會一改再改,面目全非。因此,指控一個人盜用意念,不可能有確實無誤的客觀證據,但他認為,原創者會注意到相關角色及情節設定,所以,他也在Facebook上寫了激戰情節裡二十五個與他原作相似的地方

「其實係唔似,但我自己會知。⋯⋯我打個比喻,細個返學,你唔見左一件文具,出現係隔離同學筆袋裡,你係吹佢唔脹,但係你知道係你嘅,因為把間尺你係用過,有一條疤痕你係知,但係全班同學的間尺都差唔多嘛。」他再向我解釋甚麼是盜用意念:如果你寫一個動畫故事,關於一個機械人在一個沒有人的地球上,像Wall-E裡的矮小機械人,不同的是,機械人身型巨大,而且只處理膠袋,那麼,你認為製作Wall-E的公司會怎樣反應?

別人當他是「Nobody」

儘管如此,他知道盜用意念沒有犯法,外行人看了他的評論也不大認同,指控一位大導演似乎是「倒自己米」,他聽傳媒朋友說,林超賢打算發信告他。他何苦要趟這渾水?

「其實,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來自他,其他沒有甚麼。我知他會告我,我又冇乜怕,⋯⋯最多破產啫,唔驚,破極都係幾千蚊啫,唔搭的士,唔請人食飯,四年之後又攞番信用卡喇。⋯⋯最大影響係人地唔信我,信佢,覺得我係麻煩人,唔搵我做野,你知,中國人好怕聲討行動嘛,聲討就係滋事份子。」

其實,令他不滿的可能只是欠了一句知會,他把劇本給人看便預期別人會吸收,他說,只要林大導知會一聲便沒事。他認為,香港電影遇上「撞橋」,同行之間也會互相打過招呼,這個是健康的。他最不滿的是別人當他是「Nobody」,而且,他公司的人也有同感。

「我想達到的效果好簡單,多D人知,可能呢個人有問題,如果佢知人地都覺得佢有問題,佢會有回應,會有即時行動,佢拍嘅野有回應,係會有改善。如果我係屈佢,佢就繼續做自己野,如果係真嘅,你係心裡唔好意思,你以後唔再咁做⋯⋯我覺得係需要有人講,每次知道有導演又偷橋,淨係識自己圍埋呻,咁唔得嘅,然後果D人繼續咁做,繼續賺錢,又買樓又買車,咁係唔公道。」

「上面嘅人會發達,下面嘅人連最低工資都冇」

我以為,他的憤慨,與香港電影產業有關。

他所屬的公司靠劇本開發費維持,有公司想開戲會找他們寫故事大綱與分場等等。不過,他形容公司運氣差,開發的電影還沒有一部成功拍出來,一部電影是否能開拍,要配合資金、市場及演員檔期等等,編劇沒有控制權。因此,公司的收入也不理想。

「我算係全職編劇,但靠份工嘅收入冇可能生活。人情價,老闆覺得你呢排好慘,俾幾千蚊你過下日晨,其實同老闆係朋友,我地都想佢開到戲,佢都想我地有出頭,機會係要等嘅。」所以,他與他的同事都要自己另找工作養自己及養家。

「上面嘅人會發達,下面嘅人連最低工資都冇」,他這樣描述香港電影業薪酬結構。他入行多年,拿過最穩定的收入是多年前做過第二副導演,去北京拍戲,人家尊稱他「導演」,但月薪是一萬六千元,大部份到外地的個人開支要自費,凌晨半夜導演隨時叫你起床做事。

「過左第二副導,第一副導演算係中層,有五六萬,係正常水平,但好少人,導演呢?唔係幾倍,係幾百倍,係幾百萬,係唔正常。」

「我今年34歲,38歲都搞唔掂我就走。」

他慨嘆,「電影圈唔係電影圈,電視圈唔係電視圈。電視圈係TVB,電影圈係得幾個大哥,整個叫娛樂圈,唔係一個文化產業,係幾個小圈子組成。」

他對這個圈子的失望,但也有熱情。他說,他不只寫公司交待下來的編劇工作,也花了許多時間自己寫作品,《拳頭的證明》就是這樣的作品。他參加Filmart,參加台灣金馬獎的創投會,也有作品入圍。不過,他身邊的確有朋友意興闌珊,離開電影圈了,他說:「我今年34歲,38歲都搞唔掂我就走。」甚麼是「搞得掂」?起碼是一份職業(不用等一年也沒有工作),有一個有人認同的崗位。

任何行業,都不是你有能力,你便能成功。而他深知,在電影圈很靠「上面的人」提携。可是,他現在卻要跟一個「上面的人」激戰。

訪問當天的下午,我剛看完《激戰》,電影裡的彭于晏有點莫名奇妙,突然要在短時間之內訓練參加MMA大賽,冒著被挨打甚至被打死的危險。其實,在我眼中,現實裡的蔣仲宇就是電影裡的彭宇晏,不過,很多人都為彭喝采,只會覺得蔣是傻瓜,或Nobody。

訪問:葉蔭聰、蔡倩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球衣回憶錄:我的處子戰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球衣回憶錄:我的處子戰
Aug 29th 2013, 04:07, by 足球說故事

11476_482217215194989_1065275574_n

物件總是出奇地記錄昔日的感覺......

大約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才接觸足球。閒時相約朋友到附近的公園踢足球。其實說不上是「踢球」,因為皮球太重了,我根本踢不起,莫說是射門,連傳球的姿勢和動作也不懂,靠自己的方法將球傳開去,總之就是幾個小朋友圍在一起,不斷伸腳「篤」走皮球,然後又一起朝那方向追,重覆又重覆。

不過一班人之中總有一、二個朋友是比較懂得踢足球,每當湊夠人數就會分組鬥波,然後他就會用「隊長」式命令你踢什麼位置,不得異議。其實安排我當什麼位也好,我也只有一個目標-波在哪,我就向哪跑。不過他竟然安排一個我不能跑的位置-龍門。

是的,不懂踢足球的人起初總是當龍門,因為不用踢的,只要你企在白界線前,勇敢地伸手擋住對手的射門就可以了,幾乎是不懂踢足球也可以擔當的位置,只要不怕「被省」。我當然不是勇敢得不怕「被省」,只是根本不能「縮沙」,誰叫自己不懂得踢足球?當然,總有機會在場區裡走走,不過也是波在哪,我就向哪跑。

就這樣,展開了我的足球生涯。小六那年的暑假,無緣無故地參加了「麥當奴青少年足球推廣計劃」,因為朋友參加所以自己就參加了。當時分了A-F組的年齡組別,我是D組的13歲以下的組別;還有訓練分四階段,基本上第一階段只為不懂踢足球的人而設,二、三、四階段只有被挑選過的人才有機會入選。當然那時傻勁的我,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規則。但幸運地,我竟可以進入第二階段。

且慢…….能入選的原因一定不會是因為我球技了得,而是因為這個位置不能沒有我。是的,這個「波餅位」。根本就不會有人想整場比賽都被定格在這個小小的四方框裡,尤是好動的我們,不會甘願。其實還有另一個人與我競爭這個「波餅位」,第二階段最後一課要決定入圍人選,那時教練問:「龍門位置…..你們有何心水?」當時在場的人你眼看我眼,根本決定不了,不是因為我倆都太勁難以挑選,而是我倆都「太廢」,揀誰都會死,只是希望可以挑選一個「死得無咁慘」的人。正當鴉雀無聲時,我一位朋友大叫:「阿sir,揀xxx啦(即是我),我平時同佢係七人場踢波,佢好搏命架!」正因為這句話,教練看上了我,挑選入了第三階段-分區比賽。

那次是我第一次代表「某個球場」出戰。(因為每個球場都有指定班數,並以球場分組)記得那天下著大雨,大隊到亭子裡暫避,從教練手上接過一件過份衣不稱身的球衣,球衣長度足以遮蓋到我小腿的腳脛,尤如一條長裙,沒著褲也無人發現。但當時擁有人生第一件「不用錢買」的球衣,已是一件「無價寶」了。

要是問我比賽時的情況,已是模糊得寫不出細節位了。但某幾個畫面仍然清楚地殘留在腦中,包括「柯蛋」入網、「甩手」拍入網、笠死、被扭射空門,幾乎一個守門員不能犯錯的事,我在三場比賽中一一盡現,回想起都算「把炮」!還有…..當我被「笠死」時,隊友大罵:「喂,你做乜唔接呀!?」;還有將別人偏離行道的射球拍出底線,由死球變角球。當時坐在看台上的其他隊伍,看到我和球隊的醜態,看台上其中一位球員大叫:「喂,入番球啦!你都唔想咁瘀架!?」

最後三場比賽中(其實分作數星期進行,而非一天內完成),大約失掉接近二十球,最記得其中一場負七比三,其中有五球是我犯錯的。我想,當時那些隊友很想「大巴大巴車死」我。後來教練跟我說:「臨尾救左幾球靚波,啲球證都話救得靚。」但我想他心裡也用數以萬句粗口咒罵了自己:「揀另一個可能唔會輸咁多……」

就這樣,完成了我的處子戰,而後來的記憶,都已經很模糊……很模糊了……..十年後,從衣櫃拿出這件球衣,球衣上的仍然殘留著當年留下的污漬。穿回一遍,球衣仍然衣不稱身(到大脾位置),寬闊非常,是我這十年來都沒怎長大?還是那件球衣……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大了?

唔知呢……….而你的處子戰,又是何時呢?

原意:
喜歡足球的人皆有過足球夢。兒時立志要當足球員,因而參加不少足球訓練班,校隊,區隊鍛鍊球技,長大後,夢醒了,足球員沒當上,留下來的就只有衣不稱身的球衣。如今球衣仍舊衣不稱身,但人卻大了。物件總是出奇地記錄昔日的感覺,翻開了,回憶湧現。

接下來的日子,我將與大家分享我昔日幾件的特別戰衣。希望能透過球衣分享,與大家一起尋找昔日快樂的,美好的,悲痛的,熱血的,______的足球回憶。也許,我們曾經在足球場上碰過面,比拚過;亦也許在我的故事中,能找到你自己的故事或回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四)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四)
Aug 29th 2013, 04:28, by 宏昌事件關注組

編按:房委會現時名下還有六幢工廠大廈,但在短期內可能會減少一幢 , 因城規會早前建議改變宏昌工廠大廈的土地用途為休憩用地,影響廠戶生存空間。廠戶擔心即將要搬走,成立了宏昌事件關注組。

一廠一故事之六

五金公司

廠戶負責人表示,經營五金這行很不容易,有時客戶尺寸有錯,有時加工方面出錯,自己便要承擔責任,所以憑經驗作判斷很是重要。

宏昌面臨更改土地用途,對小廠戶衝擊最大。小廠戶之所以能夠生存,全靠薄利多銷。宏昌這類位於市區的廠廈,租金相對較便宜,上落貨又比鬧市的商鋪方便,最適合不過,若一旦拆遷,再無生存空間。

廠戶期望政府保留宏昌工廠大廈,城市規劃應包括在每區撥地興建如宏昌的廠廈,建成如工業村就最好。這樣就可以方便居民尋找工作,不用長途跋涉去上班,交通費也減省不少。市民除了安居,還要樂業才能生存的呀!

香港永遠都需要工業:基建、維修、保養……無一不依賴工業。政府寧願將廠廈改成什麼創意藝術村,卻對正在經營的小型工業置諸不理,任由自生自滅,這究竟是何道理?政府與其花巨額金錢扶貧,不如切實支持中小企,由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去養活基層。

政府官員若能虛心聆聽這些小廠戶從生活積累的智慧之言,要管治好香港,又有何難?

相關報導: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二)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一)
宏昌工廠大廈何去何從?(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不能小覷年青力量

 
Look great with these tips.

With the latest chic advice in Trending Now...Beauty, you'll pick up know how on looking your best and feeling great from the inside out. Subscribe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不能小覷年青力量
Aug 28th 2013, 16:29, by edison

八月,正值暑假,是學生樂團和合唱團舉辦年度音樂會的絕佳檔期。Ponte Singers便於今年舉辦了名為「生‧息」的音樂會,表演孟德爾遜的《芬加爾洞窟序曲》及奧爾夫的《布蘭詩歌》。

Ponte Singers是一隊非牟利的青年合唱團,由年輕指揮林屴汧在2010年成立,成員來自多間中學和大學。此前他們已舉辦了三場不同主題的音樂會,而今年就是以德國音樂為主題。

與過去的音樂會相比,這次的規模是歷年之冠,除了固有的班底,Ponte Singers還邀請了香港新青年合唱團、滬江小學、聖保羅書院等學校合唱團同台演出。更特別組織了Ponte Orchestra—一班由本地及海外留學的音樂系畢業生組成的樂團,據稱表演者總數超過300人。為了宣傳音樂會,Ponte Singers不但製作了一段宣傳片在Roadshow上播放,還在銅鑼灣鬧市中進行「快閃」式表演,更製作了一段甚具水準的影片。這些宣傳手法即使是經營多年的合唱團也未必能夠做到,所以說年青人的力量和創意是絕不能小覷的。

說回音樂,在林屴汧的指揮下,Ponte Orchestra所奏的《芬加爾洞窟序曲》開始時帶有沉重且神秘的感覺,然而提琴部份拉奏主題旋律中的短音不太清晰,聽起來有點模糊。幸而在林屴汧清晰有力的指揮下,樂團的表現漸入佳景,各個樂器組都展示了不俗的技巧。整體而言,林屴汧的演繹不錯,若能把音樂處理得更細緻,將樂曲中各層的變化展現得更明顯(如轉調的過程),突顯音樂的戲劇性,相信他透過音樂所呈現出來的,必定是一幅色彩更絢麗豐富的蘇格蘭景色。

接下來是音樂會的重頭戲《布蘭詩歌》。表演前只見樂手和合唱團團員分別從舞台兩側和二樓門口魚貫入場,整個舞台都站滿人,獨唱者幾乎是坐在舞台的邊緣,可見場面是如何壯觀。這個超大型合唱團開始時演唱的〈噢!命運〉震撼力驚人,比之前超過170人的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過之而無不及。而且Ponte Singers不但聲量大,聲音的控制和融和也做得不錯,沒有用「死力」來唱。考慮到這個合唱團是以學生為主,不是經常走在一起練習,能在有限時間把他們的聲音調校至如斯程度,林屴汧絕對是功不可抹。

不過《布蘭詩歌》共有25首樂曲,長達1小時,表演期間難免出現一些「沙石」,例如咬字。《布蘭詩歌》以德文、拉丁文和法文寫成,Ponte Singers唱得不錯,子音大致清楚和整齊,但在應付一些快如急口令的樂曲像〈當我們在酒館時〉時,便出現亂子。另外有時會出現拍子不穩的情況,最明顯是〈店員,給我拿最好的胭脂來〉,女聲表現過度興奮,因而衝快了。樂團也有拍子不穩的情況,甚至出現樂團反帶著林屴汧的情形。部份原因是因樂手分開坐,而且距離指揮很遠,反應不一;部份是樂手在樂曲中段集中力下降,對指揮的指示的反應遲緩了。

負責獨唱的分別是女高音鍾嘉欣、男中音胡永正和男高音吳智誠。鍾嘉欣的聲音婉約溫柔,演唱附點音符時表現出富彈性的音色。吳智誠唱的〈烤天鵝之歌〉的音域很高,第一個音已經是高音A,之後更要唱出高音C和D,必須要用假聲唱出。吳智誠由假聲轉回真聲的過程順暢,只是高音位有點緊。至於胡永正,他是唱得最多的一位,而且樂曲風格各異。他的咬字不但清晰,而且帶有情感,充滿語調,聽得出是在理解歌詞,細心感受當中的意義後,精心設計出來。不過〈焚心以火〉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高音,又不能用假聲唱(除了最後一個高音A),因此高音的投射明顯是很困難,被樂團的聲音蓋過了。

《布蘭詩歌》完結後出現一些「蝦碌」的場面:樓上的門開了,小孩都離座,林屴汧也阻止不了;他又忘記邀請獨唱者站立接受掌聲。這些都顯示林屴汧經驗不足,儘管如此,經過這個音樂會,他和這群年輕人都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熱誠,希望他們能在音樂之路上行得更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