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唔該足總加返球員號碼!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唔該足總加返球員號碼!
Sep 15th 2013, 13:59, by Momay

今日丙組其中一場比賽係九龍城對油尖旺,喺九龍仔運動場舉行。上季丁組冠軍油尖旺今屆係繼天旭後又一丙組熱門,當然要睇睇咩事。睇咗半場大埔嘅比賽之後,趕到去九龍仔仿真草嘅時候已經3點幾,一去到仲可以睇到天旭對荃灣,陳家興、陳耀麟、劉子亮、羅倫士等真係星光點點,睇咗一陣就去咗隔離嘅九龍仔運動場,龍城康體對升班馬光華,未行入去就聽到:

「攻呀!咪撚屌住呀!」

好熱血呀屌你!上到看台已經完場,打聽下先知光華輸1比2,相信呢句都係佢地嘅球員爆出黎。輸波後當然要賽後檢討,於是乎成班球員坐晒喺到傾返場波嘅不足,史提芬都有發言鼓勵球員下次在黎過,喂!雖然只係業餘,但係應該就好似光華佢地咁,大家互相檢討自己嘅不足有唔明就問,大家一齊講出黎分享,大家溝通多啲,咁先係一隊波!唉!見到佢地上下一心,呢個時候就諗起以前自己有份踢個隊丙甲球隊XX,屌啦星輸咗只係識你屌我屌你,佢話你廢你話佢廢,你賴我我賴你,冇到場嘅都賴埋,一盤散沙,最後咪消失埋囉。

講返九龍城對油尖旺,九龍城著紫衫,油尖旺著白衫黑褲,2隊起初中場混戰多,要到12分鐘先有第一腳射門,到18分鐘,油尖旺角球開出,九龍城球員手球,油尖旺12碼先開紀錄1比0,之後油尖旺佔主動,但九龍城頑強之防守唔係講笑,終於喺39分鐘憑油尖旺守衛戴球失誤,九龍城球員單刀射入追成平手,半場1比1。

天公不做美,半場大雨,跑道上嘅市民都湧晒上看台搞到有個錯覺好多人呀!下半場油尖旺控制全場,上屆丁組射手潘嘉煒喺邊路玩晒,九龍城後面正式崩潰,9分鐘潘嘉煒邊路地波橫傳俾球員接應在射入成2比1,看台上除咗2隊球員同家屬,可能只有一名傻子真心睇緊場波,所以避雨嘅市民只係避雨,場波咩組別WFC,一停雨又繼續跑步。25分鐘又係潘嘉煒喺邊路玩,今次傳中俾禁區內守候嘅隊友,隊友球不著地窩利抽射死角破網,靚波,3比1!34分鐘,油尖旺在下一成,娥眉月位置抽射直飛死角成4比1!34分鐘油尖旺嘅陳家俊(應該係)上埋去助攻傳中俾隊友在喺禁區射地波成5比1完場。

其實丙丁組嘅比賽不能強求什麼,呢場都冇咩可以補充。今年HKFA.com甲組賽後統計有賽事統計,值得讚,但係希望HKFA加返低組別陣容嘅球員號碼,因為唔係所有球員都係一般球迷認得,有時有埋號碼,認人都易啲。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保育團體聯署宣言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保育團體聯署宣言
Sep 15th 2013, 14:02, by 獨媒轉載

與其發展郊野公園及盲目填海造地建屋
不如開發「棕土」、「丁地」、高爾夫球場用地及軍事用地
不應辜負保育界及普羅市民對政府保育自然生態的期望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於2013年9月8日的網誌《局長隨筆》題為「凝聚共識 覓地建屋」的文中指出:「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我們的答案是:「與其發展郊野公園及盲目填海建屋,不如先開發「棕土」、「丁地」、高爾夫球場用地及軍事用地,以滿足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建議目標的 47萬個單位需求。政府現階段毋須急於犧牲珍貴的自然資源,更不應辜負保育界及普羅市民對政府保育自然生態的期望。」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競選政綱中表示,香港並不缺乏土地,欠缺的是全局觀和長遠的規劃。市區和郊野公園以外,全港仍有大量未開發土地。目標是靈活供應土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政綱包括有效保護郊野公園及具生態及其他價值的土地和水體,長遠規劃可供開發的土地。然而,陳茂波有關言論正與梁振英的競選承諾背道而馳。梁振英於本月10日亦指出,郊野公園佔本港相當大的面積,除保育之外,亦作休閒及康樂之用。

香港政府於1976年訂立《郊野公園條例》及後設立郊野公園,其中一個目的是保護水塘集水區,如果容許郊野公園作高密度發展,會否影響部分地區食用、灌溉用水供應?水塘水生生境繁多,亦是整個河盆系統構成部分,一旦填平水塘發展,生態影響可牽連到其他郊野公園內生態環境。同時,環境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正進行《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系統地檢視本港現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和措施,亦正為郊野公園內「不包括土地」(Country Park Enclaves)納入規管。環境局一邊做保育工作,發展局卻與其唱反調,反映兩局互無協調?

郊野公園沒有入場費,人人平等,大家都有權走到郊野公園舒緩生活壓力、享受世界級景致。歷史告訴我們,從90年代發展商計劃於大埔沙螺洞興建高爾夫球場,涉及八仙嶺郊野公園部分土地,遭環保團體大力反對,更入稟司法覆核令計劃告吹,到2010年政府企圖借用清水灣郊野公園5公頃擴建堆填區不果,郊野公園的社會價值有目共睹。政府亦不應盲目填海,並應就香港西部及中部水域進行策略性環境評估。

政府聲稱填海是為應付人口及房屋需求,但政府從來沒有人口政策,更沒有考慮過本港最終的可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更計錯未來人口增長,統計署在2010年曾推算2039年人口達889萬,但在去年又改為847萬。政府沒有任何長遠人口規劃,破壞海洋資源填海造地治標不治本,政府應進行《人口遠景及長遠政策》全民諮詢。香港需要一個整全的海洋規劃,以可持續的方向保育海洋生態資源。

政府在考慮發展郊野公園及盲目填海造地建屋之前,應先研究其他方案。

「棕土」

根據「公共專業聯盟」早前發表《新界棕土研究及土地發展方略》有關土地供應及策略的研究報告,現時跨境貨運量在2004年開始下跌了4分之1,已被河運方式取代。在需要式微的情況下,政府應該重新檢討露天貨櫃、臨時倉庫等已破壞土地-棕土的用途。在 2011 年,棕土主要分布在新界4個區域內,分別是元朗區、北區、屯門區及大埔區,其中最多棕土的地方為洪水橋、其次為坪輋、新田/落馬州、唐人新村、恐龍坑、八鄉、古洞北及掃管笏。新界棕土總面積共 803.2公頃,面積接近半個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1,700 公頃)。

「丁地」

政府去年公佈預留作丁屋發展的用地達1,200公頃,扣除一些斜坡等不可使用的土地外,還有高達932公頃用地。

高爾夫球場用地

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170公頃,其面積有如整個荃灣區之大,屬於私人會所,會員僅2,500名,會籍10至50萬元不等。政府是以1,000元作為地價批出土地。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經濟學者關焯照曾建議,把全港5個至6個高爾夫球場放進土地儲備,估計可提供約700公頃土地。

軍事用地

全港共有2,750.7公頃軍事用地,使用率一直偏低。當中位處市區佔地10公頃的九龍塘軍營、159公頃的石崗軍營,前者人跡罕至,後者於周末開放予香港飛行總會使用,屬可優先發展土地。

結語

「棕土」、「丁地」、高爾夫球場用地及軍事用地等各項土地面積共2,600公頃,遠比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劉炳章建議開拓5%郊野公園土地(2,200公頃)多。

我們希望梁振英履行競選承諾,「有效保護郊野公園及具生態及其他價值的土地和水體」,迎難而上,「長遠規劃可供開發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進行《人口遠景及長遠政策》諮詢全港市民,制訂「全局觀和長遠的規劃」。政府現階段毋須急於犧牲珍貴的自然資源,更不應辜負保育界及普羅市民對政府保育自然生態的期望。

聯署團體:
香港地球之友、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香港自然探索學會、綠領行動、綠色和平、香港自然生態論壇、西貢大浪灣關注組、大浪灣之友、長春社、創建香港、綠色力量、環保觸覺、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排名不分先後)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誰是大學校董?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誰是大學校董?
Sep 15th 2013, 14:40, by Alice Chui

高等教育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六月,嶺南大學校董會遴選委員會推薦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鄭國漢為新任校長,被問到會否因中央壓力而解僱嶺大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時,回應:「只有陳智思(校董會主席)先係我BOSS。」究竟誰是才是一所大學的「揸FIT人」?至少在選校長的過程上,校董會的權力似乎毋庸置疑,而在這機制下,八大院校中嶺大、中大和浸大的學生校董甚至沒有參與討論的權利,或只有個別情況下被「法外開恩」,獲准以「observer」(觀察員)身份旁觀。

昨日(九月十四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邀請了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嗚、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陳樹暉,以及香港教育學院教學人員協會主席兼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民選教職員代表李展華,出席「高等教育研討會:老闆何人?」,討論現行校董會架構、功能及改革路向,研究如何提高員生在遴選校長的議題上的影響力。

行政長官指派做校董

學聯主講陳文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代表會主席)及廖思銘(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常務秘書)簡介目前校董會的構成時,不諱言香港專上院校校董極大部分由行政長官委任,受政府勢力干預之餘,或影響院校自治。

以香港教育學院為例,校董會成員二十六人名單中,有十四名校董來自專業及商界,由行政長官直接委任,其他成員包括教育局局長代表、學院的校長、以及三名副校長。教職員或學生校董僅七人,包括三名教職員選任代表,三名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及一名學生代表(必須為全日制學生,慣例由學生會會長出任)。

高等教育

校董會成員良莠不齊

雷鼎嗚指出在現時學術資本主義下,各大院校校董由商界人士出任情況並不罕見,大學一方面要力爭世界排名,提高學術地位,二要兼顧教學資源不失,開源節流。接納商界出身的校董能為院校帶來資金,這是現實上不能避免的事。同時,他承認部分校董對院校的現狀背景都十分陌生,對院校長遠發展確會有負面影響,甚至有「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的情況」。

現為教院校董的李展華及已卸任嶺大學生校董陳樹暉質疑校董會成員良莠不齊,對所負責的院校毫無認知,陳樹暉不滿某些來自商界的校董「連做功課都懶」,他在任時正當多份報章披露嶺大屬下兩間社區學院超收嚴重,但有人仍在校董會上對該事顯得錯愕不已。陳樹暉希望改革校董會組成方式,限制行政長官任命校董的權力。

做校董=升官?

李展華直指獲委任為校董已變成「終極捷徑」,如現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2002年獲前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邀請出任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成員。律政司司長袁國強2010至2012年亦是教院校董。此外,他期望校董對負責院校及高等教育有基本了解。但李展華對學生在校董會的角色有保留,坦言近年教院學生校董為一年級學生,對校內架構認知不詳,很難在校董會作實質建議。

葉建源分享他兩為大學校董的經驗時表示,解釋結校董會的職能:一是定期為院校現況及發展作意見;二是監督院校運作;三是關鍵時刻,如校長任命的決定權。而學生校董是重要的溝通橋樑,即使在遴選校長程序中的一票未必對結果產生影響,但可保障學生的基本知情權。另外,他指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材,大學生涯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和選擇權,同時鍛鍊學生為自己所選的路負責。學生校董正是博雅教育的體現,讓學生參與校政,促使其作社會的參與者、領導人。

高等教育

大學應如何發展

無論校董是誰,嘉賓都同意一間大學若要有所作為,校董會主席要好好為學校把關,校長則負責具體事務。身為學者,雷鼎嗚提倡「教授治學」,他認為一所良好大學的基礎是要保障學術自由和水平。所謂「蛇無頭不行」,他用「武功」比喻學術地位,謂「好難想像少林方丈由武功低微的人出任。」雷表示校長人選在學術上必須有地位,一定的行政才能及籌款能力。

選校長 多風波

去年,本港有三間大學展開校長遴選程序,包括香港教育學院、嶺南大學及香港大學,因學生校董投票權問題而引起不少風波。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會長黃俊邦不滿Cap.444《香港教育學院條例》限制學生及教職員校董參與委任校長之討論及投票,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成為香港首宗大專院校學生以法律訴訟爭取學生校董有權投票選校長個案。《教院條例》第11條列明校長或副校長的委任,由出席校董會會議並有資格投票的校董會成員以不少於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決議而產生的,而教職員/學生校董不得參與有關商議或投票。

無獨有隅,在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認為「符合大學的最大利益」情况下,可自行決定拒絕學生校董參與任何會議。以至今年六月嶺大學生會會長葉泳琳批評整個遴選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低,形容鄭國漢獲薦為嶺南大學校長與「空降」無疑,更在開學禮上舉起「我不承認鄭國漢為嶺大校長」標語。現時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都已容許學生代表投票選校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谁是造谣者?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谁是造谣者?
Sep 15th 2013, 14:53, by 墙外仙

中新网广州8月30日电(奚婉婷 龚璇)广州警方30日通报了3起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案例,其中广州一男子在新浪微博上造谣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

   据警方介绍,8月27日0时27分,新浪微博有网民发布信息称"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 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该信息引起众多网民的转发及评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广州越秀警方通过网络巡查发现该不实信息后,立即组织民警开展调查,于29日21时许在越秀区文化里某居民楼将信息发布人张某(男,广州人,46岁)抓获。经审查,张某承认自己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目前已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拘留7日。

朋友们看到我转这条"新闻",自然不难猜到,这个广州的"张某"就是我,拈花时评。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造谣的到底是谁。

"广州越秀警方"称张某承认自己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意思很清楚,这条微博帖子是我拈花原创,目的在"散布谣言"。果真如此吗?幸好我有一个为网友称赞的习惯,如果是我转的帖子,只要字数足够容纳,我一定会将帖子的原创者或者被我转贴者名号注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尊重原创,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大多数的原创作者都很注重这一点,毕竟作者是花费了心血的,微博虽短仍是一种创作。

有的时候帖子转来转去的,原创者早已成了佚名,但我至少会将被我转贴人注明在帖子里面,毕竟转贴者也是花了心血的。这条帖子便是如此,在警察给我签名的打印件上,清清楚楚地注明了这是一条转贴。这一点我也向警察作了说明,他们是绝对心知肚明的。

但是为什么越秀区警方要发布新闻说:经审查,张某承认自己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这样说有没有目的,目的是什么?我当然不好妄加推测。不过联想到大约两周前也是这个"越秀区警方"的三名警员造访寒舍,要求我删除两条微博帖子没有得到满足的事实,大家应该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的端倪了。

经我这两天搜索查证,这条帖子的内容早在零七年就出现在网络,与我拈花何干?我为什么要"承认虚构信息,撒布谣言"?

这是我在北京青年报搜到的信息

2OO7年7月18日,有网友在百度贴吧里发布名为《被吹得夭花乱坠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真相》的文章,不少网友跟帖回复试图进—步了解鲜为人知的"故事"。

2O11年12月14日,百度贴吧里—篇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帖子里作者写道:"1985年我曾随—个'上山下乡'工作组在狼牙山所在地的易县管头乡做过半年的农村状况调查工作,有幸聆听了—位老先生对五壮士故事的另—种描述。"

"这5人只不过是几个共产党的散兵游勇,来村里后要吃要喝,稍不如意就打人。由于几个人手上有枪,村民们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后来有人想出了个办法,偷偷地把 他们的行踪告诉了日本人,于是日本人就来围剿他们。"传言中对于细节的描述十分生动,也让不少网友对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感到怀疑,在未核实清楚的情况下,他们也成了这则传言的二次传播者。"听说5个人中有3个是当场被打死的,后来清理战场把尸体丢下悬崖。另两个当场被活捉,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从日本人手上逃了出来。"

我为什么要承认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我比越秀区警方更傻吗?公开向各大新闻单位散布谣言?居然还没有做好功课,没想到这是一条六年前的"谣言"!更为可笑的是,给我的罪名居然是"扰乱公共秩序",我转发了一条帖子,居然能扰乱了公共秩序?我有那么大神通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还把我的手提电脑给没收了,真是没地方讲理了。

更为蹊跷的是,这次对我执法的居然是越秀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什么时候治安大队管到网络上来了??治安大队对网络有执法权吗?如果有的话以后会不会扫黄的、禁毒的、甚至行政科什么的高兴就能管到网络上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成立网络分局?不如都给治安大队管好了,看谁不顺眼就给他安个扰乱秩序的罪名抓起来,天下太平!再把"作案工具"给没收了,还能赚一笔。

我自问玩网多年,从来没有编造过一个自的谎言,这也是我能得到不少网友错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人是喜欢读谎言的,要得到网友们的喜欢,至少必须是一个比较诚实的人。那么言论自由有边界线吗?如何划分言论自由与犯罪的区别?以警察的水平能做到正确区分吗?我个人认为法院、法官更加适合担任这样一个角色。假如我受到了公正的审判,我愿意接受一切惩罚而无怨无悔!

这次的这件事情,我不希望就此结束。我希望我的遭遇能拿到法庭上接受审判,所以我希望就此事提起行政复议乃至诉讼。但是多年来对我施加的经济封锁使我失去了经济能力。有律师愿意免费同我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我希望有,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希望这个国家不再有文字狱,不再有人因言获罪!

另外,当天我被越秀区治安队关在一件审讯室内,在一把用不锈钢焊成的椅子上整整坐了将近二十四小时。如同我当天承诺的那样,我希望问候各位经办人员的高堂!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王建:香港经济增长能力长期衰退的现状与原因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王建:香港经济增长能力长期衰退的现状与原因
Sep 15th 2013, 08:55, by 墙外仙

  香港自二战后至回归前的长时期中,曾经保持着长期的增长与繁荣,与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并称为"东亚奇迹"中的"亚洲四小"。但是在1997年回归以后的15年里,香港的经济增长率却显著低于其他"三小"。都地处东亚,都长期面向美欧市场由出口拉动增长,近20年发展又都是逐渐被中国大陆经济所牵引,香港的经济增长能力却为何绩不如人呢?

  1

  第一个原因是制造产业外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原因,也是讨论最多的原因。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把60年代以来发展成功的轻型制造业向中国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转移,韩国、台湾和新加坡自80年代以来虽然也有产业外移趋势,但显然不如香港转移的如此彻底,所以自1997年以来,香港本地的制造业仍在继续萎缩,但其他"三小"的制造业却还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根据新世纪初期对香港经济的有关研究,说明香港本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是40%,转口的附加值率是20%,离岸贸易只有不足8%。

  在上世纪70年代,制造业占香港总产出的比重曾高达30%,直到80年代中期仍高于20%,但是到新世纪初已下降到5%,2010年已不足1.7%。从工业占总产出的比重看,目前香港已经减少到只有其他"三小"的1/4~1/5。因此制造业这个高附加值产业的长期持续衰退,显然是香港经济增长能力长期下滑的重要原因。

  2

  第二个原因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香港的优势相分离。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前十年具有显著的"轻型化"倾向,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转向了低积累、重消费的增长轨道,同时由于在80年代还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国企在获得经营自主权后,有明显的收入分配倾向于消费的倾向,因此在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始终是个人收入与轻工业的增长显著超过了储蓄与重工业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与香港向内地大规模转移轻型制造业的过程是高度配合的。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由于长期地处海防前线,建国以来没有布局重工业,所以轻型工业比重显著高于中国北方地区,就更容易接受香港的轻型产业转移。从香港对内地的投资结构看,60%的投资投资珠三角,超过1/3的企业注册在珠三角,成为拉动广东省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率先起飞的强大动力,而香港企业的产业转移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并带动了香港本地经济的转口、进出口等贸易的高速发展,是推动香港经济从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这近20年中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中国经济自90年代初期开始就酝酿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转型,从重工业比重看,在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还占工业总产出的近80%,到80年代中期曾一度下降到45%以下,但是到1990年又回升到50%,同时,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从1988年的7.7%,猛升到1993年的超过20%,同期内中国经济的总储蓄率则从33%上升到42%,超过了新加坡为世界最高。这个变化已经不是在传统体制下由国家强制发生的,而是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自然出现的,反映的经济现实,是中国居民在80年代这十年中满足了家用电器消费后,等待向汽车和住宅等更高级消费品升级前所必须进行的储蓄过程。

  9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推动中国的改革向产权层面发展,开始给中国城市微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经历了十年的居民储蓄阶段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城市居民也开始具备购买住房与汽车的能力,1998年政府又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因此到90年代后期,在中国逐渐出现了对住房与汽车的需求,到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居民对住房与汽车的爆发性需求,而这两大需求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出现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住房与汽车的生产都必须由重工业来支撑,例如,一台汽车至少需要一吨钢,十层以下的住宅每平米需要30公斤钢,十层以上还要翻倍,这就引起了中国的工业产出结构"由轻而重"的长期变动过程。从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出的比重看,到2010年已经从90年代初期的50%的上升到71.4%。从珠三角地区看,90年代以来工业结构也是越来越"重",广东省1993年轻工业比重还高达2/3,到2000年就已经对半,目前则超过了60%。

  但是香港在向珠三角地区转移了自己的轻型产业后,却没有像其他"三小"那样继续了本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步伐,而是跨过重化工业阶段,直接迈向了金融、地产、贸易和文化、旅游、教育等代表的服务业,这就使得香港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中国内地90年代后期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不匹配,甚至是渐行渐远。由此,一方面内地经济难以继续从香港经济中获得产业升级动力,另一方面,香港的服务产业亦难以从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获得动力。

  第三个原因是新全球化改变了东亚地区原有的产业与贸易格局,香港经济则由于朝向服务业而难以适应这个变化。冷战结束于90年代初,接着开始出现了新全球化过程,到新世纪初新全球化出现了"奔腾"化的发展。巨大的外部需求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又一巨大动力,也由于美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提升。1994年是中国出口结构的一个转变点,这一年的机电产品出口开始超过了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到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已经是轻纺产品出口额的3倍,占出口比重也从1994年的18%上升到48%,而这个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朝向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随着发达国家在制造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转移,使东亚地区原有的产业与贸易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利用中国发达的基础设施与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建立起新的全球装配制造业中心,而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诸国则与中国展开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分工关系,负责零配件的供应,这样,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对美欧的贸易,大量转变成与中国的贸易,中国对美欧的贸易则急剧增长,并形成大量顺差。因此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东亚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是围绕着这种新的产业分工联系而展开的,但是香港由于制造业萎缩,与内地在制造产业联系方面是日益松弛,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关系就难以出现80年代那样高速发展的盛景。例如,1995~2011年中韩贸易增长了足足20倍,同期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只增长了不足6倍,而导致中韩贸易获得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需要从韩国大量输入零配件。到80年代末期,内地与香港的贸易还占到中国与亚洲地区贸易总额的一半,到目前这个比重已经下降到只有15%了。

  第四个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来了区域结构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香港的服务产业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特征一直都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即工业结构越往南往东就越"轻",相反北部和西部的重工业比重更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前半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倾向,就使得国内需求集中指向了珠三角这个轻工业比重高的地区,加之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的轻型产业转移,是珠三角的轻工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使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得以在长期内领先全国。但是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朝向重化工业,需求重心就开始向珠三角以北地区转移,这种"经济增长极北移"的现象,使工业、贸易与投资活动都不断向珠三角以北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由于香港在地域上远离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香港的服务产业优势就更加难以发挥。

  3

  表三说明,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极向北移动,特别是向长三角地区移动的趋势是极为明显的。珠三角地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比重的显著下降,当然主要是因为香港是发达经济体,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就广东省本身看,GDP占三大地带的比重还是上升的,从1997年的13.7%上升到2010年的18.6%,但是贸易的比重还是从1997年的49.2%下降到2010年的32.4%,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从1997年的39.%,下降到2010年的2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广东省的GDP总值目前还是全国第一,人均GDP却早已被江苏与浙江超过,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辽宁省,2011年的人均GDP也已经追上了广东。从工业总产值看,2010年广东是8.6万亿元,而江苏是9.2万亿元,因此从工业规模看,广东已经被江苏超过。由于重工业是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轻工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重工业比重高的地区,其人均附加值也会高于轻工业比重高的地区。2011年江苏省的重工业比重是73.4%,,而广东当年是61.5%,因此江苏的人均工业产值就比广东高出了46%,最终反映为2011年江苏的人均GDP比广东高出了22.6%。而广东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下降,对香港服务业的发展就具有长期影响。

  第五个原因是香港服务业难于和内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也直接受到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发达,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服务业逐渐本地化的巨大影响。例如,2011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有超过四成不经过香港而由本地直接出口。2000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还刚刚超过香港的一半,但是到2011年已经比香港高出1/3。目前珠三角地区正在兴建高铁网络,建成后在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将整合进珠三角范围内的所有主要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更发达,产业联系也更紧密,估计服务业脱离香港而更加本地化的倾向也会更加明显。

  由于90年代后期以来珠三角地区贸易的本地化趋势,香港的转口贸易增长率到新世纪初就到达了顶峰,其后就不断滑落,1991~2000年是年均12.9%,2001~2005年是年均8.7%,2006~2011年则是7.5%。转口贸易下滑也促使香港转向新的贸易方式,就是发展服务于内地的离岸贸易,有分析说明,香港的离岸贸易额已占到内地贸易总额的13~14%,但正如前面分析指出的,离岸贸易方式的附加值率远低于本地产品出口和转口贸易方式,2010年只有6.7%,因此贸易方式的变化虽然是香港寻找新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却不是找到了更强的增长动力。

  以上是从制造业以及香港以外的角度分析香港问题,下面还需要对香港本地的服务产业结构做一些分析。自香港回归以来,历届香港特区政府都把"四个主要产业"和"六个优势产业",当成是香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主要促进发展对象。这四个主要行业和六个优势产业,共十个产业无一例外都是服务产业,目前在经济总产出中占了2/3,在全部就业中也占了60%,因此分析这十大产业的发展状态,对于我们理解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产业发展优势一般可以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做尺度,计算方法是用一个产业占GDP的比重除以其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如果比值大于1,就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高于全体产业水平,相比于其他产业就有更多增长空间,会引起生产要素向该产业流入,反之则反。下面我们就对香港这4+6个产业目前的情况作一个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分析。

  4

  表四数据说明,所谓"六项优势产业",没有一个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也没有一个产业的比较优势能高过金融和贸易物流这两个产业,"四个主要产业"中的旅游和专业与工商服务这两个产业的比较劳动成产率也低于"1",也无法与金融和贸易物流相比。而金融和贸易物流不仅比较劳动生产率显著高出其他服务业,并且规模大,占了香港全部产出的41%和十大服务业的62%,这种情况说明,尽管金融和贸易物流以外的其他服务业的增长势头近年来还不错,但这八大服务业中的哪一个,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都难以替代金融和贸易物流这两大服务业的地位。

  问题也就在这里。香港的金融与贸易物流产业相对于香港其他服务业的优势之所以特别明显,正是因为这两大服务业与内地的实体经济联系最紧密,但是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内地的实体经济早就产生了与香港服务业分离的趋势,所以这两大服务业的优势随着内地服务业的崛起,或者正在被消弱,或者迟早要被消弱。

  从贸易与物流这个香港第一大产业看,自2005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比香港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还低40%,因此2005年还占到总产出的28.6%,5年以后就下降到了2010年的25.5%。香港金融业的优势目前虽然很突出,但却是建立在目前中国还没有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需要借道香港的背景基础上。必须看到,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平原面积的20倍,未来20年将会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都市群,会集中3亿城市人口与中国40%的经济总产出, 因此以长三角庞大的经济规模为支撑,上海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迟早会超过香港。

  综上所述,香港经济没有实体产业优势是所有问题的逻辑起点。服务业分成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像教育、医疗、文化等都是生活性服务业,这类服务业的增长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居民收入的增长则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最紧密的就是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分工发展与产出增长才引发了对金融、贸易和物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香港由于近20年来制造业明显萎缩,与内地在制造产业方面的经济联系日渐淡漠,与内地经济原有的贸易与物流方向就很容易被改变,金融业的地位也很容易被逐渐崛起的长三角新制造业中心所取代。

  世界上不乏纽约、伦敦等服务业比重和香港相若的城市经济体,它们在长期发展中都能保持住持久的优势地位,而香港却在服务业发展仅20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颓势,这其中的道理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需要远较制造业为多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接触,纽约和伦敦等金融中心,都是处在本国制造业的中心位置,与本国实体经济之间是"零距离"接触,但是香港由于"一国两制"的原因,却有着边界和通关的麻烦,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虽有人才优势,却无空间与时间的优势,一旦内地的服务业发展成熟,就会出现本地化趋势。

  所以,香港没有实体经济优势,服务产业与内地实体经济又是"两张皮",越来越贴不到一起,就是15内来香港经济逐渐丧失增长动力的内在逻辑,这个逻辑不改变,再过10年香港还是走不出低增长的格局,甚至可能更糟。

  面对香港回归以来经济活力下降的情况,中央政府也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振香港经济,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以来,到今年已经连续签署了九个补充协议,但总的来说是"文不对题",因为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不是想要如何用好香港的关键战略地位,如何发挥出香港本来就拥有的制度和市场优势,而是以内地对香港减税、让利和开放各类市场方式来为香港"输血"。前几期的CEPA是着重于对原产于香港的制造业产品怎样减税和开放市场,后几期则集中于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与香港人才的引进。试想在制造业已经萎缩到不足经济总规模2%,而且还在萎缩的时候,CEPA能让香港的制造业起死回生吗?在"一国两制"通关不便的背景下,开放服务业的结果就只能是香港的人才向内地流动,内地的生意却很难向香港积聚,而香港人才大量北上的结果,是只能让香港的服务业在制造业"空心化"后,也发生"空心化"倾向。所以这10年来尽管CEPA已经搞了九期,成果却乏善可陈,就并不奇怪了。

  香港的问题虽然是由于制造业的过早衰退,但是走回头路去重新振兴制造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香港的出路还是在于如何发挥香港服务业的优势。由于服务业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香港服务业的前途就仍取决在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会处在怎样的地位,拥有怎样的优势,以及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的地位、优势与作用,显然不是立足于香港能观察到的,而是必须立足于中国长期发展的大局才能观察到。

——

香港落后于新加坡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几乎没有制造业企业家,企业家无能,无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香港在97前的纺织、服装、玩具等四项产品称冠全球,97后纷纷搬迁到中国大陆。新加坡则不同,产业结构历经四次升级(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占GDP比重跟日本德国一样(20%)远高于英法美(13%)、香港(1-2%),四大支柱产业是石化、电子、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本土大型著名制造业企业有SemCorp胜科、ST新科、特许半导体、立邦、SPC新加坡石油、创新科技等等,外来的制造业巨头更多,像罗罗发动机、雅培、壳牌、住友、三井、埃克森美孚、REC光伏等等在新加坡各有数亿美元投资额的大工厂。举例来说明新港两地企业家的差距,李嘉诚原先做塑料行业,之后专做房地产和水电厂投资;胜科和新科从修船起步,逐渐造船、造钻井平台,如今占领了世界钻井平台七成市场份额。

不是人家的地盘,不是人家的人种,指望英国佬用心去经营?阻断产业升级,使实业空心化,让香港回归后衰落以归咎于土共,可能正是他们的施政目标。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张千帆:抓薛蛮子是公权滥用的标本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earn from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Pick up tips and advice from the noteworthy when you subscribe to Startup Frontier! Read interviews on how they launched and built their businesses.
From our sponsors
张千帆:抓薛蛮子是公权滥用的标本
Sep 15th 2013, 09:58, by 墙外仙

今天新华网的一则消息——薛蛮子因涉嫌网络犯罪而遭刑事拘留,证实半个多月前北京警方以"嫖娼"名义拘留这位微博名人是公权滥用之举。当时,央视高调报道"大V嫖娼",竟占《新闻联播》3分钟之久,简直够得上"常委待遇";《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则发微博建议,要挑政府毛病的人首先要保证自己"屁股干净"。这当然可以作为一种善意的提醒,但是也可以被解读出这样一层意思:批评政府的人必须是自身没有瑕疵的"道德圣人",否则就别怪政府找你的麻烦。这种说法同时假设,只要公民违法,政府就可以理直气壮执法抓人。其实不然。这种假设违背了行政法治的一条基本原理,那就是如果抓薛蛮子这种行为构成"滥用职权",那么也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的一种。

中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款明确规定,法院可以撤销"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一般的程序或实体等"客观违法"不同,滥用职权是一种"主观违法"行为。如果薛蛮子明明不是嫖娼,而警察以"嫖娼"为由拘之,显然属于客观实体违法。但即便薛蛮子确实嫖妓了,警察拘留就一定合法吗?未必。如果警察"心术不正",抓薛蛮子嫖娼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是不让他讲话,或"杀一儆百",震慑一下热衷"传谣"的大V们,那么行政行为就构成滥用职权。换言之,合法的行政行为不仅必须客观合法,用合适的法条和程序处罚个人违法行为,而且还必须有合适的动机。要抓薛蛮子嫖娼,那就是为了抓他嫖娼,而不是为了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则即构成滥用职权。

禁止滥用职权是法治国家的普遍原则,对于行政法治刚起步的国家尤其重要。早在19世纪,行政法母国法国的行政法院即要求政府行为必须遵守基本行政道德,不得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在1924年的案例中,法国市政当局禁止海滩开设裸体浴场,但其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市政府所开的浴室;在1934年的案例中,某市长颁布法令限制跳舞场所,但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让人们去租用他自己开的旅店。以上行为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实际目的并不正当,因而都构成了滥用职权。同理,欧洲共同体也禁止"别有用心"的公权滥用。在1976年的案例中,共同体理事会希望提拔一位长期在共同体任职的内定人选,所规定的任职条件完全按此官员"量体裁衣",结果被欧洲法院判决构成了滥用职权。虽然在成熟法治国家,滥用职权并不常见,但是在行政法治尚未落实的中国,这种行为屡见不鲜。

北京警方事后发布了此次抓捕行动的经过,试图让公众相信,薛蛮子并未被"设套",而只是一次普通"扫黄"行动的"意外收获"。但是从事件发生的前后来看,抓薛蛮子显然不是真的因为他嫖娼,而是因为他是经常挑政府毛病的大V,而有关部门要用他给大V们敲敲警钟。这一点从警方非同寻常地高调爆料一起普通嫖娼事件,以及央视等官媒不失时机的报道重点即可看出。假如警察是在履行公务、查获"黄窝"时偶然发现了薛蛮子,当然是属于正常执法。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恰好抓获薛蛮子嫖娼,似乎过于"巧合"。刚刚抓了秦火火,而谁都知道薛蛮子是尔玛公司的"后台",于是就有人预言薛蛮子会"出事",而他果然就出事了!即便有安慧北里小区的"群众举报",但是何以就锁定1809那一户?而且如果租户是妓女的话,为什么早不查晚不查,偏偏等薛蛮子完事出门的时候恰好遇上警察在门外守候?这一切恐怕难以都用"巧合"二字解释。当时即有小道消息称,警方早已"盯上"他了,对其一举一动洞若观火。但是神州大地熙熙攘攘,嫖客娼妓不知几何,为何偏偏对薛蛮子嫖娼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上海高院法官集体嫖妓,也没有让公安那么关注,只是在私人费尽周折调查取证之后才被揭露?什么时候算不上犯罪的私人嫖娼变得如此重要?最后答案还得靠央视"点题":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大V!

这当然不是说薛蛮子是大V就抓不得,也不是说政府不能抓嫖客。但是政府执法是国家公器,非同儿戏;钉是钉,铆是铆,不得张冠李戴。政府可以抓薛蛮子嫖娼,但不可以因为他是看不顺眼的大V而抓他嫖娼;如此行为表面上什么都合法,实际上是动机不正、主观违法,因为它的实质就是靠表面合法的行为去干实际违法的勾当。封薛蛮子的口、杀大V们的威,这个目的能合法化吗?如果警方要整他们"传谣",那就请适用禁止造谣传谣的相关法条,而不是用"嫖娼"等别的罪名"歪打正着";至于网络谣言是否需要公权出面干预,再另当别论。如果不涉及网络谣言,只是反感他们的立场观点,就更不能动用公权压制了,因为自由表达是宪法第35条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即使薛蛮子是美国公民,也享有这种权利,因为现行宪法意义上的"公民"在很多场合下是指一般个人;言论自由不是选举等严格意义的政治权利,而是不论中国人、外国人都享有的一种普遍人权。以抓"嫖娼"为名,而行压制言论之实,是地地道道的滥用职权。

公权滥用不只是批评政府的一个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实际政府行为——如此频繁,以至我们都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面对这种诡异而恶劣的违法,我们时常感到无力和无奈,因为举证太难了——如何证明警察的目的不是这件事,而是那件事呢?但也许是有关部门过于"自信",唯恐抓薛蛮子嫖娼的真实意图流露得不够明显,会同央视等主流媒体大肆炒作"大V嫖娼",以至此次事件已成为滥用职权行为的标本。不论举证如何困难,也不论自己是否道德完人,我们都要对公权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追问到底,否则就只能进一步纵容公权滥用,而我们对自己沦为公权滥用的牺牲品却只能一声叹息——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就只好跟着政府走,最后甚至蜕变为一种市侩哲学——只要跟着政府走,屁股就可以不干净,以至真成了网友调侃的那样:顺我者昌,逆我者嫖娼。如此营造出来的社会道德境界并不比一个普通嫖客更高尚。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迫遷居民家好十月"完" 反對長"拆"會拆毀家園

 
迫遷居民家好十月"完" 反對長"拆"會拆毀家園
Sep 15th 2013, 06:14, by 獨媒轉載

房委會將於今年10月開始正式收緊公屋寬敞戶標準,令全港多達2萬多戶公屋居民無端被定義為「寬敞」而被迫調遷,一旦居民拒絕調遷就會被中止租約;但最近公佈的長策會諮詢文件竟然認同政府收緊標準,甚至製造分化、轉移大眾視線,將公屋申請輪候問題歸咎於公屋居民,實情是政府建屋不足、偏袒大財團所導致的。我們認為房委會應該增加公屋供應解決問題,而非不斷收緊公屋居民生活空間,強迫居民調遷。

我們認為政策問題如下:

特首違反承諾,長策會盲目護航

特首梁振英多次在政綱和公開場合提過︰ 「……逐步提升最低公屋編配面積標準,以改善公屋居民的居住環境」。鄰近新加坡政府更是不斷提升居民住屋權利和質素,反之香港政府卻不斷壓縮居民生活空間,而長策會的建議與梁振英政綱背道而馳,提出加強打擊寬敞戶(早前政府已收緊寬敞戶標準),也提議以「見縫插針」方式,在現有屋邨加建公屋單位,增加屋邨密度,兩個建議只會令公屋居民住得擠迫,諮詢文件亦無提及要提升擠迫戶的標準。現時的政策根本完成違背特首的競選承諾,但長策會作為不但沒有修正,反而只為特首護航,漠視市民需要!

與現行政策自相違背

長策會多次提及政府希望讓市民安居、協助長者建設家園,但文件竟然認同房委會不斷收緊寬敞戶標準、甚至建議收緊富戶居住權,這樣連公屋的長者戶也不能幸免受到影響。眾所周知,富戶政策己經長期為人咎病,因為它變相鼓吹年青家庭不再與長者同住和照應,否則受到懲罰性的租金。而寬敞戶標準的肆意收緊更是違反公屋居民安居的基本需要!因為居民一旦被定義為「寬敞」後,便要接受房署調遷,否則會被取消租約,使居民難以安居。但文件竟然鼓勵進一步政府收緊富戶和寬敞戶政策,實在與政府希望讓市民居家安老的理念自相違背。

壓縮住屋標準,製造不必要的單身公屋需求,減慢單身人士上樓

更一步趕走更多公屋居民,亦不見得能解決到一人單位不足的問題。以「寬敞戶政策」為例,由於政府不斷收緊寬敞戶標準,以致近年不斷出現新增的「寬敞」住戶,政府公布需調遷的寬敞戶共有20581個,即使寬敞戶十年內不再增加(但政府卻不斷收緊標準製造更多「新」寬敞戶)、並全部遷出,平均每年也需要2058 個1 人單位,比現時每年供單身人士的2000 個編配額還要高!換言之政府最少要提高有關配額一倍才能維持現時單身人士的編配進度。這樣平白令1 人單位更為緊張,即使政府將45歲以上單身輪候人士「加分」也於是無補。

破壞公屋居民安居

確保市民「安居」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即使在文件也多次提及希望令市民「安居」、「建設家園」等等,但是,政府一方面鼓勵人安居,但另一方面又收緊富戶、寬敞戶政策令更多公屋居民被不必要地搬離自己長年的家,這種做法連最基本使人安居也做不到,反而不斷污名化公屋居民,將現時所謂「富戶」、「寬敞戶」打造為「不充分合理運用公屋資源」的一群,今次政策收緊連未滿70歲的長者也不放過,但卻沒有審視現行富戶、寬敞戶標準是否合理?只是不斷壓縮公屋居民居住權利,破壞家園!做法十分可恥!

將房屋問題轉移視線、分化居民

文件中以「充分和合理運用公屋資源」為由去收緊富戶、寬敞戶政策,意圖將社會上劏房戶、上樓慢等問題歸咎於這些公屋居民,但實情是政府一直偏袒大財團地產商,容許他們屯地自肥!文件完全沒有處理香港高地價的問題,只是向現有公屋居民開刀!上述問題成因是由於政府沒有增建公屋、假自由市場之名放任樓價、地價飊升、令輪候公屋需求愈來愈多。但政府根本沒有長遠解決問題的決心,卻把問題轉移在公屋居民身上,甚至分化他們,逃避責任!

政策制定過程完全是黑箱作業

一直以來,房委會聲稱為一非官方諮詢架構,她負責開會商討、修改、通過政府的房屋政策,但收緊寬敞戶這重要決定只由房委會的十多名委員「拍板」成事,完全無須向公眾負責,加上委員皆由政府委任,公眾無任何途徑去監察委員;以房委會多次收緊寬敞戶標準為例,作為持份者的公屋居民無法參與其中的討論過程,只能無奈接受十多名委員通過的議決,過程毫不民主。

對於這個擾民又荒謬的政策,我們要求房委會 :

1. 立刻擱置寬敞戶政策,還公屋居民合理居住權;

2. 停止迫遷受影響公屋居民包括(60歲或以上的長者);

3. 妥善規劃建屋,增建公營房屋,實際解決公屋輪候問題;

4. 房委會在政策制定過程毫不民主,公眾在決策過程應該有參與權。

聯絡人:公屋被迫遷戶關注組義務幹事 黎治甫 (TEL:9493 0492)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公民授權

 
公民授權
Sep 15th 2013, 06:04, by 戴耀廷

公民授權與公投不同之處,是它的真正意義並非要從所有選民中得出一個能代表大多數的意見,而是要收集選民對某一方案的支持。其作用只是在於反映有多少選民是支持這方案。

「佔中」計劃由「佔中」支持者先透過商討會議,商討一系列經國際專家確認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選舉辦法方案,然後推薦數個方案交全港市民考慮。全港合資格選民會透過一個程序(以電子投票平台或議員辭職啟動補選)選出一個方案,授權「佔中」提交給特區和北京政府考慮。

我們稱這為公民授權程序。之前這程序也有被叫作公投。現在我希望能清楚及準確地確定這程序應是公民授權而非公投。兩者有甚麼分別呢?是否只是名稱上的差異呢?

雖然公民授權和公投都會是一個讓所有選民直接表決的程序,但它們之間仍是有不同的。公投通常會有一個議案交所有選民決定是支持還是反對。由於這是用於讓全部選民共同議決這重要議案,因此不少公投程序會為公投的投票率定出下限,即參與公投的選民必須達選民總數的一個百份比。有一些公投程序更要求投支持票的選民要達選民總數的一個百份比,議案才算通過。

雖然在公投的討論,主流看法認為不應為公投的投票率或支持票設下限,因那會把沒投票的選民也實質算為反對票,或給反對的選民所投的票更大票值,但有不少公投程序仍會為投票率甚或支持票設下限的。

公民授權與公投不同之處,是它的真正意義並非要從所有選民中得出一個能代表大多數的意見,而是要收集選民對某一方案的支持。其作用只是在於反映有多少選民是支持這方案。有多少選民參與這公民授權程序,就代表有多少選民是支持這個方案。故此公民授權的程序是根本不用設投票率下限,更加不會有支持票下限。

由於公投是要掌握全部選民對一議題的意向,故大多數公投都只是給選民兩個選擇:支持或反對。若有超過兩個選擇,會很難解讀公投的結果。但公民授權的目的只是要得出有多少選民對某方案有多大的支持,故公民授權的程序可容許更多樣的投票方法。選民可有多於兩個選擇,亦不一定要從選擇中只選一個,而可以是為各選擇定優次排序。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Sep 15th 2013, 04:02, by 周鍾揚

上個星期在時代廣場進行「中國茉莉花革命」期間、有個警察有些偏幫時代廣場的保安、本人便半開玩笑的拉他埋一角、笑著地細聲對他說 :「你是否想我罵你、因為被我罵過的、都全升職了!」
1) 記得大約30年前某一天、本人父親給本人看他剛去完深圳後的照片、當時父親被深圳市市長梁湘(深圳市開坊牛的最大功臣) (後來64後因為是趙紫陽派、所以仕途垥坷)邀請吃飯、照片中父親坐在主家席梁湘的隔鄰(是第一首席貴賓座) 、然後當時父親告訴本人、當時還在仲量行打工的梁振英、只坐在距離主家席很遠的枱在抄筆記!當年本人第一次看到梁振英的照片、便覺得這人相貌不好、不像聰明人!今天他便當了勾結黑社會的特首!
2) 幾年前初寫文章、罵過那法官馮驊、他後來便當了好像選舉委主席!
3) 本人30年前見到潘珮璆、便感覺得這人不太好、也不像聰明人、他也當上了上界立法會議員!
4) 本人近幾個月前大罵嚴重侵犯本人人權的袁彌明、她後來又當了「人力」主席!

本人簡單地說了上面事實給那警察聽、那警察聽到後很大反應的說不想聽了、便馬上走開了!

相信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這個人類史上前無古人、後應無來者的超級巨型實驗、是怎樣玩的了!哈哈哈!

P.S.:---
其實袁彌明參與這實驗項目、已早有啟示!在第90期Money(智富) 雜誌(2009年7月11日)--- 標題文章是袁彌明X粉紅「特工」!他的身份其實就相當於本人在澳門葡京認識的所有女特工一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013西藏研討會-中文大學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2013西藏研討會-中文大學
Sep 14th 2013, 17:21, by porster

新聞自由及流亡藏人處境
(普通話演說)
講者:蔡詠梅 : 開放雜誌執行編輯
桑杰嘉 : 西藏流亡政府資訊及國際関係中文部及官方雜誌西藏通訊總編輯

日期:16/9(一)
時間:6-8pm
地點: CYT_L4 (鄭裕彤樓LT4)

西藏境內環境、規劃、政策
(英文演說)

講者:Professor Michael Davis
-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
-西藏和中國的國家少數民族政策與人權
諾布通篤 : 環境及發展部主管

日期:23/9(一)
時間:6-8pm
地點:中文大學 WMY_405((伍何曼原樓405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013西藏研討會-城市大學

 
Find SIGG's Classic Aluminum Water Bottles at MYSIGG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one bottle at a time!
From our sponsors
2013西藏研討會-城市大學
Sep 14th 2013, 16:37, by porster

西藏境內環境、規劃、政策
(英文演說)

講者:Professor Michael Davis
-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
-西藏和中國的國家少數民族政策與人權
諾布通篤 : 環境及發展部主管

日期:23/9(一)
時間:6-8pm
地點:中文大學 WMY_405((伍何曼原樓405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