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文化論政】小西:香港需要一所表演藝術資料館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文化論政】小西:香港需要一所表演藝術資料館
Jan 30th 2014, 11:52, by 香港文化監察

圖: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本月十九日,有幸出席國際演藝術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主辦的「庫藏文化:藝術資料整存和統計的策略、實踐與發展交流座談會及工作坊」,聽到來自澳洲、中國內地、台灣、澳門以及本地學者與藝文工作者有關藝術資料整存和統計方面的種種經驗分享,實在獲益良多。

做過本地劇場研究的,大概都會明白搜集相關資料的箇中甘苦。記得2010至2011年跟朋友合作研究本地實驗劇團「沙磚上」期間,由於這個早於1997年進入冬眠的戲劇團體大部份作品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不少作品不是沒有錄像記錄,便是紀錄殘破不全。有時,儘管慶幸劇團部份成員還保存了部份作品的錄像紀錄,但由於年代久遠,有部份錄像帶的聲軌早已壞掉,就算錄像帶影音俱全,但素質也大多差強人意。試想想,就算像我這類在八、九十年代曾經親臨其會的現場觀眾,面對着這些五癆七傷的錄像帶,還是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那麼,對於後來的戲劇創作者、研究者甚至普通戲劇愛好者來說,就更是一籌莫展,別說什麼研究了。

不過,最令戲劇研究工作者頭痛的是,當他千辛萬苦努力完成了研究工作,手頭的資料該如何處置?筆者研究「沙磚上」時所接觸過的資料,倒方便處置,因為只要「物歸原主」即可。但你可以想像,那一箱在塑膠箱中封塵的資料,只會回到劇團某位成員辦公室或家中的某個角落,繼續封塵,等待「明主」,或待至該成員搬家或搬辦公室時,因為空間有限而被逼送往堆填區,回到最原始的循環。但歷史是不能循環的,尤其是原始資料,沒有了就是沒有了。況且,就算這些原始資料有幸繼續得以保存,也不代表後來者有機會使用。相信不少從事本地戲劇研究的學者都會明白,就算你將原始資料物歸原主前自行複製一份,那些原始資料的命運根本沒有改變,其他創作人或研究者還是要通過私下的熟人網絡,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資料,更莫說公眾了。

為什麼要保存表演藝術資料?
或許,你會感到疑惑:真的值得花這麼時間、空間、資源、金錢和心力,來保存本地表演藝術資料嗎?這些原始資料,除了對極少數的本地戲劇學者與研究生外,還對誰有意義?若將表演藝術僅僅狹義地理解為「戲劇」(Drama),雖說「戲劇」早於上一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自中國內地引入香港,香港戲劇的專業化卻只有短短廿多年歷史,還很年青。說雖如此,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香港戲劇卻有長足的發展,不同類型的大小劇團相繼成立,演出的數目亦不斷增長,而隨着戲劇市場近年的穩步成長,配合政府西九龍文娛區計劃與文化創意產業轉向,香港戲劇已經具有足夠豐富的「小傳統」,供後來者參考,思考與打造香港戲院藝術的發展與未來。若把表演藝術的內涵擴展至舞蹈、多媒體演出,本地表演藝術的發展,更可謂百花齊放,且具一定之專業水平。況且,香港表演藝術實發源於廣東粵劇,可謂源遠流長,要發展本地的表演藝術,實在無法繞過這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近年西九管理局都在一月期間,推出「西九大戲棚」,讓廣東大戲與中國各地的地方戲得以粉墨登場,除了為西九暖場之外,看來並不是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的:要創新,自然要回到自己的文化源頭,飲水思源,創造轉化。

文化報導與文化政策之所本
除了表演藝術研究者與創作人外,本地媒體工作者也需要一個比較像樣的表演藝術資料館。雖然不少表演藝術團體常常慨嘆本地報章報導與評論演出的空間不足,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隨着本地表演藝術近年的文化創意產業轉向與消閑化,有關表演藝術的報導與評論已慢慢自傳統的文化版進駐到其他版面。文字量增加,對於表演藝術資料的需求也自然增長。但問題是,傳統報館的資料室似乎已無法滿足新一代文藝報告的需求。早陣子,本地年青佈景師陳友榮與資深劇人何偉龍便分別因病去世,有傳媒朋友便曾向筆者表示,撰寫相關報導時,她在網上連最基本的作品年表也無法找到。這些需求顯然是傳統報館資料室所無法勝任的,我們需要的是一所向全港市民開放的表演藝術資料館。

此外,表演藝術資料的搜集與保存,對於政府釐訂相關的文化政策甚至產業政策,也同樣重要。雖然,香港藝術發展局歷年通過自己的研究及發展部以及不同的民間機構,進行過不同的大小研究,編訂視藝年鑑、戲劇年鑑、舞蹈年鑑等界別年度資料彙編,民政局、中央政策組等也做過不少的相關調查和研究,但香港始終欠缺一所表演藝術資料中心滙合與統整所有的相關資料,並公開予業界與公眾查閱。這無疑窒礙了本地表演藝術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為資深劇評人、劇場研究者及文化評論人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4年1月27日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居留權口述史系列|自主女兒的代價:黃女士的故事(下)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居留權口述史系列|自主女兒的代價:黃女士的故事(下)
Jan 30th 2014, 04:34, by 草根行動媒體

居留權口述史系列:

編按: 早前學聯、居權大學、自治八樓等關注港人內地子女居港權組織,舉辦了一個[走訪運動中之長者 - 居留權訪問工作坊 ],想留下長者們的口述史。這是很多香港人遺忘了的歷史,也是香港的重要歷史一部份。由於特區政府當年一句謊言,說有167萬港人子女將來香港,大量香港人亦聽信了這個謊言,帶來大量排斥和不幸,由於港人的排斥,最終給了中共和特區政府一個「人大釋法」的先機,打開了香港不能自治的開始。

今週年廿九就是129終審庭判決港人內地子女享有居港權的十五周年,故今週草根.行動.媒體便出版工作坊的部份訪問,希望大家能透過故事更了解事件。這些故事展示的,不單有中港,還有貧富,還有性別,一個人的一生,又豈是「居留權」三字可代表?

訪問及撰文:yendy chan、jennifer tai、小草

轉自:草根‧行動‧媒體

=====

居留權口述史系列 | 自主女兒的代價:黃女士的故事(上

爭回做女兒的身份

當時生活很困苦,黃女士及婆家需要靠黃女士的在港家人寄錢回鄉給他們。由於家人們學歷不高,所以來港多年,也只能做地盤及工廠等工作,出賣勞力又收入不高,寄回鄉的都是他們的血汗錢。

1990年,黃女士最後的姐姐也隨丈夫來了香港,而黃女士在內地一直處於與婆家拉鋸,又獨力靠自己一點工作及父兄寄回來的錢,養大幾個子女。

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庭判定港人內地所生子女有居港權,父母素知黃女士的夙願,便叫黃女士來港申請。當時,黃女士已四十四歲,子女也已都長到了能自理的年紀,於是在3月19日,她便來港。那時沒有什麼自由行,申請來港探親不見得很容易,且當時訊息很混亂,許多相關的家庭都不知該怎做,只是憑著香港法庭判了,大家相信香港的司法比大陸可信,於是總認為應該無問題,子女們便紛紛過期居留等消息,以免回了大陸後,內地政府不再批她們來港。6月11日,父親帶黃女士往灣仔入境處自首過期居留,入境處給她行街紙等消息,想不到香港政府竟出了人大釋法這一招,6月26日之後,她再往續期便不成功了。

這次,黃女士一家都心有不甘,不甘到了香港仍受到這樣的宰制,於是,這次父母和她都站在同一陣線。1999年後,黃女士的父親年年都去遊行多次,為她爭取居留權。2007年,父親過身,母親雖身體虛弱卻也與她一起走上街頭,但一向虛弱的母親更因父親過世而有情緒問題--不識字的黃媽媽只要收到信件便會徬徨得哭出來,因為以前的信件都是由黃爸爸看的,幸好有黃女士在黃媽媽身邊安慰她。

近年黃女士的母親患心臟病、高血壓、風濕等病患,隨著年紀漸大更是每況愈下,需要有人時常在旁照顧她。可是,兄弟姐妹都是基層家庭,各有自己的困境:姐姐的丈夫患有糖尿病,大女患有腎病,需要日日洗腎;四弟做地盤散工,時有工作時無工作,收入不穩;哥哥和五弟分別在菲律賓和澳門打工,無法經常照顧老人家。黃女士感念母親對自己恩深,誓要留在此侍奉母親終老。

在這段期間,子女各自成婚,更連孫子也有了,黃女士一一錯過。2011年,她家鄉的家公大病,黃女士去問入境處,入境處職員卻說如她一回大陸,可能永不能再來港。她被迫抉擇,結果沒有回鄉奔喪,丈夫及子女因此與她關係破裂,現在只剩大女有聯絡。

現在,雖然港人內地子女可來港定居的條件已放寬,但黃女士在這個條件下仍屬「超超齡子女」,正式團聚無期。黃女士說,若有身份證,就算半夜三更也會飛回家鄉看子女和孫兒。可是,直到現在,黃女士對自己的抉擇沒有感到後悔,雖然在行動不便的母親身邊儼如廿四小時看護,自己也年紀不少開始這裡那裡有點病痛;雖然與內地親人關係破裂,但從她未嫁時就有的心願,只有在種環境下才能實願,簡單的心願:爭回做女兒的身份。

2014年1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李娜與超級經理人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李娜與超級經理人
Jan 30th 2014, 04:44, by 高立

今屆澳網,我其實不太滿意,拿度在決賽功虧一簣,未能拿下第十四個大滿貫,而我的女神指舒拉寶娃也早早出局,但與此同時,看到李娜再奪大滿貫錦標,感覺很奇妙,一方面怕那些噁心抽水文章又再湧現,但另一方面,也實在為李娜感到高興。

後來,出乎我意料之外,抽水文章不多,至少我沒見過有人又寫「李娜實現中國人在澳網「零的突破」這些陳腔濫調之,反而出現網友熱烈、官媒冷待的情況。

網友熱烈,大概不難理解,即使是我這個既不「神化」(《環球時報》語)也沒「女神化」李娜的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愈來愈喜歡李娜,不是因為她「為國爭光」,而是因為她在場外展現出中國運動員少有的直率個性,她在贏得澳洲公開賽後表現不卑不亢,沒有自以為很了不起,也沒有像王濛四年前跪拜教練那麼「核突」,在頒獎禮中也沒有開口埋口「國家」、「中央」,只是感謝她的教練和丈夫,一切都看得人很舒服,而更重要的,她是衝擊「舉國體制」的英雄,正是因為她成功擺脫「舉國體制」的枷鎖,成績才得以突飛猛進,甚至得嘗大滿貫的滋味。

「舉國體制」是否成功,這是近十多年來爭論不休的題目,假如成功等如多奪金牌(特別是奧運金牌),「舉國體制」肯定是成功的,在一些冷門和觀賞性低的項目,獎金不足、也得不到贊助商青睞,由國家出資訓練的確比民間有效率得多,然而在職業化較高的項目,「舉國體制」往往是負累多於助力,足球如是,籃球如是,高爾夫球如是,西方國家都遠勝中蘇,網球也不例外,或許在起步階段,有國家支持的中國選手,不用自行張羅經費,路途會較平坦,但來到較高層次,形勢立時逆轉。

當然,官方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要培訓一名有天分的網球員,成本極高,而且也不能保證成功,沒有贊助,一般家庭其實很難負擔得起,因此,至少在起步階段,「舉國體制」能協助一些有潛質的球員得以專心訓練比賽,實在功德無量,新華社便指出:「在李娜職業生涯的早期,國家隊的培養不可或缺。體校、國家隊給了李娜網球啟蒙,並為她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習網球動輒每年數十萬元的開支,如果沒有當年國家的『贊助』,李娜很難順利走到今天。」

或許這是事實,換言之,國家或省的體育局,儼然就是一個「超級經理人」,年輕選手在沒有選擇下簽了賣身契,把自己的前途交給領導,然而人家可不是開善堂的,雖然花的不是領導的錢,但他們要升官發財就是要交出成績,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年輕選手都變成工具,每天接受極嚴苛甚至不太人道的訓練,運動員的健康從沒得到照顧,但假如運動員交不出成績,便會被棄如敝履,飽受冷待。

而更可怕的是,這張賣身契幾乎是終身的,1997年加入國家隊的李娜,由於有國家的「照顧」,要將獎金的65%上繳,而且無論參賽、訓練都沒有自主權,據說李娜便一度與國家隊不和,而被迫暫別球壇。在2008年奧運之後,李娜與中國其他三位頂尖女網選手鄭潔、彭帥和晏紫正式脫離國家隊,走上自負盈虧的職業化道路,自己找贊助,自己找教練,機票、酒店費開銷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國家不會再給予任何補助,成績欠佳時也不再有人可憐你,然而,李娜還是要將8%至12%的賽事獎上繳給中國網球運動發展基金(雖然大家永遠不會知道官方如何運用這些錢來發展網球運動),一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金花們才不需再上繳。

這讓我想到當年的學徒制,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傅可以隨時懲罰他們眼中不肖的徒弟(難怪體育局的人會夠膽公然掌摑李娜了),即使學徒學滿師,還是要回饋師傅,這在上世紀艱苦的年代,也算是無可厚非,但現在已是廿一世紀,中國已變成超級大國了,還出現這種剝削情況,也實在叫人情何以堪。

這還不止,李娜成名前,根本沒人理會,甚至受到冷言冷語對待,但一成功,傳媒官員又紛紛轉軚,稱這是一次中國的勝利,往日批評她的官員,立刻「流下激動淚水」,我最記得網上一篇文章《中國,你憑甚麼為李娜奪冠而驕傲?》所說:「成績不好,批評非議,奪得冠軍,豬狗都趕來沾光。中國,你憑甚麼?」這次奪得澳網冠軍,一回到家鄉,經過激戰後身心俱疲,也未來得及親友,便先要「被歡迎」「被獎勵」,讓那些官員盡情抽水,人家美國總統會見NBA總冠軍,一些大牌球星(包括米高佐敦)照樣夠膽不給面子缺席,但李娜連拒絕的權利也沒有,每念及此,即使李娜不是因為當年被掌摑而耿耿於懷,木無表情甚至黑面也是可以諒解。或許,李娜知道怎樣說怎樣做才可討得中國領導的歡心(我懷疑這根本就是中國人的基因),她就是不愛這樣做而已。

我記得昔日香港有位歌唱老師兼經理人,在公眾眼中以勢利見稱,學生未能大紅大紫,那位經理人立刻劃清界線,但假若學生聲名鵲起,這位經理人便會以100米9秒9的速度前來相認,甚至拿出N年前的合約要求抽佣,結果他的行徑受到社會非議,娛樂圈難得齊心地一致責難,我不知此事孰真孰假,即使是真的,也跟內地那個「超級經理人」還是「蚊髀同牛髀」之別,只是,大家不同意樂壇經理人的做法,那麼為何又容忍體壇「超級經理人」的存在呢?還是大家覺得,不理黑貓白貓,拿到金牌就是好貓,運動員待遇如何,是否被剝削,是毋須理會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政府暫撤新大樓撥款申請 另有內情?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政府暫撤新大樓撥款申請 另有內情?
Jan 30th 2014, 05:11, by 獨媒轉載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聲明
政府暫撤新大樓撥款申請 另有內情?

對於局方今日突然決定,暫時不就香港電台新廣播大樓工程向 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工會對此深感詫異。

工會上周五曾與港台管理層會面,當時管理層仍然重申,工程費 減無可減,強硬表示一定會再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管理層亦 表明,即使撥款申請最終不獲通過,也要在立法會留下有關理據和 紀錄,如果隨便撤回會令公眾覺得港台理虧,影響日後再申請撥款。

同日下午,港台向員工及外界發放《有關香港電台新廣播大樓的常見問題》,首次以強硬措辭表明,如每次政府及立法會換屆,都要 重新檢討港台定位,難免令人覺得公共廣播會受打壓。隨後在星期二 的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蘇錦樑亦強烈質疑,議員反對撥款的邏輯何在。

然而,短短不足一日,局方立場 180 度轉變,加上在長假期前, 才突然宣佈暫時撤回新大樓的撥款申請,亦沒有公開向傳媒及公眾 仔細交代理據,令人不禁懷疑背後另有內情。工會促請局方及管理層 盡快公開交代。

政府 09 年展開廣泛公眾諮詢,確立港台肩負發展公共廣播的 使命。工會認為,局方今次決定,有如凍結未來五至六年公共廣播 發展,因為缺乏硬件配套,港台根本不能製作電視新聞及新節目,亦 違背《港台約章》要提供數碼電視廣播、數碼聲音廣播、社區參與 廣播等服務承諾。現時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港台過度擴展服務,令人懷疑是否有人想透過縮減港台服務規模,以削弱其影響力,「陰乾」 港台?局方突然撤回撥款申請,究竟是否有人想重演免費電視發牌 事件,藐視公眾共識,推翻已定的公共廣播政策?

工會希望公眾理解,港台員工一直寄望獲充分硬件配套,是為了 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廣播服務。局方現時未能提供可行過渡方案,就撤回新大樓撥款申請,在缺乏硬件配合下,港台在播放時數、新製 節目和節目種類上都受到嚴重限制,未能用盡數碼頻道,等同白白 浪費珍貴的公共資源。

工會重申,公營廣播的重要性在於無懼任何政治及商業壓力。 當前香港新聞自由正值寒冬,港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在監察政府 權貴、促進公民社會、提供多元化節目的角色上,更見重要。過去 香港電台經歷風風雨雨,縱有「陰乾」、「整頓」之說,港台員工 一直堅守編輯自主,不偏不倚的原則。我們承諾,無論硬件設施 如何,無論位處廣播道抑或將軍澳,我們的信念絕不動搖。港台員工 會繼續謹守崗位,履行公共廣播職責,捍衛編輯自主及創作自由等 核心價值。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謹啟
二零一四年一月廿九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跑街改變城市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跑街改變城市
Jan 30th 2014, 04:42, by 健康空氣行動

跑街是一個體驗城市街道的旅程。

透過跑街,我們會再認識本以為熟悉的街道;透過跑街,我們會擴大深化平日在街上步行的感受;透過跑街,我們會醒覺,原來這個城市完全不以人為本。

跑街,作為一場城市人覺醒之旅,絕對是推動城市改變的一股動力。

其實,跑街是什麼一回事?

跑街,就是在街上跑,在鬧市、主街、輔街、橫街窄巷跑。跑街可以很浪漫。睡不着、想不透,換件衫、綁鞋帶、衝落街就跑。跑完,飲啖水、在路邊、看路人來往。這種浪漫,本應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但身處香港街頭,跑街就不是那回事了。

很多時候,莫講話開步快跑,在一般行人路上,我們已感到舉步為艱。普遍街道情況不理想,空氣污染嚴重、行人空間狹窄、行人路斷截禾蟲、車輛亂泊亂停、沿路高速車輛帶來心理威脅等等。被街道嚇怕了,我們於是避開街道、遠離市區,跑到郊區、海濱、甚至跑機、跑 track。

這是我們想要的街道嗎?

現時以「車」為重的街道設計及交通政策,直接導致上述街道不宜久留的情況。面對交通擠塞情況,政府以「鐵路為主、巴士為輔」作擋箭牌,不提出一套整全的交通政策、不理順長途及短途交通工具的角色、缺乏透過道路設計提高行人空間、減低車輛數目的長遠理念等。

跑一次街,相信你會深深感受到上述的問題。我們不妨認真想一想:一條街道,除了作為疏導交通人流的基本功能外,可否有第二生命呢? 這個第二生命,可以是一個令人享受、以「人」為本、有地區特色、有文藝色彩、多元化的street life。或起碼,在街上走累了,我們可以有空間歇一歇,可以吸一口健康的空氣。

香港的街道情況如斯惡劣,正是我們要跑上街的理由。跑街未必享受、未必快、未必健康,但如果你追求一個更以人為本的城市,請由街道出發,以雙腳作為口號,表達你對改變城市的決心。

這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跑步是一個可讓群眾參與、很visible 的動作,讓社會看到我們身影。在全城皆跑的今天,這股力量,可以很強大。

一個人跑,難免孤獨。但我們看到,公民社會正從不同切入點,進行改變城市的運動。來自公共空間、街頭藝術、單車等界別、四方八面的朋友,新一年,see you on the road!

延伸閱讀:
《明報》1月26日「星期日生活」《跑出改變城市第一步》
http://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140126/sta13/uae1.tx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钱钢:把中文译成中文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钱钢:把中文译成中文
Jan 30th 2014, 04:17, by 墙外仙

我的同事班志远(David Bandurski),美国人,一口流利中文,不少大陆媒体文章经他译介到海外。他和他的老外同道在网上有个朋友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那几天,他和我忙着分析大会决定,不时来电话,讨论诸多费解的官方术语。他告诉我,圈里的朋友说:"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把中文翻译成中文"。

我在香港大学,与陆、港、澳、台以及国际的学生和同事相处,把费解的中文变成可理解、可传递的中文,是常做的事。比如,中共控制媒体的手段之一"打招呼",要是直译"Say hello",老外怎么能明白这是宣传部对媒体下禁令呢?

我给同学讲当代中国新闻史,每每遇到语词障碍。媒体上那些曾铺天盖地的口号,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有如天书。大跃进时期的"放卫星",若不解释,后人很难懂 得这是生产高指标狂热口号,实与太空无关。文革中的"继续革命"、文革后的"抓纲治国",抽离时代背景,人们不知所云。

中共的语言,是世上的一种奇特语言。文革前军中有"四个第一"、"三八作风",文革时有"一打三反"。这种数字口号修辞法代代相传。如80年代的"四项基本原则"、"五讲四美三热爱",前些年的"三个代表"。2013,中国大陆官媒上"两个一百年"成为热语。

两个一百年,不等于两百年。它的意思是:2021,中共建党百年;20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这是两个百年庆典。中共提出在2021"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在2049"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就是习近平说的"中国梦"。

大陆媒体人用"庙堂"和"江湖"指代官方和民间。这些年,和庙堂话语相对,在江湖,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产生了许多奇词怪语,如把宣传部叫"真理部"或"萱萱",称网络防火墙(GFW)"功夫网"等。前不久,《墓碑》作者杨继绳先生访问台湾后来到香港,我们邀请他和同学见面。同学们谈起2013网络上的最新 流行语,让这位老记者瞪大眼睛,好奇如孩童。

2013,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密语暗号似的词语,如"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细思恐极"。我不在这里一一转述同学们的有趣"翻译", 姑且效仿网络造词方式,把它们称作"高浓仿成"("高度浓缩的仿造成语")吧。这些"高浓仿成"中,最传神的,我认为是"地命海心"——"喝地沟油的命, 操中南海的心",或许可说,是调侃版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语言的创造、变形,在不同的语言圈里天天发生。听懂不同的圈内话,并能自如转译,是传媒人的基本功。"风传媒"问世了,在此谨致良好祝愿,祝"风传媒"成为华文世界去塞求通的上佳平台。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港人內地子女爭居留權15年 促撤年齡限制讓家庭團聚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港人內地子女爭居留權15年 促撤年齡限制讓家庭團聚
Jan 30th 2014, 03:57, by 黃梓汶

(獨媒特約報導)對渴望團聚的家庭來說,1月29日是個意義深刻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終審法院裁定港人內地所生的子女有權在港家庭團聚。同年6月,香港政府首次提請人大釋法,推翻法院的判決,令港人內地子女不能擁有居港權。昨日,約40名爭取內地子女居港權人士齊集於灣仔入境處,一同遊行到金鐘政府總部,向特首、官員及多位議員的代表遞交請願信。遊行隊伍敲打大鼓,拉起橫額高喊「釋法可恥,還我居港權,還我家庭圍聚」丶「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拖」等口號,要求政府尊重終審法院在1999年1月29日的裁決,撤銷年齡限制,讓所有港人內地所生的子女來港團聚。

CIMG5268
圖:甘浩望神父

家人團聚不分年齡 尊重人權禆益社會

遊行隊伍到達政府總部後,曾組織絕食抗議行動的甘浩望神父(甘仔)表示,在15天前(1月14日),團體已率先「佔中」,一直留在政府總部外靜坐及派發單張作宣傳,爭取港人內地所生的子女可在港與家人團聚。甘仔表示,團體會繼續堅持,爭取家庭團聚的基本權利,並認為過去15年來的堅持有成果,令政府在2011年4月時推行新政策,接受8萬個「超齡」子女,即當時在內地而且仍未滿十四歲的子女來港團聚。但他批評政策以子女年齡為限,並不公平,建議兩地政府應撤銷有關的年齡限制,因為不論是14歲以上或以下,他們也是港人所生的孩子,應享有家庭圑聚的權利。他指出當人權受到尊重,將不止部分家庭受益,而是對全港社會,甚至中國都會有正面影響。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代表批評政府口說支持弱勢,實則無誠意處理事件,處理新政策的進度十分緩慢,過程又不公開。現在仍有4萬多個名額等待批核,學聯要求政府善用餘額,盡快安排港人子女來港團聚。

2011年推新政策 證釋法錯誤

香港政府於1999年終審法院作出判決後,錯誤估算來港子女的數目為167萬,藉此於同年6月首次尋求釋法,推翻終審法院原有的裁定。甘仔指新政策反映當局承認當年釋法的決定錯誤,令很多家庭冒受分離的痛苦。實際上,合資格來港的子女只有數萬人,不少家長因當年釋法後的決定,至今仍未能與內地子女共聚。甘仔認為香港政府官員常誇大來港人士對綜授、工作機會等的負面影響,「故意製造社會的反感」,除了內地子女,同樣的處理手法也應用在雙非、綜援及外傭Erwiana的案子上。

CIMG5297

82歲婆婆盼一家團聚

遊行隊伍中,不少是年紀老邁的家長。步行到政府總部後,他們都累得坐下來休息,但仍堅持落力地大聲喊口號。八十二歲的林婆婆是其中一名家長,她指「香港咁做唔岩,好陰公」。林婆婆育有三子,只有一名兒子居港,其餘兩名兒子因當時剛滿十六歲,不符合資格,被拒絕申請來港。她指法例有灰色地帶,當時丈夫在港正在辦理手續,等待發放正式身份証,令兩名兒子錯失來港團聚的機會。她指現在只能每四個月,靠兒子以單程証來港才可見面,自己因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所限,不能來往內地探親。她希望政府安排子女來港,一家團聚。

CIMG5291
圖:特首梁振英派代表接收請願信。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RFI: 又有两名新公民运动人士被定罪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RFI: 又有两名新公民运动人士被定罪
Jan 30th 2014, 04:07, by 墙外仙

北京继续对新公民运动主要人士进行审判。今天,两名曾高举横幅,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的反贪腐人士被法庭宣布罪名成立。这两人一名是袁冬,一名是侯欣女士。袁冬被判18个月徒刑,侯欣虽然被定罪,"但犯罪情节较轻,免于刑事处罚"。

最近一个星期,当局对新公民运动主要人士进行了快速审判。22号审判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26号宣布判 刑4年;23号上午审判赵长青,下午审判侯欣;24号审判刘远东,27号审判丁家喜、李薇、张宝成、袁冬。他们被指控的罪名都是"扰乱公共秩序罪"。

一年来,新公民运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南方街头运动成了当局的眼中钉,数十名参与这一公民活动的人士遭到逮捕。
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26日被判处4年徒刑,他的律师28日宣布,许志永将提出上诉。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未普:习近平对异议人士下重手非常不明智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未普:习近平对异议人士下重手非常不明智
Jan 30th 2014, 04:08, by 墙外仙

1月26日,新公民运动领导人许志永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北京人民检察院在一审判决书中指控许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罪名成立。笔者仔细读了洋洋洒洒1万八千余字的判决书之后发现,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实,罪名难以成立。许志永肯定会上诉,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许志永的律师张庆方说,许被判四年”这个结果是高层领导人决定的,没有改判的希望”。

早在胡锦涛时代,许志永就是著名的异见人士。2009年,官方曾以账目不清为借口扣押了许志永,调查许志永创办的”法律援助组织公盟”的税务问题,对其处以罚款之后将其解散,几个星期后放了许志永。许志永那时的真正问题是他在公盟发布报告,批评中共的西藏政策及许主持的维权运动。

到了习近平时代,许志永又被扣押,但表面的罪名和真实的罪名都发生了变化。他的表面罪名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而真正的罪名是,呼吁中国大陆官员公布财产,惩治腐败,主张”教育平权”,推动新公民运动。一审判决书上的罪名,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习近平和胡锦涛一样,用假罪名掩饰真罪名判决异见人士。这是中共经常玩弄的欺骗国际社会的把戏。但习近平和胡锦涛不一样的是,胡锦涛把许志永关了几个星期后在舆论压力下放了他,而习近平把许志永关了几个月,面对舆论压力非但未放,反而判了许四年。从许志永的两番不同的境遇来看,习近平对异见人士的处理更加严厉。

习近平对异见人士下重手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跟许志永搞的新公民运动有关。习近平登基时划下的底线之一,就是不得对共产党统治形成挑战,而许志永的新公民运动在习近平的眼里,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和共产党的统治。据独立记者高瑜女士披露,俞正声对任志强表示,许志永的”公盟”是反党集团,而民营企业家王功权先生被拘捕,就是因为赞助许志永和新公民运动。新公民运动获得民营企业家的支持,本来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希望所在,但中共出于一党之私,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转型威胁自己的统治,因而把任何可能使新公民运动做大的苗头都扼杀在萌芽状态。习近平的这种稳定压倒一切的统治思维,其实和胡锦涛差不多。

北京的观察家说,习近平的向左转似有改弦易张的可能。倘若这种观察属实,习近平对异议人士下重手,就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把主张打击腐败的许志永关进监狱,让外界怀疑习近平政府打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把为农民工子女争取平等教育权的许志永判刑,又让人质疑中国政府反对教育平等。

其次,中国的人权状况再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许志永的国际声望骤然提高。许志永要求法律得到切实执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金融时报》因而把许比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活动人士。徐达内说,许志永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词,根本不像是站在中共的被告席上,更像是陈独秀、李大钊式的中共先辈,在一个巨大的广场中央视死如归地演讲布道。这让共产党情何以堪?

再有,习近平要依法治国,可是许志永被判刑表明,习近平是”口头革命派”。法律在他治下,仍然是共产党统治人民的工具。习近平已经大权在握,自信满满,但在处理许志永的问题上,显得既无自信,又无智慧。

而许志永为新公民运动的辩护,已经在网上广泛流传。他说:”新公民运动倡导每个中国人堂堂正正做公民,把公民的身份当真,我们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臣民,顺民,草民,暴民……你们不要以为把我投入监狱,就能扼杀新公民运动……总有一天,我十三亿中华同胞,将从跪倒的臣民成长为堂堂正正的公民,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许志永是习近平时代第一名因言获罪、因新公民运动获罪的重要政治犯。官方用政治迫害恐吓知识界、企业界、民间维权人士和新公民社会倡导人士,可能会产生一些作用,但新公民运动所代表的政治文明潮流,终究是阻吓不住的。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盧峯:把良心送上被告席的荒謬國度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盧峯:把良心送上被告席的荒謬國度
Jan 30th 2014, 04:09, by 墙外仙

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何時才能擺脫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悲劇?中國大陸的社會狀況何時才能改變沒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的夢魘?

一個又一個本着良知的呼喚為人民權利發聲,為公義民主挺身而出的人被送上被告席,然後被羅織荒謬絕倫的罪名,然後被送進苦寒的監獄。這些良心犯被迫噤聲, 被迫跟家人友好別離,為的是讓當權者耳根清靜,為的是要確保十三億民眾都是順民。試想想為追究有毒奶粉四處奔走的趙連海,為受害BB家長請命的趙連海有甚 麼錯,有甚麼罪!偏偏當權者卻受不了,硬生生的把一個尋釁滋事罪加在他頭上,把他關進監獄,出獄後還施以各種壓力逼他封嘴,令毒奶粉醜聞不了了之。趙連海 被送上被告席受審時,真正被審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中國社會的良心。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八九民運期間盡力斡旋希望和平解決事件的作家劉曉波年來一再撰文呼籲中國政府尊重憲法,落實公民權利及自由,推動政治改革。這有甚麼 錯、有甚麼罪!偏偏北京當權者視他為洪水猛獸,視不同意見為十惡不赦之罪,硬要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加到他頭上,強行把他關進東北苦寒牢獄,還要把他那無 辜、無罪的妻子劉霞軟禁,不讓她自由活動,彷彿封建時代株連家人的做法重現。諾貝爾和平獎禮台上那一張空凳不單是為劉曉波準備,也證明了中國社會的人權、 自由狀況!

到昨天,北京法院被告席出現另一個必須好好記住的名字──許 志永。許志永是內地著名維權律師,近幾年來一直要求中國政府公開官員財產以杜絕貪腐,又為大城 市的外來居民、民工子女爭取受教育權利,希望中國政府能按憲法保障公民的權利。這有甚麼錯、有甚麼罪呢!可是,北京當權者就是連正當的訴求都聽不進去,連 自己的憲法都不敢正視,把任何不中聽的話都視作威脅,要消滅之而後快。就是基於這份虛怯與蠻不講理,許志永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送上被告席,昨天 被判監四年,他不但無法跟家人團聚過年,連新生孩子也未能見上一面。為甚麼中國的良心總要被送上被告席,總要受摧殘折磨?

也許,北京當權者相信,專政的鐵拳可以把所有的異見壓下;也許,北京當權者相信,數千億元的維穩費加上嚴刑峻法可以保住社會安定沒有異聲;也許,北京當權 者相信關押良心犯可以把中國社會良心輾碎,可以令政權一代一代由他們牢牢掌控。只是,當權者的算盤是打不響的,甚至會弄巧反拙。趙連海、許志永不過是普通 老百姓,他們挺身而出為公義、自由發聲是基於良知與正義感,是因為當權者的做法太荒謬及欺人太甚。而在專權體制不變,幹部高官不把人民放在眼內的情況下, 禍國殃民的弊政只會越來越多,侵害人民權利自由的事只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將會逼出一個又一個趙連海,一個又一個許志永。退一步來說,扼殺社會的良知,摧殘 社會的進步力量換來的是更大的麻木與不信任,換來的是更多爾虞我詐不擇手段搵快錢,換來的是社會失去內聚力,大家都心懷戒懼陰謀。像這樣的社會只會越來越 不穩定,越來越像一盤散沙。

許志永本來想在宣判前作最後陳詞,希望留個紀錄,但 當權者連這個基本權利也扼殺了,大概是怕這篇擲地有聲的陳詞令自己汗顏。最後陳詞中有這幾句話:「權貴 們早已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國外,他們不在乎弱者遭遇不幸和苦難,不在乎中國的未來,可我們在乎,必須有人在乎。和平改革和民主憲政之路是中華民族唯一通往 美好未來的道路。一個世紀以前我們錯過了,今天我們不能再錯過。」

北京當權者或許能把許志永關進大牢,但他的呼聲,他的陳詞是不會就此湮沒的!

許志永:(今天的判決)把中國法治的最後一點尊嚴,徹底殆盡。

中國維權法律學者許志永被控「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今早在中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上述的一句,是由其代表律師傳說,許志永得悉 判決後對中國法治的評價。許志永和他創立的維權組織公盟;在監察中國人權、為三聚氰胺受害家長發聲、推動中國官員財政透明化等均曾出力甚多。今天,公盟早 因「瞞稅」已被政府解散,許志永自二零一三年四月被軟禁,今日終於身陷囹圄。《中國憲法》冠冕堂皇地聲稱保障市民權益,法院執法時,卻只會為黨服務,毫無 透明度可言。查實,中國的法治,是否已回到宋朝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死岳飛的境況?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