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元旦遊行後:泛民妥協 民主黨投降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元旦遊行後:泛民妥協 民主黨投降
Jan 13th 2014, 09:16, by 社會主義行動

政治氣候混沌的2014年

左仁 社會主義行動

今年元旦遊行,大會民陣宣稱有3萬人上街,數字比去年的13萬人驟然下降。梁振英的統治下民怨沸騰,特首民望淨值只有- 46%,而中央政府清晰表示不會接受公民提名,會篩走任何與中央對抗的候選人,為政改一役揭開序幕。政治氣候驟變,在混沌無序、錯綜複雜的局勢下,民主派無心亦無力號召群眾反抗,泛民陣營內的政治矛盾亦變得尖銳。

█ 佔中三子猶豫不決

政改諮詢展開後,佔中三子猶豫不決,沒有積極動員反抗,也沒有推進佔中的具體策略。「和平佔中」原本宣佈不會參加元旦遊行,並且會將佔中拖延至2015年3月舉行。這將令未來佔中的議題繼續淡化,更難動員群眾參與。群眾對年復一年的遊行感到疲憊,難免失去信心。民陣發言人楊政賢指:「市民認為遊行已無用,希望用更激進或高層次手法表達意見……」如果民主運動中有強而有力的領導,提出清晰進取的抗爭綱領和策略,可以鼓動更多群眾元旦上街,準備動員更有力的行動。

但是,「和平佔中」卻在元旦遊行日舉行政改公投。公投的方案玩弄細節,半遮半掩地推行妥協的議程。這是佔中三子進一步妥協的徵兆。

公投項目包含三項議題:

1) 行政長官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應予提升
(預設議程:承認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順應了泛民妥協派擴大提委會、保留小圈子提名方式的方針)

2) 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不應設篩選機制

3) 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應包括公民提名元素
(預設議程:公民提名「元素」,意味著可以接受公民提名出來的候選人,由提委會篩選。)

最後,有6萬多人通過手機、上網或親身到維園遊行現場投票,當中64%來自手機程式投票,大多數人均支持三項議程。建制派(例如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故然無視投票結果,指其沒有參考價值;對支持民主的群眾來說,這也不過是一場不能凝聚民意的鬧劇。

此外,在元旦遊行後的集會裡,戴耀廷強調佔中參與者要竭力避免暴力,並列出「和平理性」的守則,包括被警察拘捕時,要蹲下雙手放上頭上,表示不會反抗。社會主義行動同樣不支持個人暴力行為,但我們需要組織動員挑戰政府的群眾運動,如罷工、罷課、罷交稅等,而非佔中三子宣揚的象徵式反抗。

█ 公民提名 + 提委會確認 = 公民推薦

在遊行裡,除民主黨外,各泛民政黨都打著「公民提名」的旗號,但同時接受小圈子提委會並存。甚至是激進民主派「公民提名,不可或缺」的訴求,亦是留有一線,願意保留小圈子提委會的提名方式。提委會的提名權力一定遠遠凌駕其他提名方法,令官商權貴享有更大的提名權。甚至提委會會劃走由公民提名產生、但不「愛國愛黨」的候選人。

在元旦遊行一週後,真普聯公佈普選方案,提出「三軌制」的提名方法,包括提委會提名、政黨提名和公民提名,而後兩者需要由「提名委員會」予以確認。公民提名出來的候選人需要由提委會確認,實則上等同接受小圈子的篩選,與建制派所講的「公民推薦」無異。再者,建制派只需要千多名官商權貴支持,即可通過小圈子提委會入閘,遠較公民提名容易。這猶如特權分子享有通關的特快通道,違背了平等被選舉的原則。

即使真普聯的「三軌制」已經是妥協的爛方案,但民主黨提出更倒退的立場,在1月9日發表聲明澄清,指三軌制並非缺一不可,暗示可以接受沒有公民提名的方案,可見此黨已走上投降的不歸路。而元旦集會期間,民主黨劉慧卿亦在台上表示,公民提名並非不可或缺,當時被群眾以噓聲回應。愈來愈多人看穿民主黨希望可以與中共達成交易,旦求自己能入閘參選特首。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在1月11日《明報》撰文表示,民主黨劉慧卿、新民黨葉劉淑儀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如可一起成為特首候選人,必然獲得公眾歡迎,「也許可以破解當前提名問題的悶局」。

真普聯由泛民妥協派主導,對民主黨的立場自然得過且過。在公佈方案的新聞發佈會上,召集人鄭宇碩最初表明三個機制缺一不可,並多次重申三軌是一個整體。然而,在1月10日鄭又改口風,表示記者會上從沒有說過三軌「缺一不可」。佔中三子之一戴耀廷指,三軌制是否缺一不可,由政改的佔中公投決定。不難想像,屆時的所謂「民間公投」又如元旦公投般,預設妥協的議程,方便泛民主派公然放棄公民提名。

真普聯包庇民主黨,可見這個泛民妥協派主導的賊窩,讓政客互相掩飾其叛賣群眾的行為,並不可能在當中推進民主抗爭。泛民妥協派的其他政黨,如公民黨、民協和工黨等,希望由民主黨當「擋箭牌」,躲在民主黨背後走妥協之路,這些政黨都準備妥協。據報道,民主黨內有人埋怨:「沒理由次次都犧牲民主黨、其他泛民不出聲…」

█ 「進步民主派」接受真普聯方案

社民連和人民力量隨後召開記者招待會,指控民主黨違背了真普聯的共識,要求該黨退出聯盟。但是,兩黨卻接受真普聯的妥協方案,沒有提出提委會的「確認」程序等同篩走公民提名出來的候選人。

社會主義行動必須指出,唯有直接要求廢除提委會,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提名權。

█ 《基本法》的鳥籠

學民思潮提出「全民提名」的方案,即由350萬人組成提名委員會,是目前資產階級民主派中最進取的方案,成為了元旦遊行的焦點。然而,學民思潮始終強調,真正的公民提名是可以符合《基本法》,不會挑戰現存體制。他們沒有告訴群眾一項事實:如果不打破基本法的框架,不挑戰中央統治的權力,並不可能爭得真正民主。

不少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的高官,例如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都表示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在1月10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就出席了一個閉門午宴,指《基本法》已經非常明確、清晰規定提名委員會的職權,任何削弱及架空提名委員會權力的方案,都不符合基本法精神。可見,真正的公民提名,而非目前真普聯提出的「公民推薦」,在中央的法制內是不容許的。

《基本法》由英殖時期的資本家與鄧小平下的獨裁者制訂而成,最後的解釋權亦在大陸的人大常委,以確保箝制香港的民主運動。中央政府向來「法為己用」,曾經以人大常委決定兩次否決普選。最近,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更引用《基本法》18條,如人大常委會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中央政府可命令香港實施中國法律。如果香港的民主鬥爭威脅到大陸統治,基本法和解放軍可說是同一級別的鎮壓機器。

現在就需要向群眾解釋,如果《基本法》不容許真正普選,我們不應受制於法制框架,應該將之打破,並且以新的人民議會取代權貴控制的立法會。

█ 本土派崛起的危險

打著反大陸人旗號的本土派有崛起之危機。元旦遊行當日,約30名「反蝗蟲」隊伍參與民陣的遊行大隊,沿途高呼「左膠賣港賊」等口號,以大香港民族主義攻擊社會主義行動。

此外,「反蝗大行動」有100多人由修頓球場遊行至政府總部,主要攻擊最近終院裁定內地人申領綜援的「七年限制」違憲,亦以「反殖民、反赤化」等口號,將大香港民族主義精緻地包裝起來。本土派遊行隊伍遇上民主黨副主席蔡耀昌。蔡耀昌在綜援「七年限制」一案裡,幫助內地新移民打官司,因而被本土派人士圍堵,最後需要受警方保護下,衝上的士離開,混亂中蔡耀昌疑被紙牌擊中。

12月,本土派組織「香港人優先」舉著港英旗衝入中環解放軍駐港總部,被軍方人員阻止。其後,該組織四名人士被逮捕。這行動為整個民主運動帶來反效果。大陸官方媒體誇大這次的行動,並指控香港的民主運動「勾結外國勢力」,製造加強鎮壓的藉口。但同時,該行動是和平的,我們必須反對逮捕或檢控四名示威者。

由於泛民領導的失敗,不少激進青年不再信任傳統民主派政黨,而有可能將希望投放在本土派身上,將之視為更激進的反獨裁力量。然而,這些大香港的民族主義主張排拒內地人,只會分裂中港兩地的群眾運動,削弱反抗中共的力量,並為打擊整體工人福利的論調護航。另一方面,建制派趁著群眾對民主派失望沮喪,伺機推動大量親中建制勢力發展,例如「愛字堆」和「保衛香港運動」等,當中有些是極端的大中華民族主義者。現時,港獨與親中兩派民族主義勢力的對立,令左翼和民主運動陷入更複雜的局面。

█ 2014年的政治任務

泛民主派進一步背叛,在欠缺左翼運動的出路下,反動的右翼勢力有崛起的危機。如果群眾在2017年的普選路上再度被右翼泛民欺騙,將會製造更大的政治反彈。社會主義行動在2014年民主鬥爭的路上,會繼續提出徹底的民主訴求,以及推進更有力的抗爭策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運動注定失敗,民主抗爭與反資本主義運動是密不可分的,在政治氣候混沌的時期,建立社會主義綱領的工人群眾政黨,是勝利的基本條件。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保護烏龜 團體倡罷食龜苓膏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保護烏龜 團體倡罷食龜苓膏
Jan 13th 2014, 08:13, by 黎子恆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海天堂龜苓膏被揭發「無龜」後,出動建制派議員及藝人盧海鵬為品牌辯護,又於上星期五(1月10日)免費派發10萬份龜苓膏,吸引大批市民到各區門市排隊索取。同日,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一眾義工於海天堂觀塘康寧道分店門外派發傳單,呼籲公眾罷食龜苓膏,停止殘殺烏龜。

協會項目主任葉家恆表示,是次「向龜苓膏說不」活動向公眾說明龜苓膏並非必需品,而且龜苓膏中的龜板,其藥用價值可用其他中藥材代替,例如熟地黃、枸骨葉等等,呼籲公眾食用其他藥材作補身之用,避免殺害烏龜。葉家恆同時希望公眾除了關心貓狗,亦應關注爬蟲類動物的保育情況。

並非針對海天堂

葉家恆表示,活動於海天堂門外舉行是為了加強宣傳效用,並非針對海天堂。協會行政總監段國樑表示雖然海天堂的龜苓膏被驗出龜板成份近乎零,但不等於其他的龜苓膏店舖沒有,所以協會將會在其他龜苓膏店外派發傳單,呼籲市民罷食龜苓膏。

公眾對龜苓膏認識不足

葉家恆又指,自從海天堂的龜苓膏被驗出含有極少龜板成份後,多人於網上向該協會查詢龜苓膏的資料。很多人誤以為龜苓膏的製造只用使用龜板的一部份,不會導致其死亡,有些人更以為該部份會重新生長出來。但葉家恆指出龜板是龜的重要部份,一旦剝離就會死亡。葉家恆表示有些市民查詢後,知道龜苓膏會危害動物都表態不再食龜苓膏。

Screen Shot 2014-01-13 at 4.10.51 PM

出盡法寶挽聲譽 建制派、鵬哥齊撐

海天堂龜苓膏先後被城大及海關驗出近乎零的龜板成份及極少龜基因後,展開連番行動企圖挽回公信。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去年10月購入百多盅海天堂龜苓膏,請建制派議員在傳媒面前品嘗,硬撐海天堂。11月張宇人、李慧琼於立法會提出質詢,不點名批評城大的化驗結果抹黑海天堂,張宇人更要求海關控告城大「誤導失實」。林大輝亦於會上要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澄清食用海天堂龜苓膏不損健康。

近日海天堂又聘請盧海鵬拍攝電視廣告,與老闆吳耀明對談,訴說被冤枉的慘況,稱「公道自在人心」。最新一擊便是推出10萬份龜苓膏免費派街坊。

再被揭清毒變加毒

不過在派發龜苓膏活動的前夕,又有傳媒發現海天堂最新推出的膠杯裝龜苓膏,成份由原本標榜的土茯苓改為鮮茯苓,但依然聲稱有「清熱毒」功效。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出鮮茯苓不單不能解毒,若然誤食更會加深熱毒。而海天堂店員亦承認免費派發的龜苓膏正是該批產品。葉家恆表示協會不太清楚鮮茯苓的功效,但只要是使用其他中醫材取代龜板,協會都表示歡迎。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013年澳洲大事回顧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2013年澳洲大事回顧
Jan 13th 2014, 08:33, by The Concordia Connect

文、圖: 無言小品

2013年,澳洲無論在政府、經濟政策、以及對民生方面有很多的轉變,同時亦有過不少轟動的新聞,包括一直以來以工黨為首的政府被長期在野的聯合自由黨取締、廉政公署調查前紐省立法委員Eddie Obeid貪污案、教育及醫療改革、船民遺返政策等。各種的大事加起上來真的是數之不盡,不如現在就為大家一齊數算一下。

上年工黨民望嚴重「插水」,主要因前總理吉拉德 (Julia Gillard)因徵收碳稅及民眾重新支持陸克文(Kevin Rudd)的關係,工黨內部出現連續不斷的內鬥,因而制造時機讓自由黨介紹全新的政綱吸引新一代選民。 年中,吉拉德最終被陸克文逼宮下台,工黨內部又再次上演著2010年時的「政變」,只不過今次是角色互換而已。工黨換上新的領導不久,即將面臨九月的全國大選決定新的領導班子,陸克文在期間推出多項政策變革,可惜時間不足未見成效,大選時被艾伯特 (Tony Abbott)帶領的自由黨擊敗,工黨長期執政的地位從此消失。

除了國內政黨變遷外,關於前政府官員的新聞,內容亦非常豐富。前紐省工黨廳長Eddie Obeid貪污案進得重大進展,發現他的家族從多個收益人身上收取巨額利益,當中包括運用受益人的特權及煤礦開發許可證挖掘土地資料謀利,政府對土地開發者私用土地的處分變得更為謹嚴苛。

此外,澳洲政府對難民或船民的態度更顯強硬,並拉攏鄰國減少接收他國難民。現時大部份的難民仍未獲基本的生存保障,有時候還報導過有船民於海等待救援時遇難的消息。 當然,少不了關於吉拉德和陸克夫之間的諷刺性政治新聞!

關於留學生的新聞方面,今年的技術移民分數下降從65分下調至60分,還有匯率下調都算是那些值得歡喜的好消息。 另外,紐省交通部終於開設部份的火車乘搭優惠給留學生,也是留學生爭取福利的一小部分。壞事方面多的是,悉尼和墨爾本多間大專院校的教職員以及學生曾經發起過罷工潮,六月有中國留學生曾在火車上被打事件等等。

還有,年初昆省郊區的水災、Monorail結束其歷史任務、火車公司出現大改革(包括推出Opal Card, 更改時間表和鐵路路線標示)、紐省山火…總之未能盡錄。過去的一年發生了那麼多事,到底你最有印象是哪一件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與其埋怨教協淪為蛇齋餅糭的機構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與其埋怨教協淪為蛇齋餅糭的機構
Jan 13th 2014, 06:25, by 進步教師同盟

陳為建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中學時代經常在電視新聞聽到這個名字。當老師一直是小時候的志願,1992年大學畢業獲政府聘用為官立中學教師,在申請表上填個人資料入教協,還記得當時的興奮,好像得到甚麼專業認同。如今已經廿一個年頭,電視新聞沒有了教協,而這個名字也有點像百佳、惠康、豐澤等名字,無疑在會員福利的營運上教協愈做愈成功,不過找不到一個工會的感覺。甚至有朋友反問:「教協?不是蛇齋餅糭一份子嗎?」

近年社會對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很多不滿,就是因為選舉制度欠缺代表性。在香港,其中最具爭議之一是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選舉委員人數再多,選舉委員不是人人可以被選,又不是人人有份選,也不是被同等數目的選民選,這種選舉委員會的認受性只能上而下頒布出來,又怎會有代表性?在中國,問題更大,所謂為人民服務,根本就是為人民幣服務,沒有政黨輪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都說是政府所成就,一切問題都一定是天災或者一小撮反社會分子的所為。簡言之,老百姓還健在,都是政府賜的,所以要經常心懷感恩。難怪許多大陸人稱中國為天朝,而他們是天朝子民。

教協的問題,同出一轍。現今教協每兩年選一次理事,但一個理事內閣由39人組成。如果理事內閣有真正的輪替,有意角逐人士必須組成一個39人的候選內閣。唉!40人一班我們叫大班,一直爭取小班教學,35人都嫌多,試問眾合39人挑戰舊有理事會內閣談何容易?結果,每兩年舊有的內閣邀請兩三位新面孔進閣。這種安排下,一來沒有真正的輪替,整個理事班子即使有心,但進步步幅大極有限;二來不是人人可以進入內閣,也即是常常説的被選有門檻,而且很高。其實,這跟中央政府換屆有何分別?

作為社會一份子,你相信一個強大的政府,個個是子民,只要信和支持政府,社會便會不斷進步,還是相信政府由人民普選出來,個個都是公民,有權利和義務,積極發聲和參與呢?前者可能政府有心有力,但進步動力缺乏,時間久了就是一潭死水;後者健康輪替,社會才會以最大的步伐進步。身為老師,我們教導學生甚麼是社會公義、如何做好本份、怎樣活出有意義的生命,我們是否也要身體力行去做好自己作為教師隊列一員、工會成員之一的本份呢?我們是否有責任積極推動教協的進步,使其更有代表性更能發揮工會的責任呢?

與其埋怨教協淪為蛇齋餅糭的機構,不如反思我們付出過多少呢?爭取民主,由我做起,由身邊開始!

作者陳為建,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本文原題為《民主遙遠嗎?》,載作者博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謝雲奴的重生:由「罪人奴」成為羅馬英雄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謝雲奴的重生:由「罪人奴」成為羅馬英雄
Jan 13th 2014, 05:22, by 足球群英傳

雲奴本非池中物,一遇舊帥便化龍。

沉淪於倫敦,翱翔於羅馬,謝雲奴在意甲得到重生。在恩師魯迪加西亞的帶領下,謝雲奴找回他在法甲時的狀態,成為一位為球隊進攻貢獻良多的鋒將。

自從美國班主在2011年入主羅馬後,他們就造出很多具爭議性的事,包括更換隊徽,以及任命施文(Zdenek Zeman)做教練。12/13球季,羅馬差聯賽冠軍祖雲達斯足足25分,而在意大利盃決賽,他們就不敵同市宿敵拉素,除了失落錦標外,他們還失去今季參加歐洲賽的資格。

去年夏天,羅馬高層大地震,總經理巴甸尼去了熱刺,奧斯華度及拉美拿兩名射手亦去了英超,至於帥位就由前里爾教練魯迪加西亞接手。魯迪加西亞是羅馬近兩年來的第六位教練,又再次肩負起重建「首都狼」的責任。

任誰季前都料不到,魯迪加西亞的球隊一開始就創下紀錄,成為史上首支開季十連勝的意甲球隊。羅馬防線固若金湯,十場只失一球,獲得一片讚好,但講都最驚喜的,莫過於謝雲奴。羅馬今季以800萬歐元從阿仙奴簽入劣評如潮的謝雲奴,去頂替離隊的拉美拿,球迷季前都對這筆簽約沒甚寄望,結果謝雲奴帶來意想不到的表現。


在阿仙奴的年代,謝雲奴是是浪費機會的代名詞。

謝雲奴是羅馬開季十連勝的重要功臣,《羅馬體育報》更誇張到將他稱為「非洲美斯」!謝雲奴由倫敦的地底泥突然變成羅馬的英雄,羅馬體育總監薩巴甸尼很清楚,這名科特迪瓦前鋒的重生全繫於一人。

薩巴甸尼說:「我不會幫其他教練去簽下謝雲奴,除了加西亞之外。加西亞向我大力推薦謝雲奴,他跟謝雲奴在里爾時代合作過,一起贏得法甲冠軍。正因如此,我們才把謝雲奴帶到球隊,而且談判過程並不輕鬆。」


魯迪加西亞及謝雲奴曾並肩作戰,在法甲揚威。

每個成功的主帥背後,總有自己的愛將親兵,而謝雲奴就是魯迪加西亞的愛將。換個角度看,如果謝雲奴是一匹千里馬的話,魯迪加西亞就是他的伯樂。六年前,兩人曾經在法甲的勒芒共事,當魯迪加西亞轉去執教里爾之後,也將謝雲奴招到麾下。

靠謝雲奴及夏薩特雙翼齊飛,魯迪加西亞帶領里爾奪得法甲冠軍。當他見到謝雲奴在英超過得不如意時,他相信自己有能夠令謝雲奴重生。在今季的羅馬,謝雲奴很快就融入球隊,並找回他久違的狀態。

在阿仙奴,謝雲奴因為他糟糕的把握力而備受抨擊,但在羅馬,他表現虎虎生威,腳風也順起來,暫時取得4個入球及3次助攻。數謝雲奴今季表現最關鍵的比賽,不可不說去年12月初對費倫天拿的比賽。

那時候,羅馬十連勝告終,而且連和四場,狀態下滑,他們極需要一場勝仗重振雄風。這一場,謝雲奴策劃了兩個入球,助羅馬以2:1擊敗費倫天拿。費倫主帥蒙迪拿賽後說:「謝雲奴實在太快了!而且總是能夠作出正確的決定,他摧毀了我們的防線。」

魯迪加西亞很清楚謝雲奴的特點,只要給謝雲奴控球權及推進空間,他就能製造威脅!這一場,謝雲奴12次突破7次成功,39腳傳球30次到位,而且為隊友創造了6次埋門機會。

除了直接入球及助攻外,謝雲奴的高速盤扭更經常博到犯規,在對國際米蘭及博洛尼亞的比賽中,他都試過為球隊博到12碼。另外,對拿玻里一戰中,他在禁區頂博到罰球,之後交給比真歷射入。

除了在球會外,謝雲奴在國家隊表現同樣優秀,他帶領科特迪瓦在附加賽擊敗塞內加爾,闖入決賽周。隊友索高拿這樣形容謝雲奴:「當謝雲奴保持自信時,他就會找到最佳的狀態。」羅馬主帥魯迪加西亞顯然給了謝雲奴信心,加上意大利傳媒的焦點不在他身上,報道也沒有英國傳媒般刻薄。在羅馬對卡坦尼亞的比賽中,他都試過錯失黃金機會,但意國傳媒及羅馬球迷沒有瘋狂地責罵及嘲諷他。

羅馬王子托迪盛讚這名新隊友:「我之前看過謝雲奴在阿仙奴兩三場比賽,但跟他做隊友時,才發覺他簡直是一頭野獸。如果他在阿仙奴能夠取得更多入球,他早就成為像C朗拿度那般的巨星,羅馬根本無法簽下他。」

在羅馬作客大勝國際米蘭3:0的比賽中,司職右翼的謝雲奴先助托迪建功,再博到12碼,而且他的速度令國米防線苦不堪言,6次突破5次成功。

至於在5:0大勝博洛尼亞的比賽中,他跟費奧倫斯不斷換位,令到對手防線應接不暇,謝雲奴還梅開二度。

今年初的意甲,羅馬以0:3不敵爭標對手祖雲達斯,取得今季首場敗仗。這一場,祖雲達斯花了很多心機去看管謝雲奴,列治史迪拿、巴沙利及維達爾嚴密防守謝雲奴。

也許是擔心謝雲奴的速度,祖雲達斯主帥干地放棄了高位防守,而選擇回收防線。由於對手的針對性策略,謝雲奴全場只得一次成功突破。儘管謝雲奴很努力,希望憑一己之力反撲,但干地防守計劃嚴密,令到羅馬破蛋乏力,終以0:3敗陣。

慘敗過後,羅馬球迷會否責怪謝雲奴?謝雲奴不怕,「當我初來球隊時,球迷感到困惑,讓我有點擔心。新球員一定要通過表現自己的實力,來向球迷證明自己。」剛過去的一輪意甲,羅馬以4:0大勝熱拿亞,謝雲奴又收穫一個助攻,的的確確用表現去證明了自己不再是「罪人奴」。

參考文章:
"Africa's Messi" Gervinho goes from Arsenal gloom to Roma glory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老爆伴郎團(優先場):期望不大下的博君一笑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老爆伴郎團(優先場):期望不大下的博君一笑
Jan 13th 2014, 05:20, by 晞。觀影記事

有《醉爆伴郎團》又有《最爆伴娘團》後,何不又來一部《老爆伴郎團》?這個看似毫無新意的片名,看罷全片也覺這個名字倒沒有「抽水」之意,確是以一部中年人到拉斯維加斯的伴郎派對,笑談老年百態,審視這群角色之間的友情故事。片中找來四位極有份量的老演員齊齊搞笑,看著這群金像級演員齊齊反老還童,不斷自嘲,本片也確實拍出了一定的喜劇感。可是,若求笑料的話,《老爆伴郎團》真礙於角色年紀背景所限,難以玩得太盡,喜劇感明顯不及同類的電影。此外,本片即使末段饒有深意,但前大半段劇情拍得也實在過份鬆散。故事看似被安排在一個周末發生,情節東拉西扯似乎也走得遠了,仿似純粹安排一個藉口到拉斯維加斯,非但過程玩得不夠盡興,結局也難以自圓其說。我覺得,本片若只為求一笑,也熱熱鬧鬧可作娛樂,畢竟以老人家作這類題材也有創意,惟抱太大期望的話卻準會失望。

四友兒時好友踏進老年,正過著步進老年後的尷尬階段。某天,Billy要與年輕女生結婚,便找來一眾兒時好友Paddy、Archie、Sam到拉斯維加斯玩,並參加婚前派對,眾人縱不看好Billy這段婚姻,仍賞面出席。可是,Billy和Paddy之間因為過去的一件事而互有心病,在這趟旅程開始之前,先要讓兩人冰釋前嫌...


電影初段縱有一定的喜劇感,惟劇本熱鬧之餘卻帶點鬆散,甚至難以想像故事怎能發展下去
  
雖然《醉爆伴郎團》愈玩愈誇張,也愈拍愈爛,但以首集而言,也總算有一個框架背景,去讓一眾角色走到拉斯維加斯肆意瘋狂。這部《老爆伴郎團》以一群老人家去把同類故事重整,沒有同類型電影的過份低俗,卻反讓電影變得沒有太多看頭。片中一眾角色到拉斯維 加斯的原因並無強烈玩味,因為一個平凡不過的背景而成行,因此,劇情到了拉斯維加斯的主線時,便顯得劇情失焦,在不能玩得太盡的情況下,劇情驚喜欠奉,只能博君輕輕一笑。
  
即使不拿同類電影來作比較,片中幾位主角到步以後不時分散行動,也令劇情不夠鞏固,有點東拉西扯而感。而且,故事一方面想拍出喜劇感,同時又要鋪排各個主角的老年景況,也令電影中段變得失焦,缺乏重心,劇力非常薄弱,看來也有點失望。


結局描寫幾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家怎樣重拾友情,勝在轉折自然,沒有為轉折而轉折
  
當然,劇情也不能一味描述幾位老人家玩樂的過程,畢竟劇情前段已開始失焦,從頭到尾一直也嬉皮笑臉,只會令劇情更空洞無物。如是者,電影的末段也離不開審視人生和友情的情節,的確盡在意料之內,但起碼不讓電影變得毫無焦點。故事末段變成一「讓愛」的情節,也把幾位角色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作一不俗收筆,處理起來總不致於過份突兀,也能帶出題旨所需。無疑,《老爆伴郎團》的收筆處理全無驚喜,亦淪為典型的荷里活式糖衣包裝,但當前段劇情發展至過度鬆散的情況下,結局以此作收結也能收貨吧!


看著幾位老影星毫不尷尬忸怩,全情放開的喜劇式演出,是本片最可觀的一環
  
如是者,電影最可觀的還是看幾位年過半百的老戲骨演喜劇。雖然,《老爆伴郎團》不如《醉爆伴郎團》或《最爆伴娘團》般瘋狂低俗,但幾位老演員的生鬼演出,縱未至於令人拍掌轟笑,也能達到一定的喜劇感。片中的笑位主要來自老年的自嘲,以及年齡與社會的隔 閡上,拍來不會感到過火或硬滑稽,還是有一定喜劇感。
  
近年常演喜劇的Robert De Niro竟無想像中多喜劇場面,但看他與幾位角色互相鬥氣的場面,還有一定的戲味,至於Micheal Douglas演一個王老五角色,依然型格十足。反倒主要喜劇場面竟落於Morgan Freeman和Kevin Kline身上,二人帶點冷面笑匠的演繹,為角色添上一份幽默感,也成了電影主要的笑料來源。當然,四位老牌影星演出這類喜輕劇,當然難不到他們,眾人全情投入的演出,為這部平平無奇的電影生色不少,看著他們在片中有如遊戲人間式演出,是本片的最大驚喜。

總的而言,《老爆伴郎團》在這些「伴郎」「伴娘」團故事被拍爛時才來一團「老爆」的演出,感覺實在過時,而這群「老爆伴郎」因著角色背景關係,不能如同類喜劇般玩得狂放,放諸此類題材看似饒有新意,感覺還帶點格格不入,令電影的前大半段仿如毫無焦點,劇情東拉西扯。尤幸,電影來到末段才多了一點看頭,描寫一眾角色的老年自況嘲諷,總算把劇情導回正軌,不致失控收場。最後,全片最可觀的無疑是一眾老牌演員全情投入的演出,沒有硬滑稽的設計,演來充滿火花,觀眾也能看得開懷。因此,在無太大期望下,本片還能博君一笑的。

Rating:70/ 100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談判遊戲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談判遊戲
Jan 13th 2014, 05:14, by 山中

夫談判大概可以分爲兩種:各方利益一致的和利益互相衝突的。如果是利益一致,各方就能很容易的達成共識,要談的就祇有各方爲達到這個目標要付出多少,要做什麽,由誰負責。因爲目標一致,大家就不會過於堅持或提出對方接受不了的要求,這樣祇會讓談判中的對方產生不滿,不願意繼續談判,因而傷害自己的利益。一般人想到談判時,大多是想到這種談判,日常生活中的商業交易、人際關係都是通過這種談判達成共識,需要依賴對方跟自己交易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換個方法說,這種談判是正和遊戲(positive-sum game)中一個必經環節。

政治卻不然,大多數的政治利益,尤其是各方形成對立的時候,是互相衝突的,所以政治遊戲一般都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在這種遊戲中,如果一方達成目標,其他參加者就會自動的落敗,反之亦然。所以這種遊戲的特徵競爭,一方要擊敗另一方,要首先達成目標,或徹底阻止對方達成目標。凡是競爭性的活動,戰爭、球賽、棋局、訴訟、領土爭議等,都是零和遊戲。

要將這遊戲從開局帶到終局,就需要擊敗對方的力量。缺乏這個過程,競爭就會陷於膠著,直到任何一方能打破這個均衡,使得一方勝出或一方落敗。談判並不是這種遊戲的必經過程,它最多祇是一種手段,讓遊戲中的各方在某範圍内合作以取得暫時的優勢。如果在終局時出現談判,它的存在並不是爲了達到任何目標,因爲勝敗已經分明,而是爲了確認競爭結果才設置的一個程序,就像爲賽事的勝利者頒獎一樣。戰爭後的終戰協議,雖然有談判這個過程,但它是爲了確保勝利者的成果和處置戰敗者而設的,戰敗者一般祇能接受條約中的條款,難以討價還價,跟第一種談判有很大的分別。

而力量,它就是將你的意願強加於他人的能力(這是政治科學對力量的定義)。換句話說,它是一種能使他人去做一些他本來不願意做或沒有想過要做的事情的能力。故此,力量又可以分兩種,所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一般是指軍事或其他能迫使他人服從的強制性能力,例如經濟制裁的威脅,而軟實力則是思想或道德價值觀的影響力。要用硬實力使他人服從,你的硬實力必須要勝過他,他不能抵禦,而動用這個力量時,會爲他產生不能接受的損害。而要使用軟實力,你就要使他人信服,要用道理説服對方;如果對方的價值觀或世界觀跟你相符,阻力就會降低,就能更容易影響他人的行爲。

我們可以用上述的理論去考慮兩道原理相通的問題:香港民主派跟中共談判談出民主選舉和中國某些民運人士希望説服中共進行民主憲政改革的可能性有多大?要回答,我們要首先考慮香港民主派和中國的民運人士能否跟中共進行第一種談判?答案明顯是不能,因爲祇要中國某一個部分有真正的民主,中共政權就會面對非常現實的倒臺危機,因爲容許民主選舉就等於容許其他政治力量公開和系統地挑戰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而中共政權沒有信心它能在選舉中勝出和控制選舉後推行憲政、人權、法治的結果。

因此,這場政治遊戲或博弈是一場零和遊戲,祇要民主派(中國和香港的都是一樣)或中共其中一方能達成他們的目標,或有效的阻礙對方達成目標,他們將會成爲勝利者,對方就會自動變成失敗者;雙方沒有可以進行正和遊戲談判的共通點。因此,假設民主派不願屈服、不變更民主的目標,要從開局走到終局,就祇能動用力量,用力量來決勝負。要談判就必須有進行正和談判的共通點,放棄對立的立場,用交易去換取對方和自身想要的利益。也就是說,任何人希望和中共進行正和談判,都必定要放棄原有的立場去換取自身的利益:承認中共的不民主,不挑戰它的合法性,以換取它賦予你某些制度上的地位或權利/權力。

因此,要香港有真正的民主選舉,中國有憲政、法治、人權,除了擊倒中共以外別無他法,祇有在擊倒它之後,你才可以用談判去確認戰果;擊不倒它,說什麽都沒用。在這個場合,民主派不能用軟實力去影響它,因爲它的政治理念與價值觀跟你的截然不同。跟它說什麽「普世價值」、「國際標準」、長遠的國家利益、人民的福祉,就算說到吐血也不能動搖政權分毫(事實上,你跟它說就祇會被打到吐血),因爲中共的目標祇有一個,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利益。剩下來的,就祇有硬實力一途可行;將所有不可能剔除,剩下了的就是真相,不管它是多麽的難以置信。

至於怎樣組織和動用硬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之間的關係,那則屬於兵家機密,不可在公開場合談論。在這裡,我祇可以說它不一定是指軍事力,更重要的是挑戰政權的合法性和政治能力。如果民主派依然是想不通自己到底在玩什麽遊戲,他們大可不必玩下去,再說什麽都是枉然。觀察現在的情況,香港和中國的民主派均處於敗勢,要扭轉局面,他們必須清楚什麽是不可變,然後在這基礎上營造可變。這就是所謂的「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東方日報)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為港女身體書寫(三):化妝、喬裝與整容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為港女身體書寫(三):化妝、喬裝與整容
Jan 13th 2014, 05:24, by 刺青雜誌

原文刊於此

文:假啞港女

自從黃子華的「喬裝論」竄紅以後,化妝的女生都背負原罪,加上網上的圖片和綜藝節目「揭示」了一眾女生化妝前後的反差,就更令人認定了這是差勁的騙術,所以男人總愛說:「女生清秀乾淨就好。」心底話其實是女人最好即使不化妝都漂亮。簡簡單單都能看不出瑕疵已經很不簡單,除了要五官協調,更重要的一點是年輕(起碼看上去年輕),所謂「女生只要簡單就好」,反而是苛刻的要求。

林語堂說只有新鮮的魚可以清炖,如若已宿,便須加醬油、胡椒和芥末──越多越好。天生麗質自然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然而以香港南方人的基因而言,眼小鼻塌皮膚粗糙的機會率還是大一點,但化妝品多少能掩蓋得住,所以完全不懂得化妝的男人口中那句「只要簡單就好」,說穿了是為了能更好地辨認出真正擁有美麗基因的女人。然而,男人總是抱著奇怪的幻想,以為美女皆是天生麗質,可是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男女博弈經濟學》闡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男人喜歡的女人,無關她們用了什麼化妝品、護膚品、指甲油……因為這些都是可以大量生產的廉價產品,依靠低廉的成本無法令女人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畢竟每人都可以輕易擁有,這樣就不值錢,反而不用太多修飾,雙頰紅潤,身材健美,才是男人最喜愛的女性特徵,因為這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每天運動,換言之,即是持之以恆的努力,邊際成本更高,所以很難做到,自然物以罕為貴。

女人耗費心血磨練化妝技巧,花費千金買來一大堆護膚品,甚至「捨得一身剮」去整容,換來的卻是男人的不以為然,不過他們對女人容貌的要求看似寬容,但骨子裡其實是苛求,清淡宜人的背後是恆久忍耐和付出,難怪他們口裡總是反對化妝和整容,只要付得起錢就可以立刻買來的豔麗,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便宜貨。

然而,不論是男人口裡所說「清秀就是美」,還是女性透過化妝整容得來的美貌,其實他們追求的都是標準美貌,不容許一絲老態,五官端正,皮膚必須緊緻,不能鬆弛有皺紋,更不可夾雜白髮,就像前陣子紅透網絡世界的南韓大邱市佳麗,網民嘲弄她們倒模一樣的容顏,其實我們平日何嘗不是用劃一標準去評定女人的價值?張潮在《幽夢影》寫道:「貌有醜而可觀者,有雖不醜而不足觀者。」我們不懂得欣賞不美的美,寧要沉悶的賞心悅目,卻沒有耐性發掘不好看的耐看。

從前我們說「世上沒有醜的女人,只有懶惰的女人」,潛台詞是不美麗的女人有罪,美麗是對女人的詛咒,因為美麗的外表很可能只是副產品,強迫她們追求美麗的行為才是主菜,所以「上了年紀還不去保養」、「不控制飲食而發胖」、「滿臉暗瘡又不戒口」等等通通是罪;但當我們今天看到人工美女,又會拿著放大鏡找尋那些完美得不自然的瑕疵。女人的容貌就是一切的價值,所以是否假雙眼皮與隆鼻變成生死攸關的宏旨。正如我們這樣在意Angelababy是否整容,因為除了容貌,她就沒有別的價值。

管他女權如何高漲,女人的價值建構仍舊與她的容貌掛鉤,所謂「your face,your fate」,這個真理對女性的殺傷力尤甚,她們無法避免因為外在評價而受傷,儘管男性雖然比以往更注重外表,但我們很難想像他們會在這方面與女性一樣受到同樣程度的壓迫。男人有權評論女人的容貌,而相對地不用擔心自己被評價,男性特權早就七零八落,惟獨剩下這項特權完整無缺。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遊牧之後:the Cha brothers 和他們的咖啡館 (下)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遊牧之後:the Cha brothers 和他們的咖啡館 (下)
Jan 13th 2014, 05:31, by 游城客書

All photos credit @ de Mello Phalhet Coffee Roaster instagram

Felix 和 Won 的咖啡店開在多倫多 Mid-town Yonge Street 上,去年 4 月開始經營,不夠半年已被本地網上媒體BlogTO選為最佳 Coffee Roaster 之一,亦排名多倫多東區最佳咖啡店第4位。咖啡店以葡萄牙軍官 de Mello Phalhet 命名,傳說 Franciscode Mello Phalhet 是將咖啡豆從歐洲帶進美洲的第一人。小店以打開的黑色雨傘為設計主題,樓高的咖啡豆焙烘機,每星期運作14小時,自家焙烘特別的咖啡混合配方(Blend),也為其他獨立咖啡店如 Voodo Child 等專門焙烘咖啡豆。

Felix 先後在Coffee HQ 和位於南墨爾本的 St ALi Coffee Roaster 當咖啡調配師。提起墨爾本的咖啡文化,Felix 目光炯炯有神、幾近引以為榮地說,「整個墨爾本只容得下兩間 Starbuck。」他解釋,「墨爾本是『已發展』的咖啡城市,咖啡館不用設黑板或菜單,人們踏進咖啡館一刻,已知道自己要甚麼。」每間咖啡館風格和文化殊別,各具咖啡專長,除咖啡外,幾乎每間咖啡店也有特色早午餐 (Brunch)的選擇或甜品;而且有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咖啡店之間很團結,老闆和咖啡調配師既專業也熱愛咖啡,有名的咖啡調配師會在不同的咖啡店「巡迴」工作。Felix 說:「We share barista around Melbourne cafés!墨爾本的咖啡調配師時薪為 33 澳元或以上,算是全球最高了。」

墨爾本人視咖啡調配師為終生職業,雖然沒有獲政治資助或特別進修課程,年輕一輩還是願意投身;然而,Felix 走上咖啡館生涯的故事一點也不浪漫。

學生時代對咖啡一點興趣也沒有,在連鎖店 Coffee HQ 當店員,原為討份兼職。馬虎態度引來當時的高級咖啡師極不友善對待,直接說 "I really hate you!" 咖啡師 Toni 是個敬業愛咖啡之人,Felix為了討好店長,唯有認真工作。誰料認真得動了真感情,發現咖啡世界學海無涯,開始了便無法回頭。

「當時打工的,是間位於車站內的咖啡連鎖店,客人流量高要求也高,平均 3 小時要做 500 杯咖啡。」學會了用最短時間做高質素的咖啡,更重要是遇上了師傅,在他身上,看見甚麼叫熱情。「It takes 2 minutes to learn how to make filter coffee, but it takes much longer time to make a good cup. 證書、認可甚麼的,意義不大。」此後5年, 一邊完成教育專業學位,一邊在頗有名氣的獨立咖啡店St Ali當Barista,朝6晚11。卻沒有想到,會成為咖啡店老闆,「我一心打算畢業後,回去南韓教中學呢」,Felix 認真地說。

多倫多的咖啡文化空間

「多倫多的咖啡館文化有很大發展空間。」開店前8個月,Felix來到多倫多,花 3 個月走訪每家咖啡館,搜集資料。

其時哥哥 Won 已移居多倫多快 2 年。Won 大學畢業後原為與父母團聚,搬到多倫多生活,在一家本地大型專業咖啡連鎖店當店員。在咖啡店兼職的人很多,刻板、流水作業、人工低……然而 Won 看到的,卻是多倫多尚待發展的咖啡空間,還未開始。「墨爾本人對專業咖啡的質素、咖啡店的文化非常講究,找到一家口味對的、合心意的小店,動輒便坐上半個下午,風雨不改。多倫多人普遍習慣美式蒸餾咖啡,一杯 regular coffee 就這樣 grab and go。」

看見發展空間,Won 辭掉連鎖店的工作,跑到市郊 Etobicoke 一家專業咖啡焙烘公司求職,請求老闆教他咖啡焙烘的技巧。「我不介意最低工資,不介意工作時間長,我想學會咖啡焙烘,將來自己開店。」Won 坦白對老闆說,結果獲老闆信任,在那裡邊做邊學,直到弟弟 Felix 也決定來多倫多。

「是他說服我來開店的,你問他。」Felix 笑着說。Won 希望以自已金融、市場推廣和咖啡豆焙烘的知識,結合 Felix 在墨爾本咖啡店的實戰經驗和咖啡專業知識,將墨爾文的咖啡文化,引入多倫多這文化多元的北美城市。

現在咖啡店提供多倫多咖啡店不常見4 種手沖滴漏咖啡 (Filter coffee):Pour-over, Siphon, Chemex, Aeropress;還有花 10小時以上滴漏的 "Cold drip" 咖啡,使用冷水透過自然滲透水壓,調節水滴速度,慢慢滴濾而成,在小店裡做實驗一樣,調較不同咖啡豆所需的滴漏時間;每星期亦有不 Single Origin 咖啡豆,供客人嚐試,成為多倫多 Mid-town 小數的獨立專業咖啡店。

浪漫是開咖啡店?

許多人夢想擁有一間有自己特色的咖啡店,我問身為老闆的 Felix,開咖啡店,真的有想像中浪漫嗎?「他們活在想像裡,其實開咖啡店一點也不浪漫。經營店子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朝 6 晚10,一星期工作 7 天,每天工作 16 小時,比正常打份工要大犧牲。」

認識Felix 和Won 大半年,兄弟倆就住在小店上層,年終無休朝 6 晚 10,全年只放1 天假。偶爾跟相熟的客人,到附近的餐廳吃晚飯;大部份時間,也是吃附近買回來的外賣。有次我下班回家途中路過小店,跟Felix 抱怨因為工作太忙,已經連續吃了一星期外買薄餅了。他回答道,「don't worry,我已經吃了2個月公仔麵當午餐了。」

常常問他們喜歡多倫多還是墨爾本,他們也說無從比較,因為還未有時間認識多倫多。9月中Felix 生日那天,待在店裡主持大局,客人紛紛買來小禮物;晚上關門時已經太累,還得大清早起來開門,不打算慶祝甚麼云云。

10年後,你會在哪裡做着甚麼?會在澳洲、韓國、抑或加拿大?我問Felix。他一臉疲倦,拿着I-phone 玩Candy Crush,倒數着咖啡豆在烘焙機裡尚有10分鐘,才可以動手炒。「也許有天會回去韓國教書吧。我不知道,或者 10年後,我會在多倫多開第 5 間咖啡店,你知道嗎?在墨爾本,即使咖啡店要開分店,每一間也有不同名字,不同特色的……」然後,我又看見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開始說起存在於某處的咖啡景願。也許,這就是他所說的熱情。

De Mello Palheta Coffee Roaster 網頁
Facebook 專頁

重讀上篇--〈遊牧之後:the Cha brothers 和他們的咖啡館 (上)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Stop worrying for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Stop worrying for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Jan 13th 2014, 03:19, by 康怡

中文譯本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URA) became a white knight last week as it stepped in promptly after the Buildings Department declared four tenement blocks in Tokwawan are structurally dangerous and that owners of the buildings have to demolish their home within nine months.

The authority announced on 17 December 2013 it would redevelop the four dangerous buildings. The decision saves those affected from paying for the building's demolition and offers the owners cash compensation equivalent to the value of a seven-year-old flat.

We don't have the background of those affected, but given the place where they reside, it is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ey are low-income families.

Among the four blocks, one of them has been in public spotlight since July last year. The Buildings Department found dangerous structure in the balconies at number 51, Kai Ming Street.

Government surveyors, therefore, ordered the residents evacuating from the building. Gripped by financial burden and uncertainty the evacuation order brings, those affected turn to the authority for assistance, hoping it would redevelop the dangerous building.

The authority turned down their request to buy their homes. To save themselves from losing all they have, they joined the authority's Demand-led scheme, under which the property owners have to secure 80 per cent of the property rights themselves within a period of time, if they can get it done, the authority will redevelop their building. If they fail to do so, it is not the authority's business.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the authority is considered or perceived as a white knight in this case. "Addressing Hong Kong's acute urban decay problem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esidents in dilapidated urban areas" tops the authority's commitments and is nailed on its website by itself.

So stepping in a dangerous building, bailing out the poor people is what the authority should do. There is nothing noble here since it is simply doing what it always says it should be doing. Indeed, the authority is inconsistent with what it proclaims by making those poor people to go for the Demand-led scheme in the first place.

It should have taken up the project immediately if it was truly committed to "Addressing Hong Kong's acute urban decay problem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esidents in dilapidated urban areas."

Or if the authority is truly here to address urban decay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it actually owes this group of poor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n apology.

It should have soul-searching on why it fails to detect the problem and stepped in early. It is the Building Department's job on inspecting building conditions.

But don't forget, the authority has the database on the conditions of all buildings in Hong Kong. It is because the authority and the Building's Department share and have access to the same set of database.

Our press and public are very generous to the authority. Instead of taking the authority to task, they worry the move would open the floodgate for more owners of dilapidated buildings to ask for redevelopment.

Think about it, if owners of such decay old blocks do not ask the authority to redevelop their building, the authority will have no projects to work on. It can be folded. Or the URA will have to go back to the old way, forced redevelopment in prime areas like Wedding Card Street in Wan Chai, make huge profits, and again made itself enemy of the community.

Our press and public also expressed worries the authority will lose money in this particular project. How could this be possible? Although Tokwawan is not a business, or a fancy district, it is still in the urban area. The land is still metro land. Redeveloping four tenement blocks in the urban area is profit-making guaranteed business. The only uncertainly is how much profit it is going to make.

It is unlikely the project will be as lucrative as the redevelopment of Wan Chai's Lee Tung Street. Now The Avenue, jointly developed by Sino Land, Hopewell and the authority, is selling more than HK$23,000 per sq. ft. The purchasing price the authority paid to former residents of Lee Tung Street was only HK$4,000 per sq.ft.

Our press and our public do not only generous to the authority, they are equally forgiving to its mishaps. The former chairman of the authority, Barry Cheung, who last Christmas used the press to pressure a small businessman to sell his property at Tai Kok Tsui at a price he disputed. Last Christmas, the small businessman was branded as a greedy person who profits on property speculation that his self-interest nearly tarnish the redevelopment dream of all his neighbours.

This Christmas, the authority is described a white knight that put itself in an uncertain financial commitment to redevelop four tenement blocks.

Most of us seems unable to learn from history: the URA will not take up projects that are not profit making.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市建局只見巨利 忘市區更新本職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市建局只見巨利 忘市區更新本職
Jan 13th 2014, 03:26, by 康怡

English version

屋宇署於上月宣布土瓜灣啟明街的四幢唐樓建築結構危險,指住戶需要在九個月內搬離並拆除樓宇。市區重建局隨即擔任「白武士」介入事件,並在去年12月17日宣布將重建四幢樓宇為危樓。此決定令受影響的住戶無需支付樓宇的拆遷費用,同時住戶可收到價值相等於一個樓齡七年的單位的賠償金。儘管沒有受影響住戶的背景資料,不過根據他們所住的地區,亦可合理推斷他們為低收入家庭。

四幢唐樓的其中一幢自去年七月起便已是公眾焦點。屋宇署在啟明街51號的陽台發現危險結構,政府測量師隨即呼籲住戶疏散並搬離唐樓。受影響住戶面對財政壓力及突如其來的疏散指令,因此向市建局尋求協助,希望市建局可重建危樓。市建局當時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指不會購買他們的唐樓。為了避免失去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這些住戶參與了市建局的「需求主導計劃」。在此計劃下,業主必須在既定時間內穩固百分之八十的業權,市建局方會重建他們的樓宇。若他們無法做到,市建局便無需理會他們的訴求。

市建局忽視「原本職責」

在此情況下,實在很難將市建局判斷為「白武士」。市建局的網站清晰列明它承諾「解決嚴重的市區老化問題,協助居住在殘破失修樓宇內的居民,改善其生活環境」。因此踏入危險樓宇,解救出居住其內的居民乃是市建局應份的工作;這並非任何高尚的行為,它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然則,要低收入的受影響住戶參與「需求主導計劃」此舉已經不符合它宣稱的「承諾」。若它真的是致力「解決嚴重的市區老化問題,協助居住在殘破失修樓宇內的居民,改善其生活環境」,它應該立即接受住戶的要求,開拓新的工程項目。

市建局擁全港樓宇資料庫

若市建局真的有心解決市區老化問題及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它便欠這群低收入人士及其他香港人一個道歉。它應反省何以沒有更早發現這些樓宇的問題及提早介入。儘管檢查樓宇建築狀況是屋宇署的責任,別忘記市建局擁有香港所有樓宇狀況的資料庫,而這資料庫是由市建局及屋宇署共享及雙方均可進入的。

新聞界及社會大眾對市建局太大方了。他們不要求市建局履行職責,反倒擔心此舉會使大量擁有殘破失修樓宇的業主一股腦地湧到市建局跟前要求重建。試想想,若這些業主不要求市建局重建他們的失修樓宇,市建局何來工程項目,豈不是可以關門大吉。不然市建局便會像以前一樣,硬逼如灣仔囍帖街般的黃金地段進行重建,賺取巨額利潤,並再一次成為人民公敵。

市建局從來不會開拓蝕錢的工程項目

新聞界及社會大眾亦表示擔心這特定項目會使市建局虧蝕。這是怎麼可能的呢?儘管土瓜灣不是商業或特別吸引的地區,它仍屬市區,仍是已城市化的土地。在市區重建四幢唐樓是可擔保利潤的業務。唯一不確定的是可賺取多少利潤,而這項工程應不會如重建灣仔利東街般賺錢。市建局當初以每尺港幣$4,000購入利東街,現時囍匯、信和及合和等發展商聯同市建局以每尺港幣$23,000售出。

新聞界和社會大眾不但對市建局大方,對其失誤亦同樣寬容。市建局前主席張震遠在去年聖誕利用傳媒的壓力逼迫一個商人以他不接受的價錢購買他在大角咀的房產。去年聖誕,一個商人被標榜為因以炒樓賺取利潤、只顧個人利益而幾乎破壞他所有鄰居的重建夢的「貪心」人士。今年聖誕,市建局被形容成會為重建四幢唐樓而承擔不確定的財政負擔的「白武士」。

大部份人始終無法自歷史學習:市建局從來不會開拓蝕錢的工程項目。

圖片來自市建局網頁,原文為英文,標題及小題為編輯所擬。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