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傳統與變化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傳統與變化
Feb 8th 2014, 16:23, by 山中

BBC新聞有一篇關於内蒙古的蒙古族面對生活模式轉變問題的報導,探討蒙古族人文化衝擊有什麽看法。如果對這個問題想得深入一點,報導中提出的其實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生活模式受外來文化、科技和經濟生產模式轉變而受到巨大的衝擊,本身就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在中國,這個現象早在一萬一千年前就已經出現:狩獵採集社會轉變成爲農業社會。世界其他地方也在一萬二千年前(8000-7500 BCE)左右逐漸出現這種轉變,我們稱之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到二百多年前,歐洲開始從農業社會轉成工業社會,而在十九世紀末期,隨著西方國家殖民主義活動,亞洲國家也走向了往工業社會轉變的路綫。

很多現代人想到社會面臨轉變時,都首先會想到「傳統遭到破壞」,而認爲這是一件很壞的事,因此產生抵抗心理;如果政府的政策推動這種轉變,一些人甚至會認爲這個是邪惡的政府。這種想法是祇計算成本而不計算收益,祇看到有害的而看不到有利的。誠然,生活方式的轉變的確會引起當代人很多的不便,過往所習慣的人際關係、經濟活動和權力架構都受到衝擊,不能適應這種轉變的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但與此同時,每次社會轉變都會帶來更多不痛的機會。農業社會恆常性大規模生產糧食,而剩餘的糧食誕生了行政、藝術、學術等專門職業,他們不用再親自去狩獵,多出來的時間容許他們去發揮專長。也因爲這些專業,國家才可以組成,脫離部族社會和各個部族之間不斷的小規模衝突,出現地區性的和平與秩序(見Pinker, Steven.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此外,原來糧食生產人口的生活質量也因爲農業生產模式的艱苦而大幅下降,有研究認爲狩獵採集社會往農業社會的轉變是迫不得已才出現的,狩獵採集社會的生產方式跟不上人口增幅而出現飢荒,要社會續存下去就必須改變。

而工業社會則帶來人員的流動,更緊密的國家級接觸。工業需要技術和科技支持,這促使國家推行標準普及教育。而教育的普及、更緊密的社會關係誘發各種各樣的平等權利運動:解放奴隸、普及選舉權等等都與工業化有關。同時,它也破壞了原來的社會秩序。在西方國家,教會因爲社會轉變的過程而失去主導地位,從文藝復興以來天主教的絕對地位已經受到衝擊,到現代工業化多元社會的確立,宗教自由容許人選擇信奉或不信奉任何信仰;宗教的價值觀已經不再等同社會的價值觀。女性因爲經濟需要投入生產活動,自主的經濟能力使她們再也不成爲男人的附屬品。資本的運用、土地私產化也使得原來村莊的共有土地減少(公有化一樣可以形成這個現象,所以這裡說「私產化」),造成流動性貧窮人口和前所未見的貧窮現象(詳情可參考Polanyi, Karl.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其他國家則要面對西方國家的侵略、傳教等等而開始西化。爲對抗這股「西方文化入侵」的壓力,中國出現義和拳、體用之爭,日本出現尊王攘夷、開國鎖國之爭。這些思潮和爭端都直接或間接導致當時政權的衰亡,開始了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現代社會。

因此,以歷史爲出發點去想,傳統「受到衝擊」是經常出現的事:每個地方都有改朝換代、新科技誕生、生產方式轉變、新產物發現、生活方式自行演化的歷史。上述所說的祇是人類史上兩次最重大、最翻天覆地的轉型,都是因爲生存的壓力而變。從這個角度考慮,傳統生活方式受到衝擊而化身改變,根本就沒有「對與錯」之分。這根本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應否的問題,不能單從「支持」和「反對」這種片面的立場去思考,也不能以爲祇要有了什麽或沒有了什麽,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階級、平等、市場、干預、外族、本宗、民主、獨裁、傳統、創新等等,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美好。

生活的方式轉變是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事,這是不可以逆轉的事,除非你能鎖起時光,完全不跟外界接觸。就算你能做到這點,這樣的社會也不能持續下去,會因爲内部的問題而崩壞、消失,復活島波利尼西亞社會的消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歷史中輝煌一時的朝代王國,不論是漢唐羅馬、波斯大食,全都是多元開放、不斷演變的國度。當它們開始僵化,獨尊儒術、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思想、科技發展和社會流動開始停滯,國力就會大幅減少,繼而衰敗。

當然,這並不是說當代人的問題和傳統受衝擊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需要重視。任何改變,不論整體效果是好與壞,都會引來某程度的牴觸;極端轉變發生,而某些群體受到轉變的影響,他們的反抗就會變得極端和激烈,要求社會往另一個方向徹底改變。這個現象稱爲「雙向運動」:一方要不顧一切往一個極端走,另一方又堅持要走向另一個極端,中間沒有合作的空間。長此爭持下去,政治決策和公衆討論變成零和遊戲,一方失敗就是另一方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祇有鬥爭和消滅另一方才能消化這個困局。共產主義(注意,共產主義有別於馬克思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都是社會無法化解雙向運動所帶來的矛盾而衍生出來的怪獸。

明白問題的核心,我們就可以更精確的應付「傳統文化受到衝擊」這個題目,提出有效的政策,避免踏入「盲目現代化」和「抵抗現代化」的陷阱。在推行工業化的同時,政府可以加大環境保護的工作,或者提供稅務和收入上的懲罰與激勵,鼓勵生產使用更、減少生產速度與規模、賠償受影響的人和對舊有產業提供一些保護或幫助它們轉型(臺灣的蘭花產業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社會中有理性的公衆討論環境,而受到衝擊的產業和社群可以在政策決定過程中發出應有的聲音和參與。合理的應當接納和慎重考慮,不合理的就應由擁有相關知識的人指出爲何這些要求不合理,會有什麽負面影響。這就是現代審議式民主的價值所在,而教育、知識和理性是它的基礎。

看到傳統文化受到衝擊,感到不是味兒並不出奇。而我們亦應當有感覺,不然我們就會冷漠對待身邊一切。但感覺過後,最重要的,是靜下心來想出合理的對策。否則,單憑感覺與衝動,意氣激昂的提出林林總總,除了舒緩一時的情緒以外,對社會和其他人並不會帶來任何正面的幫助。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BBC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我就係要投票比佢入去扔嘢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我就係要投票比佢入去扔嘢
Feb 8th 2014, 16:00, by 楓人瘋語

作者:余雋偉

賀歲片《六福喜事》因表明部分票房會用作為反佔中團體「幫港出聲」籌款,還未上映被網民杯葛,發起罷看。而最近另一齣賀歲片《金雞sss》也開始被網民杯葛,原因是該電影其中一個角色身穿哲古華拉T恤,被網民認為影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並且指議員只需在立法會擲物就能收取八萬月薪。但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梁國雄在議會裡面做出那麼出位的行為,仍然能夠在每一屆立法會選舉高票當選?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梁國雄以四萬八千多票第三屆連任,更成為新界東選區的票王,根據該電影的邏輯,為何只在議員擲物的議員能得到這麼多市民的支持?

立法會的會議記錄大多也是公開讓市民翻看,YouTube也不時有立法會會議的錄像上載,當中不乏梁國雄及其他議員發言的過程。翻看這些錄像,梁國雄主要是因特首或其他主要官員到訪立法會才會擲物"招呼"他們,目的就是向特首示威,代表市民向特首表達不滿。正因為這樣,對特首及其他官員非常不滿卻無法宣泄的市民就能透過立場相似的議員在立法會代表他們,而這些議員的得票就大約反映出這一類市民的人數及比例。再者,特首每年只會在發表施政報告之後,才會去立法會進行一次答問大會,而每一位議員只有一次提問機會。因為立法會議員是代表人民在立法會裡投票及發言,所以某程度上四萬多名市民每年就只能夠向特首提問一條問題,而如果特首只是答了些說了等於沒說得答案,那麼市民又要多等一年才有機會再次提問。面對這麼一個不公平的制度,市民就只能透過議員在議會內的舉動去代表他們的憤怒,記住民選議員必須對選民負責,因此議員擲物也是有相當的民意基礎,並不是單純的吵吵鬧鬧那麼簡單。

對於很多不留意政治或不了解議會運作的人來說,梁國雄對他們的印象可能真的就只是哲古華拉T恤和議會擲物。但既然梁國雄只是有特別官員出席才會擲物,那麼其餘的時間他在議會裡做甚麼?如果用心翻看立法會和立法會各類委員會的會議,你不難發現梁國雄的發言記錄,而且往往發言都是思路清晰,能有效地駁倒建制派議員的論點。他通常也是拿著一大疊資料去開會,發言時能引用不同的研究和調查,也不時會引用不同的政治家和名人的語錄,用來指出反方論點的荒謬之處,甚至以一些非常到位的例子來和反方作比較,用來增強己方論點的說服力。筆者是大學辯論隊的成員,雖然參加和觀看的比賽不算多,但也知道一個良好的反論證包含者甚麼因素,而梁國雄的發言就正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即使梁國雄每月拿取八萬多元的薪金,也總比那些建制派甚至經常缺席和開會時睡覺的議員更有資格,況且他一直堅持八萬元月薪中有五萬都是捐出來用作支持社運,本身的生活也非常簡樸。

所以與其困在自己的小宇宙裏面,對身邊發生的事不聞不問,終日被《金雞 sss》之類的賀歲片混淆視聽,倒不如走多一步,留意一下每一件事背後的意義,也許你對身邊的事的看法也會不一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談談摩連奴與車路士近來的戰術改變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談談摩連奴與車路士近來的戰術改變
Feb 9th 2014, 02:25, by 足球群英傳

摩連奴一絲不苟的比賽策略無懈可擊,終結了曼城的主場連勝紀錄

在這個控球至上的時代,摩連奴證明總會有其他取勝的辦法。

踢法千變萬化是足球引人入勝的其中一點。目前頂級球隊可能都一致熱衷於壓迫及控球,探索全攻全守及進取足球現代版本,提高主流聯賽的場均進球率,但還是有另一種不同的想法。它不主張高位壓迫,反而傾向縱深防守挫敗對手的攻勢,追求被動的踢法,摩連奴仍然是這方面的專家。

也許需要稍為解釋一下,說一支球隊踢法被動並無貶義。不是要說他們是消極、守勢或擺大巴,不管摩連奴在上周賽和韋斯咸之後的說法,這是沒有什麼可恥的。踢法被動的球隊依然可以踢出引人入勝、漂亮動人的足球。拜仁慕尼黑在去季歐冠杯半決賽擊敗巴塞隆拿就是採取被動踢法,在摘下球權之前容許對手長時間控球。車路士在星期一晚擊敗曼城也採取被動的踢法。

曼城的攻勢不斷被打斷,車路士趁機突襲,他們的速度和體力都很厲害。看到韋利安、特別是夏薩特跑到空隙處相互創造出傳球的角度就可以輕易理解摩連奴為何覺得球隊不需要桑馬達: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球員,但車路士的足球不適合桑馬達。同樣令人震驚的是曼城應對反擊十分差勁:除去有球隊在比賽的最後階段放手一搏,上一次在英超看到有球隊像車路士那樣在27分鐘就打出四對二的反擊是什麼時候?

泰利認為球隊獲勝的重要性不僅是帶來三分令車路士與榜首的差距在兩分之內,阻止曼城取得六分的優勢,對其他的球隊還可能有鼓舞的作用,向世人展示了曼城在主場不是無敵的。

似乎這可以很好地證明當一支球隊建立了光環之後,對手似乎也會幾乎不知不覺地接受小比分落敗,避免大敗。曼聯目前的苦況也與他們的光環消散有關,因此雖然曼城的攻擊能力強大,但值得提醒其他球隊他們的中路並不牢固,不過難以想像其他球隊也可以好像車路士那樣長時間抵受曼城的攻勢。

摩連奴在過去一個半月所做的工作格外出色。 12月17日於聯賽盃被新特蘭擊敗令他下定決心要作出轉變。他的球隊在光明球場的比賽於大部分時間都佔據上風,但在比賽末段大意被扳平比分,然後在加時遭到痛擊。摩連奴在賽後顯得精疲力竭,你會疑惑他在皇家馬德里到底承受多大的打擊才令他變成這個模樣。不過他在失意期間卻下定了決心:他說他會還原基本步,他聲稱在足球當中沒有比以1-0取勝更簡單的事情。

在聯賽對陣阿仙奴的比賽之前,他有六天的時間作出調整,他似乎花了大部分的時間用於調節球隊的心態及防守陣形。摩連奴在酋長球場使用4-3-3陣式,壓迫阿仙奴的中場,令他們失去控制,結果比賽踢成0-0。摩連奴似乎顯得容光煥發得多,回復到調皮的本色,仿佛兵敗新特蘭解決了一個難題,令他採取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就是他從心底裡就認為應該要做的。

此後車路士再次回歸4-2-3-1,雖然你會猜測如果曼城的費蘭甸奴可以上陣,車路士會在星期一再次以4-3-3迎戰,但車路士不再失球了:在緊接著新特蘭之後的十場比賽,他們只失了兩球,定位球防守的時候怪誕的鬆懈也一去不復返,陣形保持得更好,協防做得更好。令對手擔憂的是,他們的攻防轉換也做得越來越好。

曼城在星期一有65%的控球,但僅有三次射門命中球門。在之前幾場車路士比賽,韋斯咸及史篤城分別只能造出一次中目標埋門,曼聯有4次,侯城兩次。這代表車路士能夠完全控制名帥希斯菲特所說的「紅色區域」,封鎖對手的射門機會。「紅色區域」即是禁區之外的中央區域,大部分射門和關鍵的傳球都是在這裡發生。

拜仁慕尼黑及巴塞隆拿等球隊通過高位壓迫的方式阻止對手進入這個中心地帶,把他們壓制在己方半場之內,並榨壓他們的控球。車路士則小心應對,讓泰利及加利卡希爾駐守在這個區域裡。泰利的站位十分靠後,皮球保持在他的前面,因此他的缺乏速度及持續被直線打穿不再是問題,這就是他的表現突然變得優秀的原因。馬迪及大衛雷斯稍在他的身前。

雖然曼城有很多控球,但他們無法滲透這個區域。他們的確受到阿古路受傷缺陣的影響,但同時如果他在場找到空隙,車路士也可以變陣為4-3-3,派上拉美利斯加派人手來堵塞這個區域。

這不是一個很現代和很受歡迎的防守方式,但是卻很有效。在這個控球及進取足球大行其道的足壇,摩連奴的別樹一幟應該得到讚揚。

轉貼來源:Jonathan Wilson专栏:穆里尼奥及切尔西的战术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原文來源:José Mourinho and Chelsea's remarkable tactical transformation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讀者回信 | 打工度假跟背包旅行怎麼選?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讀者回信 | 打工度假跟背包旅行怎麼選?
Feb 9th 2014, 03:25, by Cher's Travel

我想關於打工度假跟長途旅行是不一樣的,在出發點就有些不同!

打工度假是讓你短暫在一個國家生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你可能必須準備一年份生活用品,你下了飛機可能就開始要找工作,你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當然這中間可能會讓你賺到一些旅費,當然也可能花光所有你帶過去的生活費用,你會用比較少的時間在旅行,大部份你都是定點在某一個城市生活,只是住宿的人、週遭的人、工作的人可能都不是你熟悉的原本環境,而且你們之間的緣分只有一週到3個月不等。

打工度假可以讓你真實的體驗在國外的生活,不是旅行,不是過客,也不是定居!讓你有多一點的時間對那片土地深入了解。

背包旅行是一種放肆胡亂的狀況,尤其只有一個人的時候。通常一個國家不會允許你待超過3個月,而且禁止你在這個國家工作,除非你有打黑工的打算,不然你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花錢,花光你荷包裡面僅剩的旅費,少了上班賺錢的生活壓力!身心一切都很容易放鬆。你的日子每天都會過的很新鮮,你遊走在世界不同的陌生城市中,你每天都看見跟你生長完全不同的人事物,有時候你都來不及熟悉就要說再見,但是在快速移動的旅程中,往往有時候會迷失在旅程,忘了出發的目的,忘了回家的路,但是當下卻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背包旅行可以讓你真實的感受世界的流動,你會迷惘、會崩潰、會斤斤計較,但是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自己不能在活在原本的框架中。

我不知道哪種比較適合你?但是我總是很羨慕比我年輕的人,很早就可以去世界走走看看,或許看多了就會知道未來想長什麼樣,然後就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看著她們眼中散發的光芒,我多羨慕又忌妒,畢竟人生真的很短暫,就算你賺到了全世界的錢,擁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這根本不是你想要的,那一樣是個失敗的人生。

或許是如此,我在29歲的時候也面臨這樣的瓶緊,面對好友一一走入婚姻家庭,面對身邊的人職位都已經爬到比我還高,或著比我還要有成就,相比下來我整個就是落入人生失敗組!但是也沒有不好,我依然有能力讓自己每週喝下午茶、逛百貨公司、看電影!但我當下很懷疑35歲的自己還是這樣嗎?40歲的自己還是這樣嗎?我很焦慮,卻沒有人可以理解。

那時我身邊的人都沒有去打工度假或是長途旅行的,你就知道我對於踏出旅程那步的恐懼有多大,等於跳出了一個我建立以久的舒適王朝,然後去挑戰一個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

出發前的前半年,我常常夜晚焦躁到睡不著覺,我常常懷疑我自己是不是發瘋了,我常常告訴自己是不是要停止這樣瘋狂的舉動,但是我真的已經活到沒有靈魂行屍走肉的生活,再不想辦法我可能只能接受繼續這樣的生活。

最終我還是克服了自己的心魔,然後到紐西蘭過了8個月、澳洲3個半月打工度假生活,並在亞洲各地繼續旅行3個月。

為什麼不繼續打工度假下去呢?明明紐西蘭是一年、澳洲也是一年,或許我在台灣當白領很久了,這樣的農場工作幾次對我來說的確體驗夠了,我到後面不覺得在國外當勞工是件開心的事情,或許會讓我賺比較多的錢,但是這並沒有任何意義,我的履歷表並不想寫我水果包裝2年或是採草莓6個月,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我認為該結束的事情,於是我就開始認真去旅行。

為什麼會去東南亞流浪這麼久,也是那時候出發前在新加坡聽到一個背包客跟我講他的旅程故事,我心裡嚮往很久!沒有背包我就買背包,我就是想當一個背包客!我從來沒預期我的背包旅程會有精采,我沿路都是崩潰的走來,但是那種內心對於旅程的感動至今讓我還是難以忘懷,尤其當我無助獨行的時候,一個個陌生的雙手來拯救我,你怎麼能還去懷疑這個世界有多險惡,妳只想好好擁抱自己,認真的在旅程中愛自己。

我不知道這樣一篇很長的信有沒有幫助到你,但是每次我只要想起過去的那400天的旅行,我都會有種想哭的衝動,那是屬於我的記憶,沒有人可以取代的記憶,即使我已經回到家,我回到工作崗位,但是我確信我的人生已經開始不同。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那不是激進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那不是激進
Feb 8th 2014, 16:13, by 林輝 fred

民主黨宣誓參與佔中,有團體去了「踩場」,辱罵佔中三子的朱耀明牧師為「耶撚」,又向民主黨的成員丟東西,主席劉慧卿更中了「頭獎」。

我一看本以為是「愛港力」,誰知原來是「人力」——由人民力量成員組織的「佔中後援會」,在衝擊佔中的活動,阻止別人參與佔中,真不知是哪門子的「後援」。

對我有點認識的人,都知到我素來對人民力量毫無好感。記得兩年前,我出席一個公民黨的街頭論壇,坐在我旁邊的是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突然遭到一班人民力量的支持者衝擊論壇,致使論壇腰斬,當時還是人力成員的黃毓民則在旁施施然旁觀。

社民連向梁振英丟東西,那是無權者向橫蠻當權者的反抗,理直氣壯;但這種糾眾搗亂,針對的卻不是有權有勢的當權者,而是其他公民社會成員,毫無正義和道理可言。

正如愛字頭一類組織,以流氓式的方法企圖破壞或阻礙佔中和法輪功的活動;又如熱血公民一類團體,年宵時一連幾天走到民主黨的攤位外「踩場」和「包圍」,這樣真的不叫激進,只叫野蠻。

說回來,我雖不喜人民力量,但無可否認它在分裂之後,表現比以前合理得多,議政水平也比以前高,這一年來我也對它漸漸改觀。

將本來只有一腔熱情的支持者轉化為情理兼備的群眾,這是政黨之所應為;既然人民力量已經歷了痛苦的脫胎換骨過程,就別要走回盲動野蠻的舊路,更別要將自己同化為那些自己都看不起的團體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滅粵推普疫苗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滅粵推普疫苗
Feb 8th 2014, 16:00, by 林兆彬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為何主流歌手總要抱住家駒不放?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為何主流歌手總要抱住家駒不放?
Feb 8th 2014, 16:15, by 獨樂樂

家駒已離開我們廿年有多了,他無疑是香港的傳奇人物,他的金句也成為了樂迷掛在口邊的口頭蟬。談論香港樂壇是否已死大家總要引家駒「只有娛樂圈,没有樂壇」的名句,提及樂隊生態也必定要引Beyond的例子,就連現今主流歌手要顯示自己尊敬前朝巨人,也總愛擺Beyond上台,說要向家駒致敬云云。先是周栢豪值家駒死忌在instagram獻醜,祝家駒生辰快樂,後有謝安琪在「中國音超」嬌聲嗲氣地演譯Beyond的<情人>,近日再有GEM在「我是歌手」滿口滑音地翻唱Beyond的<喜歡你> 。G.E.M.在Facebook表示是這是為了替廣東歌出頭,而「中國音超」的主持人則提到「要展現香港人民的精神,就得唱Beyond」。有人當然立即撲出來拍手讚好,見到粵語流行曲能在大陸登堂就亢奮,但就甚少樂迷喜見Beyond的歌曲在大陸節目重現,因為大家都知道,主流歌手在大陸煸情騷翻唱Beyond的歌,是為了搞民粹,而不是要向Beyond致敬。

就如兩位歌手選的曲目,都是Beyond的情歌(<喜歡你>和<情人>),而不是<大地>,<長城>,<再見理想>等言志歌,理由簡單不過,就是因為情歌最易讓在場觀眾和評判哭個熱淚盈眶。可惜,催淚情歌從來不是Beyond一貫的風格和套路,就算是情歌,家駒都唱得直腸直肚,瀟灑脫俗的。但GEM唱<喜歡你>卻是百般扭擰,還要不時賣弄她唱典型冧歌的腔調,滑來滑去,轉入轉出,令原曲的剛陽之氣盡失。這固然是炫技比賽扭曲歌曲原意之禍,然而兩位歌手不明歌曲所以就亂套情感,無非是要在場觀眾流下幾滴思念的熱淚而已。

其實要表現粵語之美,自有海量的廣東歌可選,但兩位女歌手就偏要拿Beyond的歌翻唱,順便消費家駒作為搖滾鬥士和香港精神代表的形象,彷彿忘掉了商業樂壇在若干年前是如何虧待這隊樂隊似的。搖滾真是個萬能的稻草人,商業節目可以隨意將之馴服,變成煸情的催淚彈,歌手又可以不停偷換搖滾的概念,為自己增添光環。說穿了,這些商業歌手都是想借集體回憶過關,透過緬懷昔日光輝去掩飾自己原地踏步,不想前行的窘態。正所謂What happens in 90s stays in 90s,既然家駒和Beyond的歌曲已成絕響,主流歌手就無謂再搬家駒和Beyond出來攞彩,還是退後一步,讓樂隊新秀抖一抖氣吧。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Tilikum的悲劇

 
2012 Int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Sign up fo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troductory course available on the web for the 2012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Tilikum的悲劇
Feb 8th 2014, 13:41, by 謝曉陽

日前,友人傳來一個連結,寫著「做D野啦!」這人向來愛搗蛋,要我「做D野」,想是不妙。原來,連結跳出來一幅海洋生物集中營地圖!一月十八日,「珠海長隆國際海洋王國」正式開幕,根據這圖,一些我們只能在Discovery Channel和Animal Planet看到的海洋生物,都一一出現在這個奇特的王國。其中「殺手鯨」三個字,更讓我屏住氣十多秒,浮起Tilikum的名字。

Tilikum是誰?牠生存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洋世界(Seaworld),一座以展示海洋生物和海洋動物馬戲班表演為主的公園。我之所以用「生存」,而不是「生活」,是借用「血色海灣」製作人之一Ric. O'Barry的說法,他在描述被困養的海豚時指:「它們在野外環境下是『生活』,在被囚禁的環境下是『生存』。在被囚禁的環境下,很多事不能自己選擇。生存和生活有很大的分別。」而Tilikum,打從兩歲開始,就一直只是在「生存」。

Tilikum是一條大虎鯨,迄今殺了三個人,「殺人鯨」之名不脛而走。一部正在全球上映的紀錄片就是講述Tililkum的大半生。然而,好端端一條鯨,本性就是兇惡愛殺人?還是別有故事?Tilikum生於冰島海洋,兩歲時掉落了捕獵者的陷阱,從此與海洋分離。牠首先被安置於冰島一家海洋動物園中一個狹小的石屎魚缸裡,裡面,牠只能稍稍轉身和翻騰,但不管年幼好動的Tilikum再怎麼打轉尋覓,也不會再見到家人一面,永遠也不會了。

困養展示,不是Tilikum的終站,人類要用牠賺更多的錢。一年後,Tilikum被轉送到加拿大卑詩省的Sealand of the Pacific,那是一個動物馬戲班,Tilikum開始了牠的表演生涯。當時,牠只有三歲。每一天,Tilikum要表演8次,一個小時一次,每星期7天。一天表演完畢,另外14小時,做什麼呢?Tilikum要和兩條成年雌性虎鯨困在一個只有100X50 foot、35feed深的小魚缸中。

為了有效訓練,訓練員往往以食物作餌,但年幼不懂乖,本來生在大海洋的Tilikum,又怎麼懂得人類設計規劃的表演動作,於是,動作沒做好,不僅Tilikum的食物被抽起,就連和牠一起被表演的雌性虎鯨亦同樣受罰。長期被困及饑餓,加上無處可逃及無處可覓食,虎鯨們處於緊張狀態,Tilikum經常被成年虎鯨咬得遍體鱗傷。這只是Tilikum悲劇的開始。1991年,被困養被表演的壓力,終於使Tilikum第一次爆煲,咬死了失足跌落表演池的訓練員。專家指出,大海裡,虎鯨只會食其他海洋生物,不會主動襲擊人類,只有在人工困養和馴訓下的虎鯨,才會出現多次殺傷人類紀錄。

事件不久,Sealand of the Pacific關閉了,Tilikum被放在市場上競投,當時Tilikum已經長得一身健碩身型,體重約12,000-lb,是全球最重的被困養虎鯨。如此健碩,馬上被佛羅里達Seaworld看上,海洋世界為Tilikum設計了一個龐大的繁殖計劃,被困養這20多年來,牠一共是21條虎鯨的爸爸,但只有11條存活至今。當然,除了負責繁殖,Tilikum更重要的工作還是表演再表演,長期處於違返自然的生存模式,讓Tilikum行為異常:如咬噬金屬鐵閘,以致大部分牙齒已被磨損。也許,我們很難量化這種長期困養及以食物要脅動物做出違反自然動作的事情,對牠們身心造成多大壓力,也很難量化Tilikum是否因此懂得憎恨,憎恨人類,一種不會發生在海洋生物脾性中的憎恨情緒。這一些,我們似乎都不在乎。但Tilikum的「異常」,還是繼續。

1999年及2010年,Tilikum再分別咬死了一名觀眾及一名訓練員,據說,該名訓練員不是失足落池,而是被Tilikum拖到池中咬死的。這之後,Tilikum又被監禁在小池裡,被隔絕和任何虎鯨及人類接觸。這段日子,牠脾性變得更古怪,往往數小時無精打采地浮在水面,這從未發生過在野生虎鯨身上。

Tilikum的悲劇,只是數以萬計被困養和被表演動物中的冰山一角,到今天,大部分人類還是認為動物是沒有靈魂的,沒有靈魂,自然不用去感受牠們的感愛。也許,我們試試睜開眼睛,打開心門,也許,會感受到一些。希望日後有機會去「珠海長隆國際海洋王國」的朋友,也想想Tilikum,或是,乾脆就不要去了。

*圖片來源:Freetillynow.org
*本文已刊於《新年代》二月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神憎鬼厭的「印度」行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神憎鬼厭的「印度」行
Feb 8th 2014, 09:41, by Cassie ling

一張照片引發一個念頭。世界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我不知道你們認不認同,但從小就跟媽媽去當義工的我就深深感受到。同一片天,同一片地,可是生活卻是可以如此的懸殊。

我決定要到落後國家當義工的事情傳出後,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各佔一半。所以我也必先跟曾擔心我的朋友家人們說聲對不起,因為我的任性和使命感使我還是選擇了「出走印度」。從一個想法到一個決定,前後我用了三天的時間,三天前我還身在台灣,三天後我就身在印度了。沒有任何計劃、沒有預定住宿、沒有旅伴、沒有旅遊書或指南,就只有一個背包和一個天主教堂的名字。

第一天來到印度實在很怕,半夜一點下飛機,都不敢步出機場。由於我沒有預定好住的地方,所以最好等到天亮才離開比較安全。一大早步出機場,滿街都是人,而且都是男人。我實在很害怕他們,一群人看著我尤如看到寶的眼神。

傳說中,印度人都很會騙人,所以被騙錢是我預料以內的事。縱然我準備好如何拒絕那些無牌在街邊兜客的計程車司機,但一走出機場,我還沒機會開口,他們二話不說已經把我行李搬上車,開價$800盧比說載我去找住宿的地方。我要去的地方叫Sudder street ,是大多數遊客的據點,由機場往Sudder street 大概雖要$250盧比(來自網上資料)。我心想這不是騙跟本就是搶劫!但我實在太弱雞了,一開始行李已被人搬上車,當我正想講價時就愈來愈多男人圍著我。結果我認輸了,我發誓下次一定要比他們更兇!(輸了$800盧比, 超肉痛!)

在印度必須要習慣的第一樣東西,就是他們的眼光。來到Sudder street, 帶著行李的我,一下車,頓時一群男人在後面跟著,滿街的人跟你揮手。這些揮手不是因為熱情,是因為他們知道你是新面孔,所以大家都在打鬼主意。找Hostel找不到好幾家是合理價錢的,全部也是亂開價。但我實在太累了,在機場整晚沒睡。結果我又輸一仗,已經沒力氣再討價還價!(輸了$1500盧比的房租!肉痛!)

貴的Hostel也不見得好,整晚打蟑螂,給床蟲咬,又沒熱水......但累透的我不管了。放下行李便去找我要做義工的地方- Mother Theresa's House(德蘭修女天主堂)。途中終於讓我遇見一位看似亞洲人面孔的男人,於是我跑過去問他那裡來。啊!太好了,是中國人。他從拉薩走到尼泊爾,再從北印走到南印。就這樣,我多了一個伴陪我找Mother Theresa's House的旅人。

在印度街上,任何畫面都讓我有驚喜。無論大人丶小朋友都在街上如廁丶洗澡丶刷牙丶洗碗丶洗車丶洗衣服......無論那個角落都是垃圾和死老鼠。滿天大如公雞的烏雅,偏地骨瘦如柴的狗丶羊,牛。垃圾堆中,山豬丶白豬丶羊丶牛丶驢丶馬丶狗丶貓都在食物渣中尋找食物,簡直是動物一家親。

這裡完全沒有交通規則,不管你是電單車丶人力車丶馬車丶私家車......總之,你想怎樣走都可以。由於車都來自不同方向,所以他們不停的阻塞,因此不停的咇咇咇。吵得跟本聼不到其他聲音。好幾次我真的差點走避不及就給撞到了,所以在印度街上走路其實也是一種技巧。

很多印度人都窮得沒有房子,早上沿路行都是還沒起床的路宿者,因此我走路時都盡量小聲,免得吵人家睡覺,但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露宿者感覺很差。 但不得不說,印度奶茶的確非常好喝!膽大心細的我,當然也會勇於嘗試街上的小食和用手食咖哩飯......即使我明知道會肚痛!

這裡的生活真的太瘋了!一下子真的無法接受。老實說,我有想過放棄,去那一國也比這裡好吧!這鬼地方跟本不能居住的。但都已經來了,就堅持多一點點,就看看這爛透的國家可以有多爛!來讓我繼續走下去再告訴你們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香港獨立媒體:會否臉紅得抬不起頭來?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a Faster Site?

A Designer's Guide to Web Performance is a 50-page free guide covering the best practices, how-to steps & tools designers need to make lightning fast sites & apps!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獨立媒體:會否臉紅得抬不起頭來?
Feb 8th 2014, 08:14, by 墙外仙

你可能不知道,港大法律學院的張達明、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律政司長袁國強、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廣播署長鄧忍光,原來是港大法律學院的同班同學。我在電台訪問張達明,由他親口道出了這個事實,不由得你不嘆息,師出同門,學的是同一套體系的法律,不但際遇志向有所不同,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理念,也會如此南轅北轍。

想深一層,這一點都不奇怪,所謂人各有志,每個選讀法律的學生可能都有不同動機,有人醉心研究法律,有人堅守人權法治,有人希望作育英才,有人追求腰纏萬貫,就像其他學系一樣,同班同學同屆畢業,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不知道選法律的同學會否有近似想法:晉身律政司長,就是人生的最高成就?

錦衣玉食豪宅靚車,當然有人對日進萬金的著名大狀羨慕不已,但坊間不少人,對法律行業嗤之以鼻,大罵他們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狀棍,以勝出官司為最終目的而不擇手段。只為有錢人打官司的大狀有這種「口碑」,聽過不少,但畢竟只涉私人。但律政司長作為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卻完全不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涉及可能生死攸關的公眾利益。

眾所周知,資深大律師袁國強就任律政司長一年多,在法律界風評不佳,就重大法律問題的公開發言和解釋,不止一次被同行批評得體無完膚。

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在法律年度開啟禮,已直接批評特區政府在政改問題上,用法律包裝政治,明明是政治理由,卻硬說成是違法:「一個符合《基本法》的方案仍可能基於政治理由令當權者有所保留……我們不想看見實屬政治性的反對理由被定性為所謂『法律理由』,令公眾不能就一些符合《基本法》的提議作政治討論。」

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石永泰話音未落,袁國強已急不及待,在眾目睽睽下,指鹿為馬,反黑為白,再一次用法律名詞和條文包裝政治,祭出「明示則排他」的普通法原則,指《基本法》已訂明,特首選舉提名權只屬提名委員會,公民提名違反了《基本法》第45條。

把公民提名徹底消滅於萌芽之中,是中央政府交付特區的政治任務。為了完成這項政治任務,袁國強把自己人格、形象和信譽都押了上去。袁國強提出的論點,矛盾犯駁,雙重標準,不少法律界人士已駁斥過了,無謂在這裏再浪費筆墨。

我想指出的是,香港是個臥虎藏龍之地,言論自由和透明度極高,作為面向全球的普通法地區,即使是律政司長,也不能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要經得起來自全世界同行的挑戰和考驗。袁國強長篇大論,在全港幾乎所有報紙發表長文,不到24小時,就被他的同班同學、立法會法律界代表、法律同行批駁得片甲不留,連招架之功都沒有,遑論是還擊之力。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袁國強不會一世都是律政司長,但相信他永遠都是大律師。當他從官位退下來,返到法律執業的位置,回顧這幾年官場經歷,想起說過的話寫過的文章,面對同班同學、法律同行,會否臉紅得抬不起頭來?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土豪大国全民发工资的真相 —— 天堂里没有红包飞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eb Performance eBook

A Beginner's Guide to Web Performance is a free 20 page eBook covering all the basics of site speed & performance. Download it to be on the way to a faster website!
From our sponsors
土豪大国全民发工资的真相 —— 天堂里没有红包飞
Feb 8th 2014, 08:21, by 墙外仙

周轶君

中文脱口秀里听来这个笑话:一中国游客来到瑞士,一下飞机就晕了过去。救护车赶到,护士为他输氧,中国游客挣扎着摆手:"No,Chinese!"(错了,是中国人!)瑞士护士会意,立即接上救护车尾气排放管,中国游客长长吸了一口,带着满足的笑容重抖精神。

中国民间是不乏自嘲精神的。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笑话反映了中国人对瑞士空气质量的想象:好得"我伙晕"。

还记得一个上海阿姨的表情。她听说朋友圈里有人移民瑞士,一刹那就像被人猛打小腹,满脸扭曲牙根紧咬:"福利不要太好喔!"其实她也不知道瑞士福利制度怎么回事,反正一定是好。

关于空气的笑话和那位阿姨的表情,构成多数中国人的瑞士概念:自然环境绝佳,社会福利周全。去年年底,在某中文网站上,瑞士又"被天堂"了一把。网站抛出一则新闻作引:"如果你是瑞士人,那么你可能很快会在每月收到相当于1.7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无论你是否工作。全民发工资计划的目的并不是想让人不劳而获,而是让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过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后两句"心灵鸡汤"相当振奋,引来近90万次点击。网站接下来的话题表决是:"要不要全民发工资?"当天参与投票的人数中,20708人(86%)压倒性赞成,反对票数只有3295。网站为话题选配的画面,是人们在满地金币上滑雪。

2000
(图片来源:"Swiss to vote on incomes for all – working or not",By Imogen Foulkes BBC News, Bern)

天堂里兮,红包飞。不用抢兮,人人有份。看看两万多条赞成留言,没人愿意先搞清楚这则新闻的真假——无需搞清楚,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编织躺在金币上,被飞来飞去红包砸得满地找牙的幸福感。《私人定制》里宋丹丹词:"买房就一定得住啊,我就不能空着啊!""买一个扔一个"、"喝一碗倒一碗",糟蹋性大富足,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人梦。

瑞士发红包的真相是什么呢?当地一帮音乐家、艺术家发起公投提案,瑞士公民不论工作与否,每个月都该领到2500瑞士法郎,所谓"无条件基本工资"(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如果你的收入已经超过2500法郎,那么没什么影响,如果你的收入低于这个标准,则会涨工资。2500法郎在当地,也就刚够一个人生活,谈不上宽裕。要是一个家庭,人人白领2500法郎倒是可以过得蛮不错。发起者认为推行"无条件基本工资"有很多好处,如不用审查领钱人的资格,省下一大笔政府开支;创造人人平等悠然自得的社会,降低犯罪率,更进一步深远意义是要"改变资本主义形态"。

说到这里先补一课。全民公投,乃瑞士民主一大特色。任何参众两院通过的提案,异议者百日内凑齐五万个签名,就可以付诸全民公投,重新表决。集齐十万个签名,就有机会修改宪法。所以,瑞士人每年都可能为奇奇怪怪的提案投票,比如"表兄妹能不能结婚"、"清真寺能不能保留尖顶"等等。当然,大多数公投事关重大,十分严肃,比如如何对待外来移民、最高工资标准设定等等。由于程序严格,瑞士频繁公投,却没有影响宪法连贯性,社会稳定性,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出乎绝大部分围观点赞的中国网民意料,"全民发工资"提案在瑞士遭到强烈反对。当地主流报纸《新苏黎世报》做的调查显示,近两万名受访者中,63%表示会杯葛提案,理由是"这只会弄出一个懒人乌托邦"。一名瑞士经济学家说,瑞士人知道"收入不会从树上长出来",所谓"无忧无虑的生活"有违人类天性。

一名父亲说,如果我儿子每月不用干活就可以拿钱,我怎么说服他好好上学呢?大家仔细再琢磨,发现提案在技术层面上也存在漏洞:这笔钱从哪儿来?原来得先交多一笔税收,再谈论分钱。而有些享受现有福利制度的人,可能反而会吃亏。

说了半天,瑞士人是不打算"让红包飞"了。这要是让上海阿姨心目中的天堂景象幻灭,那么再来点更残酷的: 三年前,瑞士人还否决了另一桩公投,即每年带薪假期从四星期延长到六星期。

多数瑞士人认为过多假期会破坏经济运行,最后反而令大家日子过不好,所以选择了"不要更多假期"!

2013年一桩提案建议,同一家公司最高与最低收入差距,不得超过十二倍,限制豪发花红。这桩充满道德感的均贫富提案,也没能通过公投。瑞士人一边嘟囔有钱人富得有些不像话,另一边又担心限制自由经济,吓坏外国投资者,艰难地投下一个"不"。

这还叫什么天堂呢?没有红包飞,没有长假期,仇富都搞不起来,瑞士人是不是太把国家当成自个儿的了?公投搞多了,选择的权力大了,人们反而学会了理性思考,责任感也更重。

人间确实有红包乱飞的天堂。只是它不在欧洲,而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查韦斯时代的委内瑞拉,号称最低工资全拉美最高,工作时间全拉美最短,吸引周边国家农民工涌入。而移民获得委内瑞拉身份的重要条件(一说"唯一条件")就是大选的时候,投查韦斯的票。查韦斯的石油红包飞起来,今天分房子,明天发彩电,大家跳舞唱歌天天赛过节,就是没人拍脑袋想想,国家年度财政赤字占GDP总量20%,世界第一,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国家经济运行依靠随意的分配,鲁莽的设计,缺货、哄抢是家常便饭。被红包砸中的委内瑞拉人,毕竟是少数,更多贫困人口在蔓延无尽头的贫民窟里等待。在那样的"天堂"里,纵身抓紧红包,千万别往下看,脚下可能万丈深渊。

话说回来,中文网站上"躺在金币上漫天飞红包"的新闻,已经不再有人追究。消费完了,意淫过了,才发现这事在原产地还停留在提案阶段,表决日期都没敲定,而且十有八九通不过。

可是没有人在乎。正如前一阵子散播朝鲜"犬决"张成泽或三胖暴政的各种传说,事情的另一面,是美化那些我们认定的"天堂",证明"天上是会掉馅饼的",心里一阵麻酥酥。除了对瑞士的臆想,网上还常常流传"美国教育"神话。美国人怎么把孩子个个教育成了乔布斯。乔布斯1970年代上公立学校,那确实是美式教育黄金时代的尾声。但后来教师工会太过强大,现在每2400个教师中才有一个可能失去教师资格(相比之下,每56个医生、每94个律师中可能有一个不合格被吊执照),教师素质成了美国人担忧的大问题。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发达国家最差(芬兰第一),自信心却是第一。奥巴马几次全国性发言讲到要改善教学质量。真相是什么呢?美国教育有鼓励自由思考的一面,也有烂到不像话的无奈。但假如你不是"五毛",大谈美国教育弊端,会遭到许多狐疑的眼光威逼:你是不是变节了?

说一点哪边都不挨的真相,就是这么难。或者说,我们不需要真相,要的只是结论,"来点简单的",要的只是站队,"跟谁一伙的?"

记得小时候,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一进门有一排哈哈镜,每个照出来扭曲的样子都不同。如今由中文媒体看国际社会,常常觉得眼前一排哈哈镜,没人理会真相,左右都是一乐。以哈哈镜眼光理解世界,中国人活得格外理直气壮,世界在我们手中随意塑形。比如,"英国也曾经雾霾"、"美国也曾经食品制假" ,由此说明"一切丑恶都是社会发展必然阶段"。同样一副舌头,话峰一转,还会吐出 "中国特殊论",对一切西方产物"决不能照抄照搬"。

于是,一切简单的、公式化的、振振有词的论调,总是特别流行,摸透了我们"天堂里必须有红包飞"或者"三胖必须犬决"的世界观。比如埃及局势动荡,有人出来额手相庆:"民主救不了!"不讨论,不探究,更不需要等待,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粗暴印证,在解放广场上抓了民主的现行:"看,我逮着这个流氓了!"等到"阿拉伯之春"始发地突尼斯,风波渐止,新宪法酿成,获得联合国好评,你发现说话的人已经扭过头去,忙着在泰国在乌克兰"抓现行"。如果有一天泰国乌克兰度过劫难,别担心,世上还有伊拉克阿富汗,他们心中永远水深火热的乌托邦。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