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假作真時真亦假、幫港出聲害香港──破周融三十提名論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假作真時真亦假、幫港出聲害香港──破周融三十提名論
Jan 14th 2014, 14:24, by 劉桂標

昨天,幫港出聲主要發起人周融以個人名義提出了其所謂「三十提名」的政改方案;雖云「個人名義」,但幫港出聲的一些成員,卻公開支持這個方案,故此,作者以為說周融自己,還是其組織提出方案,分別其實不大。以幫港出聲的眾成員一直以來的表現來說,都是支持以假普選蒙混過關,故在此義下他們根本是沆瀣一氣,無須區別。

周融說了不少說話來描述他的方案的特點,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如上所述,只是以假普選來蒙混過關。

周融以為其「三十提名」是一個極度開放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提名的方案。然而,仔細看他的方案,則明顯是一派胡胡言,因為不但將中共的提名委員會的選舉方法極力吹捧,而且將民主派的公民提名方法極力詆毀,完全混淆是非黑白。以下根據幫港出聲臉書所載「周融建議三十提名方案」一文,就他所說的主要論點加以破斥:

一、提名委員會人數及代表性表面上多於上屆的選舉委員會,但實質上仍是小圈子選舉。

周融建議將提委會人數由千二人增至千六人,所增的人數為全部民選區議員,表面上比上屆有進步;然而,實質上卻可說亳無寸進。

首先,提委會人數由千二人增至千六人,相對於七百多萬港人來說,仍然是極小眾,小圈子選舉的本質無任何改變。

其次,眾所周知,近年來由於建制派動用資源選區議會遠勝於民主派,故此,其區議員數目亦明顯多於民主派。這不同於立法會選舉,由於政治理念比地區工作重要,故此民主派議員數目多過建制派。周融建議只增加民選區議員而不同時增加民選立法會議員為提委會成員,反而是使提名的開放性倒退。

二、將提名所需提委人數減少,表面上增加候選人,但實質上反而減少。

周融以為,港人只需獲得三十名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便可成為準特首候選人。由此,可獲提名資格者將由上屆最多八人,增加至最多五十三人。

他的說法只是掩人耳目,實質上其方案比上屆特首選舉更倒退。因為,他的方案同時要有複選:上述最多五十三人中,再由提委會選出(說得準確些,是篩選出)最後三人。故此,相比於上屆沒有限定候選人人數來說,他的建議其實是倒退。

三、妄稱包含了政黨提名的元素

周融表示,以2012選委會泛民有大約二百名代表為例,根據其方案,最少可令三至六名泛民支持的凖候選人能出缐。「香港大部分區議員都有政黨背景或關係,所以這已實質包含了政黨提名的元素。再者,開放式提名代表不單大黨能參與,連小黨派的朋友也會有實質機會入閘。」

這裏,他明顯睜著眼說謊。他說比上屆更多候選人出線是掩眼法,因為,如上段所說,他建議提委會有複選,故此實際候選人只有三人,比上屆的人數只會更少,他說其方案包含了政黨提名的元素只是亂說一通。

四、加入具獎勵性的強制投票制度

他以為加入具獎勵性的強制投票制度會「令香港普選更具全民參與的實質意義」,這是胡扯。首先,小部分先進國家雖有具獎勵性的強制投票制度,但在民主國家中是有爭議性的,因為有違選民選舉的意願;故此,在開放性的角度來看,大抵是沒有很大的關係。至於周融的提議,估計是將來提委會可能經複選後選出三位都是建制派背景的候選人,令港人選特首意願大為降低,很可能會出現極低投票率的情況,故此,上述做法只是為封閉的、低投票率的假普選粉飾。

五、無理否定公民提名

他不但提出修修補補的假普選方案,還極力詆毀由泛民提出的公民提名方的真普選方法。他說,提名委員會符合基本法,而公民提名則不然。另外,公民提名有一弊端,就是大政黨比所有人佔優,因為只有大政黨才有金主或財團的支持。再次,他以為公民提名會導致偷步拉票行動。最後,他說他以為「公民提名有可能成為否決政改方案的藉口,令香港在普選上原地踏歩,並藉此『合理化』去實行佔中行動,帶來動亂」。

他的說法明顯是混淆視聽。首先,基本法是憲法,憲法只講立法原則而通常不會涉及細節。基本法有提及提名委員會,但對於它如何組成,包含些什麼完素等等,都沒有仔細規定。故此,它沒提及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不表示它們無法理依據,因為基本法亦沒有明確否定兩者。另外,真正的憲法,必須以人權和自由的普世價值為依據,而公民提名、政黨提名都合乎人人應有的政治權利,這就是其法理依據;相反,無論是中共或周融所講的提委會組成方法,因為明顯有篩選,故此,它本身才是真正違反憲法的精神。

其次,大政黨比一般人佔優,這是任何民主選舉都會有的情況,與選舉的公平性大抵無關。況且,他建議的篩選方法,明顯使建制派完全壟斷選舉,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至於說公民提名會導致偷步拉票行動,可說是不知所謂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凡民主選舉,都有時間上準備先與後的問題,但這與選舉的公平性無關,故「偷步」的說法亳無意義。

最後,他說公民提名與佔中掛鈎,目的是要使普選原地踏步,成為佔中動亂合理化的借口,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說法。戴耀廷等人提出佔中,是爭取真正普選不果才使用的最後方法;但周融倒果為因,將佔中說成是使香港沒有普選、原地踏步的原因或藉口,可見他盲目為專制護航到了完全顛倒是非曲直的地步。

除了周融的說法外,幫港出聲成員馬恩國亦補充了周融批評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之說,但他的說法只是中共幹部李飛與郝鐵川的翻版,了無新意,筆者亦曾為文反駁(見下面延伸閱讀),這裏不作回應。

總言之,周融的方案,其實只是加入一些技術細節的假普選方案,他反對的公民提名(或者具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才是真普選的方案。如果我們運用周融的方案為特首選舉方案,便是以假普選來欺名盜世,成為香港的一大禍害,港人對此實在不能不察。

延伸閱讀:

劉桂標:故步自封、不進反退──回應郝鐵川的特首普選論

劉桂標:滿紙荒唐言、假的真不了──回應李飛的特首普選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沈黎暉:「摩登天空就像一個推動者,以及時代的記錄者。」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沈黎暉:「摩登天空就像一個推動者,以及時代的記錄者。」
Jan 14th 2014, 08:46, by Bitetone

16週年,看似是不長的歲月,但對於中國搖滾這個晚生兒來說,摩登天空就彷彿是一張搖籃床,孕育過不少中國的獨立樂隊-新褲子、PK14、聲音碎片、木馬、萬能青年旅店……這些當下聲勢浩大的團體,都曾經是摩登天空旗下的小苗,在廠牌的滋養下,最終挺拔出今日中國搖滾這片大森林。

這次《Bitetone》趁著摩登天空創立26週年,透過網路訪問了該廠牌的老闆,清醒樂隊的主唱-沈黎暉。要特別提說沈先生曾是清醒樂隊主唱,除了突顯出其自身是音樂人的份,更是因為廠牌的歷史,正源自當日沈黎暉的清醒樂隊遇上出版困難,而貿然成立廠牌,只是沒有人想過他們能走那麼遠,走得那麼前。 (而如果你google過「摩登天空」,會發現底下的描述也會特別提到-「由『清醒』樂隊主唱沈黎暉創立卡1997年12月的搖滾獨立唱片公司。」)

在網絡上看過摩登天空的故事,有些版本說道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推廣國際音樂一體化」的宏大理想,然而同時也看過另一版本介紹說,當初成立只是沈黎暉先生想為自己的清醒樂隊發行專輯;究竟哪個版本才是真的?

當然後者才是真的,只是我們用了一個看起來更遠大的理想化來包裝自己。

如說是「想為自己的清醒樂隊發行專輯」的理由,那又是從什麼時候有走進國際的念頭,有成為大廠牌的念頭?中間的理由是什麼?

其實在我做摩登天空之前確實有過這樣的念頭,大概是我在上高中的時候,但做了摩登天空之後反而讓我們回到了現實,活下來其實才是我們很多一段時間最重要的目標。我們現在是一個真正的大廠牌嗎,我不確定。

當初之所以有「推廣國際音樂一體化」的目標,是有迫切的理由嗎?當時候的沈黎暉先生,是基於怎樣的經歷或想法,而想達成此目標?

當你用心去欣賞音樂的時候,你反而不會去在意它是來自哪裡的音樂,所以當然,這個理念也是無需多說的。有的時候,就像我們在國內發行了Radiohead專輯,做了Suede北京演唱會,我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因為這是一種熱愛。直到我們今天在做音樂節,我們也願意為我們所熱愛的事業付出代價。

摩登天空成立之初,中國的獨立音樂工業仍相當荒蕪,看似沒有可供複製的模式,好像只能藉助國外例子。想知道在這經營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中國獨立音樂市場,跟國外獨立音樂市場存在的巨大差別? (例如-英美日本身就佔據文化主流地位,搖滾樂的普及度亦是從主流開始,較為普及)

摩登天空在最開始階段看起來像是一個傳奇獨立音樂廠牌的標準故事,比如像Factory、4AD。我們差點成為了過去的一個故事。但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任何參照物的,就好像我們開創唱片公司、創辦雜誌、經營LIVEHOUSE,到後來做了藝術展、音樂節,我們越發沒有了參照物。所以我們意識到也許我們就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模式,並成為別人的參照物,哈哈。

摩登天空是最先把中國搖滾帶進商業的先鋒企業,這點是無庸置疑的。然而想設問如果沒有摩登天空,今日中國的獨立音樂市場是否仍會發展起來?它的發展、市場潛力,你們認為有沒有帶含著發展的必然性?

我不知道。但是摩登天空就像一個推動者,以及時代的記錄者,在這個時代洪流,摩登天空的存在有它的理由。

聽說2003年時是摩登天空的低潮期,那時候的經營方向有沒有經歷了什麼革新?有沒有下達什麼重點的新經營模式方向去度過難關?

當時的「革新」就是之前的同事一個個黯然離開了我們。那三年時間,是我人生最灰暗的三年。但我們還是靠我們建立的摩登天空品牌,吸引了一些國際消費品牌的合作,幫我們度過了難關,並開啟了以後的發展,我很慶幸當時我沒有鼓起關門的勇氣。

互聯網興起,對摩登天空曾造成傷害,卻好像也成為了今日成功的契機。想請問你們是怎樣一邊借助網絡力量,一邊保持版權上的維護,尤其是在中國這個盜版特別猖狂的國家,如何平衡兩者?

首先讓自己平衡。你自己若是平衡了,什麼也就都平衡了。

沈黎暉先生曾在2011年時接受《南都》的訪問,說5年後搖滾樂將統治中國樂壇,想知道這裡的「統治」具體上是什麼意思?是市場上的銷售成績稱霸?還是會成為媒體、一般民眾眼下,像今日主流偶像歌手的形象?還是有更多其他意思?

到2016年,搖滾樂當然會"統治"樂壇了,包括銷量也包括媒體,汪峰都上頭條了。 (注:汪峰上頭條請參照前月前國內娛樂新聞。)

16年之間,摩登天空有否遇過什麼;16年過去,而你們認為做過最成功的決策又是什麼?

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對和錯,只要你還在。

今年你們宣布跟Sony合作,接下來是有打算透過Sony的通路去達到哪些目標?可否透露會重點推介哪些樂隊去哪些市場?希望可以多講些例子。

近期我們已經跟SONY合作在台灣地區發行了《摩登天空》15週年合輯,其中包括這些年來摩登最優秀樂隊作品,這是讓大家了解我們的一個開始。同時我們已經在台灣發行了謝天笑、二手玫瑰、彭坦的專輯,以及接下來的阿肆、宋冬野、新褲子專輯也會在台灣發行。

聽說你們也有意開發台灣?會以怎樣的方式進入台灣,形式會是單純發行唱片,抑或有打算跟台灣單位簽約?同時,港澳兩地有否在註意什麼單位?

2007年我們在紐約成立了辦公室,並開始簽約美國樂隊,這也是一種嘗試。在我看來,地域不是問題,好的音樂最為重要。

今年摩登天空重點推薦的藝人是什麼?

宋冬野和阿肆代表了新銳的力量,像二手玫瑰這樣的樂隊則是老牌樂隊的代表。

最後,又想回到「國際」一事上,摩登天空作為中國最大獨立音樂企業,有沒有設想要在幾年之間,把中國獨立音樂,引領至能在國際上佔一席位?這個目標是否有針對性的計策略在進行中?

我希望很多事情是一種自然的生長,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做很多事情並沒有所謂的什麼策略。就像一棵樹的成長,對於那棵樹自己來講並不需要策略。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拒當奴施政報告行動聲明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拒當奴施政報告行動聲明
Jan 14th 2014, 09:03, by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置業階梯不歸路 強迫青年做樓奴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 施政報告發表日抗議行動聲明

梁振英在2013年施政報告曾說:「解決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的首要任務。」然而,一年來,香港房屋問題繼續惡化,私樓價格居高不下,租金持續飆升,公屋輪候宗數更累積達二十三萬的歷史新高。在地產霸權當道下,市民根本無法應付異常高昂的住屋開支。

在這扭曲社會環境下,中低收入青年面對以下困局,苦無出路,進退兩難,淪為樓奴:

選擇申請公屋:除了被蒙上「不思進取」的污名外,更要面對歧視性的「配額及計分制」,上樓遙遙無期,而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中卻打算定期覆核計分制的輪候者,具專上學歷申請者將來更可能再遭政府扣分;

選擇與家人同住:剛踏足社會的公屋青年,其收入很可能使家庭總入息超過房委會的上限,突然成為「富戶」,使家人面臨繳交貴租甚至搬走的局面,最終迫使青年脫離家庭,投身私人樓市。即使是非公屋青年,與家人同住亦要面對着社會上「啃老族」等不公平的指責。

選擇租住私樓:現時私樓租金已普遍飆升至不可負擔的水平,低收入青年需要動用半數月入交租,在缺乏租住權保障和租金管制下,更隨時被業主加租甚至終止租約,迫使青年頻繁搬遷,為了租金和三餐,青年只能勞碌奔波,無法安穩生活,實踐個人理想。

選擇購買居屋或私樓:私樓樓價居高不下,居屋價格亦與私樓掛鉤,兩者均完全脫離青年可負擔能力,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統計,共有近41萬15-34歲工作人口月入低於1萬元,這月入根本無法讓青年儲得首期,更不可能長期應付按揭還款。諷刺地,當青年控訴樓價高企時,社會又會指責青年「好高騖遠」。彷彿青年本身就是原罪,選擇什麼都是錯。

其實,整個局面,都是政府企圖退出承擔市民住屋需要所致,政府利用種種政策和輿論,特別是「搭建置業階梯」,迫使青年投身高風險私人樓市,身陷長期負債的囹圄,淪為地產商的奴隸,踏上不歸路。

因此,我們會在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前夕及當日,抗議政府漠視青年住屋需要,反對「搭建置業階梯」,並要求政府:

1.立刻撤回研究專上學歷公屋申請人扣分制;
2.撤銷公屋申請非長者一人配額及計分制,停止對青年住屋需要的歧視;
3.大量增建公屋,並提高單身及家庭申請公屋的資產與入息限額;
4.恢復包括租金及租住權保障的租務管制,保障未能入住公屋市民的基本住屋需求;
5.停止推行任何慫恿置業的政策,以免刺激樓價並令地產霸權問題惡化;
6.研究推行非商品化房屋,讓市民可以安居而不必受置業風險的影響,打破地產霸權對市民生活的控制。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將於1月14日晚上起,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前夕,在立法會停車場通宵留守!準備第二朝直接抗議!

為此,14日晚上會舉行「為咗間屋,你可以去到幾盡?」青年住屋問題討論會,讓青年盡情控訴在住屋面對的種種壓迫,並共議出路。

我們亦呼籲各位受壓迫青年共同進退,一齊留守,直到第二朝向倒行逆施的政府直接抗議!

討論會:
日期:2014年1月14日
時間:晚上8時至11時
地點:立法會大樓停車場

通宵留守及早上抗議行動:
日期:2014年1月14-15日
時間:晚上11時直至施政報告宣讀完畢
地點:立法會大樓停車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追夢靠甚麼?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追夢靠甚麼?
Jan 14th 2014, 06:24, by 王偉雄

「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這是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裏的名句,令人聽過後印象難忘,香港甚至有公開試的考生當作「古語」來用,成為一時笑談。

年青人愛說追夢 --- 追求夢想,可是,對很多人來說,即使是在年青時,追夢本身已是夢了。不少年青人有夢想,但未必有機會去追夢;有機會時,又未必夠膽量和決心,因為害怕承擔追夢失敗的後果。其實,就算追夢成功,做了自己想做的「大事」,例如揹背包環遊世界,也有可能要面對圓夢後的困難,例如重新找一份愜意的工作。

因此,有些人說,追夢也要講條件。他們說,成功靠父幹,追夢也靠父幹;你家境富裕,不必憂柴憂米,已是一大好條件,很少人有的。如果家人支持,自己學歷又高,不愁找不到工作,更是無後顧之憂。那麼,追夢又有何難?圓了夢,固然心滿意足,甚至覺得自己脫胎換骨,境界高人一等;即使失敗了,最多是回到從前的安樂窩,沒有甚麼大不了。對於這些「有條件」的人,追夢又有何難?

然而,不難達到、不必犧牲任何東西去追求、追求時沒有冒險成份的,算不上是夢想吧!就算你有齊上述家境富裕等等「追夢好條件」,追夢,還是要作取捨、有決心、肯冒險,才可能得到圓夢的滿足感。假如你環遊世界,全程有保鑣,一切由別人安排妥當,吃得好住得好,優哉悠哉,這樣的環遊世界肯定不是在圓夢。

有「追夢好條件」的人去追夢,仍然是真真正正的追夢,沒有值得人看輕之處。他們的確有優勢,但只是靠那些外在的條件,而沒有夢想、缺乏追夢的決心和冒險精神,夢,還是追不成的。正如一個音樂天份高、得名師教導、家庭又支持她學習音樂的人,可說有成為音樂家的好條件,但成為音樂家對她來說也不是易事;如果她醉心音樂、努力學習、刻苦練琴,最後成為知名的鋼琴家,我們可不會因為她擁有那些好條件而對她的成就打個折扣。

有「追夢好條件」而沒有夢想的人,仍然是一條鹹魚,儘管是貴價一點的。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單車騎士Uncle Moon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單車騎士Uncle Moon
Jan 14th 2014, 05:19, by Urban Diary 城市日記

我在懸浮著霧霾的維港邊與Uncle Moon見面。「香港地少人多,不適合推廣單車」──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或被誤導。Uncle Moon開宗明義就說,寸金尺土的香港最適合以單車代步,所以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月第一個星期日踩單車到政府總部請願,鍥而不捨爭取開闢港島北海濱長廊單車徑。

接信的官員有時會故意木訥地對著攝影鏡頭,以喉嚨音告訴Uncle Moon說他也想有單車徑。無論是運動、通勤、家庭遊樂,香港應該有更多人踩單車。

單車發燒友都認識Uncle Moon(劉錦滿),我面前這個開朗健談的大叔,短髮、二撇雞、鋼條身型、皮膚黝黑──怎看都不像糖尿病人,也要歸功於勤踩單單鍛鍊身體。

Uncle Moon說起單車眉飛色舞,小時候住在「共和單車鋪」樓上(現今油麻地永安百貨對面),他會走路就會踩兩個轆單車。現在白天踩,晚上踩,港九新界,大陸台灣歐洲,一個人踩,和朋友踩,帶著3+1單車同學會的同學踩,摺車,爬山車,斜躺車……Uncle Moon最享受還是踩單車那種原始而單純的樂趣:人力配合簡單機械,把兩者的功率發揮到極致。

在香港推廣單車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環保。汽車是香港空氣和噪音污染的主要源頭,而為了應付龐大的汽車流量,還要移山填海建公路,汽車和環保完全背道而馳。

Uncle Moon說在香港,開車是慾望遠大於需要,從中環到灣仔,繁忙時間必定塞車,就算交通暢順,也要因應道路規劃而繞很多冤枉路。他踩單車從灣仔碼頭到中環南丫島碼頭,只需幾分鐘。

踩單車快過搭車?這似乎和城市人的時間概念相悖。Uncle Moon說不但短途如是,他從南丫島到順利邨教課,踩單車和搭車所需時間也差不多。

Uncle Moon會從山坡上的家踩到南丫島碼頭坐船到中環,這一程要買11元單車票,下船後由中環踩到北角碼頭,沿路和汽車競賽,只在灣仔有約100米要推單車。北角坐船到九龍城後,沿馬頭圍道,彩虹道,清水灣道踩到順利邨。清水灣道上斜一段最吃力,其他都是小兒科。教完課回程,九龍城至北角的渡輪停航了,Uncle Moon要取道尖沙咀回家。

香港地方小,一天有幾件瑣事要處理,踩單車就最便捷。到一個地方,把車摺起來帶上樓,事情處理完摺車一開,又繼續上路。泊車,等車的煩惱一概省了。

聽 Uncle Moon這麼說,踩單車實在不限於放假、大尾篤、單車徑。可惜政府甚麼都不做,單車在香港只停留在運動和消閒。

政府落後了

相比之下,台灣是非常單車友善的城市。火車有單車專列,也有可容得下人加單車的廁格;歐洲也一樣,火車一邊坐人,另一邊是放單車的車架;上海還在發展中,市中心單車徑還未完全淘汰,一說環保這些單車徑又重新派上用場;不少城市為推廣單車,市中心還設有隨租隨還的單車站。Uncle Moon感慨有些城市的政府當市民客仔般照顧,市民有訴求,政府就配合。

香港政府就迂腐得很,舉例說馬師道天橋長期塞車,照理單車通行也沒什麼危險,但官員就只會搬出條例,說單車不能行天橋,隧道和高速公路,沒一點靈活性,踩單車的人因而要繞個大圈。

又例如尖沙咀到中環的渡輪不准上單車,Uncle Moon晚上下課回家只坐船到灣仔,再由灣仔碼頭踩到中環坐船港外線渡輪。

Uncle Moon完全是用家角度,和他交涉的官員,卻也許連馬師道天橋的實際路況都不清楚,只說不不不,難怪他勞氣。

對付迂腐的條例不能沒有幽默感,Uncle Moon奇招百出。條例說單車可以上地鐡,但要先拆除車轆,他就故意作怪,把單車原裝的大車轆拆了,換上另一個小小的車轆,遇上職員查問,就大模斯樣地說:拆啦!

單車和汽車用同一道路,有時會遭汽車司機脅逼欺負。Uncle Moon毫不示弱,不時以他的斜躺車亮相,如坐大班椅出巡,爭回不少「收視率」。

對Uncle Moon來說,單車是工具,也是生活態度。

我最喜愛香港的一面……
「自由,雖然近來有改變,起碼我們還可以駡習近平。」

我最討厭香港的一面……

「越來越大陸化,以前南丫島隨便一個地方都乾淨到可以坐下,現在被大陸遊客弄得很污糟。他們說不是掉垃圾,只是『唔覺意』跌了紙巾,跌了水樽,說穿了就是水平低。」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香港要……
「香港很難持續發展,連開闢單車徑這種有形的東西都這麼難做到,還說甚麼持續發展?說到底環保是要犠牲的,要降低消費水平,要回歸原始的生活方式,政府又怎會鼓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管理主義的歪風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管理主義的歪風
Jan 14th 2014, 03:18, by 李偉才

二十世紀是管理學大盛的世紀。除了經濟學家佛利民之外,香港知識界的另一個偶像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熟悉我的文章的人都知我對佛氏的看法(我針對其實不是佛氏本人,而是他所做成的影響),故在此不贅。但我對杜氏則頗為尊重,認為他所言實包含不少真知灼見,對我的日常工作也有所裨益。

我最初認識杜氏的著作,是在天文台當科學主任時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原因是我曾多次參與公務員訓練科所主辦的高級公務員管理培訓課程。我對這些課程所包含的啟發性是頗為接受的。(印象最深的是名叫"The Three-Minute Manager" 的一本書籍和短片。)但這三十年來,我目睹管理主義的歪風席卷全球,除了痛心疾首外,也不禁臆測:如果杜氏仍然在世,是否也會對這種病態的發展搖首嘆息呢?

我所說的「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管理,而任何事情都應該被管理」的這種心態。(英文是Everything could be managed以及 Whatever could be managed SHOULD be managed這種取向。)結果是,我們不但有「工商管理」學位,還有文化事業管理、科學研究管理、夫妻關係管理、親子關係管理、時間管理、投資管理、情緒管理、自我形像管理等等充斥於社會每一角落的話題,甚至是打正旗號收取學費的課程。

筆者既是杜拉克的讀者,自然不會盲目反對「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但正如我熱愛科學但反對「科學主義」(scientism)一樣,我認為管理重要但反對管理主義的趨向。這種趨向把所有事情都客觀化、量化、指標化以及標準化、程序化、操作化,而所有不能被如此表徵和規限的事物都被認為是落伍和不科學。這種趨向表現在社會上眾多的領域,因篇幅關係我只能以我較熟悉的教育界和學術界為例略作說明。

稍為熟悉這兩個界別的人都會知道,老師的表現如今要由學生透過問卷(student evaluation)評分,學術論文的價值要由它的「援引指數」(citation index)和「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來決定,課程則要以「成效為本」(outcome-based)來設計,而什麼東西都要有進行什麼「強、弱、危、機」的態勢分析(SWOT analysis是也),也要提交「三年計劃/預算」等等。所有這些,都為學者和老師帶來巨量的額外行政工作。

這種「管理文化」今天實在已經走火入魔。筆者近年出席音樂會或觀看話劇其間,發覺夾在場刊內的,必定有一份調查問卷,詢問你對這次表演(及有關的場地安排等等)的意見。我參與這些活動只是為了輕鬆一下和豐富我的精神生活,怎會在結束後還花精神來填寫這些問卷?長遠來說,觀眾是否買票入場不已是最好的評價了嗎?我敢肯定填寫這些問卷的人不足十分之一,由此導致的紙張浪費使我痛心。

事實上,「意見調查」和「專業評核」已經成為了我們新的宗教。但很多時候這已變成了一場勞民傷財甚至誤導公眾的「大戲」。只要回想金融海嘯前,國際金融評級機構如穆迪、標普等對雷曼兄弟和AIG等的AAA專業評級,便知這是何等的騙人的一回事。

筆者曾經先後出任一間直資中學和一間官立小學的校董,並曾在校董會上鄭重指出管理主義的禍害。但我完全感到這只是一種「荒野中的呼喚」。面對席卷全球的管理主義大潮,任何反對的呼聲都會被它淹沒。老實說,聽見政府在討論教育政策時,竟然也用「持份者」來形容學生、家長、老師、學校、政府、僱主等相反人士,我的感覺是人類文明正在沉淪…

從歷史的角度看,管理主義其實是將一百年前的「泰勒主義」(Taylorism)和「福特主義」(Fordism)由體力勞動(藍領階層)涵蓋至腦力勞動(白領階層),是「新自由經濟主義」(neoliberalism)把韋伯(Max Weber)所指的「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發展到極至的一頭非人化(de-humanizing)的吃人怪獸,它與現代企業文化(corporatism)中鼓吹的基準判定(benchmarking)、目標為本(target-based)、績效工資(performance-related-pay)、資源增值(value-addedness)、精簡化(lean and mean)、扁平架構(flat structure,實質是肥上瘦下)、合約制(contract-based)、外判制(outsourcing)、股東利益最大化(maximization of share-holder value)、滲滴式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等等有著同一的根源。所有這些「理性產物」的後果,是貧富懸殊加劇和人們的工作壓力大增,最後導致形式主義和機械主義。再進一步則是挫折了人的自發性、創意和積極性,使人變得憤怒、冷漠、欺世、虛偽。

要社會健康發展,我們是時候對此作出深切反省了。

《維基百科》參考條目:
Manageral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nagerialism
Taylor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ylorism
Ford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dis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挑戰與回應下的香港本土主義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挑戰與回應下的香港本土主義
Jan 14th 2014, 03:24, by 趙善軒

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在其名著《歷史研究》一書中提出了一學術理論,他認為文明常處於被外來集團的挑戰下而產生回應, 即是說面對外壓力,不同的文明會因壓力而作改變。當然,不同「體質」的文明會有截然不同的回應。譬如同樣面對西方列強入侵,廿十世紀中期的日本人作了全面性的改革,實行明治維新,而中國人則不然,卻一味強調中體西用云云。簡言之,內部變化實與外在壓力有著莫大關係。

港人在回歸初年,國家身份認同不斷提升,解放軍營開放、太空人訪問、奧運選手來港都成了一時佳話,惟近兩三年,俯仰一回,形勢竟有一八十度的轉變,港人仇內情緒高漲,自遊行由「後沙士」時代的良藥變成了文化衝突的導火線,雙非孕婦問題,地鐵進食事件,D&G事件以及簡體字標語等話題觸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情緒,套用「挑戰與回應」理論,實是其來有自,不難解釋。

二零零三年七一大遊行,號稱五十萬人上街示威,當年的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突然軟化,致令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才被迫下馬,此後北京一改回歸初年對港態度,積極在港進行「統戰活動」,方有近年「政令不出西環」的局面,北京的影響力正式浮在水面,中聯辦的基層官員更明言要在港建立第二管治階梯,部長級的幹吏更對大學的學術研究指指點點,甚至對區議會、立法會、特首選舉等均見活躍的「參與」。凡此種種,香港人的壓力感日深,深恐北京當局欲把內地管治文化帶到香港,在強大國家機器的挑戰下(不論是事實還是想像),港人必會作出激烈的回應。當前,有些人跟澳門大多數民眾一般,只得無奈接受,但有更多的市民,選擇不同情度的反抗,香港本土主義就應運而生。

然而,在目前的形勢下,大多港人卻選擇積極拒爭者仍佔小數,大多數人卻以消極方法抵抗北京的挑戰,諸如發涉在旅客而非政策,針對孕婦而非制度,衝突選擇用簡體字的市民而非對文化作反思, 此就是在特殊體質下的「挑戰與回應範式」。因香港長久在港英殖民政府的愚民管治下生活,啟蒙教育不深,加之過份商業化,欠缺人文素質,其回應多近民粹而非自由,但不論如何?梁振英同志任特區政府的頭領,也意味著親北京的強勢領導將如洪水而至,若此思維不變, 北京妄想透過干預來控制大局,那香港人的回應也只會愈來愈激烈,國民身分只會日趨澹泊,本土主義亦會更趨劇烈,他日或會走向極端的民粹主義,後果將會難以估計!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蘋果日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十大中文金曲存在的價值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十大中文金曲存在的價值
Jan 14th 2014, 03:32, by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都不知有沒有寫過這個題目,不過我記得好幾年前的確有政客提出港台取消十大中文金曲。昨晚看了直播,作為一個聽歌聽了這麼多年而且看了十大中文金曲這麼多年的我,他們近年的取態與製作真的讓人不明不白。

以往的印象是這樣的:十大中文金曲取態可能較保守,但代表性不俗,而且較少豬肉獎;節目特色呢?會找來城中名人來頒獎,當中有演藝界也有政客,大都妙語連珠,很好看的。

那麼近年的呢?賽果永遠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決定,你開始不清楚,那班攪手知不知這個頒獎禮希望投射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們要明白一點:跟其餘幾個頒獎禮不同,港台用的是納稅人的錢,雖然我們一直祟尚編輯自主,但若果他們沒有好好善用這個平台推動本地音樂的話,那不如花在其他製作上。

先說十優歌手吧!雖然今年很多歌手都無甚成績,甚至碟都沒有出,但當你要選十個單位的時候,比較之下總可以找到服眾一點的。服眾,不代表認受性,否則四大天王千嬅鄭秀文等等可以永遠成為一份子。就今年這十個單位,個人質疑的是為何沒有何韻詩?為何沒有C Allstar?是不是前者跟港台反了面就當她永遠不存在這個樂壇?入選當中,謝安琪都叫勉強(不過有歌入十大),張敬軒最奇怪:轉會,只出了一張沒有新歌的翻唱碟,新公司未有新作,今年又沒有在香港有什麼大攪作,為何呢?

其實可以看得出港台更放膽支持獨立樂隊與音樂人,從Supper Moment、姜麗文、陳明恩拿獎可見一班,這是值得鼓勵的,不過,有沒有人研究過,他們的歌在港台的播放率如何,龍虎榜成績如何呢?

不過數到離奇的賽果,應該先說到優秀國語歌曲獎。過往他們有個趨勢,是但頒給有到場的香港歌手的國語歌,所以曾經有選出來的作品告知外地會陌生非常;今年嘛,當公佈銅獎方大同愛立刻銀獎周杰倫紅塵客棧,大家會想金獎是哪一首,你怎也想不到頒給一首翻唱作品!那麼,這首優秀國語歌,是不是向黃大煒的你把我灌醉致敬呢?

十首金曲,我真的無乜聽過衛蘭那首,不過或者是因為我脫節吧!但頒給張智霖翻唱歲月如歌真的是痴很線的決定:首先,這歌在劇集中沒有播過,劇集幾受歡迎都不關他事;其次,這歌跟任何一個人落K重唱沒有兩樣,看不出有什麼出色之處!拿獎的自High,原唱的在台下要強作支持心裡暗說痴線,若果讓人拿這結果去評去年香港樂壇,真的有點淪陷--廣東歌少,但不至於要頒給一首不出色的翻唱作品吧!

數到製作方面,可喜今年那班主持的服裝終於見得下人(過往幾年實在幾嚇人),不過三個小時再減去廣告的節目,不知從幾年前開始港台都不可以唱整首得獎作品,這是對音樂最不尊重最不推動的決定!好了,你要歌手唱半隻,但找來幾位中國好聲音來表演每人唱一隻,這是什麼道理呢?喧賓奪主,還是推動中國好聲音呢?你要表演你不找本地歌手去唱?樓下大把坐成晚的,看到這三位,都不知給什麼反應好了。

以為唱一Part就算,怎知那個分兩截的致敬環節,再次讓人不明不白:其實Supper Moment唱光輝歲月真的唱得好好,但找來一個廣東話都唔正的來唱海闊天空,我不知這是致敬還是污辱!之後到羅文部份,夾硬安排李代沫唱一首羅文不算家傳戶曉的國語歌塵緣,完全是沒意思的決定!吳莫愁的親密愛人出來的效果可算跟無線之前的梅姐紀念Show效果一樣,港台呀港台,這三位好聲音的有關人士憑什麼要你們安排他們這樣唱法呢?

我不會說什麼陳奕迅容祖兒囉晒大獎有什麼問題,只是想問:你,香港電台,為何仍要學新城,頒什麼全國全球全宇宙的獎?

最後提提他們的頒獎嘉賓:Janice Man貝安琪傅嘉莉,哈,我都沒有什麼好說了。

港台繼續這樣花錢辦一個無代表性對樂壇無推動四不象的頒獎禮的話,真的,不如別辦了!希望他們可以認真想想,他們的身份是什麼,他們可以為香港樂壇做什麼,可不可以辦一個簡簡單單頒十首歌再加幾個有代表性一點的頒獎禮呢?你看看,今年連頒給方大同周杰倫五月天陶吉吉連唱片公司代表都懶得安排,這表示別人都不大尊重你這個頒獎禮。三十六年,越辦越差,還要來幹嗎?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獨立音樂起革命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獨立音樂起革命
Jan 14th 2014, 03:35, by 頂理

文:Michael

在香港這片商業化的彈丸之地,要追尋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更何況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香港的獨立音樂就是有一班對自己的興趣、理想滿腔熱誠的音樂人,在面對種種艱難下,隨著自己所想,獨立自主所做的音樂。商業化的主流音樂可以說是香港樂壇的主要舞台,而獨立音樂則是另一個較少人認識的另類小舞台。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獨立音樂人製造音樂的過程一般都獨立自主,往往沒有音樂公司幫忙宣傳、表演沒人安排。但正正就是這原因,他們能夠創造出比主流更自主、更有個人風格的另類曲風,或者用另一種說法,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音樂。

主流市場為了金錢務必要做到迎合絕大部份人口味的音樂,無論是音樂風格、類型、曲風,或是音樂的主題,甚至歌手唱腔都要大眾化。香港主流音樂產業的不斷萎縮,某程度在於音樂已被人包裝成為了商品,成了通俗的音樂產業。若一個地方的音樂能夠反映出那地方的文化及生活,可能香港大部份人每天都在失戀及苦戀中掙扎求存。相反,獨立音樂往往主張對音樂的真誠以及歌曲上的創新,希望能夠把自己的音樂玩得開心,他們不為金錢,不刻意迎合大眾,只想做出自己的音樂。這就是獨立音樂,這才是真正的音樂。

現時獨立音樂在香港普遍都是以「夾band」為主,Rock、 Hip Hop、Rapping
都是比較為人熟悉的風格。比較為人熟悉的獨立樂隊,例如Kolor、Supper Moment、Chochukmo、Tonick、My Little Airport,他們是少數能夠以音樂搵食的獨立樂隊。但獨立樂隊很多時沒有任何公司及商業團體支持,難以單靠音樂維持日常生計,所以通常都是「日抖返工,夜間就拎起結他鼓棍」。缺少資源、資金、表現場地、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他們沒有為兩斗米而折腰,反而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這份堅持已經值得我們尊重。

獨立音樂這幾年已漸為人留意和認識,可能是因為主流音樂每況愈下,也可能是因為有些較具實力的樂隊出現,當然大家亦樂於看到這樣的情況。若你手機音樂播放器中的歌曲聽到悶時,不妨轉轉台,到Youtube聽一下香港的獨立音樂,也許你會對香港音樂多了一份希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邊個英超射手最叻把握「叉燒」機會?答案令人意外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邊個英超射手最叻把握「叉燒」機會?答案令人意外
Jan 14th 2014, 03:42, by 足球群英傳

各大英超射手,誰把握「叉燒」機會的能力最高?

面對絕佳入球機會,哪個英超射手是浪費機會主義者?哪位又是把握機會主義者?有外國統計網站整理好所有英超射手面對絕佳機會時的表現,大家可以從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這些數據未計剛剛今輪的比賽。

首先要釐清一個定義,甚麼是絕佳入球機會(clear cut chance)?當球員單對單面對門將,或者在近距離攻門,大家合理期望他應該可以射入的,就是絕佳入球機會。基本上,執死雞、單刀、12碼、無人看管下攻門等都是絕佳入球機會。用評述員的話,絕佳入球機會就是「叉燒」機會,入波是應該的,如果射不入就要打屁股。


數據為今季統計,資料更新至1月8日。

上面的圖表列出了各大英超射手面對絕佳機會的表現,筆者之後會用文字去解釋這些數據。在今季英超,阿仙奴前鋒基奧特獲得最多的絕佳入球機會,總共有18次,可見阿仙奴的中場相當強勁,傳送獨到,基奧特才有那麼多「送到埋口」的機會。之後蘇亞雷斯就有16次絕佳入球機會,阿古路及蘇爾達杜各有14次,相信蘇爾達杜不少絕佳入球機會都來自12碼。

蘇亞雷斯是把握到最多絕佳入球機會的球員,他透過絕佳入球機會攻入8球。韋碧克排第2,透過絕佳入球機會射入7球。誰人浪費最多絕佳入球機會?就是基奧特,他浪費了12次絕佳機會,是今季英超唯一一名浪費絕佳機會次數超過10次的球員。阿古路及蘇爾達杜也浪費了很多,兩人各有9次浪費絕佳機會。

始終基數不同,如果要找到誰是最有把握力,或者誰是最浪費,應該要用百分比最準確。計百分比的話,曼聯前鋒韋碧克是最能夠把握絕佳入球機會的球員,他面對過8次絕佳入球機會,其中多達7次可以轉化成入球,只有一次失手,成功率高達88%。


食叉燒?我最叻,你估唔到呢?

兩位修咸頓射手的表現也不錯,積洛迪古斯7次面對絕佳機會6次轉化成入球,成功率為86%,林拔就7次面對機會5次成功,亦有71%。盧卡古的轉化率為63%,名列第4。在統計當中,只有上述4名球員的成功率可以超過5成。

誰是浪費機會主義者?原來是熱刺中場保連奴,他今季7次面對絕佳入球機會,竟然7次都不知射到甚麼地方去,沒有一次可以轉化成入球,成功率只有0%!人們常說禾確特已經日漸成熟,但由數據說話,禾確特的把握力仍然極差,他今季8次面對「叉燒」機會,7次射失,只有一次射入,跟施斯隆以13%並列。巧合的是,這3人都是中場。

如果單計前鋒,賓迪基及高治是最差的兩個。他們今季同樣面對過9次絕佳機會,射入兩球,但其餘7次射失,兩人的成功率皆為22%,與史達寧並列。

參考文章:
Clear-Cut Finishing Analysis | Suarez, Aguero, Giroud, Rooney Compared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香港獨立媒體: 2D大力戰神:劇情熟口熟面的過時之作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2D大力戰神:劇情熟口熟面的過時之作
Jan 14th 2014, 03:38, by 晞。觀影記事

1月11日 22:15 百老匯The One

曾經盛極一時的中古戰爭片,近年產量不多,也不如早年般粗製濫造,在賀歲檔前上映的《大力戰神》,竟然走回這條舊路,以B級片格局上映,無論譯名、起格式海報設計,甚至預告片也毫不吸引,相信只能吸引一眾渴求動作片的觀眾。《大力戰神》的劇情完全是《戰狼300》及《帝國驕雄》之混合版,再配合帶點神話色彩的背景,換著十年前上映可能會帶點創意,今天看來就難免過時了。坦言,全無期待之下入場觀看,這部《大力戰神》的感覺還不致一文不值,起碼動作場面也拍得夠過癮。可是,本片雖有一筆甚具規模的製作資金,但全片拍來卻不倫不類,製作粗疏簡陋,而作為一個能作深入探討的故事,《大力戰神》竟片長只得個半小時,令整個歷史及神話背景都只淪為連場動作的背景支撐。看罷全片,除了連場打鬥外,只覺全片劇情蒼白得叫人差點過目即忘,確難怪電影於美國劣評如潮。

Hercules的母親願意為天神宙斯誕下一子,希望借Hercules的力量,來結束丈夫的殘暴管治。Hercules長大以後,因著其來歷不明的身份,在皇室中地位低微,更不能與自己心愛的公主結婚,甚至被國王發配到埃及平亂黨。Hercules途中遭受埋伏,一行人全軍覆沒,只剩下他和隊長生還,更被賣作奴隸,淪為比試場上的作戰武器。Hercules並沒有放棄,他決心憑自己的力量換取自由,靜待一個機會翻身,推翻國王的暴政...


雖然片中的場面仿似熟口熟面,但也得承認片中的動作場面水準不弱
  
作為一部大賣動作特技的電影,若只求動作場面,《大力戰神》的動作場面確實不弱,在短短個半小時的電影中,動作場面所佔的比例極多,而每場打鬥的時間也不比同期的《冬蔭功2》低,可謂由頭打到尾。正如文初所述,本片擺明是《戰狼300》和《帝國驕雄》的混合版,先別管本片有沒有借鏡成份,其大玩慢鏡特技,又有近身戰略式打鬥(中段四雄大戰一場尤其可觀),到最後神力「上身」更有不少特技場面...若觀眾純粹講求觀能刺激,在期望不大之下,《大力戰神》有關的動作場面,確會給予觀眾一定程度的刺激快感。


雖然早知道《大力戰神》涉及神話元素,礙於劇情鋪排失當下,有關情節來得非常突兀
  
可是,本片除了連場(過多)的動作場面外,各個範疇也真力有不遞,片長過短下更顯劇情漏洞處處,仿為連場動作場面作串連罷了。片初描寫男主角的誕身背景已來得太蒼促,而隨後描寫他落難的情況,雖帶有濃厚《帝國驕雄》式味道,惟劇情鋪排得毫不緊湊,男主角過關斬將、近乎壓倒式的連勝姿態,也令情節變得毫無危機感。最後,主角捲土重來之氣勢也流於公式化,過程縱有連場動作大場面,缺乏完整劇情基礎下,一切看來也不過淪為連場動作打鬥的鋪墊而已。
  
此外,在製作規模上,《大力戰神》也只有如B級甚至C級電影的規模。我觀看的是2D版,大抵可以想像得某些場面會拍得很立體,但在2D觀影下,竟發現主角與特效背景嚴重分離,視覺效果做得相當難看,而片中不少場景都製作粗疏,欠缺實感,令投入感大降。同時,本片不只感覺與《戰狼300》相近,就連鏡頭也學得十足十,只是,片中那些無謂的慢鏡頭不單毫無美感,更多得令人煩厭,完全難與同類電影堪比。到了電影的壓軸重頭戲,兩軍對峙的力量看似強弱懸殊,實則看來卻有如電視式製作般。場面看來只有幾十人互相對陣也罷,劇情突兀地加入神話元素,更顯得與整體感覺格格不入,讓電影平鋪直敘,全在意料之中收場。
  
我覺得,本片加入神話元素並無不可,畢竟這也真是個神話式故事,但電影中段仿佛完全抹去神話色彩,只覺主角是個異常勇猛的凡人,來到重要關頭才突然加入了神話元素,令電影看來帶點突兀。


看著兩位毫無火花的演員在談情,有難以想像這兩個角色愛得有多深?
  
演員方面,男主角Kellan Lutz是一貫木口木面的「大隻型」演員,要他擔正大旗似乎還大有進步空間,同樣地,女主角Gaia Weiss演技也非常幼嫩,與男主角如同各自各演戲,毫無火花可言。至於其他角色因著劇本安排戲份太鬆散,似乎都沒有誰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兩位奸角。

總括而言,作為本年度首部劣評如潮到谷底的電影,《大力戰神》縱無想像中爛得不堪入肉,也真是一部絕不耐看的作品。全片的故事寫來毫無驚喜,在片長過短下只能把不同元素強行拼湊,節奏看來的確很快,卻快得令劇情變得空洞無物。當中神話的元素拍來只覺可有可無、愛情線更有如點綴式支節,看罷全片只覺到喉不到肺。唯一抵讚的是,本片動作場面拍得不俗,倒能給追求刺激的觀眾「由頭打到尾」之快感,亦打得比同期視覺疲勞的《冬蔭功2》過癮,只要你能接受那些無厘頭慢鏡頭的話。

Rating:65/ 100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