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好死」:香港的善終服務

 
Photoshop - Beauty Retouching

Learn how to improve your photoshop retouching skill and knowledge in 21 easy techniques! Take this course for just $25.
From our sponsors
「好死」:香港的善終服務
Nov 11th 2013, 04:18, by 馬淑君

(圖片取自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門Facebook page

(獨媒特約報導)死亡乃每個人生無法避免的必經階段。作為人生的終結,死亡是一件倒霉的事,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更是一件要避諱、不鼓勵討論的話題。然而在現實的層面來看,死亡乃是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需要詳加討論的重要話題。如何死、在哪裡死、何時死,對人來說有極大的差別。到底如何才算是「死得好」?一個社會的醫療政策、殯儀制度和設施、社會服務等,與人類可否「好死」、死前和死後的處理是否適當等問題息息相關。香港大學的通識教育部門最近舉辦了一系列的「生死學堂」,請《死在香港》一書的主編陳曉蕾主持,與不同的講者討論和剖析「死」在香港是什麼一回事。在10月23日,靈實護養院資深長者住院服務負責醫生朱偉正、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安老服務部(圓滿人生服務)經理霍瑞賢及東華三院船灣安老綜合中心計劃經理鄧智誠便介紹了現時的安老制度及設施,並對這普遍不受注目的議題進行了討論。

現實中的「好死」不容易

有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好死」包括無病痛長期折磨及死時的肉體痛楚減到最低。同時,醫院乃香港最熱門的死亡地點:大多數香港人均死在醫院,甚少人在家、護養院或護理安老院去世。然而,現時香港醫院的設施及護老的配套又可否讓市民達到心目中的「好死」? 陳曉蕾表示,臨終者鮮有選擇死亡地點的機會;即使他們有機會發聲,現實的限制也無法實現他們的願望。比方說,住在護養院或護理安老院的老人家,臨終前常需要進出醫院。治療和用藥本身也許偏向紓緩而非改善身體機能,但在院舍駐院醫生不足、配套不夠、護理員訓練不夠的情況下,這些院舍無法為老人提供適合的紓緩服務,結果變成經常召喚急救車,把老人送到急症室,待情況好一點又送回院舍。然而對老人來說,這樣的處理和進出醫院的頻繁乃是折磨。只是在院舍現有的配套及設施下,無法讓老人真正在這些院舍內「安老」。再說,年老人士排隊申請住進這些護養院或護理安老院亦需時,一般起碼排兩年,若是身體較差的老年人輪候的時間更長;而醫管局所提供的紓緩治療服務則只讓末期癌症或腎衰歇病患參與。

「圓滿人生服務」及「安辭服務」

為改善香港的安老服務,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於2005年推行「圓滿人生服務」,希望「為長者提供『一站式』的教育、輔導、紓緩、善壽及殯儀服務,鼓勵長者欣賞生命、活在當下,同時教育長者未雨綢繆,預早安排終老計劃,使長者及其家人在面對生命終結時可以釋懷及感到圓滿。」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安老服務部(圓滿人生服務)經理霍瑞賢表示,他們會定期為長者舉行不同的活動,例如輔助治療(如香薰治療和園藝教學)、預期表傷(小組分享會)、靈性提升(小組活動)、及職員分享和培訓。她又指,相對香港,台灣的紓緩服務發展得更成熟。因此,她的部門曾為職員提供機會到台灣醫院實習和觀察其舒緩服務,並發現當地和香港的醫院有很大的分別:當地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社工早已混成一個群組,互相依賴。雖然工作名義上有差別,但實際上是一個群體,無極大分異地合作處理病人事務。比方說,醫生不會只顧治療,也會跟病人聊天,了解他們心理的需要及適當輔導他們;社工對基本的醫學知識亦有掌握,能隨時解答病人的疑問或不安。反而在香港,醫護人員與社工合作不多,對病人或長者的治療和紓緩服務無甚幫助。

靈實護養院的駐院醫生朱偉正表示,香港的醫生習慣了較獨行獨斷的行事方式,採用科學手段,為有問題(身體不適)的人士提供解決方法(治療)。治療較為主外。相對社工不旨在為人解決問題,而是啓發人對自身的了解,明白自己要面對的問題後,再自己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從而變得更堅強;因此較為主內。也正正因為這樣,醫生和社工的合作顯得更為重要,然而在香港此因素依然欠缺。

除了「圓滿人生服務」,東華三院亦在安老院舍提供「安辭服務」,旨在「推動及提升長者自主晚期照顧,透過跨專業團體的參與,讓居於院舍內的長者能預早為自己的晚期照顧作計劃或為已患有晚期疾病的院友提供多一個選擇,使他們可留在院舍接受適切的護理及照顧,並減少在晚年需經常進出醫院的機會,讓他們在熟悉的院舍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負責此項服務的東華三院船灣安老綜合中心計劃經理鄧智誠表示,現時這計劃並沒有政府資助,全靠私人資助,亦長期需要更為足夠的硬件和軟件配套。醫生會定期到訪院舍評估老人狀況,亦根據老人以後有可能遇到的狀況定下服務計劃,例如預計老人在未來兩星期會開始有身體痛楚,便預先開止痛藥,讓護士適時給予老人。如評估為有進步希望或有實際住院需要的老人,仍會送進醫院;此計劃不代表放棄老人生命和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採取治療措施。然而,院舍職員會預先與醫院合作,安排特定病房的床位,並由院舍的汽車而非救護車送老人進院,藉此盡量減低入院對老人身體和心靈的負擔。然而此計劃現時仍需面對許多挑戰,包括欠缺人手、醫生沒有足夠時間到訪、需更多配套預早準備好前線同事、及家人對計劃的接受程度不一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