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上半年只蝕20萬——巴士路線重組還有必要嗎?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上半年只蝕20萬——巴士路線重組還有必要嗎?
Aug 27th 2013, 11:00, by 黃俊邦

kmbnorth
圖片來自九巴網頁

本月24日北區巴士大重組,然而看著新聞報導及相關討論,實在令人感到郁悶。

路線重組方案複雜,除「巴膠」外一般人根本很難理解,記者如果不是「巴膠」,遇上這類新聞的時候很容易感到無從入手。這類新聞的「來源」通常有三類,一是巴士公司的記招及公關show,例如帶記者看轉車站,到巴士站頭視察新路線,當中往往帶有水份,如吹噓轉車站的功效有多大、服務改善了多少;二是運輸署的表態,例如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大談重組如何重要;第三類是區議員搞記招、搞行動,提出重組的問題,不過某些議員只是做戲,議會投票又是另一個樣,某些議員則根本不認識區內巴士路線,他們帶出的問題一是「故作反對」,二是流於雞毛蒜皮,「唔到point」。

北區的重組方案隨著第二階段於上週落實後,未來媒體的關注將會減少,區內發生的眾多問題公眾將不能得知,結果又到下一個「被重組」的地區受害。總結北區重組的經驗是重要的,讓我們疏理一下我們忽略了而又必須要留意的問題。

上半年只蝕20萬:政府補貼 乘客上升

8月14日,九巴的母公司載通公佈2013年上半年業績,盈利1.95億。當中九巴的虧損1,950萬,而去年同期虧蝕則為8,250萬元,大減6,000萬。同屬載通集團的龍運巴士上半年盈利上升至1,930萬,換言之該集團的專利巴士業務上半年只蝕20萬。

當中有兩個因素,其一是載客量上升。九巴去年曾大談鐵路如何影響乘客量,然而今年上半年九巴整體乘客量卻有所上升。根據載通的半年報告,九巴的每日平均乘客量為259萬人次,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第二個因素自然是九巴在3月加價4.9%令車費收入上升。引導這兩個因素又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政府推出長者兩蚊乘車優惠,由政府全數補貼車資餘額,刺激巴士乘客量及車費收入上升。根據《東方日報》4月份的報導,政府截止四月已經補貼幾個公共交通服務機構達2.2億元。

年初九巴及政府處理巴士公司加價,推出巴士路線重組,不是信誓旦旦說「唔加價就執得」之類的說法?如今這個說法在這個事實目前還有多少說服力?

不要忘記的是,九巴大玩財技,將地產、廣告、路訊通業務的盈利分拆出去,以 Roadshow 為例,今年上半年佔股73%母公司載通便應佔2,990萬元盈利。

hkitalk
圖片來自 hkitalk.net

蝕錢就唔做 專營權無鬼用

目前的幾間專營巴士公司,是由政府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批出一般為5至10年的專營權予巴士公司,行駛指定的路線。政策原則相當清楚,便是假如全由市場決定的話,或會引致路面大塞車,部份無利可圖的地區則毫無公共交通服務。一籃子地混合有利可圖及必然蝕錢的路線批出專營權是理所當然的,這可以保護巴士公司獨家經營某些獲利的路線。九巴常常提及有多少路線蝕錢,根本是多餘的廢話。

看看北區的重組方案,大部份明著蝕錢的鄉郊路線均被開刀,分別被削班、縮短路線等。政府又竟然可以批准,如果巴士公司只希望經營有利可圖的路線的話,那麼專營權又有何用處?

開天殺價落地還錢 削線無根據

九巴不少路線確是存在問題,局部「優化」路線不會有人反對,但需要使用這種將不同地區居民的利益緊綁,大規模削班削線的「區域重組」嗎?

整個北區的巴士重組歷時半年,最初九巴提出的方案與最終方案有極大的分別,這些過程也給忘記了。當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往來上水至觀塘的70X,九巴最初方案是並無替代,著市民到粉嶺轉車,明著是「趕客」、「唔做你生意」。上水居民多次出聲反對,辦遊行、搞論壇、到區議會抗議。團體反對取消70X的理由是往來上水至九龍東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70X行車路線不夠直接,只須修改70X行車路線便可,最終出來的了277P及277E兩條替代路線,後者在首個工作日部份班次滿座,行車路線與不少團體及網友的建議便相當類似。

由此可見,九巴的重組路線只是以削減其公司不願經營的路線為要務,無心改善服務、開發新客源,在判斷取消路線的過程上毫無數據及原則支持。

拉一派打一派 挑動地區矛盾

九巴在推動巴士重組上,善用了目前梁振英的治術,拉一派打一派,削減某些地區的服務,然後增加別的地區的服務,以求「數夠票」在地區通過。在北區的重組方案上,便是重粉嶺、輕上水及鄉郊。九巴亦善用傳媒宣傳,表示某些地區「出力」犧牲了一些巴士線後,便可以有多餘的巴士開辦如270B往長沙灣及373A往港島的新路線,區議員迫於「阻住地球轉」及「爭取多年終成功」的雙重壓力下,往往選擇妥協,接受九巴的削線削班的建議。

其實資源有限是另一種頗為流行的廢話,假如有生意的話,為何不多購巴士去做?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便發生在北區,原本九巴計劃開辦由北區往來港島東的路線作為重組的甜頭,但據了解城巴及新巴也向運輸署表示有意經營,專營權花落何家尚未解決。這反映的是,其實只要新線有利可圖,只要當局有透明公開的政策公開招標,根本無需要採用現有的「先削線後開線」的模式。

當然,這問題的背後自然是運輸署限制新巴士路線及巴士數量的問題。

公共運輸無政府狀態

從今次北區重組一事可以見上,政府及運房局全力支持九巴亂搞,事實上得益亦是雙向的。政府可以維持「小政府」,迫令市民改搭鐵路或自行找方法(近年私家車不斷上升、截的士難可見),巴士數目減少則可以當作政府環保政策的勝利,九巴則可以拋棄一些「蝕錢」路線。政府念茲在茲的「鐵路為主、改善空氣質素」目標,在這種無政府狀況下成為空言。鐵路乘客上升了,但車廂愈見擠迫;巴士難搭,部份改投小巴及的士,但礙於既得利益者政府不敢增發這兩類牌照。於是私家車數目連年上升,令路面愈來愈塞。在這個困局下,政府做的都是一些花招,例如連東隧也日益擠塞的情況下,還在談如何分流紅隧車流至東隧。政府連帶放棄的,是運輸作為公共政策工具的一環,這可以參看跟進北區巴士重組計劃多時的香港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程序幹事丘梓蕙,《公共運輸作為扶貧政策 ——論北區巴士路線重組方案》一文。

政府全力支持巴士重組,因為權在政府,程序上其實只要政府同意,巴士公司便可以任意修改或取消路線,這便是網友常說的當局運用「行政指令」強推,港島區城巴的25C被取消,正是未經區議會通過便落實。政府無為,餘下的多區巴士路線重組結果可知,當然更別指望政府會收回九巴專營權

似乎梁振英不下台,公共運輸服務的使用者也不會有好日子。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