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德輔道變身行人區 空氣交通兩得益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德輔道變身行人區 空氣交通兩得益
May 25th 2014, 05:46, by 健康空氣行動

圖來源:Hong Kong Institute of Planners: Proposed Tram and Pedestrian Precinct in Des Voeux Road Central (28 Apr 2014)

辦公時間的德輔道中,車水馬龍,除了穿梭路上的上班一族,還有在路邊經營報攤的報販們。為了「搵食」,他們不分晴雨,從清早到下午擺檔經營,更要承受從馬路滾滾而來的煙塵與廢氣。有些年事漸高的報販,即使本身有不適甚至氣管毛病,仍然要冒着路邊濃濃的污染物開工,寄望有一兩陣疏落的鮮風,稍稍吹走一下撲鼻的「微塵暴」。

有報章派員在繁忙時間量度中區的空氣質素,發現最嚴重的時候,每立方米 PM2.5 粒子濃度可高達 70 微克,而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的空氣質素指標,是 25 微克。目前來往及途經中區的交通要道,主要就是德輔道中、干諾道中和皇后大道中。三條道路不但在繁忙時段相當擠塞,即使在日間非繁忙時段的行車也不太順暢。同一媒體的報道就指,中區不同路段的車速,一般只能維持在時速 30 公里以下。

另一方面,據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隊伍在中區三條主要馬路的實地觀察所得,即使德輔道中的交通流量只及干諾道中的 1/10 ,但二氧化氮和懸浮粒子等污染物的濃度,反而遠高於位處海旁的干諾道中;即使拿德輔道中與交通流相若的皇后大道中比較,德輔道中的污染程度仍然比皇后大道中嚴重得多。

值得留意的是,在這一切研究觀察進行之際,當局其實一直有針對路邊污染而下工夫,但路邊空氣質素仍舊持續惡化,以致中環監測站在去年錄得了該站歷來最高的二氧化氮濃度,超出世界衞生組織以及本港空氣質素指標兩倍以上。

假使一切維持現狀不加變通,或者繼續依循現有的處理空氣策略,在污染「末端 (end-of-pipe) 」小修小補,我們就要繼續在都市中心承受「三輸」的代價︰路上塞車低效;高樓大廈形成的「狹谷」困住車輛排放的污染物,將中環變成一個巨型毒氣室;身處中區的上班一族,則面臨日益嚴重的健康威脅。

中環灣仔繞道、港島北鐵路基建等項目,將在未來數年陸續完成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徹底翻新中區交通規劃的契機。香港規劃師學會剛剛發表一項建議,提出將介乎中環畢打街至上環摩利臣街之間的一整段德輔道中,「變身」為行人及電車專用區。如此一來,可以將汽車交通從容量較小、形同「狹谷」的德輔道,引向其他方便污染物分散的海旁道路,同時將德輔道中變成便利行人、同時保留電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綠化地帶,既改善都市商業中心地帶的社區形貌,亦作為徹底解決空氣污染、減少人命經濟損失而踏出的一步。

市民大眾可能會從是否「可行」的角度出發,提出對德輔道中改為行人區的質疑,這完全不難理解。畢竟如此「牽一髮動全身」的改動,甚至會徹底顛覆社會各界對於中環 CBD 從環境、到功能、以至運作等方方面面的想像。也許我們大家都習慣了中環就是多車多人,但隨着其他交通基建陸續完成,我們何不把握機會,暢想一下,我們值得享有一個交通改善、空氣清新、處處綠化、便利行人往來的商業中心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