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伊波拉演義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伊波拉演義
Aug 2nd 2014, 12:19, by 區家麟

剛果,殉職修女之墓 (圖片︰Congo Classic)

每一次無名瘟疫爆發,都是驚慄故事。

非洲剛果雨林,是旅行地圖上的一大片空白。那年,我拿著 lonely planet 的 Africa on a shoe string,札伊爾一章,翻了很多遍。(札伊爾 Zaire 即今之剛果民主共和國)

Lonely planet 形容,論危險,首都金沙薩在非洲城市中獨佔鰲頭,你遇到的治安問題包括「偷竊、襲擊、間中謀殺」,白天也最好不要在街上走動;交通方面,你會遇上旅途上最險惡的路,剛果盆地雨林,如果有路,常遇河流暴漲、水淹泥濘;「途上遇到的旅人,都會滔滔不絕告訴你一些最不可思議的故事」,「你不能趕路,亦不可能趕路,陸路過境,任何一條路,都要很長時間」,「往任何方向走,都是真正的冒險」。

我投降,不敢去。

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1976年,北部的茂密雨林裡,一種怪病爆發。

[本文資料,出自 Laurie Garrett 1994年的著作 The Coming Plague「伊波拉」一章。本文之表達方式及寫作靈感,部分亦參考這部經典著作,算是根據此章的二次創作。]

**第一回︰Yambuku**

這家比利時天主教修道院,附設學校、醫院,外表簡陋,但剛果北部的Bumba區,大約六萬人的病痛,除了靠巫術與傳統智慧,就是來 Yambuku 這醫院打針吃藥。

這種地方,政府不會投資,除了懷著大愛的傳教士與修女們,無人願意來。

比利時人,來得很遲。十九世紀末那些年,歐洲列強瓜分非洲,比利時國王如夢初醒,又要分一杯羹時,才發現非洲大陸,帝國主義者分贜割地,已近尾聲,只剩下剛果雨林,無人問津。

Antonio 是當地小學教師,1976年8月底,他剛遠行回來,家裡為他洗塵,在市場買了新鮮羚羊肉。這天,他有點發燒,他肯定是瘧疾,修院的護士為他打針,瘧疾復發,打一針奎寧就可以。附近村民老遠跑來,為了一針抗生素;孕婦來,打一針維他命B。村民信賴比利時來的修女護士,信賴針筒,打針,萬試萬靈。

事實上,這「醫院」,除了幾種抗生素與維他命,幾乎沒有其他板斧,護士們,沒有防護裝備,沒有口罩;比利時來的修女,沒有正式的護士資格,醫院裡,沒有正式的醫生。

護士們,每朝只獲發五支針筒。她們每天照顧幾百病人。

Antonio 幾天後回來,他病情惡化,不斷痾嘔,嘔吐與排泄物帶血,兩眼瘀黑,流鼻血,牙肉出血,神智不清。護士們拿出醫院所有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奎寧、維他命,灌他吃。

其他入院病人,出現相似徵狀,他們在醫院痛苦呻吟、或大吵大鬧,修女們束手無策;病人體內體外嚴重出血。有病人不理勸喻,自行離院回家;有病人衝出醫院狂呼,他們眼神空洞,神智迷糊。

恐懼蔓延。

1976年9月8日,Antonio 不治死亡。

當地習俗,葬禮傳統,遺體下葬前,要清空體內的食物殘渣及排泄物。這差事,由家裡的女人做。

她們,沒有手套,徒手潔淨屍體及內臟。

幾日後,Antonio 的家人與親人,相繼病倒,共21人感染怪病,18人死亡。

區內的醫務主管 Mushola,收到通知,趕到 Yambuku,9月17日,他寫了怪病的第一份醫學報告,向外緊急求援︰

患者徵狀︰

攝氏39度高燒,經常嘔出呈黑色經消化的血,少部分個案嘔出紅色的血,肚瀉帶血,臨終前血轉為紅色;鼻出血,胸腹痛、虛脫、昏迷、關節無力,病者由健康良好到急速轉壞,大約三天。

**第二回︰蔓延**

九月中旬,疫症蔓延附近四十多條村落。

9月19日,在醫院照顧病人的修女 Beata,病發七日後死亡,照顧 Beata 的另一位修女Myriam,亦於9月底魂歸天國。

醫護相繼染病,醫院關閉,只餘染上怪病的人。

無藥可治,無計可施,修女們,只剩下最後一道武器︰祈禱。

政府宣布,全地區封閉戒嚴,Yambuku 成為鬼域。

同一時間,相距幾百公里外的蘇丹南部,出現同類疫情。

初時,世界衛生組織懷疑,怪病是黃熱病某種變種。疾病樣本送到世界各地實驗室檢驗。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一位只有27歲的病毒學博士後研究員 Peter Piot,收到樣本包裹。

他們知道樣本危險,但他們的實驗室非高度封閉,沒有任何隔離措施。他們打開包裹,其中一枝試管已打爛,樣本浸在冰水裡。Piot 只戴上手套,就開始做各種測試。

Piot 測試抗體,黃熱病,陰性;傷寒,陰性。

他們把樣本放在猴子細胞樣本中,細胞幾天內全部死亡。

過程中,有研究員打破了試管,病原體與染病細胞滿地,他們面面相覷,「快清理」。清理時,沒有嚴格消毒;他們的鞋,帶著病毒,散播研究所四周。

幸好,疾病沒有傳開,事後回想,他們才知道自己魯莽。

最後,Peter Piot 找來電子顯微鏡,鏡頭下,見到這個︰

Peter Piot 說,他們一直在問,病原體究竟是甚麼?病毒給他的回答,就是一個又一個捲曲的問號 '???'。

查證後知道,這種病毒,從未見過、從未有記錄,它外型如一條蟲,一邊捲起,是一個大問號。

Piot知道,這是重大新發現,他要求到扎伊爾,實地視察研究,調查病理與傳播方式。

**第三回︰尋源**

1976年10月中,國際調查團抵達扎伊爾。疫區仍然封鎖,對外交通中斷。只餘空軍飛機能用,但機師們都不願意飛。

幾經波折,調查團坐總統專機出發,抵達疫區的小機場,機師連飛機引擎也沒關,叫科學家們趕快離開。Piot 與一眾專家,駕駛載滿物資的越野吉甫車離開運輸機機艙,飛機立即滑行起飛,速逃。

1976年,專家組坐總統專用C-130型運輸機抵達災區。(圖片來源︰BBC)
機場周邊,數以百計人盯著他們,彷彿全鎮的人都在等待,他們眼神焦慮。

疫症已蔓延周邊五十里半徑的村落,影響46條村。

Piot 首先到修道院,修女們自我隔離已一個月,大園門前,自設封鎖線,寫著︰「不要內進,找修女請搖鐘。」

他們敲鐘,三位修女在遠處大喊︰「不要走近,你會死,你會死的,走開……」

Piot 跳過封鎖線,用 Flemish 語,即比利時北部的語言打招呼,三位修女,聽到鄉音,都崩潰了。

比利時修道院之附設醫院。(圖片來源︰BBC)

調查團到附近村落考察病理,採集血液及內臟樣本,他們見到,村民自行封村,隔離患者,當時,疫症看來已過高峰期。

法國專家 Sureau 在其中一條村,看到一對夫妻雙雙染病,兩夫婦一同躺在床上,
Sureau 為女士抽血期間,睡在旁邊的丈夫大叫一聲,撒手塵寰。妻子立即轉身抱著丈夫,Sureau 幸好及時把針筒抽出。

後來回想,他們的調查工作,很容易引起當地人誤會。例如,當時Sureau立即就想到,若他為丈夫抽血時死亡,村民一定會認為,那是醫護調查人員導致的,可能引起騷動。他們全身保護裝備,如外星怪客,會製造恐慌。然而,他們的出現,並無帶來任何希望;被帶走的人,沒幾個活著回家;這些怪客,阻止村民舉行傳統葬禮,還把屍體割一片帶走……

要得到當地人信任,談何容易。

調查報告,整個地區,至少358人感染,325死亡 死亡率90.7%。

單在 Yambuku 村,三百村民有38人死亡,修院裡三位比利時護士死亡,當地護士六個死了四個。兩個負責清洗床單的工人,一人染病死亡。調查團發現,醫院床單,洗滌後仍有血污。

剛果雨林,有豐富野生動物品種,當地人傳統上會打獵食用,初時,他們未能肯定病毒的宿主,但修道院的附屬醫院,一定是疫情擴大的原由。病毒主要透過體液傳播,醫院缺乏基本防護裝備,病人共用針筒,令傳播速度加快,死亡率高。當地多名孕婦死亡,原因是她們都到過醫院,注射維他命B。報告指,因醫院內共用針筒而感染的病者中,死亡率達到九成;非針筒,透過體液人傳人感染的,死亡率約57%。

是時候,考慮為病毒改一個名字了。

叫 Yambuku?以初爆發的小鎮名字為病毒名稱,對小鎮居民來說太殘忍,標簽太負面。科學家們,選擇這地區一條小河,作為病毒名稱。

Ebola

伊波拉

有了名字,病毒的謎團色彩稍減,了解敵人,總比茫然無知好,感覺上或許讓人安心,消減一絲恐懼。

然而,Ebola,這名字很 viral,後來,它成為驚慄小說與電影的主角,多少年後,它在非洲零星爆發。2014年,終於在西非人煙稠密的大城市出現。

*** *** ***

[未完,亦不用恐懼。寫這篇「二次創作」,因為我對 The Coming Plague 這本書,有很深的情意結,下回再續 (應該係)。]

相關文章︰
香港人,對瘟疫,並不陌生,伊波拉也許恐怖,但最少不會透過空氣傳播︰2003瘟疫蔓延時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