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揭穿「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的語言偽術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揭穿「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的語言偽術
Sep 11th 2013, 03:57, by G點電視

偶然看見一個報導[i],指有近八成學生不接受同性戀者,此現象當然令身為學生的筆者大為驚訝,深感香港歧視之深。但本人仔細調查後卻發現,此實為記者以偏概全之果,而作調查用的問卷[ii]亦有未夠完善的地方,故特意撰寫此文,並特意「修改」了新聞犒,讓大家看看同一個調查結果,以不同的立場去報導,會有多大分別。修改後的新聞如下︰

同性戀?近三分二學生接受
多名政治人物及城中歌手早前相繼承認「出櫃」,掀起一陣同志熱潮,年輕人亦此逐漸接受同性戀者。有機構向中學生調查發現,近三分二受訪學生接受身邊的同性戀朋友,亦有逾四成中學生接受同性伴侶在街上有親密行為。有社工認為,結果反映青少年對同性戀者態度日漸開放。

遵理學校早前以問卷訪問二千五百多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同性戀、易服及第三性別等議題看法。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分二受訪者表示,身邊若有同性戀朋友,他們不會有特別感覺,只有約三分一人會「避忌」或「好奇」,而朋友間討論同性戀話題時,只有百分之一學生會選擇避席離開討論,反映學生不會避開同性戀話題。

八成受訪學生接受易服
對於同性戀者在街上親密表現,兩成七受訪者覺得反感,覺得「接受」或沒有特別感覺的有近四成。 在對待易服人士態度方面,總體而言有半人士會視情況接受易服者,當中學生對女性易服者的接受程度高於男性,有八成受訪者表示「接受」、「欣賞」,甚至有部分女性表示「曾嘗試」作易服,接受程度遠遠高於男性易服者,但仍有四成受訪者表示接受男性作易服。另外,對於香港是否應在男及女之外設「第三性別」,有三成四受訪者表示同意或沒有意見,不同意的有三成二,不過有接近相同比數的受訪者並不清楚甚麼是「第三性別」。

關於自己對性向的態度,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如果與異性戀愛常常失敗,亦「絕對不會」考慮追求同性,有一成則覺得「一試無妨」,約半成則表示「異性、同性都不追」。

香港青協青年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指出,接受同性戀說明學生尊重別人選擇,不代表他們會輕易成為同性戀者,相信在調查中稱會"轉追同性"者,未必經深思熟慮。 大學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則發現,受訪者對「第三性別」贊同及反對比率差距不大,反映第三性別對年輕人來說是較新的概念,社會可就此有更多討論。

中性打扮無關性別扮演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Karl)稱,社會普遍對「易服」有誤解,例如與中性打扮混淆,其實中性打扮多與文化影響及時裝觸覺有關,未必是刻意要扮演另一性別,典型例子是蘇格蘭男子愛穿裙,而近日香港「吹韓風」,對男性穿緊身褲亦較易接受。束有長髮、昨穿紫色短褲的許嘉浩笑言,自己常接觸時裝表演,對於不同打扮「思想比較開放」。

東方日報報導原文:

同性戀?80%受訪中學生say no

多名政治人物及城中歌手早前相繼承認「出櫃」,掀起一陣同志熱潮,但原來社會對同性戀並未完全接受。有機構向中學生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學生即使異性戀失敗,亦絕不考慮追求同性,逾四成中學生對同性伴侶在街上有親密行為覺得反感;調查亦發現,男生對於「易服」看法較女生保守。有大學學者認為,中學生對同性戀者「避忌」指數甚高,反映社會風氣仍講究傳統。

遵理學校早前以問卷訪問二千五百多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同性戀、易服及第三性別等議題看法。調查結果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如果與異性戀愛常常失敗,亦「絕對不會」考慮追求同性,有一成則覺得「一試無妨」,約半成則表示「異性、同性都不追」。

32%反對設「第三性別」
對於同性戀者在街上親密表現,兩成七受訪者覺得反感,另有約兩成對「男與男」或「女與女」其中一種覺得反感,覺得「溫馨」或「接受」的僅兩成三。

對於男女「易服」作另一性別打扮,男女受訪者態度有明顯差別。對於男性易服覺得是「病態」或惹人反感的受訪者,男生有六成二,高於女生的四成六;對女性易服持相類態度者,男生有三成二,女生有一成二。另外,對於香港是否應在男及女之外設「第三性別」,只有一成七受訪者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有三成二。

大學高級講師歐陽偉豪認為,男生對易服打扮以至同性戀的看法,都較女生保守,或與傳統「大男人主義」有關,使男性覺得性別角色不能動搖。
他又發現,受訪者對「第三性別」贊同及反對比率差距不大,反映第三性別對年輕人來說是較新的概念,社會可就此有更多討論。

中性打扮無關性別扮演
為電視節目擔任形象指導的許嘉浩(Karl)稱,社會普遍對「易服」有誤解,例如與中性打扮混淆,其實中性打扮多與文化影響及時裝觸覺有關,未必是刻意要扮演另一性別,典型例子是蘇格蘭男子愛穿裙,而近日香港「吹韓風」,對男性穿緊身褲亦較易接受。束有長髮、昨穿紫色短褲的許嘉浩笑言,自己常接觸時裝表演,對於不同打扮「思想比較開放」。

由此可見,「八成中學生向同性戀say no」實為記者為製造話題而特意炒作,與事實不乎。如此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問卷存在的部分問題。

例如: 問卷第九條提到「假如你追求異性或與異性談戀愛常常失敗,會否考慮轉向追求同性?」就犯了一個最常見的謬誤 -- 性傾向並不會因為失戀而突然改變 。而在問題開首已假設受訪者為異性戀者,也不中肯。至於最後一條:「你覺得今次的話題有幾潮?」更容易讓受訪者誤解「性傾向」或「同性戀」是一種潮流。

坊間有很多機構都會發佈不同種類的調查結果,這些「即食」資料也挺受傳媒歡迎。然而這些數據背後是否有既定立場?傳媒報導又是否中肯?希望各位讀者能保持獨立思考 -- 細看問卷調查機構的背景、問卷問題及詳細的結果報告等第一手資料,以免被機構或傳媒誤導,作出錯誤的解讀。 最後,希望各單位以後也能以公正的態度報導有關同性戀的新聞。同性戀不是一種潮流或態度,它單純只是一種愛。

文: L.L. (女同學社/G點電視義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