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揭密改革社會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揭密改革社會
Jul 13th 2014, 09:49, by 易汶健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13日之《明報星期日生活》,P07頁,並由該報編輯擬題。

沒有格倫. 格連沃爾德(Glenn Greenwald)、《衛報》,以及紀錄片製作人普瓦特拉斯(Laura Poitras),斯諾登難以用一己之力,去年踢爆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監聽民眾通訊。

格連沃爾德是位記者、專欄作家、也曾於美國當律師。斯諾登看中他,因為他一直追訪國安局非法監聽的醜聞,相信此人會不畏壓力,如實報道稜鏡計劃。

格連沃爾德起初不大理會斯諾登的電郵及其小量機密文件,直至普瓦特拉斯也收到了,並迅速找他商量。最後,他們不負所托,格連沃爾德在《衛報》報道,波依特拉斯就拍攝了斯諾登的訪問。

這記者早前寫了新書《政府正在監控你》(No Place to Hide),詳述揭密過程。


圖片來源見此

無差別的監控

整本書分開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揭密的內容。第三章是講述美國監控的項目、規模和對象,證據全部來自斯諾登取自國安局的文件。例如,國安局在2012 年中期,每天處理全世界多達200 多億筆的通訊,包括互聯網和電話。「稜鏡」計劃讓國安局與臉書、雅虎、蘋果、谷歌、微軟等網絡商的伺服器蒐集資料。此外,美國跟加拿大、新西蘭、澳洲和英國分享情報活動。

近乎無差別的監察,既引導大筆公帑於國防工業,又可以利用竊聽(例如監聽巴西石油公司)取得貿易談判優勢。泄密帶來國家利益損失,可以十分實際,難怪美國這麼着緊。當巴西領導人和公司得知被監聽,他們取消向美國購買飛機。當德國總理默克爾知道被監聽,她換了加密技術更高的手機,並提議建立歐洲通訊網路,以免電子郵件和其他資料自動傳送給美國。作者在第四章批評政府,不應為了國家和人的實質安全,犧牲私隱和打壓異己。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為名,一併標籤和監視政治異見分子,例如環保人士、反戰人士以及穆斯林社群。政府透過無盡的監察使人守規矩,從而控制大眾行為。

揭密改變了美國。去年6 月的一個法庭裁決, 指國安局大規模收集元資料(metadata)違反憲法。多項民意調查指出,支持和反對斯諾登受審的美國人分歧,沒有絕對多數,顯示民眾並非全部認為反恐可凌駕一切。上月初,斯諾登揭密一周年,多個團體和應用服務供應商舉行Reset the Net 運動,教導網民安裝電郵加密軟件,在網頁使用https 阻隔監控等。

遭支持政府的媒體抨擊

其實第二部分更吸引我,即是揭密的過程,以及揭密後,政府和支持政府的媒體,大肆攻擊斯諾登和格連沃爾德。該書的一個重點,是抨擊媒體放棄監察政府的職責,不時表現效忠政府的立場。這是新書的第一、二及五章的內容。原來,格來沃爾德和斯諾登一直反對放料給《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因為它們跟美國政府太密切,後者更支持美軍攻打伊拉克,同時有意貶抑或排斥反戰人士。只是普瓦特拉斯曾經交部分文件給《華郵》一位記者,所以《華郵》一同報道。

在斯諾登留港期間,格連沃爾德催促《衛報》能盡早刊登4 篇報道,至少要比《華郵》快。《衛報》要徵詢律師意見,以及找國安局等部門回應。格連沃爾德不耐煩,甚至考慮辭職,另設網站,獨立報道。《衛報》最終在去年6 月6 日,上載第一篇報道,指國安局每天蒐集數百萬美國電訊商Verizon 通話紀錄。

不過,他最後也離開《衛報》,現在跟其他人經營新聞網站。說是和平分手,其實有點客氣。《衛報》即使頂住英國政府,如實報道故事,也頂不住政府通訊總部要求報社交出泄密的文件,最後官員陪着報社總編輯等人銷毀硬碟。在書中,他表示諒解報社要保住員工和基業,但屈從政府命令,以及在未獲知會下,把資料檔案備份及交給《紐約時報》,教他懊惱。

被污名化的風險

監聽風波後,格連沃爾德面對排山倒海的抹黑。政府官員和不少媒體(包括《紐約時報》)稱他為「活躍分子」(activist)而非「記者」或「新聞工作者」,甚至有人直斥他叛國。他認為這個標籤會置他於危險境地,因為「拿掉『新聞工作者』的標籤會減低報道的合法性……若是以其他任何身分揭密則未必合法」。他很憤怒,因為英國政府濫權,扣留其伴侶大衛米蘭達,電腦和隨行物品也被搜查,原因是犯了恐怖主義法。他後來得知,英國政府很認真試圖堵住泄密。

特區政府又如何?

相信大部分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從事監聽活動,問題是有沒有合理規限。特區政府截取通訊和向互聯網供應商(ISP)索取用戶資料,時有所聞。《東周刊》年前有一篇報道,指警方通常提供目標人物的IP 地址或網址,然後要求ISP 披露用戶姓名,電話,地址和身分證號碼,或者上網習慣,而且並非每次由警隊互聯網聯絡主任加簽申請。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政府部門共提出至少5507 次索取用戶資料的要求。其中以警務處申請的資料數目最多,只有部分獲法庭命令,網絡機構也受理部分申請。網民無從得知各供應商的內部指引,在什麼情况下會滿足政府部門的要求。網民和ISP 關注有關權力會否被濫用。

改革社會, 由自己做起

在這個時空下,當吹哨者需要無比勇氣。本地近期最震撼的事例,莫過於報章連續爆料,指高鐵和港鐵新線工程滯後,以及港府有意在南沙租地。擁有這些密件的人士,估計只有港鐵和政府極高層官員。讀者看到猛料,在稱頌吹哨者之餘,別遺忘記者和編輯的功勞。他們正在用自己擅長的方法,改革社會。

主題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周澄:洩密者給世人上的一堂民主課

鄭國威:一根針,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