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一場既沒球證,也沒球例的比賽—「自願性」勞資談判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一場既沒球證,也沒球例的比賽—「自願性」勞資談判
Dec 4th 2013, 08:55, by 職工盟

多年前電影「少林足球」有一幕:周星馳幾師兄弟與人比賽足球,本以為是公平競賽。誰知對方拿著「士巴拿」入球場,開賽後見人就打。球證則視若無睹,甚至還趕周星馳出場。觀眾看在眼裏,想必覺得無稽及荒謬吧?但可悲的是,這種無稽的場面,其實每天都在香港的職場發生。

試類比一下,香港的工人就像幾師兄弟一樣,而財團企業就像那隊拿著「士巴拿」的球隊。球證嘛,自然就是那個天天吹噓著「勞資和諧」的張建宗局長。12月1日職工盟發起每年一度的遊行,要求立法集體談判權,讓勞資雙方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談判薪酬及待遇。這個訴求無異於要求一場球賽要有球例及球證執法。但那個失職的「球證」竟冷冷拋下一句:「當局支持自願性而非強制性的集體談判」,還引述所謂「國際經驗」,意圖混淆視聽,那種視若無睹的咀臉表露無遺!

集體談判早有「國際球例」

就讓我們首先談談勞資「球賽」的「國際球例」吧。香港早於1975年已經簽訂國際勞工組織第98號《組織和集體談判權利公約》,保障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利。《公約》第四條提及「…在僱主…同工人組織之間最廣泛地發展與使用集體協議的自願談判程序…」(粗體為筆者所加)。關鍵是要建立一個「程序」讓勞資雙方可以對等談判。1997年回歸前的立法局就曾經通過集體談判權法例,建立了這一個「程序」。可惜回歸後臨時立法會廢法,到今天仍然沒有任何「程序」讓勞資談判。

職工盟曾就廢法向國際勞工組織投訴,組織在1998年就清楚建議:「...要求政府在短期內認真考慮制訂法律條文,為集體談判的目的訂定客觀程序,以確定職工會的代表地位…」(第1942號個案,1998年國際勞工組織結社自由委員會第311號報告書)一拖15年,香港政府視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如無物,繼續扮演那個失職的球證。

那麼,何謂客觀程序?國際普遍的做法是,由相關僱員授權工會作為法定的談判代表。例如美國規定企業內一半以上僱員授權,工會可作為談判代表。在確立談判代表身份後,勞資雙方需要在指定時間內展開真誠的談判,部份國家,例如新加坡甚至限定達成協議的時限。假如勞資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法例亦有訂明解決爭議的仲裁機構,一般為法庭或國家勞資委員會。最重要的是,如有任何一方違反相關法例,是會受到檢控的。

「自願性勞資談判」混淆視聽

張建宗以「自願性」勞資集體談判作為擋箭牌,意圖混淆社會大眾的視聽。在勞資關係不對等的情況下,所謂「自願性」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工會經歷過太多慘痛的經驗:碼頭工人早在2011年已經要求與碼頭經營者HIT及外判商談判,但兩年多來完全沒有回音,最終要發動罷工才可以得到回應;國泰航空資方多次在勞資薪酬談判中途單方面宣佈加薪決定;維他奶工會由2010年開始一直要求與資方對話,曾向資方發信十多次,到今天仍然沒有得回應。連對話的機會也沒有,何來「自願性」談判呢?假如在有集體談判法例的國家,這些企業早就因為違反法例而被判罰了。

說到底,張建宗不敢得罪那些拿著「士巴拿」的財團企業,繼續龜縮任由「球場」的暴力事件發生。打工仔女能夠做的,就是組織起來「歸位」,以團結的力量對抗。

其他參考資料:
集體談判權漫畫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