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新亞換院長:黃乃正再三來了

 
Interested in creating incredible beauty look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where you will learn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color while mastering makeup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rom our sponsors
新亞換院長:黃乃正再三來了
Nov 23rd 2013, 01:22, by 中大學生報

文:來

上月,新亞書院公布黃乃正教授為下任院長推薦人選,接替於明年初離任的信廣來院長。黃乃正教授畢業於聯合書院,研究有機化學,於1999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於2002年至2010年間擔任新亞書院院長,其後曾任大學副校長,現在為理學院院長和化學系講座教授。雖然黃教授曾兩任院長,但他過往做過的工作卻不容易查找,相信現在的同學對他也不甚認識。

新亞於10月18日在雲起軒舉行了「與下任書院院長推薦人選會面」,有十多名同學及校友出席。歷時一個半小時的會面裡,黃教授回應了同學對於其理念、交接工作、與學生溝通等等的問題。一次短短的會面,相信無法令同學深入認識黃教授;篇幅所限,筆者亦只能整理當日部分內容,供沒有出席的同學參考。

看得見的距離

同學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院長如何與學生溝通。黃教授將會兼任新亞院長和理學院院長,不過他說自己曾兼任過書院院長、學院院長和副校長等職務,相信工作上不成問題。但對於會否影響與學生見面交流,他只簡單承諾會盡力與同學見面,笑說歡迎同學早上七時半找他共進早餐,同學聽罷也笑說:「我唔訓實得架!」

新亞走讀生欠缺歸屬感一直是個問題。對於如何凝聚走讀生,黃教授沒有仔細回應,只有「樂意聽取同學意見」的官腔答案,似乎未有認真思考過。

新亞精神,艱苦學習

同學也非常關心黃教授對新亞精神和書院的理解。黃教授認為,新亞精神就是艱苦做學問的精神,而新亞書院就是做學問的地方,學生活動和宿舍生活都是次要。所謂做學問,是指主動發掘知識,例如參加不同主題的講座,涉獵愈多知識愈好,不要限於自己本科或興趣。有同學舉早前的「狂舞圓廣」活動為例,認為書院的講座、活動可以在形式上配合學生興趣,吸引同學參加。不過黃教授認為沒有需要,相反他認為學生有責任自發追求知識,「如果係小學生我就會用打手板既方法,但係大學生就要靠自發。」

撐學生佔中

在前述的問題上,同學對黃教授的回應都不算很滿意,但最後黃教授竟贏得了一次掌聲—黃教授贊成學生應該關心社會。他說作為院長必須政治中立,因為書院要向左中右的人士籌款;但他本人的政治立場偏向「進步左翼」。他說,假如學生參加佔領中環而「出事」,他會用私人名義保釋學生。「你地即管去做,因為一個同學係做學生既時候都唔去做進步既事,就浪費曬D時間。」

三任院長,表現理想?

書院相較於大學規模小得多,架構相對簡單,院長對書院各方面的影響力,比起大學校長之於整所大學,理應較大,因此院長的素質頗為重要。

院長必須善於管理,有良好人脈,能為書院籌款。黃教授行政經驗豐富,過往擔任院長時籌款數字節節上升,開設了不少獎學金和交換計劃;今次見面會上,校友會也對黃教授表示支持,相信他在管理方面確有一手。

院長另一個重要素質,是要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一般學生比較關心宿舍生活、大型學生活動、書院通識和週會如何更有趣;黃教授卻認為宿舍和學生活動等都是次要;在討論學生活動時,他說先要考慮金錢,「睇.食飯」;他又表示考慮學術活動不會特別迎合學生口味。如此看來,黃教授與學生的想法南轅北轍,要拉近距離並非易事,更何況從前文可見,他甚至不熱衷於拉近距離。

院長也應該具備帶領書院前進的前瞻視野。不過黃教授在闡述對新亞書院的理解時,卻完全未有提及未來發展面向。黃教授會如何繼承信院長的工作,又如何看待新亞在發展中國文化的角色,還待日後觀察。

雖然黃教授是第三度獲邀出任院長,但從見面會上的「First Impression」來說,黃教授展示了明顯的短處。當然他實際工作會做得如何,只能說路遙知馬力了。

誰是院長,who cares?

是次見面會,其實算得上冷清,出席的約十名同學全部都是新亞學生會幹事和上莊,如果只計一般同學,可說是無人理。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幾乎所有校政諮詢會都只有極少同學出席。

這種冷漠可以有很多成因,其中一個因素,是遴選過程不透明。書院舉辦過數場遴選諮詢會,不過時間在sem break之際,同學關注度可想而知。但除此之外,一般學生幾乎完全不知道遴選的進度和任何資訊,即使學生會亦如是。但不管如何,冷漠的後果可以是造就一個與學生相距甚遠的院長。

然而即使學生積極關心,也無權去選院長。遴選院長的委員會由書院管理層、書院校董會主席和大學校長組成。管理層通常是「高高在上」,不太理解學生的意見、對書院文化的想像,結果遴選準則通常側重於管理和籌款能力,而學生的期望有幾多成可以實現,得看運氣。

新亞學生會會長麥浩然認為,院長遴選過程應該加入學生代表,使學生的意見可以確實地發揮影響。上年聯合書院選院長時,聯合學生會也曾要求增加學生代表,但最後不了了之。麥浩然認為不應每次選院長的時候才去爭取,因為已經太遲;應該在遴選完結之後開始爭取,才有希望在下次實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