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本土運動理論的貧乏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本土運動理論的貧乏
Apr 23rd 2014, 09:11, by 吳志森

Betty八歲偷渡來港,拿着「行街紙」過了11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考上港大醫學院。有人說,如果Betty「悶聲發大財」,不把自己的身世在網上公開,又或萬言自傳寫得沒有那麼囂張和怨忿,多講些感謝香港和香港人的說話,就不會成為本土網民鋪天蓋地的批判對象。

真的嗎?批判Betty的言論,絕大多數不是指她的態度,矛盾直指「偷渡」本身。罵她的人,指她8歲不可能一個人偷渡,一定有人協助及教唆。偷渡是犯法在先,根本不應給她中小學教育,遑論僧多粥少的大學學位。偷渡來港就像蝗蟲一樣佔用香港資源。即使Betty他日畢業行醫,有網民說,絕不會給這種偷渡蝗蟲看病。
簡單地說,偷渡就是Betty的原罪,總之,無論你的處境如何,都應遵守法律,留在原處,不應隨便來港佔用我們的資源。還有,是基右常用的「滑坡理論」:如果Betty可以這樣做,成千上萬的蝗蟲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香港,拿到正式身份,香港肯定陸沉了。

如果「偷渡」就是原罪,回去問問你的長輩,家族裏有沒有偷渡分子。人們說香港是移民社會,說得跨張一點,更可能是個「偷渡」社會。年輕讀者的爸爸媽媽可能在香港土生土長,但問問他們的爸爸媽媽,即你們的爺爺嫲嫲、公公婆婆、舅公舅婆、姨婆姑媽,在過去幾十年不同時期「偷渡」來港的,梗有一個喺左近。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抗日戰爭時期從鄉下來港,嚴格來說不是偷渡,而是逃難,分不清合法還是非法。壹傳媒老闆黎智英12歲從大陸偷渡來港,經過不懈奮鬥創立了傳媒王國。「香江第一健筆」林行止五十年代從大陸過澳門再坐漁船兩次偷渡來港,《漁火偷渡客江上數峰青》寫出他偷渡的驚險故事。

偷渡來港,白手興家,事業有成,出人頭地,在商界、專業、演藝……各行各業都有,多得數不清,這就是獅子山下的香港傳奇,是不容抹煞的香港歷史重要組成部份。老實說,Betty的經歷,就是我們熟悉獅子山下的勵志故事。

當然,有人會反駁說,上一代的人,逃避共產暴政,避秦南來,在這個自由小島打拼,貢獻一生精力,創造一個又一個香港奇蹟。不像Betty這類新移民,偷渡的目是「攞着數」,是佔用香港人的資源,是享用香港人的奮鬥成果。

若這個邏輯成立,無論合法入境還是非法偷渡,都是來佔用香港的資源──自由,在共產獨裁的中國一般平民百姓無法享有的自由,早來的一樣可以用同樣邏輯指摘後來者「攞自由的着數」。哪個時期來港的偷渡者才算為香港貢獻奮鬥?哪個時期來港的偷渡者是為了「攞着數」,時間的線劃在哪裏?1949年?1976年?1980年?準則又在哪裏?

近年興起的本土運動,最大的缺失,就是理論的貧乏,除了情緒還是情緒,缺乏基本分析架構。批判對象不集中在制度問題,而是對個別「稻草人」窮追猛打,誓不罷休。見到疑似「蝗蟲」,就像巴浦洛夫的實驗一樣,不經大腦,訊息只到脊椎就進行條件反射,連基本資料都搞錯又永不認錯。這種論述水平,只能把支持者都推向敵人,徒惹對手訕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