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取捨的問題:《歸來》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取捨的問題:《歸來》
Jul 26th 2014, 04:50, by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在這電影快落畫的一個星期六早上,我跑到國金看了《歸來》。為何去看呢?因為不少朋友告訴我,這電影很好,鞏俐演得極之動容,還叫我帶定紙巾。

看畢,我承認我有流淚的,但不是那種流淚不止的,當然這不是用來衡量這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的,而這電影的評價,我覺得是平淡地描述一段情,告訴什麼是愛,能夠陪著,就算不認得,都是愛。

電影改篇嚴歌苓所寫的《陸犯焉識》,不過張藝謀只選取該小說最後有關陸焉識在勞改中逃回家和「文革」後平反回家的故事來改編,至於陸在文革時所經歷的則沒有提及。於是,故事內容其實很簡單:陸在勞改時逃走回家,妻子馮婉瑜與女兒丹丹相依為命十幾年,被通知丈夫逃走了,而女兒對這個於她三歲時被捕的父親毫無感情可言,她正在芭蕾舞學校爭取成為表演的女主角,明顯這個爸爸的逃走會對她當選帶來負面影響。那晚,焉識回來了,在屋外敲門,婉瑜內心掙扎未有開門,焉識約定第二天早上在火車站會面,而那晚被通知落選的丹丹回家看到那便條,被那些緝拿人員哄騙以為供出這事就有機會重當女主角,於是,那個早上,爸媽未能團聚,眼巴巴的看著焉識再次被捕的婉瑜傷心不已。

幾年後,文革完了,焉識被平反,回家以為可以跟婉瑜與丹丹團聚,怎知婉瑜認不出自己,她只記得丹丹出賣爸爸,記得很多事,但她腦海中的焉識,就是不是眼前那個。

選取這部份來改編,而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劇情發展,別說演員,導演也是極難處理的,因為劇本沒有太多可以落墨,又不能拍得婆媽催淚(那就不是張大導啊),這個選取的決定根本就是向難度挑戰。於是,電影只能追求細緻度,細膩度與及情感的變化。

陸焉識十幾廿年之後終於歸來,當然最想念就是太太與女兒,奈何他明知女兒那時候出賣他,他當父親的也諒解了,反過來讓女兒重新接受這個父親,滿以為一切可以很好,怎料太太就是不認得自己。

那個盼郎歸的馮婉瑜,在不認眼前這個陸焉識後才收到他寄來表示五號回來的信,她每個月的五號都拿著一個寫著丈夫名字的牌到火車站接人,卻永遠的接不到。

丹丹多年後當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不止是舉報父親,而且還將家中所有父親的照片都剪走丟掉,怪不得母親會那麼討厭她。所以,後來焉識從老同學手中找回一張舊照片,特意叫丹丹拿給母親,就是希望可以化解兩人的怨。

之後,我們看見的,是這個苦盡甘來的人,如何用盡方法希望妻子記起自己。最感人的,當然是婉瑜聽到鋼琴演奏,那一刻突然認出焉識--那十幾秒的相擁,恐怕是焉識最期待,但亦最痛的回憶。

我們也可以從電影點滴得知,婉瑜曾經為了希望得知丈夫的消息或者幫助丈夫獲釋,而被人不情願地侵犯。焉識後來猜到,打算找那個人報復,卻原來那人被捕了--這是電影中最隱晦地描述文革的禍害,更延申地指出,文革雖完,但那種政治審判,仍在。

電影看到最後沒有什麼曲折離奇,而是一個人為了對另一個人的愛,明白仍然陪著找到個最合適的位置已經很好。邊看著這電影當然也想到那部我很愛很愛的The Notebook(忘了忘不了),同樣改編小說,但由於把兩人的愛情描述得很細緻,後來如何努力希望妻子想起自己的一舉一動,到最後二人相擁離世,感動得多了。

當然,我絕對不能抹殺,鞏俐與陳道明的演出是超級厲害的,而新人張慧雯在這兩名高手之下交鋒也交出功課,絕不失禮。

我想,若果張大導不是要考慮什麼敏不敏感的題材,重新選段去拍這電影,肯定比現時出色得多了。最後送上這電影的主題曲,在網上找到三個版本,還是最喜歡韓磊唱的這個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