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開發郊野?或許,謬論講一百次就會成為定論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開發郊野?或許,謬論講一百次就會成為定論
Nov 2nd 2013, 08:21, by 本土研究社

文:Brain Wong@本土研究社

香港人自小已被灌輸一種訊息,就是我們居住的城市「地少人多」。教科書說,為了容納更多人口,我們必須填海造地,沒有他選。假如你工作和居住的地點是在港九的話,你的日常生活體驗也許印證了這個『事實』:在周末旺角會被旅客人群淹沒,放工時紅磡港鐵站和海底隧道天橋那邊被行李喼『車』腳,銅鑼灣抬頭看不見天空‧‧‧

近年樓價飆升、城市承載力飽和(但林鄭月娥在十月底的人口諮詢中說香港人口不必設限)。我們的政府(尤其是梁振英為首的政府),和他們的忠實梁粉,十分擅長利用樓價與擠壓感來感染社會情緒(emotional framing),將政策目標與市民真實需要對立起來--無論當中的邏輯如何千瘡百孔--例如最近開發郊野公園爭議,將房屋發展與郊野公園的需要對立起來。

荒涼的郊野公園?

事實上,郊野公園對普羅大眾的價值與真實需要,比梁振英和梁粉以為的要高很多。除了每年大大小小的遠足比賽(例如遠近馳名的樂施會毅行者)外,郊野公園還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免費的郊遊場所。根據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最新進度報告的人流估算,原來在梁振英眼中極度荒涼,無人幫襯的郊野公園單在過去的一年已有12,914,200人次遊覽。

以政府早前為在欣澳附近建屋的構思『試水溫』而受影響的大嶼山郊野公園(南及北)為例,一年已有1,847,100人;前幾年鬧得熱烘烘的大浪西灣事件,以及可能大規模建屋的海下所在的西貢(東及)西,亦有1,887,800人次光顧。為何政府一味要提出建屋需求,卻隻字不提郊野公園的公眾需要?

先例一開 後患無窮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把部分郊野公園割掉起樓,對普羅大眾來說損失是如何的大-這個損失不單是實在的,更是長遠的-因為先例一開,後患無窮。

不要忘記80年代尾,在擁有全港65%蜻蜓品種的大埔沙羅洞,地主曾建議發展高爾夫球場(部分地段落入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 後獲城規會批准(後來被環團司法覆核推翻),也成為近日政府和梁粉說為『發展郊野公園已有先例』。那樣假若某天,某塊郊野公園用地真的被割讓,相信會為建屋而犧牲郊野公園立下不良先例,類似爭議就會不斷重演。今天我們聽到『發展當中的2.5%不算什麼』未來我們或可能會聽到『發展當中的10%不算什麼』,『發展當中的20%不算什麼』。

過度公關導致過度開發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劉炳章,贊成政府提出不同增建房屋供應的構思,讓各界討論,包括運用郊野公園土地建屋。他說,政府刺激民間多討論,對事件有好處。

的而且確,多些社會討論是一件好事,但我理解現時的「討論」其實是政府有前提、有方案、有既定立場的公關工作。究竟那些「討論」有否建基於充足的現實情況,抑或是由陳茂波、地產商、蔡涯綿、劉炳章「行政主導」了?

在香港缺乏一個嚴謹的土地及人口估算及政策下(參閱本土研究社出版的『不是土地供應-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 第二章-人口估算真象),有關土地、房屋、郊野公園和綠化帶開發的規模完全可以是無止盡的,最終很容易導致毫無需要的過度開發(Over-development),益了建商損了市民寶貴的資產。

俗語說,一個大話講一百次,就會成為事實。產業測量師與會計師不懂規劃精神,將一個謬論講一次成為了輿論,講一百次,就會成為定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