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為何軍事碼頭無理:勢成管治黑洞 梁振英獨斷拍板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為何軍事碼頭無理:勢成管治黑洞 梁振英獨斷拍板
Dec 14th 2013, 06:41, by 黎廣德

編按:本文為公共專業聯盟黎廣德到城規會的發言稿,本篇為第二部份,第一部份可見《為何軍事碼頭無理:無法律理據 違規劃原意》。

三、管治黑洞

由於今次爭議的是非曲直需要追溯過去十多年的規劃歷史,很多人不明原委,以為只涉及中環海濱三萬多平方呎的休憩用地,即使讓給解放軍使用亦無傷大雅。但只要了解此事的本質,便明白事關重大,不僅有損工商界的發展,更會催化「一國兩制」的質變。

若果解放軍沿用既定方案,每次軍艦訪港前便需要事先知會特區政府,再由政府刊憲,宣佈碼頭為臨時軍事禁區。但若果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解放軍便擁有「隨意靠泊權」:無論軍艦任何時候進駐中環,都毋須知會港府。再進一步,解放軍可以令「駐艦常態化」:把駐港部隊剛於今年中引入的兩艘056A最新型護衛艦,長駐中環成為常態,每艘長89米,並設有直升機起降台。

港人信心持續下跌

自此以後,軍事碼頭的性質有重大變化:由一個只供禮節性訪港的臨時碼頭,蛻變成隨意靠泊常態駐軍的永久設施。將來從中環或金鐘商業區外望,解放軍軍艦成為維港最「矚目」的景緻。

解放軍執行職務不受特首指揮,不受立法會監管,更不受香港法院管轄。根據香港大學民意調查,回歸前百份之21香港人對「一國兩制」表示「冇信心」,中央政府尚且刻意令駐港部隊低調行事,以免刺激港人疑慮;今天對「一國兩制」「冇信心」的市民己飈升至百份之40,試問全副武裝的軍艦常態停泊在商業中心和立法會幾百米之外,會增加或減少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心?

香港是奉行自由經濟的金融中心,資金和人才流動自由,成功與否端賴國際社會長年累月對香港體制和法治建立的信心。電視發牌風波已令商界憂慮,政府不動聲色地改變了角色:從「公平競爭平台」的守護者變成「挑選誰是贏家」的獨裁家長。若果普羅大眾對解放軍的觀感從「人民子弟兵」蛻變為「佔領部隊」,常駐中環的軍艦被視為武力威懾,距金融區、立法會或英美領事館只有幾百米之遥,這對工商界和國際社會的信心有何影響,實在不說自明。

英殖時期香港人對添馬艦海軍基地見怪不怪,因為殖民者在商業中心駐軍,是利用軍艦作為符號象徵,向被殖民者突顯管治權力。今天香港不是殖民地,中央官員亦宣諸於口,希望香港是只談生意,不談政治的「經濟城市」,為何今天特區政府要改變規劃用地,為中環駐艦常態化鋪路?

「文攻武衛」適得其反

未來幾年香港人對普選的訴求必然日趨激烈,這是民怨累積二十多年的結果,無可避免。梁振英用「寧左勿右」的心態解讀中央對港政策,以為利用解放軍駐艦中環作為武裝符號,可以震懾香港人和減低反對聲音,恐怕適得其反。

以香港人的品性,公然反對的市民或許只佔少數,但用腳和用提款機投票,卻是香港人優而為之的表態方式。屆時損失最大的恐怕是已佔香港股市市值過半的中資企業,至於城中富豪是否早著先機,大家可從斷斷續續的撤資傳聞中略猜一二。與此同時,回歸後培育起來的本土意識,令更多中產階層和年青-代拒絕移民,不甘心把香港拱手相讓給「外來勢力」,結果必然有越來越多人對梁振英「文攻武衛」的手段更加反感,強化公民抗命的聲勢。

即使城規會不理民意,在12月中申述會完結後通過修訂,最後中環規劃圖還需要交到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審批,可能拖到明年中。經過免費電視發牌風波之後,民意焦點必然指向行政會議的黑箱作業及梁振英的獨裁作風,特區政府是否能夠承受得起另一次震盪?若果梁振英政府硬闖,等於要求工商界把自身利益捆綁在解放軍駐艦之上,不但有辱無榮,更有「為軍捐軀」的味道,徒令建制陣營四分五裂。

香港現有十八幅「軍事用地」列為軍事禁區,這些禁區由駐港部隊管轄,特區政府無權置啄。根據北京人大常委會頒令的《香港駐軍法》 ,「香港駐軍以外的人員、車輛、船舶和飛行器未經香港駐軍最高指揮官或者其授權的軍官批准,不得進入軍事禁區。軍事禁區的警衛人員有權依法制止擅自進入軍事禁區和破壞、危害軍事設施的行為。」發展局長陳茂波上週披露,該地段將移交解放軍管理,並且「駐軍在2000年已作出承諾,會按其運作及保護軍​​用碼頭的需要,在軍用碼頭毋須作軍事用途時,開放予公眾,作為海濱長廊的一部分使用」。

換言之,任何一位市民或遊客,一旦踏進這段海濱長廊,便進入了解放軍的管轄範圍,他的一切活動只得在解放軍的恩准之下進行,無論是拍拖、看煙花或集會示威,他都喪失了在香港一般休憩用地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取而代之的是解放軍有干預的權力。解放軍不干預是「好彩」,解放軍干預是「依法施政」。若果市民跟駐軍警衛有任何爭執,根據《註軍法》第二十三條,解放軍「執行職務的行為引起的民事侵權案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簡而言之,你要向解放軍討回公道便得跑到北京,香港法院恕不受理。

從「休憩用地」到「軍事用地」的兩字之差,「市民權利」便變成「軍隊權力」,這是最可怕的地方。中環海濱勢變成香港人的百慕達三角。

事實上,在中環擴大「軍事用地」不僅使市民提心吊膽,更徒令政府和駐軍尷尬。試想,一片位處香港心臟,距離政府總部二百米,開放給公眾卻由中央駐軍所管轄的地段,必然成為針對北京政府的異議人士的「抗議寶地」,甚至吸引各類海外組織來港「善用」。一旦激發爭端,變成異議團體與中央政府直接對抗,必定引起國際傳媒關注。解放軍或因害怕風險而乾脆把海濱長期關閉,屆時政府的承諾便成謊言。

四、幕後主腦

追本尋源,今次政府的修訂可說是「三違反」:
一、違反向香港人「還港於民」的承諾,令市民喪失一條連貫港島北岸的海濱長廊;
二、違反終審法院批准維港填海的原意,因為在中區建設軍事設施,並不符合有「凌駕性公眾需要」和「無可替代」的原則;
三、違反由政府一手成立的「共建維港委員會」所制訂的「海港規劃原則」,特別是其中第七條要求「行人通道暢通無阻」及第八條「令公眾盡量享用海濱」的原則。

從2011年出版的「中環新海濱城市規劃設計研究報告」可見,多年來主持海濱規劃,承諾還港於民的主要官員是林鄭月娥。

先看整件事的時序:從2000年政府發表《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開始,前後修改了七次都把海濱劃為休憩用地,最後一份S/H24/7草圖在2012年3月17日刊憲。梁振英在2012年3月25日當選特首,直至2013年1月25日政府向城規會提交文件第八次修訂草圖,才首次提出把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

政府解釋過去未有提出修訂的原因是碼頭設計尚未完成,但陳茂波在他4月21日的網誌自打嘴巴,因為他說2010年已經造好設計諮詢區議會,那為何2012年3月第7次修訂規劃圖時依然把海濱劃作休憩用地?因此,政府擴大軍事用地,肯定是在梁振英當選特首後的新主意,更是他在去年7月1日上任後作出的決定。

有論者質疑這是否與「和平佔中」運動有關,但戴耀廷首次提出佔領中環的構思,是2013年1月16日的《信報》文章,而政府在1月25日提出修訂文件前已在政府部門進行了一段時間內部諮詢,所以從時序看「佔中」並非擴大軍事用地的原因。換句話說,梁振英去年中上任後便手調整對港部署,與解放軍商討修訂規劃圖。

至今真相已呼之欲出:林鄭月娥從2004年起一手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直至2010年蛻變為海濱事務委員會,都一直承諾還港於民,一直將中環海濱劃作休憩用地。但梁振英在去年三月當選特首後改變思路,要把海濱變作軍事用地,林鄭月娥不但沒有制止,更一直隱瞞政府規劃意圖的變化,不通知海濱事務委員會,不諮詢市民,直至今年一月通知城規會、二月將修訂圖則刊憲,利用法律漏洞,製造既定事實。

所以香港市民有理由相信,今次「劏地削權」的幕後主腦並非別人,一位是冇胆說不的林鄭月娥司長,另一位是黑箱作業的特首梁振英。我希望城規委員不要做幕前的操刀守,令香港人成為「劏地削權」的受害者,令「一國兩制」逐步變質。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