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有天街市只在博物館

 
Picture Perfect Weddings.

Subscribe to Trending Now..Weddings for great tips and ideas for that splendid day. Inspiration for joyful reunions from themes to bridal gown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有天街市只在博物館
Sep 9th 2013, 09:18, by SEE Network 思網絡

編按:SEE Network 思網絡在獨媒開 blog!會與大家分享近來熱話的小型刊物《街市報》,想看全份精美版本可以在這裡看。

Market Post Vol.1

民以食為先,選擇多而接近民居的街市,是每個社區基本的民生設施。思網絡曾於深水埗針對一個位於新填海區、20分鐘腳程內並沒有傳統濕貨街市的海麗邨進行問卷調查(「新填海區興建街市及改善街市營運能力」研究調查,全文請於網頁下載),結果1,609個回覆家庭中(33%回覆率),85%表示離邨也要前往其他街市買餸,為此有83%表示不滿或非常不滿。

各類街市無將來
前市政局於七十年代末開始,為安置和取締街道上的小販,便陸續興建綜合市政大樓,內附街市,可以疊起「慳地方」,以及改善市容和令環境清潔,至今由食物環境衞生署接手管理的這類街市全港共有77個。但大型安置政策如今不再,決策當局亦表明暫無意再建新街市。

房屋署興建公共屋邨時,過往亦考慮民生需要而一併設立屋邨街市,但近年部分街市空置率高,署方遂認為市民購物習慣改變而不建街市,只建商場。油塘邨大本型屋邨商場,市場定位原來可媲美中產屋苑太古城,售賣消閒物品多於必需品,吸引鄰近私人屋苑居民前來消費,本末倒置卻自覺成功。

大型私人屋苑於發展時,《規劃標準及指引》或批地條款上會列明發展商需提供一定濕貨零售樓面作社區設施。但指引存在酌情權,新鮮食材零售樓面如何定義也有灰色地帶,發展商改建為單一超市,壟斷市場,土地用途仍可以是食材零售,有否違規的法理尚待考究,政府緃能迫使發展商重回正軌,但定期大幅加租才最致命,小商戶及小市民一樣無法抗衡。

街市原理01:選址應在必經之路
然而,部分公營街市被指不受歡迎,究其原因更可能是街市從根本的規劃就有問題,令它如孤島般冷落,無法吸引「選擇要多又要平」的消費者。

以人口約30萬的荃灣區為例,市中心的街市街及楊屋道街市,並兩者之間開得成行成市的食材街舖,形成了一個超乎單一建築物的「大街市群」,消費者選擇多;市況正是有競爭有進步,價格因激烈競爭而合理,楊屋道街市就曾被譽為全港最平,吸引毗鄰地區的街坊前來惠顧,相得益彰。

回顧荃灣市中心的發展,早於1937年便出現第一代的街市街街市,鄰近街道亦成形。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於五十年代開始建起多幢工廠,區內人口隨之增加,街市相連的街道亦越多小販聚集,其中眾安街是當年的「大笪地」,鄰近的川龍街同樣檔販星羅棋佈。戰後有不少廠車接送工人上班,上落車處正是川龍街,每日三更工人往來;有人流就有商機,小販乘勢擴張,形成現代墟巿。政府其後雖有取締,但這區地舖卻又順勢地延續街坊多年來的生活習性,墟市盛況依然。

相反,有些公營街市(尤其屋邨街市)不活,並不是市民不需要,更可能是其所處的整區規劃令它疏離而孤立,既無法吸引區外客源,亦非位於區內消費者鬼必經之路,加上沒有足夠選擇,供應少便成「獨市生意」,成了主婦口中「又貴又無嘢買」的經營困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