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那些年,我們一起打爆的機(街機篇)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那些年,我們一起打爆的機(街機篇)
Apr 19th 2014, 06:48, by hevangel

我們這一代是打機大的一代,從小學開始打機,一直打到中學,打到大學,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能夠順利升班,成績尚可的情況下畢業,可算是個奇蹟。出來做事之後,空閒的時間雖然少了,打機仍然是我喜愛的娛樂之一,至少比看電視或睇波更重要。屈指一算,這麼多年來,花在打機上的時間加起來,如果全部拿來讀書,恐怕夠讀一兩個博士學位回來。

一生人當中,玩過的遊戲多不勝數,大多數已沒有什麼印像。玩不完一個遊戲可以有很多原因,遊戲不好玩半途放棄算了,遊戲太難玩中途卡著過不了關,有新遊戲推出便貪新忘舊等等。但打爆了完成過遊戲,總會在記憶中留下特別的位置。因為能夠打爆遊戲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一定十分喜歡熱愛那個遊戲,才會花時間去鑽研沉迷直至打爆機。

小時候打機主要分幾個種類,第一類是家用機,如任天堂,世嘉,PlayStation,以及其衍生品的手提機,如Game Boy,PSP等。不過他們統統與我無緣,因為父母堅決不肯買給我,只是偶然去別人家中玩玩。第二類是電腦遊戲,是我的主力戰場。與家用機以日本遊戲為主不同,電腦是美國遊戲的天下。當年電腦不似今天般普及,電腦不論是價格或性能,都比家用機高出許多,加上遊戲技衎領先內容具深度,玩電腦遊戲的玩家,心底裏有點看不起家用機的玩家,其實可能只是沒有家用機的酸葡萄心態作崇。

第三類是街機,不論是遊戲類型還是技術,一直帶領著家用機的發展。在Wii出現之前,想玩體感遊戲,去機舖更是唯一的選擇。未發明網上遊戲的年代,隨了偶然去朋友家對打外,打機基本上是個人活動,但打街機卻放學後的社交聯誼活動,男仔在機舖內外的友誼,女仔是不會明白的。不過機舖的光輝日子一去不回,當年的旺角靈機,油麻地怪獸寶,佐敦Apple,尖沙嘴金星,以及九龍城和深水埗那些忘記了名字的機舖,消失的消失,轉型推銀的推銀。新一代已很少落機舖,他們寧可去網吧或玩電話遊戲,打街機快變成我們那一代的集體回憶。

人老了便喜歡話說當年,趁記憶力還未退化之際,讓我懷舊一番,在此回顧一下曾經打爆過的街機。


1943 -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打爆機的遊戲(噢,不經意暴露了我年齡的秘密),大約是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吧。那年代的小學生理應不能入機舖吧,就算入到品流複雜的機舖,也未必可以安全地打機。不過我小時候常去全香港最安全的機舖,那時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和家人去太子警察遊樂會,大人有大人自已玩,小朋友有小朋友自已玩,那兒的機舖便是我最常流連的地方。1943是垂直射擊遊戲的經典,要不停地按射擊掣,一路打圈避開敵方的子彈,最記得最後一關打大和號打到抓狂。我不記得是一蚊打爆機,還是要再入錢再續命,不過肯定有用小朋友間流傳著獲取隱藏武器的密碼。


Out Run - 世嘉的經典賽車遊戲,最吸引小朋友的地方,是那張像駕駛座的椅,直頭當自已是開真車。那個年代還未有3D技術,用2D貼圖也能做出立體的感覺。遊戲玩法是過checkpoint加時間,基本上只要不撞車,要完成賽事不難,但我的技術就別講究排名了。打爆機當然不是只完成一場賽事這麼簡單,而所有路線全制霸,E線看似比A線難玩,其實只要背熟了彎位,每條路線也差不多。


After Burner - 另一個世嘉王牌經典遊戲,最特別之處是那個會動的座位,上下左右隨著控制晃動,模擬坐在戰鬥機中的感覺。加上當年興Top Gun,剛剛學懂分辨那台是F-14,當時年紀小小的我便認為F-14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戰鬥機。同樣也是以2D貼圖扮立體,遊戲用上最新的底板,速度感大大提升,遊戲前所未有地流暢。打爆機最後降落航空母艦,從遊戲機的坐位下來,可能因為要用力拉控制桿,是會感到手軟。這個遊戲我只爆了一次機,前半基本上可以一條命不死,但後半全靠銀彈攻勢續命過關。(上網看多了點資料,我當年玩那個應該是After Burner 2,因為我記得有速度控制。)


Virtual Racing - 升中學以後沒有再去警察會,只是放飯放學時與同學去機舖逛逛,那年流行的「街霸」「三國」等格鬥遊戲不是我的強項,我從來都不太喜歡格鬥遊戲。升上中五放學要出油麻地補習,途中自然順理成章入機舖打個轉。VR是第一個3D立體賽車遊戲,駕駛Formula 1賽車,雖然賽道背景很簡調,車輪還要是八角型,但當年卻是遊戲的重大技術突破。香港機舖雖然只有單機,但我每天也玩過不奕樂乎。遊戲只有三條賽道,初級和中級並不太難完成,但高級金門橋賽道對技巧十分講究,我參不多苦練了半年才第一次完成。我還記得當年考會考,其中一科去完尖沙咀考場,考完試回家路過機舖,盡管明天要考第二科,也入去玩了兩舖賽車。這個遊戲好像存香港不太流行,因為我從來都未試過要等機。後來去過來加拿大讀書,這兒有Sega City Playdium世嘉自已開的大型機舖,其中一個重點遊戲便是VR,十台八台連線的大型賽車遊戲,有大電視直播進行中賽事,每台機彷照F1的外殼,還有鏡頭拍攝玩家表情,放上大電視播。雖然並不常去Playdium(因為很貴不抵玩),但每次去一定會玩VR,而我一定是第一名沖線,以前苦練下來的技術總算沒有白費。


Daytona USA - 大學的機舖位於校園正中心,附設在學生中心大樓內,與美食廣場,酒吧,學生會辨公室等設施為鄰,是學生每天上堂必經之地。大學年代只要我身在校園,不論是轉堂落堂空堂走堂,如果不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就一定身在機舖,不是打機便是篤波,回想起來大學的讀書生活好像很輕鬆的樣子。大學機舖有四台Daytona,那是世嘉真正的大熱賽車遊戲,技衎上比VR更進一步,採用材質貼圖讓畫面更真實,車子是美國流行的NASCAR,除了顏色外每台車子完全相同。我認為到今天Daytona仍然是最「好玩」的賽車遊戲,論駕駛的真實感Daytona完全不合格,但其獨特的拖波過彎技巧,壓車攻擊對手令他打滑的戰術,以及落後者追車的設定,令遊戲的平衡性做得很好,不會讓資深玩家永遠帶頭贏到開巷,只要擁有基本完成賽道的能力,任何人都有機會第一名衝線。大一時候我們一班男同學,每天都柴娃娃地玩賽車。我們通常四台機全佔,但有時不夠四個人開局,有碰巧有人白撞加入,不識趣揀了超無聊打圈的初級賽道,我們會不約而同地爆粗,然後反方向行車亂玩一通以示抗議。過了一兩年Daytona從新遊戲淪為舊遊戲,沒有什麼人有興趣再玩,機舖想反正沒人玩也是白蝕電費,不如索性賣大包開放馬拉松設定。一蚊可以玩二十個圈,比賽一場要十幾分鐘,玩完落車會手軟。於是Daytona迎來了第二春,我們又回復每天都玩的日子,不過拉力賽實在很辛苦,所以每天只會玩一舖。後來Daytona在我們每天的虐待下,波棍駄盤陸續出現問題,終於被我們放棄了,而過了不久Daytona亦從大學機舖中光榮退役。我也偶然會玩後來的Super GT,頭文字D,彎岸等賽車遊戲,但始終難重拾Daytona的那份熱烈的感覺,始終賽車要與一班朋友一起玩才開心。


Area 51 - 通常在我們等Daytona或篤波的時候,大家會隨意選擇不同的遊戲去打發時間,有些同喜歡玩Metal Slug,有些玩Soul Caliber,而我是另一個同學則主力玩這台放在Daytona斜對面的Area 51。這台Atari出品的射槍遊戲,與我以前常玩的世嘉Virtual Cop很不同(很遺憾我從未能打爆VC),VC講求很纖細準確的射擊技術,Area 51則大約向那個方向射就會打中,很典型的日本與美國思維的遊戲設計哲學之別。Area 51一定要兩個人一起玩,因為一個人玩同兩個人玩,出現的敵人是不會減少,一個人玩換彈時更會出現死位。這個遊戲十分容易玩,只要背熟敵人出現的位置,先讀地向那個方位開槍便行了。打爆機後遊戲會從第一關重新開始,我們練到一條命不死爆機,理論上可以不停無限玩下去,不過我們最多只試過玩連爆了兩次機,第三輪打到一半有事要走人。玩到後期開始有點悶,反正敵人位置已經記熟,便試玩左手開槍,然後索性學Mark哥一個人拿雙槍。玩雙槍其實更加易玩,因為不用與同伴夾換彈時間,兩把槍一定有一把有子彈。不過玩得耐會手軟,我玩雙槍只能爆一次機,未能連爆兩次機。


Time Crisis - 這款Namco出品的射槍遊戲,較之前其他射槍遊戲有兩大突破。第一是光槍有後座力的設計,模彷開真槍的感覺,讓玩家更易容玩到手軟。玩這遊戲一定要雙手握槍,不然後座力會把光槍弄得左搖右擺很難瞄準。後來遊戲機的光槍後座機關壞了,射起來更得心應手,不過硬是覺得沒有後座力不好玩。第二是腳踏躲避的設計,與以往只能與敵人鬥快開槍不同,這遊戲可以放開腳踏,讓角色躲進牆後避開子彈,但遊戲會計時所以也不能慢吞吞整天躲在牆後。與其他射槍遊戲一樣,只要背熟敵人出現的方位,先讀地向那個方向開槍,預知一定要躲避的子彈,適當時候躲在牆後,不難爆機。故事是很老土的英雄救美,主角一人拿著有無限子彈的手槍潛入敵人大本營。敵方雜魚很好對付,除了小心紅衣士兵,若看見第一眼殺不死他你便中槍。敵方有很多大佬,忍者,炮塔,直升機等等,但模式萬變不離其宗,不外乎是敵進我退,敵人開火時就躲避,開火之的空檔則盡情射擊。


Time Crisis II - 與上一代的玩法差不多,續集加入雙打元素,紅藍二人組一起進攻敵方基地。兩個玩家各自有自已的畫面和腳踏,遊戲角色面對同一群敵人,但擁有不同的視角,兩人可以互補不足,有些敵人在某一視角容易對付些。與所有雙打槍戰遊戲一樣,單打要面對同樣數目的敵人很蝕底。打大佬時兩人合作更加重要,其本上兩人輪流挨打,挨打那個躲起來,另一個便盡情開槍削血。今集不再故事是英雄救美,而是特工阻止恐怖份子發射導彈,不過依然會有美女出場點綴一下,中段便有個美女NPC幫忙引路駕車。我的拍檔很自然是玩Area 51的老戰友,因為視角不同敵人的位置有所不同,我通常主攻玩左邊紅槍。印象中我只試過用紅槍爆機,爆了第一次機後會交換位置玩藍槍,不過當打到Stage 3時,很自然地換回原本的位置,因為習慣了不會這麼容死。


Striker 1945 - 純萃是因為1943的怨念,玩這種縱向射擊遊戲,是對自已忍耐力和專注力的挑戰。和我拍檔打1945是常玩Daytona的另一個同學,這個遊戲一個人玩是不可能的任務。至於遊戲的無厘頭設定,二次大戰的戰機為什麼可以飛上太空,又為什麼會打機械怪獸,基本上可以不用理會,反正不論內容怎麼,彩京的遊戲也是同一個玩法。我的專機是P51野馬,我的拍檔用噴火式,我很記得要入多一次錢才打爆機,爆機後想不到竟然出祼女相。後來的1945第二代和第三代我也有玩,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拍檔,未能夠爆機。


Virtual-On - 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Virtual-On是有史以來最捧的格鬥遊戲。這台遊戲機的最特別之處,是雙搖桿的操控設計,真正做到立體3D隨心所欲地移動,不似主流的格鬥遊戲般,輸贏只是看誰鬥快入Combo。Virtual-On很講究是對空間感覺,不論是遠程射擊或是埋身格劍,搶佔與敵機相對的最佳位置才是勝負關鍵。可能Virtual-On的操控太另類,玩家的評價十分兩極,喜歡的人會十分喜歡,但禦駕不了那操控的人,卻會把它踩過一文不值。當年大學機舖入了一台Virtual-On,忠實玩家算起來不算多,來來去去也是那二十多人,不過我們卻天天總會去報到,那一天不玩便渾身不自在。有些玩家是通材,每一台機體都能運用自如,而我唯一擅長的機體是Viper-II。這台機體速度快,射擊性能強,近身格劍亦不俗,弱點是裝甲薄不耐打,所以要作戰要十分小心,以遠攻為主,近身只是自保,打低敵人便要馬上拉開距離。這機台體的選擇很適合我的性格,我多年來不論玩什麼格鬥遊戲,我總是選擇速度型的機體。電腦的AI不強,打電腦很容易爆機,電腦的射擊模式全看通了,特別是我用輕快的機體,慢慢行不用開噴射也能過開子彈。當然玩Virtual-On與人對戰才好玩,平常與慣常玩家的對戰,大部份時候90秒內誰也殺不死誰,時間用完要看剩餘血量分勝負。大學機舖攪了個Virtual-On比賽,有很多人參加,結果還是我們那些慣常玩家稱霸,記憶中我好像打入了八強。後來我也有下載了Virtual-On的家用版來玩,始終沒有雙搖桿玩起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雙搖桿才是Virtual-On的精髓所在。可是雙搖桿操控後繼無人,Virtual-On從此成為獨一無二的絕響。


初代Gundam VS - 高達VS系列是長壽街機遊戲,每隔兩三年便推出新一代。當年第一代推出時,創新3D立體對戰系統,加上高達這塊金漆招牌,馬上吸引一大班忠實機迷。那時我已經出來做事,一個星期至少會有兩三晚,駕車去溫哥華唯一有高達VS的機舖朝聖。每次封打機都會遇到同一班人,久而久之打機打到成了朋友,一起打到機舖關門然後去食宵夜。我在這個遊戲花掉的時間和金錢,大慨遠遠超過其他街機遊戲。我的技術算是可以登大雅之堂,與機舖中最強的玩家對戰,他也不保證能一定打贏,平均三四局我也能贏回一局。與人對戰我通常用高達或紅勇士,視乎搭檔的機體我有時也會紅渣克或鐳射大炮。至於對電腦,用什麼機體也不是問題,雙面蟹和龜霸除外。後來推出DX版我也繼續玩,其中新加的太空戰劣評如潮,機體在太空中漂浮十分難操控,以後高達VS系列再沒有出現過。後來每個高達VS系列我一路也有玩,但只能打爆AB等容易路線,沒有固定的搭檔很難打爆所有路線全制霸。初代和Z的系統比較簡單,射擊機還可以依靠靈活走位的玩法,從Seed開始加添近格Combo,遊戲從強調立體空間的三維對戰,淪為鬥快入Combo傳統的格鬥遊戲,太多秘技規則讓遊戲的好玩程度大減,偶然玩一局打電腦還可以,與人對戰只有任人魚肉。

以上總結我過去曾經打爆過的街機遊戲,隨著年紀漸老越來越少時間打機,而機舖亦日漸式微沒有什麼值得玩的新遊戲,大慨再也不會有新遊戲加進這個爆機清單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