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菜園村5小時紀錄片 日本山形電影節奪獎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菜園村5小時紀錄片 日本山形電影節奪獎
Oct 23rd 2013, 06:37, by 朱凱迪

陳彥楷得獎後與太太在日本山形電影節現場合照。(張鐵樑攝)

由菜園村支援組及影行者製作,陳彥楷拍攝剪接的菜園村抗爭紀錄片《鐵怒沿線》第三集〈三谷〉,上星期三在著名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競賽組中贏得「獎勵賞」(AWARD OF EXCELLENCE)。這是香港紀錄片在山形電影節中贏得的最重要獎項。菜園新村村民知道〈三谷〉獲獎都很高興,希望更多人透過影片了解拆遷戶的辛酸。

菜園村的抗爭由二○○九年開始,至今仍未結束,村民仍在為建設新村奮鬥。陳彥楷一邊參與菜園村支援組的工作,一邊紀錄整個運動的歷程,至今已剪輯成三套紀錄片,分別是紀錄反高鐵抗爭的〈菜園紀事〉、紀錄村民爭取集體搬村的〈蓽路藍縷〉、以及紀錄村民規劃新村、買地及暴力逼遷過程的〈三谷〉。評審認為〈三谷〉透過展示愛土地村民面對國家鐵腕逼遷的過程,刻畫出「令人驚訝的恐懼」。陳彥楷在領獎時特別感謝菜園村村民,並表示自己一直受到日本著名紀錄片製作者小川紳介(ogawa shinsuke)的影響(小川紳介正是山形電影節其中一個發起人。有關小川的參考文章: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香港獨立媒體網其他文章)。

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在行內非常著名,而當中的亞洲新浪潮競賽部份是電影節最重要的兩個項目之一。今年一共有六百零八位亞洲紀錄片工作者參與角逐亞洲新浪潮的獎項,入圍的有十九套紀錄片,最終越南導演Duong Mong Thu的《布可太太的地氈》贏得首奬「小川紳介獎」,〈三谷〉和另一套阿富汗紀錄片則獲頒「獎勵賞」。過去香港紀錄片也有入圍亞洲新浪潮競賽組,但獲獎是頭一次。

1380283_10151764573092897_501859687_n
獲獎證書。(張鐵樑攝)

紀錄片研究者張鐵樑表示,山形亞洲競賽組在國際影壇受肯定,〈三谷〉得獎表明香港紀錄片有很高質素,希望能帶動更多紀錄片製作。

〈三谷〉得獎的消息在過去一星期都只在FACEBOOK傳播,而《鐵路沿線》過去兩集也限於較小型的電影節如「社運電影節」,沒有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放映,評論文章亦是寥寥可數。影意志藝術總監崔允信解釋說:「現在香港有個現象,多小型的電影節,只要有明星,香港傳媒都會報導,但冇明星的,就算攞了重要獎項也不會留意。之前在社運電影節播,話明是講社運,藝術性唔受重視。如今得了重要獎項,可能會吸引番啲藝術片觀眾。」張鐵樑則認為,不受主要電影節的重視,「可能是因為被定義為抗爭既宣傳片,是單單為宣傳菜園村抗爭而做;所以鐵怒系列既作品一直被低估了其中既電影價值。」

張續說:「陳彥楷的參與式紀錄片是香港觀眾未習慣既紀錄片風格,但絕對不應是被看輕的風格......《鐵怒沿線》整個系列;就是表明相處﹝或要時間慢慢浸﹞對一部紀錄片既重要性。陳彥楷從無介意放自己的位置入戲,表達出作者的位置是可以清楚表明出來,不是一定要作為『看不見的觀察者』。」

崔允信對〈三谷〉(他看的是三小時版,現在播出的是五小時版) 印象最深是末尾的一部份,大隊保安和地政人員入村抬人。「有幾部機在不同地點拍攝。菜園村民之前看到這部份時反應很大。這就展示了電影一個反映事件的功能,我們平日做人只會看到自己的角度,不知道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到現在我還記得片末那一聲慘叫......主流不會睇得好舒服,細心睇有啲粗糙,敘事不是咁有組織。是否咁急速的世界很容易睇漏左呢套片?」

1111
在山形電影節的簡介中,菜園村村民被列為導演。

被同時列為導演的菜園村村民,對〈三谷〉獲獎感覺興奮。村民珍姐說:「BENNY(陳之英文名)好專注跟菜園村,當他未入村的時候,村民都有拍照和拍片,但只會視為證據。BENNY是真的為菜園村拍到個故事。」珍姐說等BENNY自日本回港後,村民會安排活動慶功。

沒有看過〈三谷〉五小時版的朋友,還有一個機會:社運電影節最後一場放映將於十一月十日星期日兩點半在八鄉石崗菜站舉行(詳情請到網頁了解http://smff2013.wordpress.com/)。

附錄:社運電影節〈三谷〉簡介

2010年反高鐵護菜園一役後,菜園村的命運如何?當日萬人站出來為菜園村抗爭,立法會通過高鐵撥款後,抗爭彷彿告一段落,但菜園村村民的抗爭其實尚未完結,而是轉上了自力搬村的艱辛路上。

在爭取復耕牌以可在自購農地上建屋的的半年中,村民同時開始新村的規劃,要不要有馬路,誰住在誰旁邊,誰住在這誰住在那,由村頭到村尾,每間屋的設計,污水的處理,自有地、農地與公家地的比例等等等,一蓋集體討論決定。

同時間,政府宣佈村民十一月要離開。另一方面,因自購土地相關路權的問題,村民擔心即使買了地卻未能可以通往起屋而躊躇。時間逼切,這是團結的機會,亦有潰散的危機,踏入十一月,政府開始進場拆屋,村民開始了每日巡守、阻擋怪手,爭取先建後搬的日子。直到2011年5月,菜園村村民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園,搬到自購農地上的臨時屋,繼續自力建村的路途。

是甚麼讓村民面對重重難關,仍然堅持、團結,沒有被擊潰?眼下新界東北村落形勢日益險峻,菜園村的經驗,示範了自主搬村,亦告訴我們真實的抗爭的漫長,一切仍需繼續關注。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