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樂隊在抽社會水還是改變社會?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樂隊在抽社會水還是改變社會?
Oct 22nd 2013, 16:18, by Chisin

情歌退燒了,隨著樂隊潮翻起,我們喜見本地音樂回歸社會議題。曾去梁來,大氣候沒有安定過,然社會最壞的時代成就了樂隊最好的時代,也許梁振英最有建樹的範圍莫過於刺激起樂隊的革命因子。

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歌曲有社會元素就盲目如 MAY 姐一味叫好,在社會議題歌曲膨脹的這些年,讓我質疑樂隊製作這些歌曲的功能,到底是為名、為抒發還是為改變。樂隊在抒發對社會的不滿時,有沒有自己的訊息想表達?而樂隊們,到底你們為甚麼而立?

樂隊運用社會話題的手段有高有低,在此我提出將樂隊對社會話題的運用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以社會熱話增加樂隊名氣;第二層,將話題整合成現象,以音樂抒發對一個現象的感受;第三層,社會現象對樂隊的價值有所衝擊,樂隊圖透過音樂輸出訊息和訴求,以次文化改變或凝聚大眾想法。

Type 1 低層次地靠社會熱話上位

一個熱話的誕生,有些樂隊就順勢推歌把握上位良機,其動機是單純回應市場需求。作品不帶有內化過程,只是流於片面地形容事件,也沒有具體信息輸出。假設有樂隊做首《十四巴港女》,節錄當中金句,形容當時場面,其實並無意義。一隊樂隊也不是為討論區而立,就算得到再多的點擊率都只是在濫用搖滾精神。請記住樂隊不是在為花生製作主題曲或為《頭條新聞》製作配樂。如果社會熱話成為樂隊儲蓄名氣的工具,音樂也變得廉價。

Type 2 中層次的話題整合與抒發

樂隊對社會話題有所感受是必要的。大概每隊樂隊的成立也定必有一個 Ground,可以是信仰,可以是政見,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會找到有感受和想抒發的議題。一個熱話本身並不帶有意思,它之所以被炒熱定必有其象徵意義,背後甚至附帶社會現象去解說。樂隊抽熱話水是沒有意思的做法,對社會現象的感慨和抒發倒是有點意思,也是樂隊走在一起自然流露的感情。而比喻則是一個常用的手法,是一個較高層次的抒發。這些歌曲最多只可成為市民的一個抒發代替品,歌曲與社會的互動並不是那麼多,也不包涵改變社會的動力。

Type 3 音樂帶有凝聚或改變社會的革命因子

一隊偉大的樂隊,一定有著牢不可破的核心價值和社會使命感。他們劃出了自己的邊界,所做的音樂抗衝著主流價值,甚至存在一些對主流價值的控訴,當中的反差好讓大眾反思。他們凝聚了一班價值觀接近的樂迷,組成一個有意識的社群,社群的成員在樂隊的音樂中找到寄托,接收並推廣音樂的訊息,逐點逐點改變著主流社會。

*《天地會》成員高呼「還我昨天理想」。KOLOR 近年的作發抒發出很多社會不滿,為人民出氣之餘,他們可以行得更前。

*1990年南非民族鬥士曼德拉結束27年半的政治獄,家駒寫下《光輝歲月》紀錄這場膚色鬥爭,把曼德拉自由、大愛、反歧視的精神透過音樂宏揚。這也是 Beyond 的偉大所在。

*達明一派政治話題入比比,善用暗喻隱藏政治密碼算是他們的一大特色。

*「我要進入你,你你莫逃避」大概不是一個訴求吧。

*音樂無分主流地下。去年 RubberBand《睜開眼》的成功是基於其喚醒和凝聚的能力,不止抒發大氣候的不安。

樂隊 MK 與否,並不在乎音樂種類、形象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做音樂的心態。有著這樣的政府,社會議題歌曲會繼續膨脹是可見的。近年樂隊製造了很多讓香港人抒發的優秀的作品,但這些歌曲不但沒有為主流價值帶來甚麼衝擊,更大問題是打破不了時間的局限,隨著話題退溫而消失。就讓這些歌曲活得更有意義,超越感受和抒發,注入一些值得推崇的價值,才會有更偉大的作品誕生。我們慶幸香港新樂隊潮把守著本地音樂的最後一道防線,但他們絕對可以成就更多,用音樂給予這個城市更多衝擊。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