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說三道四談跑步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說三道四談跑步
Oct 24th 2013, 17:23, by 盧松昌

洗米煮落飯,落街去轉運——在美孚公園數條小徑巡迴轉跑,一圈恰是5K,今晚預算跑4圈20K。

起步感覺狀態不錯,也許是停跑兩天,身體充分恢復的原故。以前也曾跟許多業餘跑友般,奉行儲里數,每星期跑20Kx4至6天,甚至跑足7日,晚上下班後,還加操健身課。如此下來,那一年的渣馬,終於得償所願,跑進少於4小時之內。但看專欄介紹,建議的訓練計劃,卻多是長短棍配搭,長課之間,區隔衝圈、短程和休息。對此產生疑惑,也未照做實行,只是採取實用主義,每課之後,稍作數次短程變速衝刺,用來提高速度和步幅。

請教高明,反省總結,長跑訓練內容包括〈1〉長程距離:增加持久耐力,增強心肺功能;〈2〉提高速度:變速跑,間隔跑;〈3〉體能訓練:器械負重健身,徒手或輔助工具;〈4〉休息復原:肌腱需要時間休養生息,避免累積疲勞導致受傷。

去年操練不足,也受傷患所困,成績差強人意。囿於客觀狀況,今年賽季施行4項原則,跑後休息較多。

以前認為,跑步是抵抗地心吸力的運動。於是用力蹬地,利用反作用力跑向前。跑步負著自身體重,不斷重復用力蹬地,將使肌肉容易酸痛僵硬,接著就可能受傷。若累積傷患,問題逾加嚴重。應對之策,便是加強四頭肌和小腿力量;還有聽從廠商廣告攻勢,選擇後踭防震,甚至氣墊跑鞋。但是,若不著重跑姿,尤其是膝蓋伸直,以腳踭撞地——那麼,越強避震,越強肌肉,蹬地之下,結果難逃持續受傷。本縣便曾經此苦。

另一近乎天然赤足跑的自然前掌跑姿,強調不要以前腿四頭肌發力蹬地,而是稍曲膝垂直置於身下,輕盈落下,接著以後腿二頭肌盡快輕盈提腿,重心稍前傾,利用地心引力,不斷滾動向前。初時練習,以密步頻自然適可為宜。熟習鞏固前掌著地後,後腿可加大後摺幅度,隨後便是向前擺動,提腿跨步自然就在其中,動作宜流暢連貫。注意前腿不發力,後腿可加大後摺,接著前掌充分撐送。步頻與步幅,往往依隨個人的習慣。密步頻看似省力,大步幅積極順暢。孰優孰劣,難於定奪。據說高個子宜大步幅,矮身材可密步頻。但是我取大步幅。

今晚大步幅跑3圈15K,開始產生前次的紀錄惰性。飲水續跑2K後,衝破心理與生理關口。尾段力乏,略改小步幅,完成4圈20K公園自轉。下次擬續跑20K,或登華山練腳力。逐漸增強耐力,應付羊城全馬。

跑友每多以能量棒在賽事中補充體能,也在臨出賽前,多些進食澱粉質儲存能量。小弟將長跑溶入生活,日常奉行素食,食量通常剛好即止。賽事較頻繁,若常常多作進食,便改變生活習慣。看來素食並無影響長跑,至於以後是否減少長途賽,還待季後檢討。 認真思考,小心求證,實踐結出真理之果。

捨卻矯形鞋墊,只以寬膠布拉貼足弓,跑後腳掌並無異樣。且以瓜菜飯果腹,又是一晚將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