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香港獨立媒體: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現代版唐吉訶德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現代版唐吉訶德
Nov 30th 2013, 02:38, by Thomas Tsui

這套電影,若果執導的是石原慎太郎,或未必引起人多大興趣。但卻是若松孝二的遺作,對政治有點知識的你,卻怎也吸引到你描一下,因為簡直是火星撞地球 – 片頭那大星加步槍的標誌,看得出若松到去前也是左仔,但電影主角三島由紀夫,卻就是個大右派。電影所講其於防衛廳自殺一事,對日本右翼而言,重要性是等同於耶穌殉難。

多年前就聽過,若松是有意拍個基於「七生報國」之念,而為天皇殉節的少年之故事,怎料這原來是《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 (The Day Mishima Chose His Own Fate) 的開場白。原本若松若是虛擬一個故事來反右反軍國,這也並無不可,但若是詆毀醜化一個已去的人來宣傳自己的理念,卻實非君子所為。表面看若松也不像是此等卑劣:飾三島的井浦新,其一步步所走向的自殺之路,雖不叫鼓動人心,卻也不見演得像滑稽鬧劇,最後的剖腹,只看其面容仍看得一代男兒的剛烈。但始終若松和三島的立場是大異其趣,難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再細看有甚麼表揚實貶之處。

不否定若松有本事取更多的資料,只是以小弟有限所知的,此電影似故意對三島最後之路的刻畫有所偏差,從而對其有所貶抑。

三島的自殺主因,據知就是因意圖鼓動自衛隊員發動兵變,卻換來眾隊員之嘲笑,極度失望下才自盡。電影卻是告訴大家,三島和森田必勝等去自衛隊總部就注定要去死 - 森田告訴三島看到赤軍劫機的消息:「我已有足夠死念了!」於是便開始他們的計劃。最明顯的是,三島與森田等三人駕車到自衛隊總部講到明:「三小時後,我們便要去死。」

若鼓動兵變失敗不是關鍵之因,那三島決意自殺之因何在?當然你或會「提醒」三島沒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另一主因,但諾獎在電影裡亦只略略提及數次。有人說耶穌殉難不在於猶大的出賣,而只是其預先安排好以成不朽之計劃。引伸至三島,若松似是側面嘲弄三島的自決,實只是他自以為是,圖藉此神化自己的一場戲。

而三島在「自決之日」之前,本來就已加入自衛隊在內接受訓練,更組織楯之會,他更多次意圖藉左派暴動之時,趁機迫使自衛隊出動鎮壓。即使對三島而言,外來的共產主義,正是傳統日本之外敵,尸位素餐的警察官僚根本無法抵禦,唯有持武士道精神之軍隊才能作最後屏障。但頭腦不清楚的觀眾未必想到如此地步,而且當時就算暴動起來的左翼份子,也是日本的學生百姓,於是觀眾眼內的三島和楯之會,卻似是群圖用軍隊鎮壓人民奪權的野心家。

更甚者,電影大綱自說為重申三島的因「自己尊敬、自己犠牲、自己責任」之武士道精神而反軍國主義,卻另邊廂叫觀眾看其在鼓吹自衛隊高官趁機增進自衛隊之地位,更意藉鎮壓人民令自衛隊奪權,似又嘲諷三島根本言行不一致。

另邊廂,若松卻亦有一些「揭露」,配搭起來卻是抬高了三島:森田必勝等揚言前往北方四島宣示主權,但聽老漁民說會被蘇聯人抓走後便縮沙;曾說怎也與三島共到黃泉的三個學生,最後都活了下來,其中一個和三島妻作了個無言之結,他們就像三次不認主的彼德 - 人都是講就凶狠做就碌撚,唯有三島,最終還真的敢作敢為,不論他自殺本身是否可取,就井浦新表現的他,都會令其看得廣受人敬佩。

若排除所有陰謀貶抑論,假設若松只是依據事實而說,電影仍道出三島理想之不可為:左翼浪潮之高漲,右翼勢力相對下難以突圍,即使三島有種上台和左派爭辯,也要被噓聲送走;自衛隊官僚安份守己不敢多事之態,更是給三島的致命一擊。或在若松眼中,縱使立場不同,但三島始終是英雄,只是其是唐吉訶德式: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卻不切實際去單挑龐大的洪流,三島的自決,其實是被時代淹沒的悲劇。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