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元旦遊行得好少人?」 - 遊行後的一點思考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元旦遊行得好少人?」 - 遊行後的一點思考
Jan 3rd 2014, 05:22, by 林兆彬

民陣與真普聯於在前日舉行了元旦遊行,大會宣布有三萬人參加。遊行過後,不少人都說遊行好像只有很少人,甚至有人說這是近十年以來人數最少的一次爭取民主遊行。以下是筆者的一點思考。

元旦遊行是甚麼?

首先,元旦遊行與七一遊行是有分別的,把前日的遊行人數與七一遊行的人數作比較其實不太公道。「七一遊行」一般是指由2003年起,每年由民陣主辦的遊行,這已經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行為文化」之一。七一遊行最初是以「反23條」、「倒董」和「爭取普選」作主題,而近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社運嘉年華」遊行,夾雜著各類型的訴求,例如是同志平權、基層房屋議題、要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等,主題不再局限於「爭取普選」。由於訴求多元化,各類型的人士也會帶著不同的訴求和目的參與七一遊行,因此人數與規模通常也是全年最多和最大,亦成為了民怨的溫度計。

相對於已經成為了「習慣」的七一遊行,元旦遊行的舉辦其實是不穩定和零散的,舉辦團體、主題與規模每年也各有不同。從2004年說起,當年的元旦遊行,主辦遊行的是民陣,當時董建華仍未下台、民怨仍沸騰,訴求多元化,除了爭普選之外,遊行團體的訴求還有落實集體談判權、反對削減教育資源等民生議題,當時大會宣稱人數有十萬。

2005年的元旦,只有四五行動、捍衞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和職工盟三個團體各自舉行元旦大遊行,分別爭取普選、反對房委會將公共資產私有化,以及爭取規管標準工時等要求,但三個團體的遊行人數合共大約五百多人。

2006年的元旦,多個基層團體合共數十人參與「反加價、保民生、反貴租」遊行,到長實集團總部及政府總部等多個地點,抗議港燈加價和政府維護商界利益。

2007年至2009年的元旦,社民連均舉辦踏單車遊行爭取普選,但人數只有近百人。

2010年的元旦,民主動力和泛民政團聯合舉辦了「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主題除了是爭取普選外,還夾雜釋放劉曉波、雷曼事件和反高鐵議題,主辦單位宣稱有三萬人參加遊行。

2011年和2012年的元旦,只有社民連舉辦單車遊行,主題是「釋放劉曉波及趙連海」,其他泛民政團通通缺席,而人數不超過一百人。

而最近兩年,即是2013年和2014年的元旦,民陣也有發起遊行。2013年的主題圍繞梁振英下台和爭取普選,大會宣稱人數有13萬。在剛過去的2014年元旦遊行,主題圍繞落實真普選、爭取公民提名和梁振英下台,大會宣稱人數有3萬。

筆者花了這麼多時間去回顧元旦遊行,是為了指出甚麼呢?

不論是遊行或集會也好,參與的人數當然是與當時的民怨、民情成正比。就算元旦遊行不似七一遊行般「常規化」,但只要當時的民氣足夠,民怨會迫使大量的群眾上街。例如2004年的元旦遊行,當時當時董建華仍未下台、經濟差、民怨沸騰,再加上「零三七一」效應,所以有近十萬人上街也合情合理。

而2013年的元旦遊行,遊行的主題集中於「梁振英下台」,但上街的理由是多元化的。還記得當時梁振英執政不足半年,但施政頻頻失誤,梁振英被揭發僭建、講大話,再加上梁粉官員落馬、反國教、反新界東北發展等社會事件,驅使到大量香港人無法接受這個由中共操控的大話精梁振英擔任特首,因而上街倒梁,希望能重演「老董」下台這一幕。主辦單位宣稱人數有13萬,與當時的輿論氣氛和憤怒的民情成正比。

為何只有3萬人上街?

而剛剛發生的2014年元旦遊行,人數比上年下跌10萬,只有3萬人,原因為何呢?人數下跌固然值得檢討,但其實以元旦遊行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數字。不是馬後炮,但其實早已預料到今年元旦的遊行人士應該不會太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鼓憤怒和反政府的民情,與2013年的年尾,的確是退減了不少,或是轉換了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決定一個人會否上街遊行,感性的情緒比理性發揮著更大的影響力。儘管梁振英的民望不斷創新低,但在2013年的年尾,梁振英經常「潛水」,見報率下降,可能見林鄭還比見梁振英多,讓倒梁、反政府的情緒退減了不少。

而且,亦有不少人已經「習慣」了梁振英政府爛透了的管治,覺得香港「還未死得」。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怕和不要得的心態,部分曾積極上街人可能一邊批評梁振英,一邊卻發揮著香港人很強的「適應力」,就算是不滿梁振英政府,就算是支持普選,也不會上街,寧願留在家中「支持」。

無力和疲倦

無力感和疲倦感是出現上述心態的根源。2013年實在有太多的群眾動員了,除了基本的「春秋二祭」,還有反施政報告遊行、反陳茂波遊行、反東北發展遊行、HKTV發牌集會、各種各樣的諮詢會示威等等。香港人不斷參與這些社運活動的同時,卻發現社會丁點兒也沒有變好過,反而變得愈來愈差,核心價值不斷腐爛,難怪有不少人會疲倦。「慨然不斷吃藥也醫不好病,還吃藥來做甚麼呢?」

2014年元旦遊行題目集中於「爭取無篩選的普選」和「爭取公民提名」,沒有具體清晰的政改方案,也帶來了一些離地感。某些人更覺得這些訴求成真的難度太高,比起爭取「梁振英下台」的難度高很多倍,元旦遊行根本不會爭取到民主。慨然出席遊行只會繼續增加無能感和疲倦感,所以不少人也缺席了今年的元旦遊行。

「遊行?我支持呀!但由其他人去行喇!我休息下好過!」

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現象呢?難道在進行更激烈的公民抗命、「和平佔中」之前,就不再進行任何溫和的遊行和集會嗎?元旦遊行人數沒有明顯的增長,固然值得我們去檢討,例如組織和動員方面是否出現了問題,但至少我們知道元旦日上街的三萬人,是非常渴望民主的一群人,不能夠單單因為人數而輕易氣餒。

遊行和集會除了是直接表達訴求的手法之外,就算在短期內沒有任何明顯的成效,還也發揮著向大眾傳播民主訊息與播下民主種子的功能。藉由每次的遊行和集會,希望能夠喚醒更多沉睡中的香港人,關心政治,關心香港的前途,並於未來走上街頭參與進一步的抗爭活動。

願跟大家互勉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