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締造開放、透明、自由的數碼政策--獨立媒體(香港)就「201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意見書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締造開放、透明、自由的數碼政策--獨立媒體(香港)就「201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意見書
Nov 27th 2013, 09:47, by Hong Kong In-media

圖片來源:OllieBray,按CC授權使用

締造開放、透明、自由的數碼政策
--獨立媒體(香港)就「201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意見書

前言:

近年隨著智能電話、軟件、雲端服務的興起和普及,「數碼資訊科技」的討論愈趨重要。政府適時推出「2014數碼資訊科技策略」,理應慶賀。可惜,閱畢這份按萬國商業機器(IBM)建議而制訂的未來資訊及通訊科技藍圖及策略,本會感到十分失望。諮詢文件發表在轟動全球的斯諾登泄密事件之後,「網絡監控」及「維護網絡私隱」成為數碼科技界別的關鍵詞,諮詢文件卻隻字不提。整份報告的焦點離不開商業角度,把數碼科技約化為相關企業及通訊商的生意藍圖,卻忽略它作為推動民間參與、公民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限制「數碼」策略所能討論及涵蓋的範疇。獨立媒體(香港)致力倡議及推動本地言論及網絡自由,對政府「2014數碼資訊科技策略」有以下意見:

(一)落實捍衛網絡自由政策

開放、自由及透明(Openness, free and transparency)是網絡及數碼界中最重要的原則和方向。我們建議政府制訂任何數碼策略時,必須考慮及加入這些原則:現有未臻完善的政策需要朝著這些方向修訂,任何新制定的政策則不應與它們有衝突。政府提到銳意發展數據中心和雲端運算樞紐,同時「與內地更緊密合作」。中國互聯網有惡名昭彰的「防火牆」,大量審查及删除網絡內容。香港與內地發展合作計劃時,政府需確保數碼資訊能夠自由流通,才不至失卻國際聲譽及商機。同樣,政府需竭力保障本地網絡自由,阻止一切形式審查。若有任何必要的審查及過濾政策,如政府提供的上網服務,政策需透明及公開,並必須公布過濾原則。

(二)加強保護私隱和網絡保安

今年六月底,美國前國家安全局僱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 把該國政府龐大的網絡監控計劃「稜鏡行動」公諸於世,引來全球憂慮。各國民眾皆想知道當地政府是否進行任何網絡監控,或向科技企業索取個人用戶資料的具體政策和指引。香港政府有沒有進行任何網絡監控計劃?有沒有和美國或其他政府共用數碼情報?政府採取什麼措施保護本地市民的資訊安全?如何提高市民在資訊保安方面的意識呢?尤其當諮詢報告建議增設wifi點時,保障公共場合的傳輸數據安全尤其重要。

現時,不少科技巨擘如谷歌、微軟均定期製訂《資訊透明報告》(Transparency Reports)(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12693),匯報各國政府向它們索取用戶資料或要求删除內容。然而,根據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今年發表的《香港資訊公開報告》(http://transparency.jmsc.hku.hk/),提到近三年政府索取愈萬宗網民個人資料時,全無法庭命令。我們認為,政府應制訂統一而透明的行政指引,規範各部門提出相關要求時要遵守的原則及法定程序,預防網民私隱遭到無理侵犯。此外,政府亦應每年主動公布相關數字,增強網絡公民對網絡服務及提供者的信心。

(三)開放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公共數據

文件提到「大數據」的可發展潛力,我們認為政府在推動發展大數據前,應製定更好的保障用戶私穩的法例,防止商戶出售用戶的數據資料,因為大數據裡醞含大量涉及個人用戶的喜好、政治立場、人物關係的資料,若被濫用出售,將嚴重侵犯私隱。譬如說,美國法院已正在審理Google 透過電郵用戶的數據去賣廣告是否侵犯私隱的問題,儘管這案例並沒有涉及數據的買賣。

香港在商業的垃圾訊息 (spam) 的處理上,已臭名遠播,正由於政府對私隱缺乏保護,未來若要發展「大數據」,一定要加強相關的法例,保護用戶私隱。

(四)開放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公共數據

報告提政府設「公共資料入門網站」(data.one.gov.hk)方便市民索取公共資料。我們非常同意公開資訊可促進創新資訊服務產業發展。可惜,目前香港乃全球發達地區唯一沒有《資訊自由法》的城市。文件提到入門網站只有14類公共資料,而且全由政府部門自行決定發放,明顯成效有限。

目前,政府不同部門掌握了大量寶貴資訊,這些資料,均以公帑開發,卻鮮有與市民、學術界、媒體和業界分享。譬如說,特區政府已運用激光雷達技術 (LIDAR -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錄取了大量本地數據,這些數據資料在地形探測、環境檢測和三維城市建模等有很大用處,將為規劃和測繪業帶來新的技術革命,但政府卻拒絕與大學機構與業界分享數據資料,大家只有望洋興嘆。又例如環保署掌握大量城市環境數據,如各類污染物排放量,郤往往拒絕向環保工程公司提供有關數據,結果業界需要另外付出龐大人力及費用自行研究,費時失事,而公眾亦缺乏途徑去理解香港真正的環境狀況。此外,不同政府部門擁有及管有的資料如環境和本地樹木、交通運輸、土地等,現時只是有限度釋放,嚴重影響資料的應用性。

正如政府文件所言,開放公開資料供免費使用能帶來巨大效益。我們建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積極推動《資訊自由法》,取代現有效用存疑的《公開資料守則》,釋放所有非機密的政府及公營機構所擁有及管有的資料,並且以數碼格式編製,方便市民檢索及應用。同時把政府及公營機構持有版權的文件、錄像及影音資源撥至公共領域,便利公眾和相關業界的研究或應用(例如發展手機程式),以創造更多產業,為市民帶來更多有用資訊和更大方便。

(五)善用及推廣開放源碼軟件抗衡壟斷

政府可優先使用開放源碼軟件,以減少其他國家在數碼科技方面操控及壟斷的可能性,增加選擇及加強網絡安全。政府可沿用2004《數碼21》中對開放源碼軟件的做法,撥款資助及提供支援措施,以開發及完善開放源碼軟件,讓市民轉用安全、開放及自主的軟件。

(六)促進網絡媒體工業

文件(L)提到多項創意和媒體產業,但卻缺少近年急速冒起的新媒體工業,如網絡媒體。網絡媒體有些源自既有的印刷媒體,有些則是全在網絡運作,如《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hk.net)、《主場新聞》(thehousenews.com)、《USP社運聯合媒體》(facebook.com/UnitedSocialPress)、《社會記錄協會》(socrec.org/web/)等等。然而,政府政策並未能跟貼科技發展,變相窒礙行業發展,如限制新媒體記者採訪官方活動。我們期望資訊科總監辦公室能為適時為政府提供最新市場實況,向政府各部門提供靈活指引及政策建議,如引介網絡媒體的發展與機遇,把過時的不合理措施拆牆鬆綁,促進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七)採納多元持分者的意見(multi-stakeholderism)

今年十月在印尼峇里舉行的互聯網治理論壇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除再次肯定這些原則,更提倡重視多元持分者的聲音。今次的諮詢文件,大量呈現私人企業角度,圖透過官方政策賺取更大利潤。本會必須提醒有關部門,文件提到增加免費WIFI設施、支助校園無線上網、電子書本學習等措施,涉及款項全由公帑支付,應就不同的項目分別作公眾諮詢,讓教育工作者、持份者及一般的市民了解計劃的成效及對相關領域的影響。如增設免費WIFI點時,應先調查各場地的使用量和特徵,不應盲目追求WIFI地點數量;推動電子學習時,亦應收集校方、專家、家長及學生意見。

多年來「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委員會」多由商界壟斷(包括資訊科技業界或私人企業),配以少量學術界代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是唯一社福界代表(近三屆才出現),此安排根本未能充份反映各持分者的意見。政府應擴大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加入更多元化的持分者如傳媒、學生、青少年、網上討論區及社交媒體版主等。

結語:

數碼科技已成為全球民眾重要的充權(Empowerment)工具之一。政府檢討、思考、制訂及落實相關策略時,不能只從商業角度出發,必須包括社會及文化向度,深信它能轉化及促進公民社會的成熟發展。互聯網乃高度公共參與的平台和空間,從下而上作出討論,我們希望政府相關諮詢亦能稟承此特性,營造真正多元、開放的數碼政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