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激進與溫和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激進與溫和
May 7th 2014, 04:11, by 林保華

攝:Manson Wong USP United Social Press 社媒

太陽花學運佔領議場的最後一晚,我到二樓「奴工」那裡,他們態度比較激進。我在那裡對他們說,我是永遠的激進派,但是也講究策略。那時大家情緒高昂,我對此並未詳加解釋。其實,長期以來,不論是中國、香港的民主運動,尤其是台灣的公民運動,我一直關注激進派與溫和派的關係,以及我自己如何取態的問題。在太陽花學運告一段落的時候,未來怎麼辦,這個問題又提到日程上來了。

我的「激進」是指理念與目標而言,那是設定比較高的標準;但是實現這個目標,卻不能急躁,必須根據現實情況,一步一步來。然而這一步一步,怎樣找到合適的步伐?既不保守,又不冒進?那是必須對民情有切實的掌握。

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對此掌握比較好。例如323佔領行政院,411包圍中正一分局,不是溫和派所為,輿論有較大的反彈,但是林飛帆、陳為廷的溫和派出來聲援魏揚,沒有進行切割,不給政府與他們操控的輿論有見縫插針的機會。同樣,激進派不贊成退出議場,但是他們沒有出來鬧,而是成立「基進側翼」,另闢戰場,包括與公投盟合作,妖西表示這是「分進合擊」。

激進與溫和都是相對而言,不同時候,內容都會有變化。例如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這是前所未有的事,開始被認為激進;但是在被社會大多數人所接受以後,就不激進了。佔領行政院,因為民眾還不能接受,所以是激進;但是如果馬政府繼續倒行逆施、堅持賣國,哪一天,也許就不算激進了。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就不知道是否激進,做了以後,或者叫做「試探」以後,才能了解。如果發現民眾暫時還不能接受,那就要調整自己的策略,做更多的輿論與組織的準備;如果硬幹到底,就是冒進、盲幹,脫離群眾把自己置於孤立的地位而導致運動的失敗。

對統獨問題也是如此。在2012年總統選舉時,因為民眾對馬英九還沒有足夠認識,激進的台獨口號可能失去選票,但是現在的馬英九已經使台灣的國家主權風雨飄搖,支持台獨的年輕人大為增加。這時如果還一心討好中國,無視台灣的主權危機,就會被民眾所拋棄。因此台獨的主張可以適當加強,但是還是不能忽視還有一些民眾仍然認同「中華民國」,還是需要溫和派團結這些民眾。因此激進與溫和還必須分工合作,團結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一個開疆闢土,一個做好後衛。

但是面對激進派,只要不是為了個人的野心或名利,溫和派必須給予尊重。因為當權者如果給溫和派一些面子,願意與之談判的話,就是因為有激進派之故。說白一點,沒有激進派的犧牲,就難有溫和派的地位。因此溫和派對激進派感謝都來不及,而不應責怪。當然,這是指適當的、有意識的激進而言,而不是為了個人、為了私利、只是作秀或胡搞的激進。

綠營的立委與社會運動必須相互配合。如果沒有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服貿也許已經過關。如果沒有公投盟的街頭抗爭,立委要承擔所有責任,總不能每次開會強佔主席台吧?這一期的《新新聞》周刊有一篇「四十席立委的總和等於零」,就是說,除非協商,只要進行表決,國民黨可以拿到一切,民進黨則是「零」。在這個情況下,必須有衝擊黨國餘緒體制的街頭運動,如果沒有公投盟的衝擊,對馬英九形成不了任何壓力。因此,即使激進派的街頭行動出現若干過火行動,也應該內部提出,要求激進派調整自己策略,不要公開批判,因為客觀上會成為馬英九的幫兇,會影響民眾的認知而導致輿論轉向。

總之,對溫和與激進,必須從大局出發,拋棄私心。這點,無利益瓜葛的學生比較容易做到,政治人物一旦有利益取向,就比較難做到,但是為了台灣的前途,還是需要大家努力,相互監督。在解決這個問題以後,才來研究如何審時度勢,靈活轉變我們的策略,以達預期的效果。

極光電子報 2014.5.5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