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文化論政】小西:什麼是「城市權利」?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文化論政】小西:什麼是「城市權利」?
Dec 22nd 2013, 14:30, by 香港文化監察

圖:黃津珏

(更正:剛剛得悉,根據在場示威人士表示,當日並沒有社運團體左翼21 的成員在。文章之前誤把左翼21 成員算作場外示威人士,筆者僅此致歉,並予更正。)

上周三(11 日)特首梁振英出席「2013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開幕禮,或許因為早前有示威者在政改諮詢會向特首擲蛋,或許因為有藝術家事先張揚會在雙年展開幕禮舉行「路姆西飛行大賽」,警方與主辦單位都嚴陣以待,大舉封路。在開幕禮期間,有參展人、部分項目的參與者和已退出參展者在特首發言時站立舉牌示威,結果被驅逐離場,而一群來自附近觀塘工業區的藝術家則在場外抗議。
以權利之名消滅權利

為什麼區區一個展覽開幕禮會引起民間如此巨大的反彈?正如楊恩娜早前在本欄指出( 12月2 日),事緣香港政府去年底宣布「起動九龍東」計劃,希望將九東發展成第二商業中心區(CBD2),這個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市區重建計劃,自然對原區居民與藝術家的生存空間構生了重大威脅。為了配合計劃的落實,港府去年於該區成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EKEO),並陸續開展一系列的計劃與活動,例如上月才動工的「觀塘海濱花園(即海濱道橋底)」,計劃將橋底空間打造成集消費與休閒的旅遊及文化景點。

然而,早在「起動九龍東」辦事處開展「觀塘海濱花園」計劃之前,經常於該帶地區出沒的居民、藝術家與街頭音樂會訪客,已通過舉辦「免費的音樂會,擺展覽,踩單車,玩遙控車,跳街舞到繪畫,甚至放映會……林林總總的民間自發活動」,將海濱道橋底打造成一個真正具人氣的文化地標與公共空間。換言之,一個官方的「地方營造」計劃反而正一步一步在消滅一個由下而上打造出來的「地方」。碰巧,今次「2013 港深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的主題是「Rights to the City and Beyond」,而展覽的資助者正是「起動九龍東」。

根據美國批判地理學家大衛. 哈維(David Harvey) , 所謂「城市權利」(The Rights to the City)遠遠超過個體獲取城市資源的個人權利,還包括城市居民主動改變與創造城市(生活)的集體權利。例如,重建以前的利東街的「囍帖街」文化,並不是天才建築師的一手創造,而是經由不同年代的街坊在時間的長河中點滴累積而成。可惜的是,在香港這個發展主義當道的地方,對城市命運的主宰權,卻絕非人人平等,在大部分情況下,城市的發展都由少數人所決定。更有甚者,由全體城市居民所集體打造的「地方特色」,最後往往轉化為奇貨可居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為少數人所獨享。

怪不得在雙年展現場舉牌示威的幾位參展人、部分項目的參與者和已退出參展者在會如此氣憤,並發出聲明,指出: 「該展的主題為『城市權利』,今天香港許多市民因地產霸權活於水深火熱,市區重建扼殺基層生活空間,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消滅世代居於鄉村的村民生活,港深融合進一步將更多城市空間豪宅化,凡此種種,梁振英為首的政府均參與其中,官員是最無資格在思索『城市權利』的文化活動中侃侃而談的。」

小心文化推土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次雙年展中,藝術家也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我們知道,在全球化年代,除了轉向知識型經濟與創意產業,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尤其是像紐約、東京、倫敦、台北、上海、香港等「全球城市」)為了加強其競爭力,都爭相以文化打造城市品牌(City Branding)。當然,在新一輪新自由主義全球資本重組的過程中,都市重建(無論是舊區或去工業化的前工業區)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事實上,隨着後工業的產業轉型,資本主義的推土機開始推展全面的都市翻新,通過毀滅,讓舊有的空間「升呢」,資本家進一步賺盡地利,而文化藝術往往成為重建的開路先鋒,為政府或發展商「清洗太平地」。

要知道, (一)由於美學上的特質,當代文化藝術往往具有清洗與淨化的功能;(二)受現代主義與當代藝術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美學的影響,文化藝術往往成為了奇觀(Spectacle)的製造器;(三)當代藝術強調觀眾參與,並與觀眾打成一片,結果不少當代藝術作品都或多或少具有一點半點普天同慶的節慶特質。就此而論,文化藝術跟新一代全球經濟的「文化轉向」可謂「珠聯璧合」。所以當雙年展在場示威人士在九龍東辦事處上天橋的欄桿,綁上兩幅寫有「國際街坊警告,慎防文創推土機」標語的橫額時,實在是這個文創年代的吊詭:當文化變得「有用」,在歷史上往往扮演着時代先鋒角色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到底還會站在蛋的一邊,還是轉而「投誠」至另一邊資本與權力的巨牆?

在歌德的巨著《浮士德》中, 為了追求知識和權力, 浮士德向魔鬼出賣自己的靈魂。在21 世紀,文化藝術工作者將會是這個文創新時代的浮士德嗎?

小西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3年12月16日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