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仔》 – 人生、家庭、香港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仔》 – 人生、家庭、香港
May 9th 2014, 08:08, by Thomas Tsui

家庭,是很多大導會涉獵的題目,楊德昌有《一一》,再拉遠一點講,同樣都是大都市下,小津安二郎會出《東京物語》,彭浩翔照版煮碗也有《香港仔》 (Aberdeen) 。

只是欠了嬰兒和少男少女,彭差點如同楊般,一套電影內的三代同堂就講盡了生老病死。其實沒少年,勉強說是九十多分鐘不夠位,嬰兒可指最多牙牙學語發揮空間有限,彭是把人生的敘述簡化了:鄭偉滔的女兒問當醫生的姑丈邱健章:「人點解唔可以咁快死?」,「人賺錢那為了要去那裡?」在生與死之間,我們的人生有著的都是問號:邱因為與下屬搞上而苦惱、鄭惠清想不透母親對她的「恨」、鄭偉滔猜疑女兒是不是他親生、郭恩恩的中年危機、鄭東在意兒子不接受他的伴侶等,人走到那一階段,都是有問題去困擾。

邱答鄭女兒的問題:「你問人賺夠要去邊度,其實無話要去邊度。」問題是無止境的,當問題出現我們會尋求答案,奈何往往解決問題的路,都像有個路牌指著「所有目的地」,選擇是多,卻更令人頭痛,就是怕自己選錯 - 鄭偉滔去做DNA測試卻不敢打開報告。

但彭卻不是教你去逃避問題,而是直指很多人面對問題只會前衝直撞,反而不懂退後一步來問:「你認為天是懲罰你,那有沒想過天為何要懲罰你?」實際人生面對的問題,源頭是自己背後不願面對的陰暗面。郭想向鄭偉滔道出自己的過往,鄭卻搶先講出想通不用再介懷自己女兒的外貌;鄭惠清鼓起勇氣向鄭東為何小時會恨她,東卻說她自己想多。常說我們看到他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前的樑木,其實樑木如果自己獨自看,是大得不知怎樣面對,或者如灣仔挖到的炸彈,害怕一碰即爆,但往往如願讓別人拿出,再放到自己面前再看,其實也只是一根刺而已。

講到家庭,彭即使沒再如小津或山田洋次般,講世代矛盾,但家人間的隔膜,也是恒講不衰:兒子因為父親的伴侶而互相看不順眼,女兒在意父母對她的憎恨。原本三代同堂的一家,各人有各自的職業和住家,以至彼此聚少離多,引致各人彼此的誤解,是大城市家庭的通病。還有不同小津的是,《東京物語》裡父親與兒女的隔膜問題最後注定無解,《東京家族》只保住和解的希望,《香港仔》卻是最後一家人融洽地坐在老麥聚餐 - 彭看家庭是最為樂觀:家庭隔膜實又只是人生中一個問題,問題始終也會有迎刃而解的一天,只要你願放開的話。

用上《香港仔》這名字,該就不會只講人生和家庭 – 香港仔海旁擱淺的鯨魚,其實正暗喻著香港也陷入了停滯不前:知足的話,我們沒有倒退,但卻就未能前行出一片天。鯨魚未能回到海裡,人們總會憂慮它會不會死,有人想硬把鯨魚拖回海中,真正懂魚的鄭東阻止說此反會弄死鯨魚。最後鯨魚的命運也是沒交代盡,叫彭預計香港的未來,他也是會答句不知道。他只知香港就如同做人般,遇困境卻只般死命向前,還不如從容面對見步行步。這話像是很消極,但只是彭看透:鯨魚體積龐大,自然翻身回水也難,鄭家除最小的女兒外,其他眾人都人到中年,多只求安穩缺乏拼勁,香港就是如鯨魚或中年人,是太大了、老了,再走也前不了多少,無謂勉強了。

《一一》裡說過電影的出現,讓人的生命延長三倍,彭浩翔又做出了示範:九十多鐘一個家庭,同時又道出人生,再說過香港。雖然所有若作歸納,都可簡化成一樣東西,叫問題。在人生、在家、在香港,無時無刻都是有問題圍繞著,但沒有問題,那就沒有矛盾,也沒有了故事。故此為何一個人一個家庭也可拍成一套電影,因為人生往往就如戲。

原文刊在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