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聖保祿中學舊生:我對母校的愛恨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聖保祿中學舊生:我對母校的愛恨
Jul 17th 2014, 12:03, by Swiss Cheng

作為一名實習記者和聖保祿中學舊生,日前文憑試放榜,關於母校首出文憑試狀元和小師妹回應對佔中看法的風波,既不忍小師妹被口誅筆伐,又對母校有著複雜的情感,有些話在心頭,還是決定寫下來。

簡介一下星期一發生了甚麼事:當天文憑試放榜,母校出了兩位狀元:徐詠然和黃曉晴同學,她們分別想入讀中大政治與行政學,和中大或港大法律系。當日852郵報引述有線新聞,指黃同學被問到對佔領中環的看法時答道「唔好意思,呢條問題(佔領中環),我哋學校唔係好准答」。 這是媒體呈現的畫面。

後來晚上徐同學在面書澄清,指大家誤會了學校,她在現場作證:「我在現場,是傳媒不斷問無關成績的政治問題,我主動去問Miss Wu(母校前校長),她說我們有自由去選答,自行判斷合場合之問題。我轉告Anson(即黃曉晴同學)後她誤會了,Anson在受訪時說這句後,我在她身旁馬上澄清學校沒禁止,可笑是我的話就cut了不出街,令諸位擔心真不好意思!」這是同學的版本。

事件發生後,我的想法如下:

為師妹感到喜悅

喜見兩位師妹拿到好成績,有望入讀心儀學系:一個說想入政政,說現在政治環境已失去磨合的空間,想反思一下自己應做甚麼;一個說想成為律師,為公義發聲和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即使師妹也許未及面對想像中的「社會」「公義」與現實的落差,只得一腔美好的幻想,但她們希望接觸、了解更多當下的政治和社會,做一個更好的人,我為她們有這樣的願景而高興,即使要實現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日有傳媒報道的,還有兩個師妹:一個是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色素病變的郭蔚宜同學,也克服了不少困難,考得不錯的成績;另一個是何穎希同學,父親於三年前離世,她靠積蓄和兩位在工作的哥哥支撐家計,考獲理想成績後後感觸落淚,說會於下午帶成績表去墳場給爸爸看。也為她們感到高興。

對母校轉為直資的憂慮

難得聖保祿中學見報,不是銅鑼灣直資的聖保祿學校,是在跑馬地雲地利道,政.府.資.助.的.聖.保.祿.中.學,我們穿全白素裙子而非格仔裙!相信很多舊生也像我一樣欣喜若狂。「今年十二名狀元當中,接近一半來自直資學校」、「不少狀元來自傳統名校」,大家都明白「好學校」和「成績好」有著相互關係;上星期中學派位,又有中學校長說擔心有「上移錯配」,不樂見Band 2 3學生游上Band1學校。

當天我心裡即時出現一個憂慮:母校為政府資助中學,今年出了兩位文憑試狀元,會否進一步推動學校申請轉為直資?對於母校年前申請轉作直資學校一事,冀用更多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一事,我一直耿耿於懷:我來自大家眼中的名校,但我不如大部份同學般來自中產家庭,我家說窮不太窮,但不算很富有,學費絕對在我選擇學校的考慮因素之列。我校裙穿了七年都沒買新的,七年來也是乘坐巴士上學、再徒步十五分鐘回校。假若九年前母校是直資學校,我根本讀不起。

「聖保祿中學擬轉直資計劃方案」建議學費為初中每年$22,000及高中每年$24,500,每月約二千元;家庭月入約$15000以下的,學費全免。學校設有學費減免計劃,按申請人家庭收入及成員組合換算分數,資助額由一成到全免不等。以我自己作例子,假若我入讀直資的聖保祿中學,只能部份獲免半額學費;家人在給予我零用錢及支付書簿費以外,每月增添學費開支,即使只是一千元,也是沉重的負擔。世事往往不是那麼非黑即白,總有人在夾心階層半上不下,即使學校會為家貧學生提供獎學金,但在不能確定會否六年獲批全數資助前,有些家庭也會卻步;假若他日學校再加學費,屆時子女又不合資格獲得相應提高的資助額,怎樣負擔昂費的學費?面對這些風險,換了是我,也會轉而選擇學費全免的津貼學校。

於我而言,即使令學生卻步的阻力只有半點,只要有可能進一步將學校貴族化、令清貧學生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令教育的機會不再均等、不利階級流動,都足以讓我反對學校轉成直資制。正因我受了母校七年的教育、多年來受惠於政府資助,也能順利升上大學,我相信既然母校多年來都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學校絕對不一定要轉為直資,才可以提供優質教育。

從前母校在新生簡介會上驕傲地對家長說道:「本校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辦學」。假若母校能一直堅守「為一切人,成為一切」的校訓,讓之前入學的南亞裔師妹、其他像我一樣的同學繼續接受好的全人教育,不在校門寫著「貴族學校」四個字,亦不劃線將基層子女拒於門外,我更會為自己母校而驕傲。母校之前被拒直資申請,校監揚言會再度提出轉制,直到成功為止。我著實擔心,母校今年出了狀元,校名更響,就更有理由「升格」成為直資,與姊妹校銅鑼灣聖保祿學校齊名。年前學校轉直資不成,同學普遍反對的原因是諮詢不足,亦不算有太多舊生和現任學生關注此事。反聖保祿直資關注組的行動,最後都沒能像聖士提反反直資般有力地在媒體方面受到關注。我絕對憂慮、不想母校有成為直資學校的一天。

為何同學回應傳媒問題,需先請示學校?

是次學校不准答佔中的風波,我未及向師妹查明,到底她主動問的是甚麼問題,她在怎樣的情況、對前校長說了甚麼,才得到「可以自由選答、自行判斷合場合的問題」的答案。為何有傳媒問了政治問題,同學就會向在場的前校長發問?為甚麼會有「請示校方」的意圖?

小師妹年紀輕輕,突然成了焦點,若她們因為不懂得處理眾多鏡頭和記者的提問,向在場信任的師長問「記者問了很多問題,怎樣應對才得體?」,我會理解她們是因為緊張,才向身邊人查詢恰當的處理方式,但我認為同學也幾近成年,絕對可以依自己的判斷去回答提問。

如果師妹問的是「我們應該回應與成績無關的政治問題嗎?」或「記者問及政治,我們代表聖保祿,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是因為心裡想著背負校譽,不可說錯話而自我審查,想先知道校方是否沒有立場才放心回答--如果她們心裡有「有些問題不能答」的想法,我很擔心。師妹口中「無關成績的政治問題」,也許反映她們只有回應成績的心理準備;但我還是摸不透師妹到底為何要在答問題前先問過校方意見,也許是審慎,也許是怕犯錯?還是有著安全起見,唯有先忖度上意的潛意識?

對於傳媒向同學發問有關政治的問題,我認為是恰當的。考生的個人政治取態,不應被多加評價,假若她說「我沒有參與佔中的打算」,也應當被尊重(當然會有人大做文章說未來社會棟樑不關心政治云云,但這是個人價值和取態的問題,我決不同意那些大肆鞭撻他人不愛上街、不參與佔中就是罪的論調)。但,傳媒向同學問起政治,是希望知道新一代怎樣看社會,認為他們除了個人、家庭、學校外,也會對社會大環境有所關注。「你會佔中嗎?」「你怎樣看政改方案?」,絕對不是甚麼不能答的問題,就如「你有甚麼嗜好?」「你如何備戰文憑試?」一樣,是同樣可以誠實回答的啊,為甚麼要避諱?

不少人說大家對學生有點苛刻,我回想自己會考時也不知道立法會功能組別的罪惡,也分不清各大政黨,罪過,要不是在新聞系每天接觸時事,我今天仍然對政治一竅不通。但現在中學生的課程有了通識教育,此科考試會觸及不少時事,如今年通識考卷,問及學生二零一三元旦的撐政府及反政府遊行,如何反映香港政府管治的兩項困難。難道考生仍會對政治一無所知嗎?七一學界佔中,也有「學生」兩個字啊。學生考過通識,還奪了五星佳績,怎會對時政沒有一點認識?我相信大家都對學生有期望,正正是相信/希望他們是對時事有關注的一份子,才會問及她們對這些議題的想法。

傳媒的新聞處理手法

為甚麼有線新聞斷章取義,只取黃同學的sound bite,而沒有播其後徐同學「學校沒有禁止我們答問題」的澄清是值得關注的,是因為有線的片段,852郵報就大造文章,指學校禁制同學回答問題的自由。這樣也令黃同學被公審了;我並不同意大眾公審同學的方式,無奈社會、網上均有不少不理性討論的人,即使我關心她們有沒有受校方壓力,也不能因之斷定她們無腦、無承擔、不能成為好律師、成為好的人。然而,我認為傳媒斷章取義的報道方式,令大家模糊了焦點,這並不應與學生應否回應政治一點混為一談。

有關母校的保守風氣

值得深思的是風波爆出後,校方未回應主場及852郵報的查詢、徐同學未澄清事件前,不少舊生都在討論師妹說學校不准答佔中的新聞,comment如下:「Typical Paulsec Style」「我並不意外」「這符合校情」「可能師妹有心揭露學校真相」「我都唔想信,但我覺得好可信」「可惜師妹仔都要買學校怕」。很老實,如果學校一向作風開明,大家應該會火起三丈為學校護航,說「學校素來開通,從不控制同學思想,此等事絕不會在聖保祿發生!」;然而,不少人一致對學校持負面看法,認為學校作風保守,被誤會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假若愛校,就應該進一步反思,為何對於年輕一輩的我們(我畢業前後幾屆的同學)來說,一句「你懂的」,會如此悲涼。

悲在大家都暗暗嘆氣,知道這所學校其實一直旨在造就規行矩步、行為舉止優雅的乖乖少女。除了直資事件,我更想指出,聖保祿中學只得Prefect Board,沒有學生會,注意,是沒有學生會。已經爭取很多年了,但學校可以說Prefect Board已經充分代表學生。每年有全民風紀選舉,但透明度不算太高。風紀是維持校內秩序、協助訓導老師執行校規的人,但每年選Prefect,又要他們提出政綱,例如希望校內回收、售賣二手教科書,無奈,礙於種種,這些計劃都沒有實現過。

自決?學校連Singcon嘉賓也這個不能請、那個不能請;學校匯演,學生自行決定服裝,即使角色需要,也不准著背心短裙,因為暴露。要學生把裙子的衩縫合,跳舞時才不會露出腿、穿舞衣跳拉丁舞又算是暴露。其實,表演和舞蹈是藝術,身體是眾人皆有的,只要不是意識不良,又何錯之有?

為你著想,圍巾不可過長,因為怕你下車時被車門夾到而發生意外;不准著「婆仔鞋」,是關注你的足部健康,怕你拗柴;不准叫外賣,因為飯盒放在校門路上不衛生,即使Pizza Hut的食物放在車尾箱,學生到遠一點的地步交收,仍會被抓。學校幾年前推出Multi Purpose Jacket,讓學生寒冷天氣有衣可穿,學生必須購買,即使低過十一二度,有學生因為將近畢業而拒買,亦不准穿自家黑色或深藍色外套回校,因為會被罵,所以同學在校門前脫下外套收進袋裡。同學放學後想組成Study Group,怕在圖書館吵著別的同學,想留在班房;但校方又說這不是同學長期預約課室的理由。學校辦Stress Management Scheme以照顧學生身心健康,強制全民參加、讓同學放學後拉筋跳舞放鬆,填Evaluation問卷就是「這個計劃非常好」,訓導監著所有人填:誰敢說不?就是為了你好,所有人都必須填最滿意的分數,製這計劃完美的「民意」。

除了以上,更曾有老師因只在課堂上看報紙「自做自事」而不教書,變相令學生自修後被多次投訴,仍是不了了之;有些公認教學不濟的老師,在典禮上得盡學生諷刺的掌聲,卻沒多少老師知道真相(或他們亦笑而不語)。那些年,我們有很多不滿,有很多話不敢說,更甚是說了也沒有用。總之我們學懂了,專心讀書別搞太多活動太多事就最好。

令人心痛的是,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多年來被認為「沒得救」;有同學一心搞話劇,但受到種種無理阻撓;有同學束短髮作中性打扮,就被標籤為壞學生。也有開明的老師被指「教壞學生」,一是心灰意冷離開,一是被解僱,被拖至最後才無聲被消失。校政方面,更多針對某任校長的「黑材料」、還有為何母校架構內有「Director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這一教育局也答不了的複雜問題,就暫且不說了,有機會撰文再述。

學校不准舊生Walk in回校探老師,不少人在校前不得其門而入,的確有很多保安的考慮,但最後弄得很多舊生做賊一樣。中五轉校被當是對學校「不忠」,但學校在會考放榜臨陣更改預科班文理科目組合,讓不少人放榜當天才嚇了一大跳,最後唯有選擇離開,又有人知道嗎?不少人成績不理想,在禮堂苦坐一早上,遲遲才得知不能升讀原校,某些老師難聽的話聽進耳裡,轉校時誓言一輩子記得老師、校長的面色,說以後都不想回來這個地方。這是多麼的令人心痛。舊生會又被我等薯輩視為上流社會俱樂部,會費貴,又不夠User Friendly,和其他中學的舊生會有著天壤之別。又,有些舊生想設計一些紀念品,討論串卻有一堆「如何與校方交涉才不會惹來麻煩」的擔憂,這不可惜嗎?不少舊生都很羨慕別的學校與舊生有很強的Bonding,畢業生都對學校有著歸屬惑,為母校的一切驕傲。
然而,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們不能?為甚麼我們提起母校,口邊會那麼多句「算數啦」?這些種種,我經歷過的、師姐們經歷過的,學校都說「我們是修會學校,必需注重形象」,學校都說「語重心長是為了你們好」;「我們只是歇力在保護你們」。學校的確不少有環境、有地位的同學就讀,學校需要嚴格執行校規、堅守名校的形象。但真正的博雅教育,不是這樣子的,香港同樣有好學校以校風開明、學生自律和師生關係良好著稱。我們需要成長,我們需要受啟蒙,我們不需要被綁手綁腳,我們不需要被過份保護。很多事情和學校的處理手法,都令我們有感「學校根本反智」、令我們深深覺得不被學校信任。這一切都足以讓我們合理懷疑學校會干預學生、會向他們施壓。我和師姐也試過向學校據理力爭而被冠上「壞學生」之名,有老師反說受了學生的委屈,逼令學生道歉。說真的,不被信任是很難受的事。我有為受過委屈而痛哭,我有同學受過委屈而痛哭。我一向都是壞學生,但我以上說的都是真的,信焉。

愛之深責之切

我說以上這些非因仇恨母校,我在聖保祿讀了七年書,並非全盤否定學校做過的一切。我感謝那些教導我的人,我得到很多知識,我遇到改變一生的恩師,我有很多善良如天使、真心沒甚麼計算和機心、好Pure好True的同學,我一直相信這裡的人都很純品,所以畢業了的每一個人才多麼想念The Sweet Days of Girlhood。我受此學校教育、才有好的成績、才進了中大、才走到了這裡。我高考的筆記,滿滿一大箱,從來沒有丟掉。

我畢業了,長大了,是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在大學的視野廣了,和同學交流,得知他們在別的中學如何成長、對母校有怎樣的情感;我接觸了更多時事,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公義,慢慢學習著做一個願意發聲的人。也許我不像那些家庭小康安逸、在上流社會有地位有亮麗前途的同學,我沒有選擇錢途無限的專業科目,我不是不愁生活,所以理所當然地覺得世界很美好、香港很和平的人;我只是個別人眼中「搵唔到食」的新聞系學生。老實說,如此說這麼多話,我也擔心從前的老師會對我失望,覺得我是激進、被傳媒洗腦而不知感恩的學生;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我愛我的母校,但同時也很討厭母校的保守和反智。我只是因為對母校又愛又恨,才得以心痛,才一邊害怕、一邊嘗試把心裡的疑惑、想法,如此坦白地托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