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在堆土機前凝聚社區——土家故事館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在堆土機前凝聚社區——土家故事館
Jul 21st 2014, 04:11, by 陳芷昕

圖:土家計劃統籌王永棠(右二)與實習同學和社工。

(獨媒特約報導)這裡是一個唐樓密佈的老社區──沒有大型商場,只有滿街的車行、五金鋪、街市;不多見一個打扮新潮的年青人,只有打著赤膊的中年男人、拿著一袋二袋生果蔬菜緩緩走過的老婆婆,偶爾在行人道還看見幾個剛放學的野孩子在踢球──像個和諧靜謐的舊城。但仔細一看,經營幾十年的茶餐廳關了,剛開張一星期的超市,又貼上了結業搬遷的告示。這裡看似平靜,但實質暗湧著巨大而快速的變遷──這裡是土瓜灣。

batch_001

現在香港都在講社區重建。內城老了,為配合香港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需要重塑、優化、善用城市空間,結果舊的人事物都敵不過時代的巨輪,為發展讓路,土瓜灣也毫不例外。沙中線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可以想像土瓜灣的改變將會是翻天覆地。

batch_003

batch_008
圖:土家仍保留上一手店鋪昌興雞鴨的裝潢。

為了在重建前守住土瓜灣社區生活的點點滴滴,「土家故事館」今年3月在鴻福街16號出現了。土家的出現為鴻福街增添了一股生氣,它逐漸成為街坊的聚腳地。公公婆婆閒時下來聊天、吹吹口琴、打瞌睡,媽媽們又會互相分享「湊仔經」,還有剛放學的小孩子在大暑天倚著風扇做功課,或在土家外的空地周圍跑來跑去踢足球。而在採訪當天,是土家舉辦粵曲會的日子,十多個老人家坐著專心聽著粵曲,外面的汽車同時呼嘯而過,形成一幅有趣的圖畫。

batch_005
圖:一家大細來到土家一同做手工。

凝聚街坊 留下故事

「重建活化不應只是留屋,更要留人。」在土家故事館搞藝術的計劃統籌王永棠(阿棠)這樣說。土家是聖雅各福群會繼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後,另一個社區活化和文化保育的資助計劃。一群藝術工作者和社工共同合作建構一個社區平台,把土瓜灣的街坊連繫起來,收集他們生活的小故事,從中發掘和重現社區的文化和性格,同時亦帶動街坊自發參與、規劃、設計自己的社區。雖然土家在6月7日才正式開啟,但早在3月裝修鋪位時,土家已在旁邊空地舉辦了「操場運動周」,與土瓜灣街坊打了個招呼。

土家常舉辦不同的活動以凝聚街坊,如每星期都會有兩次家長小組,讓街坊們互相文流烹飪和育兒心得。之前又製作了18張關於土瓜灣老鋪的立體拼貼相(fotomo),以此與18間店鋪交換他們在土瓜灣的故事。

batch_006
圖:18間土瓜灣老鋪立體拼貼畫。

土家又組織了土瓜灣導賞團,透過口述歷史加深街坊對土瓜灣舊街市、華樂戲院、維他奶、山寨廠等歷史的認識。又因為土瓜灣唐樓大部分的信箱都破爛已久或消失不見,土家教街坊造白鐵信箱,讓他們能收信。

batch_007
圖:小朋友製作的白鐵信箱。

在7月初的周末,則舉辦了電影會,放暑假的小朋友齊齊看《千與千尋》,之後阿棠還帶他們到牛棚藝術村燒玻璃畫。「土瓜灣的小朋友可能因重建而要搬遷,在變遷的環境下長大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阿棠笑說,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小朋友們培養感情,「說不定十年後再在這裡相聚。」

batch_004
圖:小朋友開心地展示她在土家製作的玻璃畫和哨子。

鄰里人情味

阿棠坦言,在土家運作初期,大家都依然不斷摸索著「故事館」的概念和模式。但運作至今約半年,阿棠和曾在藍屋香港故事館工作、現統籌土家的社工小田都認為已見一些成效。很多街坊閒時都會來土家作客,訪問當日亦見婆婆向土家的實習同學送上湯水,盡顯社區鄰里間的人情味。土家舉辦的活動亦受到街坊的歡迎,粵曲會坐滿老公公、老婆婆,原來在宣傳海報張貼前,街坊便已滿心期待,不斷詢問詳情。

在土家任職內務的阿玲指,「即使旁邊的車行老闆不喜歡粵曲,但都會很包容。我們有時會幫街坊申請基金,他們都好熱情,鄰里關係很好。」亦有早已搬離土瓜灣的婆婆帶著兒孫來到土家,重拾在土瓜灣的生活點滴。現時,伴隨著土家的名氣漸增,愈來愈多藝術團體亦有意合作,如表演木偶劇和教小朋友彈古箏。

batch_009
圖:街坊可以把舊物放在這個書架。

發展是為誰?

阿棠常言:「土瓜灣的街坊過的是自發的有機生活,平時會自發的資源再用,又會種植盆栽。他們很organic,不會講社區保育這些大原則。」面對著土瓜灣每日不可預計的變化,阿棠希望「土家」先把街坊連結起來,養成街坊自發連繫的交流文化,讓他們以團結精神面對土瓜灣日後的重建和變遷。

在訪問過程之中,不論是談及重建或是沙中線的問題,阿棠和小田都是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小田說:「街市和小販檔都沒有了,車仔麵店變成凍肉鋪,有想過開店的原因嗎?街坊真的會光顧嗎?其實只會令街坊的生活更不方便。」阿棠說:「其實普遍街坊對沙中線都是持正面態度,一個社區沒有基建,不方便街坊,社區可能就會老化。但地鐵怎樣建、為誰建就是另一個問題。地鐵出入口會不會只方便豪宅?建後又會不會令街市消失?」這都使我們反思,其實經濟原則非一定能提升生活素質,而是應以人出發、以人為本。

編輯:劉軒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