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聖誕日聽《戰爭安魂曲》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聖誕日聽《戰爭安魂曲》
Jan 6th 2014, 09:01, by 李偉才

圖:Benjamin Britten

剛過去的聖誕日太太抱恙在家休息,我趁機認真地把近代英國作曲家布烈頓(Benjamin Britten)的《戰爭安魂曲》(War Requeim)唱片在家聽了一遍。一曲既終,除了折服於布氏的藝術成就,我更被樂曲所蘊含的思想和嘆喟深深感動。

二零一三年是布烈頓的一百歲冥壽,也是《戰爭安魂曲》首個錄音面世的五十周年(首演是一九六二年),世界各地的樂壇都為此舉辦了紀念活動。我所聽的,正是這個首度錄音的鐳射唱片。這隻唱片買了十多年,卻始終未有從頭到尾聽畢。這次聽後還帶來一個強烈感受,就是感謝科學的倡明,能夠令這個偉大的演出留傳後世。

這是一個後無來者的演出,因為指揮是作曲家本人,而負責男高音的是布氏的密友皮爾斯(Peter Pears),負責男中音的是德國著名歌唱家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而負責女高音的則是俄國的Galina Vishnevskaya。除了這些藝術家都是一時俊傑之外,這個配搭亦在於凸顯出在二戰後,各國同心一致追求和平的願望。

對於追求優質音響的人來說,這個錄音也是夢幻之作,因為錄音師是著名的Kenneth Wilkinson,而錄音場地是著名靚聲的Kingsway Hall(位處倫敦西部)。在我家的音響組合聽來,無論是音色、平衡度、堂音、層次感等都達到一流的水準。音響發燒友聽得最多的布氏作品,應是一九六一年錄音的《諾亞方舟》(Noye's Fludde),但這是一齣兒童音樂劇,藝術層次與《戰爭安魂曲》不可同日而語。而即使在錄音的質素方面,《安魂曲》較之亦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追求靚聲的朋友萬勿錯過。

回到樂曲的思想和嘆喟方面。樂曲的獨唱部分,乃改編自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和反戰詩人威爾弗雷德•歐文(Wilfred Owen)的詩篇。要知布氏出生第二年即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26至32歲則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對戰爭的殘酷自是深有所感。他看透了政客宣揚的「為正義而戰」謊言,並深刻地批判了歌頌戰爭的愛國主義思想。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唱片資料冊的撰文者刻意把早一輩的、仍然沉溺在大英帝國餘輝中的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dward Elgar)的作品拿來作出對比。對於同時喜愛歷史和思考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可說是上了很好的一堂課。

西洋古典音樂中的《安魂曲》作品不少,著名的有莫札特、布拉姆斯、佛瑞、白遼士等人的作品。但《戰爭安魂曲》可說獨樹一幟,因為它的視野較前人的廣闊。它對戰爭作出了無情的撻伐,也充滿了悲天閔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可以這樣說,這首樂曲不單為兩次大戰中喪生的人而作,而是為了所有在無情的戰火中喪失寶貴性命的生靈而作。(筆者惟一能夠想到的同類音樂,是蘇聯作曲家迪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的《第八交響曲》(1943)。這也是一首傑出的作品,大家有機會冒必找來一聽。)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維基百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