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星期日

香港獨立媒體: 答劉炳章及大嶼山發展委員會諸公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答劉炳章及大嶼山發展委員會諸公
May 4th 2014, 05:35, by 山牛

圖:Miko Wong,守護大嶼聯盟面書專頁

那天在電視台遇劉先生,大家一起討論大嶼山的發展問題,與會的還有另一位立法局議員胡志偉和「保護大嶼」組織成員謝世傑兄。席間劉先生發表的論述令人述目驚心,而且強調其論點如何科學理性、如何宏觀,可以說代表了現在委員會裏的聲音吧!惜節目時間所限不容我一一陳述,現就討論劉先生所言如何科學又或是否理性。

劉先生先說東涌現在只居住了不足十萬人口,將可以擴張為三十萬人以上。或者劉先生或一眾委員未曾知道東涌位處珠江三角洲的下風處,背後有鳯凰大東二大山嶺,每逢冬季日子吹西北或西南風時,東涌的空氣汚染或 PM2.5 指數是全港之冠。而這是香港這方便沒法解決的問題,將來東涌陸續建成第三條跑道和港珠澳大橋,航機和汽車排放的廢氣只會再加重東涌的空氣汚染,各位委員提議的東涌人口擴張政策必定加重未來香港醫療成本,完全是不顧巿民生命健康。

劉炳章又提到機場欠缺四、五千工作人手,將人口遷入就正好解決此問題,這又正是一看樹不看林的例子,無疑這好像解決了機場所欠缺的工作職位;但那新增的二十萬人又如何?那即是說移居的東涌巿民將會承受昂貴的交通費、寶貴的時間、交通運輸產生的空氣污染來往返巿區工作。

這種新都市式擴張;遷移巿民往鄉郊居住的政策在美國已經構成嚴重的交通、能源、汚染問題。美國郊區擴張的計畫令每個住在郊區的居民每年被迫增加一萬二千至一萬五千元的費用,毫無限制的都市擴張計畫,更已經變成威脅加州都巿轉型與降低生活品質的負面力量。相反地,許多歐洲城市都不用這種將工作和居住地方分割的措施,它們的巿中心居住密度為近郊的四倍,而且強調將工作和居住地方集中在一起,人家是以五分鐘為生活圈,鼓勵以單車代步,你們竟然還得意揚揚宣傳既不環保;也浪費資源時間的一小時生活圈!

劉炳章又以新加坡填海為例,說新加坡就因為十多年來填海做地,每年維持 6.9% 的 GDP 增長,相較香港平均的 3.3%,好像已經被新加坡趕上了。彷彿香港如果不再填海做地便不如人了。劉先生不知道的是,新加坡「成功」之道,主要是其移民政策,可不是填海做地。新加坡過去十七年;不但鼓勵中產生育,還吸引海外高教育和引入低技術移民,人口從原來的三百多萬增加至現在的五百四十萬人,據統計;每一百人裏便有三十二人從事高科技業。香港有全面的培養高科技人材、扶殖高科技行業的政策嗎?我們仍然依賴金融和地產業,構思建議的人工島又將會是甚麼商場酒店物流等,一心以為背靠祖國便可以萬事大吉,但現在無論國外或國內都有不少意見認為;二十年以來驚人的中國式增長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將未來整個產業結構完全傾斜中國是否不智?

另方便我們可以承受二百萬人口的增長壓力嗎?前年新加坡爆發的印度移民暴動,可見新加坡正面臨另一嚴重的社會問題。2013年新加坡自殺人數接近五百人,比前年上升了 29%,其中許多都是年青人。

填海亦已經導致沿岸珊瑚和海豚數量減少,這種明顯是以 GDP 增長換取環境、社會甚至生命代價的粗獷發展模式,根本無以為繼亦絶不可取。

觀乎劉先生和一眾委員與地產和建築業的千絲萬縷,我看不出他們除了在大嶼山發展豪宅式地產項目;還可以有何高明?又可以對香港的 GDP 增長有何貢獻?如果我們仍然倚賴各位委員的土地豪宅賣買帶動 GDP 的增長便真的是太天真吧!

席間劉先生多次強調現在委員會未有定論,我們便走出來反對這反對那,殊不理性。我又想問;既然如果未有定論,那又如何解釋現在閣下和各位大嶼山發展委員在大嶼山屯積土地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到底那是羊群效應人買我買還是裏面另有一些高明?還望劉先生指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