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新移民綜援專題—判詞拾遺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新移民綜援專題—判詞拾遺
Jan 21st 2014, 03:09, by 中大學生報

文:鍾穎

剛過去的十二月,最教各位印象深刻的新聞,想必是終審法庭裁定領取綜援須居港滿七年的規定違憲,日後新移民只要居港一年便符合資格(下稱孔允明案)。判決出爐當日,面書上群眾嘩然,人人留名睇香港陸沉,但實際上法官說了甚麼呢?似乎很少人清楚。案件判詞雖長,塞滿英文的五十幾頁紙,光聽就嚇退一部分人。但這很可惜,內容其實頗有意思。下文分別摘錄判詞要點,希望有助同學思考事件。

判決準則(39及139段)

這場官司打足三場,前兩場皆敗訴,直至今次終審法院一仗。簡單地講,覆核所涉的問題,就是七年居港規限並非常有做法。由於《基本法》第36條保障香港居民享受當時(回歸日)綜援計劃下的社會福利,即居港一年便合符資格。雖然政府有權修改申領資格,但任何改動皆受法院(憲法層面的)監管。

政府突然在03年提出七年居港規限,必須合符以下條件,以證明政府對憲法權利(社經權)的限制乃相稱恰當。即是說,限制必須1)謀求一項正當社會目的,和2)其目的與規限本身有合理關連,3)而對權利的侵犯不能明顯地沒有合理基礎。

違憲理由:七年規定不符目的 抵觸社會政策(137段)

七年居港規定自04年生效,但該例不適用於擁有居港權的新來港兒童(18歲以下),目的是鼓勵幼童來港,使他們更易融入社會。政府聲稱,引入規定的1)正當目的是節約金錢,以確保社會保障制度可長期維持,由於當年綜援支出大幅上升,03年度更出現財政赤字,必須減少福利開支。

但證據顯示有關措施根本無法省錢。01至02年的數據顯示,只有12%的綜援戶屬新移民,支出共17億,約10億是付予新來港兒童,為必然支出。餘下7億亦無法省卻,因為生效日或以前成為香港(非永久性)居民者可獲豁免。即使該7億能夠省下,只佔02年的收入(1950億)的0.24%,可謂微乎其微(95段)。全沒證據顯示社會保障制度不能持續。事實上,政府承認最終省下的金額無關緊要(immateriality of the savings)。即是說,七年規限不能達致所謂的正當目的,措施有違2)合理關連準則。

更荒謬的是,該項七年居港規定抵觸兩項重要社會政策,即 (i) 簽發單程證以便家庭團聚的政策,以及 (ii) 目的為使老化人口年輕化的人口政策。規限與政府內部政策自相矛盾,同時違反3)不能明顯地沒有合理基礎的準則。

持單程證來港的人當中,有六成五是女性,當中大多是主婦。為了「湊仔」而無法工作的母親,唯有一份微薄的綜援兩份分,生活困苦可想而知。社福機構稱這種現象為「煲仔飯」。若政府秉持家庭團聚原則,便沒理由只讓新來港的貧戶小孩領綜援,而不給來港照顧他們的母親援助吧。連基本所需也欠缺,談何照顧?談何團聚?

再者,根據01年的數字,新移民構成當時九成的香港人口增長。一方面,政府望透過單程證制度增加勞動人口;另一方面,又想新來港兒童早點融入香港學制(59段,人口政策報告),上大學做「高增值人口」。政府卻不予母親支援,甚至建議新移民:「冇錢就返大陸」,不是變相趕走他們嗎?李義狠批措施不合邏輯,倒行逆施(counter-productive)。

★ 論貢獻 ★

一) 肯定家務勞動(105-106段)

社署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當局提出七年限制有另一合理基礎:反映居民在一定年期內對香港經濟有所貢獻。法官直指當局無視新移民婦女作為家庭主婦為社會帶來的貢獻:帶來年輕人口、幫助新來港兒童融入社會、避免破碎家庭的出現,難道無法以金錢量化便不屬經濟貢獻?

二) 七年居限即貢獻?(107段)

李義批評當局邏輯荒謬,要求貧困的新移民先賺錢七年,才允許其領福利毫不合理。七年規限可使一個窮人無端變成淨貢獻者(netcontributor)的想法,李義說是純屬妄想。另一個問題是,政府認為七年規限可核實新移民的貢獻,但期間「窮到.」的他們應該怎樣過活?乞食?這種思維同時違反綜援原意: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社經權與人權密不可分 ★

一) 政府無法保護社經權利(41、148段)

讀到這兒,大家可能疑問,乜法庭有權管埋呢瓣咩?司法、行政固然分立,但同時互相牽制。就孔允明案,包致金法官言明,法庭有責保障憲法賦予的權利,社經權利(享有社會福利)亦在其列。綜援的性質直接牽涉日常生活、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雖然「執行和制定政策,本屬政府的份內事」,法庭非處理資源分配的理想場所;但「當行政和立法機關失效,無法付給憲法賦予我們的基本需要時,法庭責無旁貸」。

二) 沒有社經權人權從何談起

(166-172段)

附帶意見(obiter)中,包致金法官對社經權闡釋詳盡。包引述《世界人權宣言》草擬人的話:「沒有社經權利的人權,對多數人來說並無意義」。社經權利重要,在於「它能保障人皆有尊嚴的生活,維持基本所需」。另外,包法官引述聯合國人權監察05年報告的一段話(173-178段),有指責綜援金額不足的弦外之音。他還補一句,香港作為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聽到以上的批評理應感到慚愧。

三) 社經權有進無退?(179-180段)

《基本法》第145條說,港府可以在已有福利制度上,自行「發展和改進」。控方據此條文,嘗試證立社福制度理應「有進無退」,增加綜援的居港規限因此違憲。

兩位法官對此說法有分歧,李法官不同意這個論證,因為條文並無阻止政府在必要時減免福利(37段);但包法官認為除非當時經濟極差,否則福利應是有增無減。他「已準備接受,以此為基礎判決違憲」,雖然最終選取了其他基礎(164段)。即使經濟不景,政府要減福利,必先證明已考慮所有可行方案。

*小補充*

這次的判決雖然還弱勢一個公道,並不代表以後如是。法律不是絕對權威,過半的立法會議員並非民選、法官從未獲得授權,更莫論由一小撮政客編制的《基本法》。或許,在某個意義上,反對判決者的不滿是合理的,「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法官,都不是我們的。

[1] 綜援實際金額可參考社署網頁,搜尋關鍵字「綜援」、「標準金額」:
http://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socsecu/sub_socialsecuri...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