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香港獨立媒體: 《KANO》 – 熱血的「媚日」,but so what?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KANO》 – 熱血的「媚日」,but so what?
Mar 25th 2014, 06:28, by Thomas Tsui

大陸憤青似乎日後愈會如看待李登輝般看待魏德聖,《賽德克.巴萊》罵日人罵得不夠狠,原本還叫牽強。但《KANO》,即使假手於馬志翔,卻只要看到內裡,憤青們依然還會注意,並且討厭魏這個名字。

電影主幹是一支從未贏過任何比賽的弱雞嘉農棒球隊,在近藤兵太郎的帶領下,兩年間過關斬將殺進甲子園。原本這只是山雞變鳳凰的成長故事,但時間卻因是發生在一九三一年,而縱使與史實仍有很多出入,但魏對待歷史的認真態度,仍比中央無線台高幾萬分。於是觀眾看到,「台灣黑暗時代」的嘉義,市面是一片車水馬龍;八田與一完成的嘉南大圳好不壯觀,誰說日本仔在台只會掠奪沒有建設?沒錯,很多日本仔是會睇低台灣人,但至少也有一個近藤,看中原住民跑得快,漢人打擊力強,說這支雞尾酒隊反必成大器,比起現在某些人日日講的「沒有乜乜照顧你就完蛋了」,這些人比那些人誰更尊重人?

正因上部,不斷地講呢D,憤青未看到中段,該已不禁彈起大罵魏德聖是漢奸。在我看來,馬魏只不過盡忠呈現歷史的真像,人們會注意到把舊時描繪得過分美好,其實往往是新時代太過不堪。不去反省當下,只顧批評懷勉舊時的人是奴才,這是極其幼稚,但卻也是國人的通病。

嘉農隊上部的成長歷程,說得有點像《激戰》,訓練重點只是圍著嘉義市區高叫甲子園的跑圈,和記著「一、二、三、攻擊」的步履,只在簡單表現隊員的汗水和拼勁;嘉農隊一大隊人,但焦點似都在近藤和吳明捷身上:近藤有著程輝的影子 – 中年男人,似乎是因作孽,才遠走到嘉義,藉令一支弱雞隊脫胎換骨,亦令自己得已重生,奈何他的過往,只靠隊員的耳邊流言,或一兩幕等,說得含沙略影般走過;吳也只是他的初戀情人嫁與別人,其在另一邊注視著吳。相對於林超賢,馬是著重於時代的風情,卻忽略對每個人的描繪。

訓練時說得少,也說了個「如何把木瓜種大的方法」:就是加一口鐵釘。後部嘉農隊殺進甲子園決賽,是異常的精彩 – 吳打到手指流血,連對手吉田正男也忍不住問:「你為什麼還要打下去?」但吳卻因此投的也是壞球,看得叫人很感矛盾:實有人說吳是逞英雄,卻不自量力連累全隊,白白流失贏的機會。但「鐵釘木瓜」言猶在耳,吳拼戰到最後,縱使輸波,卻贏了「天下嘉農」的掌聲。或電影想說的是,往往輸贏不是表面就可斷定,縱使吳投盡壞球,但氣勢卻壓盡吉田,嘉農得的鼓掌蓋過勝方,嘉農奮戰到底的精神,令他們做了真正的贏家。對比《激戰》,深度是高了一個層次,當然或許,不止那「鐵釘木瓜」,吳等的背後若再加重一分的描寫,或能更好襯托其手指流出的鮮血。

好聽講《KANO》是熱血青春,難聽講是媚日漢奸作,真確點講:是對舊時,卻是好時代的追憶 - 一半看回是物質上,另一半看回是精神上。物質我們還可抵賴現在所有不輸以往,但精神呢?還有多少人有像吳的傻勁,不想「大局」、痛楚,而奮戰到底?故此,莫再講「懷勉過去正奴才漢奸」呢D話了,再講只突顯現在的你輸盡了比過去的人。

原文刊在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