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小海豚出世僅20日夭折 海洋公園:不需向外公佈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小海豚出世僅20日夭折 海洋公園:不需向外公佈
Jan 2nd 2014, 03:10, by 劉軒

(獨媒特約報導)一直以來,海洋公園有關園內動物的統計數字及資料隱晦欠透明,今年引起公眾關注的小玳瑁死亡事件,由傳媒揭發園方才公佈死訴,上月6條鎚頭鯊死亡,園方的調查報告亦被批評充滿疑點。本月中海洋公園發佈2012至2013年度業績報告,繼續報喜不報憂,用盡篇幅宣傳公園的成就,有關動物引入、流失、出生及死亡的統計資料只佔一頁(第41頁,〈保育工作〉附錄),資料粗糙不全,多項關係動物福祉的重要資訊都未有交代。更有團體發現一條於2011年出生的小海豚在出生後20日內已離世,但公園從未對外公佈,更未有任何記錄。專家批評園方的動物死亡通報機制滑稽不合理,有違公眾期望。

年幼海豚出生20日夭折 海洋公園從未公佈

關注海洋公園動物情況的團體「豚聚一家」在海洋公園發佈業績報告後,發表公開信要求園方解釋報告中不清晰的資料,於上星期接獲回覆。豚聚一家在信中指出,2011年海豚Gina懷孕,當時園方公佈其預產期是2011年年底或翌年年初,但此後一直未有任何該小海豚出生及死亡紀錄,豚聚一家要求園方交代小海豚現時的情況。園方回覆承認小海豚於2011年12月已出生,但於出生後20日內已死亡。園方解釋,動物有可能因先天原因於初生期間死亡,所以「哺乳類動物、雀鳥、爬行類動物及兩棲類動物,會於出生、孵化、蛻變的90天後,才被列入相關統計數字」。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直斥園方的準則「滑稽」,每種動物的生命週期不同,一概以90天為標準並不合理。他指海豚壽命一般有30至40歲,幼豚大約1歲才「斷奶」,但爬蟲類動物可能90日已成年。他認為海洋公園應交代此準則是否國際標準,抑或只是園方自訂。

洪家耀續指海洋公園不公佈幼豚死訴,不符合公眾期望。園方當日高調公開海豚Gina懷孕的消息,主動引起公眾關心,但幼豚死亡,卻2年以來都沒有向公眾交代死訴及死因,剝奪公眾知情權。洪家耀指即使幼豚出生不足20日,也是一條生命,園方若非有事隱瞞,應公開消息及死因。

IMG_1178

藍鰭吞拿魚死因仍然成謎

2010年,海洋公園引入80條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全部於3年內相繼死亡。最後的10條藍鰭吞拿魚於本年度死亡,業績報告中只稱牠們懷疑死於「心血管疾病及創傷」。豚聚一家追問藍鰭吞拿魚的創傷成因,園方拒絕回答。

洪家耀博士認為園方解釋不可接受,創傷的定義廣闊,可以是撞死、咬死或被襲擊致死。藍鰭吞拿魚習慣在大海生活,游泳速度快,初到海洋公園時便曾有多條撞上魚缸玻璃而死。洪家耀質疑海洋公園是否有能力飼養藍鰭吞拿魚,人工環境可能不適合牠們生活,園方必須清楚交代死因,讓公眾監察。

動物引進機制欠透明

業績報告中又提及海洋公園本年度引入了一條來自北非水族館的樽鼻海豚,及獲中國大連聖亞海洋館捐贈三隻班海豹,但未有交代動物的最初來源是野生捕獲,還是人工繁殖。豚聚一家就此查詢,園方回應只表示一直遵守公園的動物引進政策。

非牟利獸醫診所執行主席麥志豪斥海洋公園彷如一個獨立王國,政策從不向大眾交代,所謂的「動物引進政策」只是園方自己說了算,從未對外公開,他認為海洋公園的所有政策均應該透明化。麥志豪續指園方沒有向公眾解釋所引入動物的特性,以及是否適合在香港生活,彷彿引入任何動物都不需負責,做法不能接受。

新鯊魚館明年啟幕 新引入鯊魚未知能否適應

海洋公園於報告中預告新景點「尋鯊探秘」將於2014年夏季開幕,會引入三條錐齒鯊。豚聚一家指出,2002年至今,已有19條鎚頭鯊及1條護士鯊因未能適應新環境而在短時間內死亡,質疑園方飼養鯊魚的能力,認為應以模擬影像、標本展覽等其他形式取代展覽動物。園方回覆堅持錐齒鯊適合在館內展示,豚聚一家幹事黃豪賢對此表示失望,強調反對引進任何海洋生物作為展覽式教育用途,又指園方未交代新鯊魚館會否引入其他鯊魚,擔心不同品種的鯊魚能否和平共處。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