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香港獨立媒體: 【左翼學會專題】是法律大,還是人民大?——論法律與人民的距離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左翼學會專題】是法律大,還是人民大?——論法律與人民的距離
Mar 3rd 2014, 02:30, by 中大學生報

文︰Kenef、Joseph

對於終審法院裁定「新移民居港七年才可申領綜援」違憲,我們左翼學會自然表示歡迎。看到這裡,相信「本土派」的朋友已發作,痛罵「左膠學會」出賣港人、支持港人交稅養蝗蟲。對此,我們深表遺憾。如果大家自詡說理,那就請看下去。有時我們也實在不明白,幾近放棄思考的謾罵,是否真的如此暢快。

有關支持新移民領取綜援的觀點,網上已有不少。除非我們莫視新移民已是香港的一份子,強以族群作出區分,否則以香港絕對充裕的資源,我們實在找不到理由反對這個判決。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借此判決探討另一個被忽略的問題:終審判決本身的合法性。終院裁決後,社會上有不少關於法治的討論。很多被標籤為「左膠」的朋友大讚法庭體現公義、維護弱勢,甚至把判決說成「法治的勝利」。亦有「本土派」的朋友指裁決縱然合法、卻非合情合理,但為堅守港人自主和司法獨立,反對人大釋法。激進一點的排外份子,甚至認為《基本法》並非神聖不可侵犯,亦不是本著港人利益而制定,應該被廢除。

法律有如神諭?

認真的,我們覺得民眾對法律和法庭的不滿,相當情有可原。相反,很多所謂的「左膠」,其實是典形的自由主義者,對法治有著近乎拜物式的追祟。我們並不支持諸多排外份子的見解,但在是次判決之中,我們可以認真感受到,法律系統與民眾本身的距離。而這一點,正是真正的左翼,亦唯有真正的左翼,才能有系統的解釋。

不少所謂進步的民主派,都若有若無的無視一個重要事實:資本主義中的司法制度,從來都把一般民眾拒諸門外。

先由法律說起。《基本法》是由幾十位中港社會名流和商賈起草的,我們完全無份參與,現在卻成了至高無上的憲法。就算是《美國憲法》,也只是由一班資本家、奴隸主和律師寫的,遠遠不是甚麼「全民製憲」。而普通的法例,差不多在全世界都是由代議士決定,只有極少數情況會「公投」,人們才好像有點權決定法律。

再看法庭是誰在判決?不說不知,原來終審法院法官年薪達300萬元,而且每年享有50個工作天假期。這些有權為法律作出最後詮釋的重要人物,哪怕在最民主的國家,都不是民選出來的。為甚麼如此重要的一個部份,幾近可以沒有民意基礎?這到底是哪門子的民主?

回頭再看,終院裁決就變成了很奇怪的一件事:突然有一天,五位高高在上的大法官告訴我們這是違憲,故事就完了。裁決的結果我們只能「硬食」,法官對法律的解讀才是正確的,就像先知對神諭的解釋是唯一的。不民主的規條,沒有民意授權的法官,這就是我們的理想政治,我們多年以來就是被這樣告知。

法治有多正義?

除了對司法制度的質疑,很多人讚賞法庭今次的裁決為弱勢主持公道,也頗堪玩味。

首先,判決的理據其實不是法官同情新移民慘況,也不是他們認為社會福利是人權,而是政府實在太柒,政策自相矛盾而且理據荒謬。包致金說得夠清楚:今次判決並非「港人和新移民」之爭或「窮人和富人」之爭,而是「按法理的公正立場」。(原判詞154段)

此外,判詞中亦提到「社經權」是人權,以及新移民婦女的家務勞動是貢獻,這些在民間都博得了不少掌聲,我們卻感到很納悶。法庭真的在維護「社經權」嗎?它真的重視家務勞動嗎?

虛偽一:社經權好重要?

包致金在判詞中引述法律書籍:「沒有社經權的人權,對大多數人而言沒有意義。」(原判詞167段)沒有社經權,當一個人連生存也難以為繼,或者要極勞碌才能維生,政治上的人權再多也沒用。

這一點我們自然同意,強調政治與經濟權力一樣重要,是左翼一貫的立場。早在十九世紀,我們已是這樣說。所謂社經權,其實是自由主義者後來才建立的。這要到一個世紀以後,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中才正式確立:

「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一)

談起「人權」,我們往往只會想起言論自由、遊行自由等,卻很少想到免費醫療是人權,或公屋是人權。先不論社經權所推舉的,只是一種經濟安全網,而非共同享有政治經濟權力這一點,如果社經權均被保障,那還是不錯的。

但這是事實嗎?

容我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社經權真的被保障,怎麼社會還是有這麼多貧窮?這麼多人生活極度困苦?世界人權宣言不是說會保障我們的衣食住行嗎?

事實是,社經權從來都是口頭上的事。放眼世界,資本主義式的民主國家,從來沒有打算正式落實這些「權利」。香港雖然連代議民主也沒有,但還是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政府,它的法庭,自然也不打算真正理會所謂的「社經權」。

試想想,香港有整整17萬人住在環境狹窄、衛生惡劣、通風極差、安全欠奉的.房,竟然無人覺得這是嚴重違反社經權中的居住保障嗎?富有如美國,金融海嘯後都有百萬計無家可歸、居無定所的兒童,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2004年港府撒銷租務管制,租金隨時能佔住戶收入三四成、房東能輕易趕走租戶,市民難以安居,卻無人會控告政府侵犯人權,或者覺得司法覆核能有勝訴。因為歸根究底,大家都知道「社經權」有多兒戲。

終審法院都作過違反社經權的判決。2005年,終院裁決領匯上市沒有違反《房屋條例》中「房委會需提供適當的居住環境以及設施」。法官一致認為商場等設施不必由房委會直接提供,由第三者提供也算合法。結果大家都知:要向股東交代的領匯,為最大化利潤瘋狂加租、迫死小店、名店入主,公屋居民根本難以負擔。在法官眼中,怎麼又沒有違反社經權?

社經權之所以流於空泛,絕非偶然。有別於以前的社會,在資本主義中政治和經濟領域是分隔開的。資本主義賦予我們一人一票的平等政治權利(香港可能還差一點),但我們生活基本所需的大部份商品和服務,均是被以利潤為本的自由市場宰制。一旦認真維護起社經權利來,工人便不會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也會影響資本家的利潤,所以「社經權」往往只是說說而已:合用的時候就拿來塗脂抹粉,不合用的時候就對窮人視若無睹。

虛偽二:家務勞動要承認?

對於有批評指新移民來港未有付出就先收福利,法官這樣回應:大部份新移民婦女是家庭主婦,需要照顧孩子、難以工作。她們的貢獻在「幫助緩減社會人口老化,亦幫助孩子們融入社會、避免因為家庭離散而產生的破壞社會後果」。(原判詞106段)

這邊廂,慈祥的法官能體恤母親的辛酸,簡直贊人熱淚。那邊廂,就算強積金是搶打工仔血汗錢去賭,他們退休都總算有點渣拿。而萬千師奶做足一世家務,老來卻一無所有。

師奶低人一等,外傭再低師奶一等。2009年,最低工資立法不包括外傭,政府理據是僱主已包食宿及工時難以計算。但事實上外傭工資再難計算,政府本身都已有一個更低的外傭「最低許可工資」,不加薪只是藉口。2013年外傭居港權官司中,法官一致駁回外傭的上訴,指外傭來港打工不符《基本法》24條「通常居住」的定義,哪怕她們承受極低工資、超長工時和次等待遇。這又是哪門子的承認家務勞動呢?

相對於政府,法律一向予人政治中立的感覺。在很多與政府、商家對抗的情境裡,法律也確實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手段。但是,我們不用對它有過份的期許。對於所謂的「法治」,我們也不用對之有太正面的評價。以上的分析,正是想指出,法律系統的權力並無真正的民意授權。法律的確為我們帶來了一些秩序,今天法庭或許有一個較進步的判決;但在另一天、甚或大多數時間,他們還是打著中立的幌子,無視,甚至維護資本主義對窮人的壓迫。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