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仔》難成為本土電影代表作/文:夏實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仔》難成為本土電影代表作/文:夏實
May 14th 2014, 10:33, by 夏實

《香港仔》難成為本土電影代表作/文:夏實

(本文含劇透,並頗為嚴苛,不喜勿插,但歡迎討論。)

看畢《香港仔》,戲院螢幕出現彭浩翔雄赳赳的三隻大字,心裏大叫:就是這樣?受Trailer和電影宣傳照影響,滿心期待《香港仔》是一套是他也是你和我的香港故事,但看後發現原來是一套劇情空洞,且有幾分嘩眾取竉的電影大雜燴。電影雖以《香港仔》為名,但恐怕難登本土電影代表作的殿堂。

電影起首即著意點出人生就是「吸氣,忍住,唞番氣」,隨後道出各角色的故事:楊千嬅被母嫌棄、曾志偉出軌、梁詠琪星途黯淡及埋藏整容秘密、古天樂懷疑貌醜女兒非己所出,以及吳盂達被逼「上岸」後苟延殘喘等。本是一家人的他們關係有隱瞞有疏離也有惡劣,但最後因同心拯救一條擱淺鯨魚而衝破隔膜,並解開多年心結。平心而論,故事編排及表達手法可見彭導演的努力和心思,此片的拍攝技術和角度亦有別於一般港產片,這是令人驚喜的地方。

到喉唔到肺 含蓄反見作狀

可惜,技術愈出色,就愈反襯出劇本的言之無物,就像大學presentation時那些美輪美奐但無point的powerpoint。先談故事題材,對於彭導演筆下的偷情、色相和家庭關係,筆者不禁一問,是否有點跨張、扭曲?這些就是千揀萬揀,揀出來放進那寶貴的97分鐘裏的香港故事?會否有更值得探討、更有代表性的本土故事?怎麼好像少了點點香港味——那既繁華又滄桑、既堅毅又迷失、既疏離又團結、且失去且抗爭,幾許風雨下載浮載沉的香港精神?抑或《香港仔》談的根本不是香港故事,只是一個食住本土條水的命題?或許是筆者的期望太高,希望看到一齣從更高更闊的視點去講香港故事的電影,為迷失的香港人總結一下,我們正身處一個怎麼樣的世代。

然而,筆者深信,即使故事題材不能引起觀眾共鳴,懂得說故事的人,總能用劇本情節、角色魅力和配樂等其他元素吸引觀眾,但《香港仔》fails to do so。《香港仔》著意採用文藝腔,全片多用象徵借喻、隻字片語平平淡淡輕輕帶過。在這樣的設定下,劇本深度和非常有限的對白就成了電影的靈魂,直接決定電影的高低成敗(當然還有演技和配樂)。《香港仔》的致命傷是,玩文藝腔但劇本對白的內容意境欠深度,感情欠真摯細膩,象徵比喻亦見膚淺,含蓄反見作狀。不是題材太差,而是探討得不夠深入、動人、頂癮,處處到喉唔到肺,令故事失真實、角色平面,演員無化學作用,純是(說出導演想法的)對白機器,是以觀眾難以對角色產生同理心,無法代入其中隨劇情起跌。

更要命的是,電影刻意營造平淡氣氛的同時,又不時突玩重口味,加插露骨突兀且無實際需要的情節和鏡頭,如曾志偉偷情的露骨性愛鏡頭、梁詠琪飛釘露股及受「咩都試下」思維影響而初嘗口交情節,以及楊千嬅收藏亂倫啜乳頭的童年秘密等。時文藝,時偏鋒,時低俗,令電影調子突兀不連貫之餘,更予人嘩眾取竉之感,矯揉造作得令人雞皮直起。

電影的高潮位更叫人失望。彭導演悉心鋪排主角家庭關係疏離惡劣,角色們一人一個心結,於是觀眾就期待著,最後會用什麼契機或speech化解困局,如果夠感人和說服力的話就會很神。可是,片末描述眾人因齊心拯救鯨魚而衝破隔膜的情節,以及解開心結的頓悟時刻,在情在理也難以觸動人心。筆者看著電影最終happy ending、主角一家樂也融融食麥記時也無甚感覺,更遑論有何反思或靈性震撼。故事高潮如此這般帶過,無疑直接摧毀了這部電影。

主題鬆散 沒有焦點

對於有影評指《香港仔》主題鬆散,筆者實在難掩熱烈同意之情。《香港仔》起首即點出「吸氣,忍住,唞番氣」這個主題,筆者本萬分期待,是否要說打不死的香港仔如何掙扎求存了!?彭導演會如何演繹!?但數分鐘後,電影轉而發展成一個解開心結的自我救贖歷程,以及一個都市家庭衝破隔膜的溫馨故事。咁「吸氣,忍住,唞番氣」呢?最終下落不明……噢不,片末好像有突然重提……這年頭的電影,得拋一兩句Quotes,為電影升格,看「你可以去到幾盡」、「香港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便明了。琅琅上口,但電影若不夠深度,又豈能擲地有聲。

其實「吸氣,忍住,唞番氣」、解開心結和家庭關係等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如果拍得好的話是)足以獨立成戲。惜彭導演太貪心,將所有食材炒埋一碟,卻欠慢火餚燉。各食材不能水乳交融、互相呼應,令作品猶如一道速食燴飯。可恨這個廚師,可是擁有最好的食材和爐具,以及在業界難得的知名度和叫座力。

不是說一套電影不可多線發展,但支線得環環相扣、呼應主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否則只會失去焦點,令人看之無味。電影《一個葬禮四個失禮》就是示範如何同時處理多重支線的好例子:本已各散東西的三姊妹,因父親失蹤而聚頭。三女此時各自面對著看似不相干的鬱結和人生危機,但隨著劇情發展,觀眾漸漸發現眾人的問題皆源自那刻薄而神經質的母親而生,始造成跨代不幸和父親之死。支線與主題環環緊扣而且有深度,至令此電影將父母情、姊妹情、中女情懷、反叛青年、偷情和亂倫等眾多議題共冶一爐也不至跨張失焦,反之愈看愈有味道,恰恰反映導演功架。

Last but not least,《香港仔》亦不難看到其他電影的影子。吳孟達吞雲吐霧幽幽地說自己「上岸個刻已經死咗」,不就像張國榮在《阿飛正傳》中所說的金句嗎?楊千嬅在夢中看到比例特大的盧宛恩,不就像《無痛失戀》裏Joel的夢境嗎?古天樂在車上掙扎要否看親子鑑定報告時,不就像《誰調換了我的爸爸》的情節嗎?《聖殤》韓國名導演金基德說曾過,看的電影愈多,拍出好電影的機會就愈少,意即愈看得多電影,就愈容易被框住,亦愈容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出現抄襲情況,可能彭導演也逃不過此宿命,不小心令《香港仔》變成一套大雜燴。

綜觀坊間對《香港仔》的評論,讚多彈少。電影終究是各取所需的一回事,大家經歷不同,共鳴之處自然迥異,是以有人力撐有人力反。開宗明義的一套「香港仔」,賣本土情意結已贏了。我也愛本土,亦因此才倍感失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