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新××人”概念未必適用香港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新××人"概念未必適用香港
Nov 13th 2013, 02:53, by 陳永杰

"新香港人"的概念不久前由某內地媒體在論及香港的內地新移民時首次提出。然而,香港文化界似乎並不認同這種表述。上周香港中文大學為內地學生組織了一個職業發展的經驗分享會,但因為題目中用"新香港人"來指代內地生,遭到了很多校友的質疑。

如果把相關新聞僅僅談到這裡就停下來,不對其背後的制度與文化差異作必要的解釋,可能有部分讀者會批評香港不夠包容。但事實上,香港人不同意使用"新香港人"一詞,原因是新移民的權益有法律保障,社會制度並沒有歧視他們。

對於內地讀者而言,"新香港人"指的是什麼不難理解,但此群體在香港是否存在又是另一回事。內地城市的常住居民中有本地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之分。外來人口往往經濟收入較低、居住環境較差,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戶口而不擁有某些社會權利(例如子女教育權),難以融入本地社會。地方政府希望促進外來人口融入本地社會,但又不能改變當前的戶籍制度,於是就在文宣工作中尋找突破,"新××人"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現。因此,某內地媒體在評論中使用"新香港人"一詞,顯然是以內地的制度思維來分析香港移民問題。

香港沒有戶口制度,有身份證就等於有香港"戶口"。香港身份證有兩種,連續居住未滿七年的是"香港居民",七年以上就是"香港永久居民"。與前者相比,兩者社會權利差別不大(例如醫療和教育),後者主要多了政治權利——— 可以選舉與被選舉。從這個角度上看"新香港人"的概念之所以不適用於香港,是因為所有能合法地在香港工作或學習的內地移民,都擁有香港身份證,享受與一般香港居民無異的服務和福利。香港的社會制度,尤其是醫療與教育,對新移民一視同仁。硬要把"新香港人"的概念塞到沒有戶口問題的香港,反映該媒體對香港政策法規不熟悉,但又要在制度層面上以己度人。

部分內地媒體對內地新移民的報道與評論,未見得反映真實一面,倒反而可能加劇新移民群體對香港主流社會的自我隔離。近年來,香港的內地留學生之間盛行"港漂"一詞。"港漂"源自"北漂",後者指的是到北京尋找發展機會但又沒有北京戶口的群體。然而,自稱"港漂"的群體其實全部擁有香港身份證。相比起"北漂"以"漂"來表達盡管自己積極融入北京本地社會卻難以扎根的艱難處境,不少"港漂"則是借用"漂"一詞來為自己的消極融入態度尋找理由——— 在沒有制度歧視的背景下,部分"港漂"仍然無法融入本地社會的核心原因是拒絕邁出文化或心理認同這一步。典型表現包括不關心香港的公共議題、不屑了解本地文化、拒絕學粵語。

移民融入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經濟收入,其次是社會權利,最後是文化認同。只有三個層次全部完成才能出現同質化。"新香港人"的概念不適用香港,原因是香港制度性地保障了新移民在經濟收入和社會權利方面的平等。香港文化界之所以質疑"新香港人"及"港漂"等概念,原因正在於它們不利於社會融合,阻礙而不是鼓勵新移民在文化上認同本地社會。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國際交流部主任

文章出處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