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越域與兩條邊線(一)

 
Buy Bulbs, Seeds, and Plants

Our mission is to bring you top quality flower bulbs, perennial plants and othe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exclusively over the internet, at the most economical prices.
From our sponsors
越域與兩條邊線(一)
Nov 20th 2013, 16:54, by 方太初

圖:西方及西方文化並沒有缺席於《越域》展覽。

《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最初在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然後作國際巡迴展覽,香港是繼紐約以後的第一站。走進展館細看,忽然發覺,說是南亞及東南亞南代藝術展,但美國,或西方,卻無處不在。比如Norberto Roldan的《F-16》(2012),指控美國對菲律賓與阿富汗的戰役;比如Tuan Andrew Nguyen在美國棒球上以傳統宗教木雕雕刻釋廣德法師的肖像;又比如Vandy Ratana 的錄像《炸彈池塘》(2009)指向越戰時美國轟炸柬埔寨時炸出的坑洞……都指向西方對南亞及東南亞之影響。

美國政策或軍事決定一直參與南亞及東南亞的身份問題,不禁想,由美國美術館舉辦這樣一個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隱藏其後的是否一個國家的懺悔?轉瞬又有這樣的聯想:此展如同把美國或西方放在界線的一邊,南亞及東南亞放在另一邊,那麼,越域,越的是誰的域?

關於越界,我們總是想到越過一條界,彷彿世界只有兩邊,但有沒有其他界線?前數年,英倫史學家費格遜(Niall Ferguson)提出簡易的世界分類法:只有西方(West),以及西方以外的其餘(Rest),這也是霍爾(Stuart Hall)的「西方與其餘」(The West and the Rest)之說,費格遜再次熱炒了這論調,並以此分析西方之崛起。有趣的是,很多非西方知識分子對此嗤之以鼻,他們並沒有把自己歸進任何一方,而是同意,世上存有更多可能,而非單單的只有西方人(westerners)與剩餘者(resterners)。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文本的愉悅》裡提到有些現代作品有其兩重性,因為它們總有兩條邊界,明日細談這是怎樣的兩條邊界。

轉載自新報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