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星期四

香港獨立媒體: 論《戰狼300》 —— 是自由人,還是意識形態作祟?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論《戰狼300》 —— 是自由人,還是意識形態作祟?
Mar 5th 2014, 15:10, by 胡世君

前言
作為社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以及香港人普遍喜愛的消閒活動,「電影」早已是一個不得不談的課題。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開山鼻祖史都華.赫爾(Stuart Hall),更力主電影擁有豐富社會及文化意義,分析電影並把其含意予以理論化(Theorizing),也屬改革社會的一種實踐。看電影不僅為了娛樂,它更是一個值得研究之範疇。因此,本文亦將以電影作為探討主題,運用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的方法對《戰狼300》一片(英文原名﹕300)加以分析和反思,以找尋其反映著的文化意義。而自由主義(Liberalism)、(新)馬克思主義(Leo-/Marxism),及女性主義(Feminism)等理論都會被用作介入視點;宗教、社教化(Socialization)、男/女性別特質等討論亦將涉獵在內。唯基於時間、篇幅、知識限制、資源等因素,本文只會對該片進行十分精簡的討論,還請見諒。

《戰狼300》時代背景為公元前480年,以波斯帝國跟斯巴達的「溫泉關戰役」作為故此大網,述說著雷奧尼達王如何以300精銳之師,力抗波斯百萬之眾。故事先被法蘭米勒(Frank Miller)繪為漫畫,再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並由柴克•史奈德(Zack Snyder)執導。電影上映後,華人傳媒雖盛讚此片的特技(維基百科,2007),唯本地評論過於集中在特技和美學等範圍,對其文化意義卻著墨不多。本文正可協助填補此方面之不足,令討論更見立體全面。

瑟西斯王彰顯神權
電影描述的不僅是國與國、洲和洲、種族跟種族間的戰爭,更彷彿代表了人類自主自立,以自由意志抵抗曾經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神權」(Thearchy)的精神。或我該這麼說,電影彷彿把「啟蒙年代」(Age of Enlightenment)推前了2000年,「自由人」(Freeman)努力脫離神權珈鎖,從奴隸位置解放出來。雖然電影並沒有真正論及「神」這概念,當中更看不見「神」的存在,但來自波斯帝國的瑟西斯王(Rodrigo Santoro飾)所思、所言,所行,卻演活了較萬王之王更見權重的尊貴「神王」,儘管那是他自封的。有趣的是,電影所描述的瑟西斯王,竟跟《聖經》論述中的「神」(或上帝)不無相似之處。筆者無意(亦無力)探討上帝的本質與屬性,我但求斷章取義地借用《聖經》隻言片語,以助理解瑟西斯王自以為神的特徵跟不同面向,並為往後關於「自由人」和「自由主義」的討論作出舖排。

不管瑟西斯王本人還是其部下,他們都把他稱為「神王」、「天神」等。由此觀之,這經已遠超所謂「君權神授」的觀念,亦即君主行使王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君權神授,只不過代表君主權力由神賦予,在他之上還有一個超然的神,就如傳統中國王朝中的「天子」(上天的兒子)。君主仍然是人,他擁有的權力並非固有,反來自那個至高無上的「神」(或「天」),他不過是行使神權的「代理人」。即使民眾起義推翻暴政,他們亦必須找尋其他合理/合法根據,就如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他們便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漢朝之所以需要被推翻,只因新的「黃天」取代舊的「蒼天」,他們只是「順天而行」,這反映宗教意義影響著人民的順從性。(羅素,1989﹕49)

當波斯使者初到斯巴達時,他經已充滿著征服者的姿態。他向民眾展示戰下亡魂的頭顱,彰顯波斯帝國無堅不催。及後與雷奧尼達王(Gerard Butler飾)見面時,他第一句便直接索求「泥土和水」,象徵斯巴達願意臣服在波斯之下。他的狂妄源於波斯的強大,而強大的波斯也讓瑟西斯王自視為神。唯有無限的神力才能決定眾人生死。聽話的、願意跪拜的可盡享榮華富貴,你的國家將更興盛,你甚至可獲一神之下的巨大權力;叛逆的、不屈服的卻註定走上絕路,百萬雄師勢必夷平你的家國。女人、老人、兒童將淪為奴隸,而男人則必死無疑﹗翻看《聖經》,我們可看到類似說法﹕

「……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20;5-6)

「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你們要追趕仇敵,他們必倒在你們刀下……你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的誡命……我要向你們變臉,你們就要敗在仇敵面前……」(利未記26﹕3-17)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

類似經文在《聖經》中比比皆是,大有「順我者昌」的意味。我們也可視之為一種「剛柔並濟」的手段,就如瑟西斯王主動約見雷奧尼達王講和,向他開出極為優厚的條件﹕財富、權力、地位、敵人的跪拜……他更紓尊降貴,由高台走向地面跟雷奧尼達王站於一起,並雙手搭在他肩上以示親和。其後「畸形人」厄菲阿爾特(Andrew Tiernan飾)向瑟西斯王告密,瑟西斯王在滿足他一切欲求之同時,仍不忘三度唸唸有詞﹕「我是仁慈的」。片末,瑟西斯王雖已勝券在握,但他仍給予雷奧尼達王最後一次機會,交易條件吸引依然。他的「仁慈」就如「神愛世人」般老生常談,但這份愛可放可收,只有聽命的奴隸才配擁有「神權」的關愛。

自由人之反撲
雷奧尼達王與300勇士奮戰而亡,這壯烈結局是自取的,皆因他們深知「投降」的好處,除了活命更可贏得榮華富貴。選擇以命相搏,並不因為他們是波斯人口中的「瘋子」,卻是「自由人」,為著尊嚴、榮耀,以自由意志選擇拼死一戰,無畏無懼。但吊詭地,這份所謂「自由」存在與否,又或所佔比重執多執少實在值得質疑,只因「國家機械」(State Apparatus)所發揮的作用尚未被計算於內。眾所周知,「社教化」威力之大無從估計,尤其在斯巴達的極端教育下,「成人禮」隨時變作男兒生命中最後一課。對此,筆者將於下一部份繼續探討。

當波斯大軍壓境之際,身為國王的雷奧尼達王縱已籌算好作戰方略,但他仍需向「神諭宣示所」請示/行賄。當祭司準備求問先知時,他卻直說﹕「我寧可你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因此被斥責褻瀆神明。也許他早已對鬼神之說不以為然,故對「不可開戰」的神諭暗渡陳倉。但在作決定前,其妻歌果皇后(Lena Headey飾)便曾問他「一個自由的人該怎麼做?」。一言驚醒夢中人﹗「自由人」這身份,從此影響著雷奧尼達王與眾人往後抉擇和命運。

決戰前席,雷奧尼達王向眾將講話鼓舞士氣,他提到「自由的時代」(Age of Freedom)即將來臨,亦即他們不再為奴,擁有個人自由的光輝年華。即使死亡也不足懼,因斯巴達人是天生的勇者,早已預備以身殉國,為自由、尊嚴、榮耀殺身成仁。反觀在瑟西斯王淫威下苟且偷生的某某,他們沒有尊嚴,一切榮華富貴也只能靠「奴隸」身份去盛載。在瑟西斯王眼中,奴隸或許連做「人」的資格也欠奉。他(它)們只是被踏在腳下的梯級,並用以彰顯神之大能的工具。人命並不可貴,奴隸死何足惜。雷奧尼達王本非一心求死,他也樂意跟敵人好好一談。然而一席話過後,他心裏不得不立定盤算 —— 寧可戰死沙場,也不容失掉與生俱來的尊嚴和自由,這跟「自由主義」理念一脈相乘。

由約翰.洛克(John Locke)作為代表人物的「自由主義」興起於19世紀初的歐洲,它主張人人平等,尊嚴生而有之。既然你我平等,沒人有權把別人當作私產,「奴隸制」難覓理性基礎。由於每一個人均是理性的獨立個體,成年人只要智力正常,他/她便能替自己作出最合乎個人利益之決定,旁人毋用說三道四。而在沒有傷害別人,並合乎法律的大前題下,我們都有權實踐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既然人人有權去做所想所愛的,生命和財產必先要得到保障免遭侵害,對此,政府責無旁貸。唯有透過不斷完善的法律,以及有效施政,人民方可實踐個人自由。另一邊廂,自由主義認為執政者統治權的合法性在於民意順逆,受民眾唾棄的政權理應倒台。君權神授並不中用,政府既為服務人民而生,也需向普羅大眾交代,「人民」方是國家最後依歸。這跟儒家先哲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治國之道不無暗合之處。

瑟西斯王不單自以為神,他更將人命玩弄於股掌、視奴隸如糞土,這些行徑都與自由主義理念大相逕庭。雷奧尼達王拒絕跪拜,只因投降雖能保住性命,卻從此淪為奴隸身不由己。從瑟西斯王樂於犧牲下屬去突顯個人榮耀,以及他不斷徵調奴隸南征北討等事情中,雷奧尼達王難以想像他會愛惜斯巴達人民。然而羅素指出「戰爭對於增加國王的權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989﹕48)瑟西斯王亦曾明言欣賞他的作戰謀略,若他願意投誠,他肯定備受器重一躍龍門,草民生死他又何用介懷?偏偏他卻是滿載自由主義理想的執政者,憂國憂民,時刻以保護人民安危為己任。回想最初,當波斯使者首次向他勸降時,鏡頭便曾以雷奧尼達王的視點察看街上的人﹕女人和小孩 —— 他/她們都是弱小的、需要受到男人保護的。這說法雖然滿溢「父權主義」(Patriarchy)的味道,但正正是斯巴達教育下的信條。女人的生殖能力跟孩童這些未來主人翁,代表了國家的延續性和未來興衰,在上者有責任好好保護與培育。

雖說是為了自由、尊嚴,以及國家未來背水一戰,但雷奧尼達王不顧性命地反抗,在瑟西斯王眼中就像瘋子般不可理喻。因此他不得不叫雷奧尼達王「理性」一點,只因無人可從他的神力中逃脫。如果若瑟西斯王是「神」,斯巴達人是「自由人」,他們拒絕臣服的決定便反映了那份「啟蒙精神」,亦即人類以「理性」重新思索世界,不再盲從於「神權」的高貴情操。自由主義從啟蒙年代起發展出來,並直接影響現代社會。《戰狼300》這個公元前的故事,在自由主義思潮的添加下,多了一份現代感與親切感,讓觀眾更易投入。事實上,(荷李活式敍事)電影是主流意識形態(Ideology)之再現(Representation) (Mulvey, 1975),它往往難脫大眾的想法(乃至偏見),否則便會被定性為光怪陸離,影響票房收入。除了自由主義,我們仍可進一步探討「國家機器」如何發揮作用,建構了另一種主流意識形態,那便是電影中的「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

國家機器、電影、性別與教育的交纏
新馬克思主義者(Neo-marxist)雅圖塞(Louis Althusser)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Capitalist Society)中,政府佩有兩把利刃駕馭人民,令他/她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聽命於執政者,它們分別是「強制性國家機器」(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es)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前者
比較直接和強硬,包括法律、監獄、警察、軍隊等。政府利用軍警和司法制度等不同手段對付反社會人士、革命者,以及任何對政權產生潛在危險的人。政府可對拒絕服從的「暴民」加以懲治,以期穩定社會和鞏固階級統治。有別於傳統馬克思主義(Traditional Marxism),除強制性國家機器外,雅圖塞同時指出「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也是政府賴以規管人民的重要手腕﹕教育、宗教、藝術、政治、傳媒等均屬其中,亦即上述所謂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毋容置疑,「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最重要環節之一,它宿命地跟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結下不解之緣。雅圖塞認為電影不僅不可能反映現實社會真象,它更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運作」(Ideological Operation)。換句話說,它不過是政府用作傳遞有利於既得利益者的意識形態,以達至有效管治的棋子。馬克思主義者批評資本家和政權是合謀的,因此政府所立之法,所頒的施政均旨在協助資本家剝削勞工階層,並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模式(Mode of Production)。女性主義者亦不約而同地看穿政府的假面具,她們直指政府政策往往無助於性別平等,卻為服務父權主義而生,讓女人繼續受盡欺壓。總的來說,電影再現主流的、有利於既得利益者的、服務當權者的、剝削性的意識形態。回首《戰狼300》,我們不難發現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痕跡,那便是男外女內、男強女弱的性別定型。此外,「教育」這社教化過程如何灌輸了男/女的性別觀念,也將於下文淺談一二。唯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電影大致上仍然維護傳統男/女觀念,但在定型之餘卻未算僵化。從歌果皇后主動救夫,並涉足議會這被認為屬於男人的公領域(Public Sphere)一事中,女人不是一頭望夫石,她們也可主動出擊拓展個人空間。

除特技之外,若說電影另一個賣點是男演員的一身肌肉,相信大家不會異議。健碩的外型,向來為不少男人所夢寐。而除了《戰狼300》,我們也經常在英雄片、動作片等剛陽味極濃的電影類型中,找到身材健碩的男演員,就如李小龍、史太龍(Sylvester Stallone)等。即使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也刻意展現一身肌肉,以配合其少林武僧之角色。在此,我們不單看到強壯的身影,傳統「陽剛特質」(Masculinities)亦同時再現。在社教化之下,男人總被賦強壯、勇敢、主動、具侵略性、愛保護別人等特質。因此保家衛國的只有男人,而他們彷彿都孔武有力、勇不可當。另一邊廂,女人卻帶著柔弱、被動、需要受保護、愛照顧別人等「陰柔特質」(Femininities)。我們只消看看家長給予子女甚麼玩具,便更具體地發現這種帶有性別定型的社教化過程。男孩子總在舞刀弄槍,女孩子則耍玩家家酒和芭比公仔。如果男孩子拿著芭比公仔玩得津津有味,旁人便會笑她娘娘腔,父母更可能擔心他長大後「不像」男子漢。

回到電影裏,我們不時看到女人抱著或照顧兒童的鏡頭,這代表了女人的「母職」(Motherhood),她們不單要生養眾多,更負起照顧者之「天職」。男人出戰時,她們只能留於家中默默守候,儘管皇后也不能亂上戰場。另外,雷奧尼達王曾笑言只需派遺「女人」出戰,便可把弱不禁風的波斯士兵殺個片甲不留。這顯然是調過頭來為女人扣上「弱小」的帽子,對應著父權的(Patriarchal)觀念 —— 女人比男人無能,因此應安守在家,社稷大事交由男兒去處理才最恰當。基於此種男外女內的教條,其時的女人不得踏進議會,即使加入男人間的討論也屬無禮。不難預計,這將受到女性主義者的嚴厲評擊,當中又以吸收了自由主義思想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Liberal Feminists)的主張最能對應歌果皇后的行動。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深信女人跟男人同相擁有天賦自由與權利,而女人也是理性的,可替自己作決並參與各項公共事務。只要法律保障男女之間公平競爭,她們同樣能夠發揮所長。當丈夫危在旦夕之際,歌果皇后四處籌謀,欲往議會遊說議員支持出兵抗擊波斯。發言時,她直接表名自己不以皇后身份(她的階級位置)說話,反是一名妻子、母親、斯巴達女人……顯然易見,她用「普通女人」身份步進公領域,在男人主導的地方爭取發言權,就如普羅女人由家庭私領域(Private Sphere)闖進學校、公司、政壇、軍警隊伍中跟男人一決雌雄,顯示「女人能撐半邊天」。唯有這樣,性別才可望平等,那正是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主張。

男女之別,故然有其先天成份。若暫時撇開這方面不談,我們又如何看待「社教化」對建構性別特質的影響,以至意識形態洗禮?前文曾論及「教育」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一環,也是社教化的重要歷程,模塑著人民的思想,讓我們樂於充當合乎既得利益者期望的「良好公民」。而《戰狼300》開首一段便差不多鉅世無遺地,把斯巴達男孩接受教育的過程公諸於世﹕不夠強壯的嬰兒會被棄掉,有幸活著的自少開始接受艱苦鍛練,除了戰鬥,還是戰鬥。他們被灌以「不退縮、不投降」的精神,拼死保護國家,亦即保護政權免受外敵打夸。力有不繼的將葬身野外,能夠長大的全是教育下的「精英」。女孩子不需接受這種教育,只因她們從來無需/權參與國家大事。國家管理權只屬男人專利,亦即父權主義下的掌權者。說話至此,我想起前文關於「自由人」的說法 —— 雷奧尼達王憑「理性」選擇以卵擊石。如果「教育」服務既得利益者,而社教化又能潛移默化地使人「確信」某些觀念跟守則,那麼「自由人」真的可以自由地選擇前路嗎?他們自少無權學習「害怕」,也不得選擇「退縮」與「投降」。在未有充份了解世界的多樣性和可能性之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不曾選擇。就像我只認識橙和蘋果,即使怎樣自由,我也不可能懂得選擇香蕉。

總結
假若在電影《戰狼300》中,波斯帝國瑟西斯王代表著擁有無上權力,主宰眾人生死的「神」,那麼雷奧尼達王跟300勇士,便是憑著自由意志,力抗天意的「自由人」。儘管他們被視為瘋子以卵擊石,他們仍然深信自己靠理性抉擇,光榮步向自由主義新時代。吊詭得很,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效用並未被計算在內,當權者/既得利益者透過「教育」及其他手段,把人民模塑成合乎自身口胃的「良好公民」。男的要奮勇報國,寧死不屈;女的不許參政,只管守候家中。如此這般,註定被馬克思主義者和女性主義者予以嚴厲批評。我們難以知曉「自由人」是真的自由,還只是意識形態作崇叫他們殺身成仁。但無論如何,國家機器、電影、教育、性別等往往糾纏一起,互為影響。透過探討《戰狼300》這文本的文化意義,我們對上述種種作出過精簡的討論,更詳盡之結果,還待其他有識之士再行發掘,讓討論更見豐盛精彩。

參考資料
林榮基 (2003)。〈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再現與文化認同〉。在《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3年9月號,總第18期。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7067.htm

「維基百科」對「自由主義」及「約翰.洛克」之解釋。
http://zh-yue.wikipedia.org/

「維基百科」對「戰狼300」之解釋。
http://zh-yue.wikipedia.org/

《聖經 —— 和合本》(祈禱應許版)袖珍本 (2002)。香港﹕國際聖經協會。

劍心 (2007)。〈戰狼300 ~ 男兒氣概天下無敵〉在「劍心.日劇回憶」。
http://kenshin_jd.mysinablog.com/

羅素 (1989)。《權力論》。靳建國譯。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Bottomore, Tom(Ed.) (1973; 1979). Karl Marx: Selected Writings in Sociology and Social Philosophy. Great Britain: Basil Blackwell, Oxford.

Conway, David (1995). Classical Liberalism: The Unvanquished Ideal.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Easthope, Antony (1993; 1999). Contemporary Film Theory.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Hatty, Suzanne E. (2000). Masculinities, Violence, and Culture. Thousand Oaks; London;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Inc.

Mulvey, Laura (1975; 1989).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In Visual and other pleasures. Basingstoke: Macmillan.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