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星期五

香港獨立媒體: 散步與曬太陽之必要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散步與曬太陽之必要
Aug 1st 2014, 04:49, by 論盡媒體

文:黑黑

剛剛這個七月,小城傳來似乎令人欣羨的消息──由於受到內地遊客和賭客的支持,澳門已超越瑞士成為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第四名。網路上的這些消息一時聯繫不上腦中任何與我們生活相連的畫面,無法感受到關聯性,它與我們的生活何干?我們的生活有因此而不同了嗎?

讀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和女兒正在早餐桌上傳遞着面包與芝士,巴黎的初夏非常涼,有點像小城的冬天,在室內也要穿件外套。相隔十多年,自抵埗的一刻,腦中開始轉換頻道,熟悉的語言和感覺慢慢暖上身體,既緊張又有點焦慮,期待城市一切安好如昔,對於久別的人來說,最經受不住的是改變,任何城市的轉變,都有可能把旅人的記憶摧毀。

「在這裡,每位住客都瀕臨破產,而書店樓下又沒有適當的煮飯場所,因此每個人都成了檢剩菜專家。他們發誓會把拾荒技巧傳授給我,而且就從這一晚開始。

我們出了書店向左轉,過了聖夏克街後走上玉榭街。這條狹窄的街道曾經是巴黎最骯髒的地區之一,拿破崙年輕時初來此地,就是住在這裡。如今這裡成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林立的希臘餐廳爭相用豐盛的海鮮串燒和烤肉香氣來吸引遊客上門⋯⋯接著來到聖米歇爾廣場、穿越張牙舞爪的石獅,再經過聖安德烈藝術小街上的花店和時髦酒吧,接著走上聖傑曼大道,最後來到馬比隆街上一棟陰森灰暗的建築前面。兩名警衛無精打采地站在門口,可是克特要我表情自然地走進去。我們爬上兩層樓,來到一間偌大的餐廳,裡面排放著一排又一排的長凳,餐臺前大排長龍。

這裡是學生餐廳,巴黎有十幾個這樣的地方。在政府的補貼下,全餐只要十五法郎,相當於兩塊錢美元。」

由Jeremy Mercer (傑若米.莫爾瑟)所著的〈時光如此輕柔〉一書,寫的其實是巴黎傳奇的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但我郤特別被這些似乎不是重點的細節所吸引。書中描寫的是剛過千禧年的巴黎,在轉換成歐元前夕,巴黎仍然是窮人的天堂。書中所提到的學生餐廳,即使不是學生也可以悄悄溜進去,傑若米的書中,還寫了很多他們那時候的生活方法,可視為一本教人如何不花錢在巴黎生活指南,十分有趣,也有許多我熟悉的事物在裡面。

「要轉歐元的時候,感覺像是把原來的價格直接換成歐元的貨幣符號,大家快瘋了。」已經在巴黎定居下來的一位台灣朋友這樣說,她現在也是一位媽媽了。我們幾個在盧森堡公園裡散步,這個拉丁區裡的美麗公園,是最多學生留連、充滿回憶的地方,公園裡的一切仍與從前一樣。

「對!水果跟菜都變得很貴。」

「我有一個朋友,說已有一個月沒有吃過水果了,因為太貴。」
「好懷念以前Villier的市場,還有烤雞。」

「烤雞現在太貴啦~」

「還是可以找到很便宜的地方買菜,其實在bellville 那邊的街市裡,蘋果一塊錢就有一公斤,還有蔬菜⋯⋯」

「你很厲害,總是找到便宜的東西,可以出版一本〈Paris Pas Cher 〉(巴黎不貴)」

「不,是出一本〈Partout Pas Cher 〉(到處都不貴)。」

「對了,現在的學生餐廳還有嗎?吃一頓是多少錢?」

重逢的話題竟然是買菜、做飯,家人與朋友,一邊穿越公園的水池、樹林和會舉行露天音樂會的亭子,再穿過馬路走到萬神殿前面的小街巷,那裡有很多古老的小餐廳。雖然法郎時代已經消失,所有東西都劃上了不再一樣的價值(這是最大的改變),但無論如何,人們總有生存的方法,朋友們都大談自己的悠哉生活。
與好友聊天,便覺得從前匱乏的年代,現在想來郤每樣都十分超值 : 超值的學生飯堂、便宜的樓頂房,很多演出的票價並沒有這樣貴甚至還是免費的,到處都有公園,像是怎樣也走不完,很多場地都不收費,只要你有學生證,美術館博物館都是免費(這項優惠現在還有),還有便宜又好吃的芝士、面包、甜點、美酒,電影院只要買一張票,就可以在裡面待上一天,跟著電影一直loop下去,只要有這些東西,大家便可以活下去。

體現經濟不景氣的最大分別是,一些以前免費的地方,現在竟然都要收費了,甚至一些教堂、公園,如凡爾賽宮前的公園,竟然也要收費,讓人相當氣結,想享用免費公園的人如我們,要走到二條街外從另外一邊進入才可以。政府把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利用殆盡,想方設法弄成收費。

經濟雖是差了,但人們注重環境、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似乎仍沒有多大變化,那是由久遠的文化培養而成的習慣,經濟的好壞並不能影響人們享受陽光。巴黎每區都有公園,每一個都可以譲人散步很久,自孩童至老人,各個階層都需要公園。下午六點半,走到一個生活小區之中,區内的店舖、畫廊等都在準備關門,這是回家晚飯前的時光,小區中央是個小巧別緻的公園,歐洲夏天的陽光照耀到晚上十點,隨處可見下了班的人們,帶著小孩、寵物走到公園玩耍,草地上躺著坐著的,多是年青人、一家大小。記得去年夏天,何老篤曾寫過一篇《讓我太陽下山前有空去公園,才是施政重點》,裡面所提及的理想/應有生活模式,在這裡找到活生生的實例了。

放工後會去公園曬太陽的生活模式與文化習慣有關,而為市民開拓有品質的生活空間則是管治者的承擔與智慧。除了下水道以外,公共空間的品質也是一個城市的良心。缺乏自然環境和公共空間、連一個像樣的公園都沒有,還要不斷想方設法剝削公園空間的城市管治者們,不知何時才會醒覺。

生活品質更體現在交通上。決心要推行單車城市後,巴黎本來就繁忙的路面,仍是在全市都擠出了單車路,有時與公車專道同行,有時,在行人道上穿插,還有一段,就在塞納河邊。全市有1800個點,借車還車都好容易,讓出行變得更便宜、方便,尤其是短途的移動,巴黎市民幾近免費,遊客也很便宜,大概1歐元一天,便可享用整個系統,只要在半小時內能借還或接駁的,也同樣免費。只要有體力,在巴黎怎樣移動都不花錢。想到小小的澳門郤竟有諸多出行困難,與此真有天淵之別。

在巴黎看到澳門GDP的新聞,實在感覺無奈與荒謬。能夠散步與曬太陽,是簡單而必要的生活基本,對照現在絕大部份日夜顛倒的澳門人的生活,GDP的新聞實在是一個大反諷。我們距離真正應有的生活品質,感覺真的有點遙不可及,而如果這就是要付出的代價,你甘心嗎?

原文刊於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