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香港獨立媒體: 【文化論政】楊恩娜:塗鴉藝術的珍貴處

 
Crabtree & Evelyn.

Pamper yourself and save money with value size items on sale.
From our sponsors
【文化論政】楊恩娜:塗鴉藝術的珍貴處
Apr 9th 2014, 06:26, by 香港文化監察

圖:蘋果日報

要數上月文化新聞熱話,不可不提法國藝術家Space Invaders 塗鴉作品被地政署以「維修及保養」為名清走。輿論普遍批評港府「唔識貨」,視數十萬天價作品如穢物,恨不得除之而後快。Space Invaders也質問港府「究竟想留甚麼現代文化遺產給港人」,觀乎政府文件及相關人士回應,可知「塗鴉」在政府的理解中,僅僅是行為問題的一種。而輿論的關注點,其一就是作品天價,其二則是藝術無價,「有價」遇上「藝術」,竟然能橫行霸道。一方面出於對金錢的崇拜,一方面基於對藝術的迷思。對政府而言,塗鴉僅是市容剋星;在公共領域的層面上,卻搖身一變成為一種發聲的形式;對部份人來說,是趕之不能絕,值得費盡心思在被清理的牆身上「重現」的藝術作品。

審視政府有關塗鴉的論述,皆是以「市容劃一整潔」為大前題,將街道上預期以外的事物排除。除了兩條《簡易治罪條例》直接提到塗鴉行為對他人造成擾亂及妨擾可被檢控,若情況嚴重者,更有機會被控以屬刑事的「摧毀或損壞財產罪」。中西區區議會於2009年9月以「關注:公眾地方塗鴉問題嚴重破壞政府及私人產業」為題,去信多個政府部門提交問題及建議,從回應中可知各部門及區議會本身對「塗鴉」的立場。綜合而言,除警務署表示會加強巡邏及個別調查外,各部門只處理各自負責的範圍(不包括私人物業外牆),處理投訴並安排承辦商清走或覆蓋現場。至於民政事務局及其轄下康文署在回應「是否視塗鴉為藝術」時則表示,「(塗鴉)發展為一種邊緣藝術樣式。(亦)被視為破壞環境,不應鼓勵」,作為文化相關政策制定的機關卻如此消極應對態度,令人失望。當然塗鴉不一定是藝術,隨意寫下「到此一遊」也是廣義的塗鴉,然而塗鴉的內容遠遠不只於此,故亦不宜一刀切。

由此可見,本港針對塗鴉基本上清理了事,然而這做法其實在國際間也很普遍 ,但對塗鴉的理解可不止於一種「污染」。Space Invaders 說「從未試過被當地政府移除作品」,相信他運氣一直不錯。誠如法籍中大藝術系教授韋一空所言,「由塗鴉引起輿論,到政府的清洗,其實都是作品的一部份」。在外國甚至有不少城市規定被塗鴉後,業主要於指定時間內自行移除。1950年代美國已立法管理建築物的立面,其目的乃「維持城市特質」及「營造觀光業」。部分古城為了保護其本身質樸純粹之感嚴禁塗鴉也相當合理;至於後者類近「塗鴉可能會影響物業價格」,則是較傾向資本主義的考量。

這既有關公共領域,亦出於一種對公平性的思考。表達意見的邊界為何?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界線又如何劃分?塗鴉是其中一種城市實驗方法,也是反映塗鴉者文化修養的工具。塗鴉如同廣告燈箱、甚至交通工具上的小屏幕,皆是將一己的資訊透過各種媒介在公共領域散播至私人領域。何者都不應僭越太過,那是給予城市及其他居民的基本尊重。廣告以消費享樂之名大行其道,塗鴉卻本質上有反抗的、反建制的意識,前者蜜甜,後者辛辣。處身在資本建構的都市中,我們容易對各種立面上鼓勵消費的訊息變得麻木,然而城市的話語權何以會如此傾斜,也是值得反思的。

部分塗鴉者對社會有不同的聲音,街道就是他們表達意見,尋找共鳴的平台。所以政府若純粹將塗鴉當作市區污染處理,可謂完全忽視了它作為公共平台的特性。若某些議員也明白塗鴉的本質,就絕對不會建議將他們收編並讓安排在何時何地創作。事實上,政府由2009年至今尚未能採取更深入層次的討論,是刻意為之還是力有未逮?而對於是次Space Invaders事件,輿論焦點集中卻只在「金錢」,換言之,我們看到的、被引導去理解的,卻諷刺地離不開「消費」。言論空間應人人平等享有,在細數政府剷走幾多個零之前,更應自省--為何以我們的公共領域只容得下「消費」?在一切看似順理成章的世界中,總需有人問「何不」。

今次事件中,觀乎各報章的報導及評論均未見有加入美學觀點者。地政固然可以不懂藝術,在文化局缺席下,彷彿連理應相關的民政局也不能指望,而更可惜的,是傳媒方面鮮有採取一種金錢以外的角度為作品解話。「藝術」一下子好像等於某種「未知的奢侈品」,置於高地又不被理解(甚至拒絕理解),當中被刻意錯過的內容對一個城市來說非常重要。

若政府一味迴避,報章只會講錢,任香港被多少藝術品「入侵」,我們最終只會停留在消費層面(去年風麾一時的大黃鴨就是好例子)。若普遍市民都認為藝術遙不可及,還如何期望他們能欣賞美?審美既是與生俱來,也極需要後天培養,市容兼具一個重要「境教」角色。一個城市的文化水平及追求的價值絕對反映在市容上。塗鴉藝術的珍貴之處,是提醒我們在日復日的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當言論自由被日漸收窄、街道遂漸劃一的時候,一個靈活而敢於開創想像的腦袋更為重要。

作者為文化政策研究人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4年3月10日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